第六十五讲 | 孔子、孟子、荀子的圣人治国理念(中)

2020-11-23 15:40:45堉安文化14:55 1644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199 喜点
声音简介

孔子讲“仁”,孟子讲“义”,荀子讲()。

A 、法 B 、术 C 、势 D 、礼 我的答案: D

2孔子讲“仁”,孟子讲“义”,荀子讲()。

D

为什么孔孟之后,再无圣人?

王阳明。王阳明还提到过一个人:文子。——孔孟之后有没有圣人,跟辨别能力有关系,有圣人你认为不是,那有没有圣人的答案,还有意思吗?

关于荀子的故事介绍 孔子与荀子是什么关系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是最好的治国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常识人物篇。

试分析孔子,孟子和荀子对"仁"的观念的不同

。。。只知道孔子是“仁者爱人”,但他的仁是分等级的。关于孟子和荀子更多在于性善论和性恶论的区别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为了表弟报考"回答的很好,简单几个字,就是孔"仁",孟"民本",荀"法自然".

春秋战国时期,如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庄子,等一些大思想家。为什么他们的名字后面都带一个“子”呢?巧合还是其他?

16.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literate and officialdom (in feudal China)]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赵彦卫《云麓漫钞》 17.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man] 子年少。——晋· 干宝《搜神记》 而独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子之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8. 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master] 子曰:学而时习之。——《论语》 子墨子闻之。——《墨子·公输》

孔子孟子和荀子各自对人性问题是啥看法

孔子和孟子是性善论,荀子是性恶论。 其实人性是双重的,即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只不过孔孟侧重论证人性善的一面,而荀子侧重论证人性恶的一面。

孔子孟子和荀子各自对人性问题是啥看法

孔子和孟子是性善论,荀子是性恶论。 其实人性是双重的,即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只不过孔孟侧重论证人性善的一面,而荀子侧重论证人性恶的一面。

孔孟之道中孔指什么

首先孔孟之道,孔代表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而孔孟之道,是说孔子和孟子的儒家思想都推崇“以仁治天下“ 就是所谓的治国之道……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