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理念

2022-11-13 07:49:29艾灸小仙女金凤06:52 116
声音简介

养老的理念是什么?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老理念和措施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上个世纪末,世界老龄联合会提出了21世纪的养老新理念,开始了从旧的养老理念向新的理念转变。   第一,从安身立命向情感依托转变。 我曾作为访问学者,与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的几位资深社会心理学家座谈。他们说,美国的许多老年人羡慕中国的老年人。为什么呢?中国的老年人退休后都有个家,而美国的老年人大都孤独地住在养老院里。可见,在从安身立命向情感依托转变方面,我国的老年人业已处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家庭模式也在改变。几世同堂的标准型家庭逐渐减少,核心型家庭逐渐多了起来。这就是说,我国的老年人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而淡化亲情,甚至失去友情乃至爱情的人却多了起来。   第二,从物质享受向精神享受转变。人生追求的两大基本需要,一是物质需要,二是精神需要。只有这两大需要都得到满足,晚年才有幸福可言。就目前来看,我国老年人在这一转变中存在两大问题。   首先是物质享受水平不高。其中有客观原因,更有主观原因。有些老年人,即使有物质享受的条件也不舍得去享受。这种现象,在我国老年人当中相当普遍。   其次是精神享受水平更低。比如说,年轻人讲究穿名牌,这穿名牌既是物质享受又是精神享受。可是我们的老年人,即使有钱又有几个舍得去买名牌呢?   再说旅游,这本是一种精神享受,可是不少老年人一算计要花多少钱就打退堂鼓。可见,在我国实现这一转变的前景还比较渺茫。   第三,从经验养生向科学养生转变。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养生的经验极为丰富。用今天的科学水平来检验我们千百年来的养生经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来指导我们进行科学养生,是一个重要的转变。例如,古人在修身养性方面,非常强调“和为贵”、“忍为高”。这“和为贵”肯定没错,但这“忍为高”就不那么科学了。实践证明,许多身心障碍的发生正是一忍再忍造成的。不忍怎么办?一是容,即宽容、容纳;二是发泄,当然必须是良性发泄。这样养性,才更符合人的本性。   第四,从追求生命数量向追求生命质量转变。一个人是否活得幸福,不完全决定于物质条件,关键在于他会活不会活。美国心理学家米尔顿有句格言―思想是自己的主宰,它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所以,聪明的老年人,总看事物的光明面:也有些人,专看事物的阴暗面。回首往事,悔恨满腹;面对现实,这也不满意那也看不惯;展望未来,活一天少一天。这种不会找满足的人永远也体验不到幸福,也就无从提高生命质量。所以,我们老年人,应该理智地面对生活,积极主动地去找满足,去体验幸福,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生命质量。

如何讲养老观念

如何讲养老观念?一.养老观念变化 1. “养儿防老”观念已经过时 老年人普遍开始不依赖子女养老,即使有多个子女的老人也是如此。 2. 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提升 老年人对精神需求有较高要求,甚至超过生理需求,社会参与感,和社会保持联结,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习,旅游、摄影、唱歌等较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尤其是出国旅游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幸福感。 3. 老年对生活掌控力的提升 当询问“子女是否对你们养老有所规划时?”,得到的回答是,“他们哪有什么规划?现在都是我们在规划他们”。 4. 抱团欲望强烈 抱团欲望是由三个因素导致的:第一,老年人的孤独;第二,不依赖子女,寻求依赖朋友;第三,老年的单纯,就像童年的友谊一样,由于没有太大的利益之争,曾经在政治、经济地位上差异较大的人退休以后也可能成为好朋友。 二. 养老方式表现出几种模式 1. “社区居家养老”为首选 社区居家养老以“日间照料中心”为蓝本,包含四个要素:a就餐服务 由社区食堂或送餐上门服务;b监控服务 包括对老人日常的监控以及紧急状况的监控;c医疗服务 身体检查和配药服务;d精神娱乐服务和基本的陪伴和交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是最佳的养老方式,它将传统的居家养老和养老院的部分功能结合在一起,具有不离开家庭、经济负担低、覆盖面广等诸多优点。多数老人非常强烈地表示发展这种社区居家养老。 2. 异军突起的“组团养老” “组团养老”依然是个模糊的概念,有多种表现形式,但包含以下基本要素: a亲朋好友在一起 彼此身体、精神的双层照应。b空气清新、景色宜人 所以组团的地点适宜在郊区、乡村。c就餐服务 口味、价格基本能被接受。d医疗服务 能达到上海的标准。 3. 机会和挑战并存的“养老院养老” 养老院在大部分老人心目中是:“不得已的最后归宿 令人讨厌的养老方式 隐含的被抛弃感”。 4. “传统居家养老”被抛弃 传统的居家养老被社区养老所升级。

怎样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有这样一个故事:拿破仑宴请几位将军,饭后顺便议事。到了饭点,几位将军却没见踪影。拿破仑不管这些,只管自己吃饭。刚吃完,几位将军来了。拿破仑说,吃饭的时间过了,现在开始议事。几位将军一脸的尴尬……故事似乎有点搞笑,触及的却是做人的一个重要素养—— 守时。 现实版的“小将军”在家庭中不在少数,邻居家孩子有几个很要好朋友,每逢假期或周末,他们都要轮流聚到其中一家一起玩。每次都是前一天约好时间地点,可到了第二天,总会有几个孩子不到场。邻居摇摇头:都是小孩子,无所谓了。因为是孩子,真的就能无所谓了? 乘车不守时,公交车会开走;约会不守时,有可能不欢而散;集会不守时,会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考试不守时,可能会失去考试资格。 守时,是人的诚信素养的体现,是团队中的最起码的纪律观念,更是人际交往中的极其重要的一项准则。孩子正处于成长初期,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段,怎么能无所谓呢? 如何教育孩子守时,以下几点家长不妨一试。 物化时间,不空谈道理 要想孩子守时,首先要让孩子“看见”时间。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戴一块手表,小学低年级孩子已经学过认识钟表,使用手表已不是难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物化成嘀嗒转动的时分秒指针,这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更加有效而又

怎样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1、让孩子正确认识时间的价值。 (1)告诉孩子时间是最宝贵的,不要浪费时间; (2)告诉孩子时间是永不停留的,应该及时抓住时间; (3)告诉孩子时间是神圣的,不要故意浪费时间,否则会受到时间的惩罚。 2、作息有规律。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一张作息时间表,什么时间起床,洗漱要多长时间,吃早餐要多少时间,放学后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几点睡觉等,都可以让孩子做出合理的安排。只有把作息时间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孩子才能对时间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才能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3、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对于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父母要尽量不干扰他的学习,孩子的书桌上尽量不放平日他最感兴趣的非学习用品。家中不要有太多的噪声,要给孩子提供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 让孩子有时间观念的具体做法: 方法一:故事引导法 小孩子往往对故事书很着迷,不如找一些有关名人守时的儿童读物,让他自己看,或者亲自给他讲一讲;有时也可以讲一些因为不遵守时间而造成重大损失的故事。生动的故事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 方法二:配合“生物钟”法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规律,也就是“生物钟”。不妨和孩子商量着一起制定适合他“生物钟”的作息时间。比如早晨6点到8点,头脑清醒,体力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间;晚上6点到10点,不利于记忆,可安排完成复杂计算的作业。一旦定下来就严格执行。 方法三:奖励促进法 指和孩子约定,如果他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作业,就奖励他看动画片。这是运用学习动机中的强化理论,激发孩子养成按时作业的时间观念,恰当的奖励可以强化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怎么培养孩子金钱的观念?

我感觉金钱观这个问题可以好好坐下来跟孩子谈一谈,最首先让孩子明白钱是从哪里来的,并且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价值! 再者跟孩子说明钱来的方法一定要正确,并且要学会用钱去买东西. 毕竟孩子还小,那些深奥的大道理没必要那么早施加在孩子身上. 现在只要教孩子怎样正规取得他想要的东西以及哪些取得渠道是错误的即可. 多培养孩子买东西,多锻炼孩子,例如可以跟孩子说什么东西他大概多少钱,酱油啊,盐这些日常用品.刚开始只要让孩子去门口的小卖部买就行了.8岁的话一般来说快接触到数学上金钱的换算了.如果学了,配合一起教效果就很明显了. 小孩子慢慢学校接触东西多了,他自己也会有想买的东西的. 所以先培养小件东西,再告诉孩子不要被骗就OK了. 可以在家模拟用钱买卖东西,这样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时间观念的养成与小朋友的发展密不可分,家长该如何培养宝宝的时间观念呢?     一个好的习惯往往能令人终身受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时间观念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孩子的时间意识呢?马来西亚的专家认为:“时间”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很难通过解释说明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到它的意义。因此,家长应该通过培养孩子有规律的生活,将时间概念以非常自然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让吃饭、睡觉,都变成培养时间观念的一个环节。     一、首选教会孩子学会认时间   对于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不宜一开始就给孩子灌输过多的道理,这时候的孩子有不少还分不清年、月、日和具体的时间,应该教孩子先学会最基本的认时间,如看日历、看时钟。对于家里的挂历、日历,可以让宝宝认识并教宝宝主动去撕下昨天的那一页。对于年月日,多数孩子应该可以很快就知道的,看时钟可能难度大一些。如果是较小的孩子,可以先认识长短指针的含义,大一些的孩子会认整点或半点的时间,接下来可以教会孩子认识准确的几点几分。     二、让孩子自己制订一天的计划表   可以教孩子学会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分为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段,再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自己要做的事情。由于是自己制订、自己做主的,孩子往往能够积极主动地执行。即使暂时忘记了,经过大人的提醒,“宝宝,现在几点钟了?”“现在该做什么事情了”?他会很不好意思,“对哦,差点忘记了”,赶紧自觉执行计划表的内容。孩子自己制订计划表,能够让他明白时间的重要性,计划好的事情要按时完成,否则后面的计划就无法完成。制定计划表,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珍惜时间。[!--***.page--]   三、参照时间表规律生活   有了“时间”这根无形的指挥棒,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孩子也比以前更“听话”了,做事也不会那么磨蹭了。以前孩子做事也许总是爱拖拉磨蹭,引入“时间”后,只要孩子想故意磨蹭,家长就可以指指墙上的时钟,或者问他现在几点几分了,孩子就会明确时间,做自己该做的事。     至于起床、刷牙、洗脸、吃饭这类每天必做的事情家长也不用再反复催促了,孩子会乖乖听“时间”的指挥了。用规律生活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需要家长的身体力行,如果家长本身的生活就没有规律,孩子在认识时间、遵守时间方面就会无所适从。只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才能使幼儿对“时间”这个抽象概念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四、遵守约定适当奖励   如果刚开始孩子还没有时间观念,在做某件事情前家长要和孩子约定好时间,先约法三章,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亲子关系危机。由于都是事先约定好的,到了约定的时间,就一定要遵守约定。可能刚开始孩子会耍赖,家长可以事先承诺:如果遵守约定,将会得到一定的奖励。有了奖励的刺激,孩子会更认真地遵守约定。     例如看电视或DVD,约定好这个节目结束或看20分钟,等到时间到了或演完,让孩子自己关闭电视机。对于“屡教不改”的孩子,家长可以和孩子比赛“遵守约定”,互相监督。不管是谁,没有遵守时间的,就要受到一点小惩罚,而遵守约定的人可以得到奖励。有了比赛这一动力,孩子会积极争取胜利,遵守约定就在游戏中做到了。

怎样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一、首选教会孩子学会认时间 对于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不宜一开始就给孩子灌输过多的道理,这时候的孩子有不少还分不清年、月、日和具体的时间,应该教孩子先学会最基本的认时间,如看日历、看时钟。对于家里的挂历、日历,可以让宝宝认识并教宝宝主动去撕下昨天的那一页。对于年月日,多数孩子应该可以很快就知道的,看时钟可能难度大一些。如果是较小的孩子,可以先认识长短指针的含义,大一些的孩子会认整点或半点的时间,接下来可以教会孩子认识准确的几点几分。 二、让孩子自己制订一天的计划表 可以教孩子学会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分为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段,再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自己要做的事情。由于是自己制订、自己做主的,孩子往往能够积极主动地执行。即使暂时忘记了,经过大人的提醒,“宝宝,现在几点钟了?”“现在该做什么事情了”?他会很不好意思,“对哦,差点忘记了”,赶紧自觉执行计划表的内容。孩子自己制订计划表,能够让他明白时间的重要性,计划好的事情要按时完成,否则后面的计划就无法完成。制定计划表,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珍惜时间。 三、参照时间表规律生活 有了“时间”这根无形的指挥棒,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孩子也比以前更“听话”了,做事也不会那么磨蹭了。以前孩子做事也许总是爱拖拉磨蹭,引入“时间”后,只要孩子想故意磨蹭,家长就可以指指墙上的时钟,或者问他现在几点几分了,孩子就会明确时间,做自己该做的事。至于起床、刷牙、洗脸、吃饭这类每天必做的事情家长也不用再反复催促了,孩子会乖乖听“时间”的指挥了。用规律生活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需要家长的身体力行,如果家长本身的生活就没有规律,孩子在认识时间、遵守时间方面就会无所适从。只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才能使幼儿对“时间”这个抽象概念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四、遵守约定适当奖励 如果刚开始孩子还没有时间观念,在做某件事情前家长要和孩子约定好时间,先约法三章,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亲子关系危机。由于都是事先约定好的,到了约定的时间,就一定要遵守约定。可能刚开始孩子会耍赖,家长可以事先承诺:如果遵守约定,将会得到一定的奖励。有了奖励的刺激,孩子会更认真地遵守约定。例如看电视或DVD,约定好这个节目结束或看20分钟,等到时间到了或演完,让孩子自己关闭电视机。对于“屡教不改”的孩子,家长可以和孩子比赛“遵守约定”,互相监督。不管是谁,没有遵守时间的,就要受到一点小惩罚,而遵守约定的人可以得到奖励。有了比赛这一动力,孩子会积极争取胜利,遵守约定就在游戏中做到了。

视觉文化素养的概念

同意青白城观点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首先,可以让孩子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学习。  01 闹钟。 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可爱的闹钟,引起孩子的关注和兴趣。然后教孩子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每天早上定好闹钟,让孩子清晰地认识到时间的变化和重要性,和孩子约好每天早起早睡,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02 日历和月历。 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日历和月历,让孩子了解什么是月,什么是星期,什么是昨天,什么是明天。 每页显示一日信息的是日历,每页显示一月信息的是月历。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比如每天的开始,先整理思绪,把一定要做的几件重要的事情写在日历或者月历上,这样,做起事情来就会心中有数。 做完一项划去一项,这样的成就感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培养孩子做事有条不紊的性格。 等到一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还可以回头看看自己都做了什么,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第二,可以把时间分为上午、下午、晚上三个阶段。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主动安排自己的时间,可以让孩子把一天的学习或生活分为上午、下午、晚上三个阶段进行安排。 我们一般把一天当中的8点到12点称为上午,12点到18点称为下午,日落之后就是晚上了。 另外,家长可以有意识地提醒孩子,比如,中午过去了,可以不经意间地问孩子:“宝宝,现在几点啦?”或者“今天下午准备做什么呀?”让孩子明白时间的重要性,学会珍惜时间。 第三,学习制作时间表。 如果想要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可以试着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制作时间表,可以以天为单位,也可以以星期为单位,或者以月、年为单位。 试着让孩子明了自己的小目标、短目标和长远目标。 心中有了目标,对自己想做、要做的事情一目了然,孩子做起事情来自然胸有成竹。 另外,如果孩子遵守了时间表做事,并且完成得很好,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家长别忘了表扬他哦。 长此以往,孩子会形成自信的性格,养成做事不急不躁的好习惯。 第四,和孩子做约定,制定奖惩办法。 在引导孩子理解时间观念,做好时间管理的同时,家长可以制定一些奖惩办法。 比如:孩子在闹钟响的时候,按时起床和睡觉,家长可以奖励孩子喜欢的玩具; 另一方面,孩子给自己制定了时间表,但是没有遵守,这时候家长就可以减少他的零用钱或者看动画片的时间等。 最后,我们家长要注意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孩子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这对塑造孩子好的品格有重要意义。

你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拿破仑宴请几位将军,饭后顺便议事。到了饭点,几位将薯州军却没见踪影。拿破仑不管这些,只管自己吃饭。刚吃完,几位将军来了。拿破仑说,吃饭的时间过了,现在开始议事。几位将军一脸的尴尬……故事似乎有点搞笑,触及的却是做人的一个重要素养—— 守时。 现实版的“小将军”在家庭中不在少数,邻居家孩子有几个很要好朋友,每逢假期或周末,他们都要轮流聚到其中一家一起玩。每次都是前一天约好时间地点,可到了第二天,总会有几个孩子不到场。邻居摇摇头:都是小孩子,无所谓了。因为是孩子,真的就能无所谓了? 乘车不守时,公交车会开走;约会不守时,有可能不欢而散;集会不守时,会浪费大家宝贵镇仔的时间;考试不守时,可能会失去考试资格。 守时,是人的诚信素养的体现,是团队中的最起码的纪律观念,更是人际交往中的极其重要的一项准则。孩子正处于成长初期,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段,怎么能无所谓呢? 如何教育孩子守时,以下几点家长不妨一试。 物化时间,不空谈道理 要想孩子守时,首先要让孩子“看见”时间。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戴一块手表,小学低年级孩子已经学过认识钟表,使用手表已不是难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物化成御手汪嘀嗒转动的时分秒指针,这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更加有效而又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