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柳浪闻莺——春光如画里

2024-05-01 16:17:36听海霞03:43 3195
声音简介

柳浪闻莺是什么意思

地名 NⅦ苏烈

柳浪闻莺的诗句

《柳浪闻莺》 年代: 清 作者: 乾隆 南渡宋家忘北金,相于丝管乐春深。 新莺百啭非无意,河北由来有故林。 《湖山十景·柳浪闻莺》 年代: 宋 作者: 王洧 如簧巧啭最高枝,苑树青归万缕丝。 玉辇不来春又老,声声诉与落花知。 《柳浪闻莺》 年代: 宋 作者: 王镃 茭风猎猎水烟昏,柳影沉沉到岸根。 忽想绿阴谁打弹,啼莺飞过别花园。

柳浪闻莺诗句

我二人天天有雨

柳浪闻莺的基本简介

景点介绍 柳浪闻莺位于南山路上,它是西湖边的一个大公园,望不到尽头的柳树、春天随风舞动的柳条,就是这里动人的景色,名列“西湖十景”之一。这里是人们放松身心的好地方,在公园里随心漫步,感觉非常享受。景区内草木葱茏,风光宜人,许多往来的游客会在此休憩,清幽的环境也很受老年人欢迎。早上来公园晨练的老年人很多,午后还有下棋的,晚上有散步休闲的。选一个气候适宜的日子来公园转一圈,走到岸边赏西湖美景,别有一番滋味。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交通攻略:距12路区间清波门(下客点)站<100m,步行<5min 柳浪闻莺,西湖十景之一。长长的石板路,转角处湖里一群小鸳鸯在快乐的嬉水。沿着小路前行,一旁是一片紫色的花海,一旁是细细的杨柳枝条,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景点的优势在于离河坊街比较近,游玩之后可以漫步过去。如果有时间,我可以在这坐一天… 人也不是很多,岸边的长椅也总有空位。柳枝就在水波上飘,鸟儿在不知道的地方叫,柳浪闻莺,就和这名字一样。我真是太喜欢了…

柳浪文莺的传说故事

柳浪闻莺的传说 柳浪闻莺:“西湖十景”之一,地处西湖东南隅湖岸。南宋时为皇帝御花园,称“聚景园”,现扩建为大型市民公园。以青翠柳色和婉转莺鸣为景观基调,园林布局开朗雅丽,优游其间,心旷神怡。 传说西湖原来只有九景,有一处风景柳浪闻莺是后来加上去的,其中还有一段故事。 柳浪闻莺之一 早先,杭州有个叫“柳浦”的地方,满村是密层层的杨柳,一排排的破院。住在这里的三百来户人家,都是郡王府的织锦户。他们家家织得好锦,有一手好手艺;但家家都很贫困,过的是苦日子。有一户人家母子俩相依为命,儿子名叫柳浪,是个好后生,手艺很高,但因为穷苦,年纪不小了还没有娶媳妇。柳浪的心事,从来不向人透露,只向那柳林里的黄莺倾诉。这黄莺也真懂事,天天飞来为柳浪唱歌,陪他织锦,日子一久成了知心朋友。 有一天,柳林里转出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圆眼睛,瓜子脸,一身金黄衣衫,显得十分俊秀,她就是莺姑娘。莺姑娘偷偷地在窗口看柳浪织锦,想进屋里去,又有点害怕。这时,正好来了张二嫂。她是个热心人,喜欢管闲事。看到有个姑娘偷偷看柳浪,心里暗暗好笑。不料这姑娘一见二嫂,就迎上去叫声“姐姐”,还说自己是她的表妹金衣。二嫂揉揉眼睛,想,我哪来的表妹呀?但经不得姑娘连声叫唤,有点迷糊了,好像娘家真有个金衣表妹。莺姑娘又编了一些家事,最后说是投奔姐姐来的。二嫂听她这么说,又仔细瞧瞧她那模样,心里盘算一番,就过去高声朝屋里喊道:“柳浪!你出来见见我的表妹!”柳浪在屋里织锦,他今天听不到黄莺鸣叫,正在纳闷哩!听到喊声,出门一看莺姑娘,竟觉得十分面熟,就笑吟吟地望着她。 莺姑娘红着脸,也不说一句话。二嫂见了,拍着手说:“真是天生的一对!”就进屋去找柳婆婆了。 这桩婚事,经二嫂一撮合,大家都愿意,就定下来了。柳婆婆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准备为儿子办喜事。 这一天,刚逢三六九日,是缴锦的日子。 柳浪定了这门亲事,心里乐滋滋的,就背起锦,兴冲冲地跟着乡邻到郡王府去了。 那郡王是皇帝的侄儿。这一年皇上正要过六十大寿,郡王准备选一匹最精美的锦缎奉献上去,就在缴来的彩锦中挑选起来。可是看来看去,挑来挑去,都不满意。后来看到柳浪织的那匹锦,才连连说好。但一听说这锦名叫“西湖九景缎”,连忙摇头说:“九字不到头,不能庆万寿。”就立刻唤进柳浪,要他在一夜之间赶织“西湖十景缎”,还规定这新添的一景要有声有色。 柳浪高高兴兴去缴锦,却带着这灾难回家来了。 柳浪闻莺之二 莺姑娘在村口等柳浪,见他回来,喊他不应,问他不响,只听他自言自语地说着: “有声……声……”莺姑娘告诉他,家里米不止一升,有二升,够吃三顿了!柳浪又自言自语地说:“有色,色彩……彩……”莺姑娘再告诉他,二嫂送来一盆鲞,门外挑来一些菜,有荤有素了!柳浪还是焦急地自言自语: “一夜织,织……织……”莺姑娘又告诉他,婆婆已经在煮饭了,你不要急! 后来,把事情弄清楚了,莺姑娘说:“有色容易,一夜间织成也不难,只是有声怎么织呢?……”她一边说,一边想,后来笑了起来:“有了有了,你不要急,今夜我们夫妻俩同织就是了。”柳浪听莺姑娘说能织,忧愁丢了一半,又怕妈妈担忧,要莺姑娘暂先瞒着。 当晚,柳婆婆听说他俩要同织一匹夫妻锦,安心去睡了。柳浪整丝上机,开始织起来。莺姑娘却推说要去烧壶滚汤,走出了机房。 这有声有色的一景,到底该怎样织,莺姑娘实际也心中无数,她想找众姐姐去商量。趁着月上柳梢的时候,她走到堤边,轻轻地叫了三声“姐姐”。 一会儿,画眉鸟、八哥鸟、百灵鸟、芙蓉鸟都飞来了。她们听说要织有声有色的美锦,也想不出好办法。画眉鸟拉着杨柳条,叫道:“好姐姐,你替我们想想办法吧。”杨柳笑笑说:“这有什么难,织上杨柳就有色,织上黄莺便有声。” 莺姑娘送别了姐姐们,急忙回到机房。 这时已经是三更天了,柳浪心灵手巧,也已织到第五景了。莺姑娘就接过鱼梭,坐上机架,继续一梭一梭地织下去。柳浪在一边,看她织好了一景又一景,开始织第十景了,先是一条堤,再是一个旧祠堂,以后是成行的杨柳。 柳浪看得着急起来,说:“这倒像是我的家,怎么称得上风景?” 莺姑娘笑笑说:“你的家为啥称不上风景呢?”她还是一梭接一梭地织下去。趁柳浪一转眼,她拔下根羽毛,铺到锦上又织了几只小黄莺。 柳浪越看越急,莺姑娘却故意慢吞吞地织好最后一只黄莺,剪下锦缎卷成了一筒。 “我明朝怎么讲呢?这算是什么风景?” “就叫柳浪闻莺。” “这越发不对了。” “有什么不对。风吹杨柳翻绿浪,枝头常闻莺啼唱,这不是柳浪闻莺是什么?” “有声有色……这声在哪里?郡王规定要有声音的啊!” 莺姑娘再把锦展开,指着杨柳问柳浪: “有没有色?“柳浪点点头。再指着黄莺叫柳浪细听,果然一只只黄莺一起呖呖地鸣唱起来。这一下,柳浪可高兴了。从此,“西湖九景缎”也就改为“西湖十景缎”了。 郡王验过这匹“西湖十景缎”,如得珍宝,赶快装上锦盒,派人押送进京,还赏赐柳浪一锭元宝。 有了钱,就好张罗喜事了。乡邻们晓得这件事,也高高兴兴来帮忙。不料成亲的那一天,郡王府总管和旗牌上门来了。他们当众开读郡王的指令,要柳浪的妻子进府去。 柳婆婆急忙上前去讲理,旗牌把她推倒了。乡亲们气咻咻地指责总管,旗牌把他们赶走了。柳浪死也不肯让莺姑娘进府去,旗牌把他绑在树上。 莺姑娘这时也真着急:展翅飞吧,怕暴露了自己的秘密;不飞吧,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正在犹豫不决,几个旗牌上前把她推进花轿抬走了。 柳浪闻莺之三 原来,郡王打发了柳浪以后,自己也想弄一匹西湖十景美锦,又怀疑不一定是柳浪织的,就派旗牌去打听。去的人回报,柳家有一个天仙般的美女。郡王是个色鬼,一听说有美女,立即下令,骗也好,抢也好,快快派彩轿把她抬来。一面就在偏殿挂灯结彩,准备将莺姑娘娶做第十位夫人。 就这样,旗牌抢了莺姑娘,抬着彩轿进殿来。郡王欢欢喜喜地打开轿帘,哪有什么美女,竟是一顶空轿。郡王大怒,旗牌们也都慌了。正在这时,府门外传来一阵咚咚咚的鼓声,看门人来报,说是柳浪辕门击鼓。郡王哼了一声,说:“我正要找他算账呢!” 要旗牌将柳浪带进来。柳浪一见郡王,据理指责他不该强抢民妻。郡王却指着空轿破口大骂,说他抗命欺王。柳浪听说是空轿,以为莺姑娘被他们害死了,一面哭喊,一面大骂。 郡王就下令把他绑起来。这时,柳浦的人纷纷赶到,大家哄闹起来。郡王一怒,连声说: “斩,斩,斩,把柳浪斩了!” 郡王刚说完,莺姑娘忽地站在他面前。他一见这俊俏的姑娘,立刻变了一个模样,呵呵笑着,连声说:“美人到了,赶快成亲!” 莺姑娘说:“慢!先放了人,再来说话。” 郡王放了柳浦的乡亲,却不肯放柳浪。莺姑娘责问他:“为什么不放柳浪?”郡王说:“罪有大小。要放柳浪不难,只要你我先进洞房。”莺姑娘咬了咬牙,答应了。侍女立即把她拥进新房去了。 当天夜里,郡王府里闹盈盈。郡王喜洋洋地进了新房,柳浪却孤零零地被绑在花园里的大槐树上。他迷迷糊糊地,忽然听见黄莺的啼声,又好像有人替自己解绳子,定睛一看,果然莺姑娘在他的身边。莺姑娘替他松了绑,拉着他穿过假山,走上亭阁,翻出墙去。等到旗牌追上来,只见两个人影子一闪不见了。 旗牌们赶快去报郡王,可是在房门口一连报了几十声,都听不见回应。好不容易守到天亮,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没法子,撬开门去一看,郡王竟被几株枯杨柳压住了。他眨着白眼,嘴里塞满了泥巴,发不出一点声音来。 莺姑娘和柳浪回到家里,柳婆婆正在哭泣,见到他们回来了,又是喜,又是愁,说: “逃是逃出来了,郡王追来还不是……”话未说完,又伤心地哭起来。 莺姑娘说:“婆婆不要哭,我有办法。” 她要柳浪将草鞋脱下来,就带着它奔出村去。 大家正在奇怪,只见天上出现了几百只黄莺,衔着一只大草鞋,慢慢地向郡王府飞去,越飞越低,砰的一声巨响,落到郡王府,草鞋变成了山岭,郡王府从此就不见了。 柳浪和莺姑娘欢欢喜喜成了亲。他们织的柳浪闻莺一景,后来出了名。这一带地方,杨柳常青,黄莺常啼,春光越发好了。

柳浪文莺的传说故事

柳浪闻莺的传说 柳浪闻莺:“西湖十景”之一,地处西湖东南隅湖岸。南宋时为皇帝御花园,称“聚景园”,现扩建为大型市民公园。以青翠柳色和婉转莺鸣为景观基调,园林布局开朗雅丽,优游其间,心旷神怡。 传说西湖原来只有九景,有一处风景柳浪闻莺是后来加上去的,其中还有一段故事。 柳浪闻莺之一 早先,杭州有个叫“柳浦”的地方,满村是密层层的杨柳,一排排的破院。住在这里的三百来户人家,都是郡王府的织锦户。他们家家织得好锦,有一手好手艺;但家家都很贫困,过的是苦日子。有一户人家母子俩相依为命,儿子名叫柳浪,是个好后生,手艺很高,但因为穷苦,年纪不小了还没有娶媳妇。柳浪的心事,从来不向人透露,只向那柳林里的黄莺倾诉。这黄莺也真懂事,天天飞来为柳浪唱歌,陪他织锦,日子一久成了知心朋友。 有一天,柳林里转出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圆眼睛,瓜子脸,一身金黄衣衫,显得十分俊秀,她就是莺姑娘。莺姑娘偷偷地在窗口看柳浪织锦,想进屋里去,又有点害怕。这时,正好来了张二嫂。她是个热心人,喜欢管闲事。看到有个姑娘偷偷看柳浪,心里暗暗好笑。不料这姑娘一见二嫂,就迎上去叫声“姐姐”,还说自己是她的表妹金衣。二嫂揉揉眼睛,想,我哪来的表妹呀?但经不得姑娘连声叫唤,有点迷糊了,好像娘家真有个金衣表妹。莺姑娘又编了一些家事,最后说是投奔姐姐来的。二嫂听她这么说,又仔细瞧瞧她那模样,心里盘算一番,就过去高声朝屋里喊道:“柳浪!你出来见见我的表妹!”柳浪在屋里织锦,他今天听不到黄莺鸣叫,正在纳闷哩!听到喊声,出门一看莺姑娘,竟觉得十分面熟,就笑吟吟地望着她。 莺姑娘红着脸,也不说一句话。二嫂见了,拍着手说:“真是天生的一对!”就进屋去找柳婆婆了。 这桩婚事,经二嫂一撮合,大家都愿意,就定下来了。柳婆婆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准备为儿子办喜事。 这一天,刚逢三六九日,是缴锦的日子。 柳浪定了这门亲事,心里乐滋滋的,就背起锦,兴冲冲地跟着乡邻到郡王府去了。 那郡王是皇帝的侄儿。这一年皇上正要过六十大寿,郡王准备选一匹最精美的锦缎奉献上去,就在缴来的彩锦中挑选起来。可是看来看去,挑来挑去,都不满意。后来看到柳浪织的那匹锦,才连连说好。但一听说这锦名叫“西湖九景缎”,连忙摇头说:“九字不到头,不能庆万寿。”就立刻唤进柳浪,要他在一夜之间赶织“西湖十景缎”,还规定这新添的一景要有声有色。 柳浪高高兴兴去缴锦,却带着这灾难回家来了。 柳浪闻莺之二 莺姑娘在村口等柳浪,见他回来,喊他不应,问他不响,只听他自言自语地说着: “有声……声……”莺姑娘告诉他,家里米不止一升,有二升,够吃三顿了!柳浪又自言自语地说:“有色,色彩……彩……”莺姑娘再告诉他,二嫂送来一盆鲞,门外挑来一些菜,有荤有素了!柳浪还是焦急地自言自语: “一夜织,织……织……”莺姑娘又告诉他,婆婆已经在煮饭了,你不要急! 后来,把事情弄清楚了,莺姑娘说:“有色容易,一夜间织成也不难,只是有声怎么织呢?……”她一边说,一边想,后来笑了起来:“有了有了,你不要急,今夜我们夫妻俩同织就是了。”柳浪听莺姑娘说能织,忧愁丢了一半,又怕妈妈担忧,要莺姑娘暂先瞒着。 当晚,柳婆婆听说他俩要同织一匹夫妻锦,安心去睡了。柳浪整丝上机,开始织起来。莺姑娘却推说要去烧壶滚汤,走出了机房。 这有声有色的一景,到底该怎样织,莺姑娘实际也心中无数,她想找众姐姐去商量。趁着月上柳梢的时候,她走到堤边,轻轻地叫了三声“姐姐”。 一会儿,画眉鸟、八哥鸟、百灵鸟、芙蓉鸟都飞来了。她们听说要织有声有色的美锦,也想不出好办法。画眉鸟拉着杨柳条,叫道:“好姐姐,你替我们想想办法吧。”杨柳笑笑说:“这有什么难,织上杨柳就有色,织上黄莺便有声。” 莺姑娘送别了姐姐们,急忙回到机房。 这时已经是三更天了,柳浪心灵手巧,也已织到第五景了。莺姑娘就接过鱼梭,坐上机架,继续一梭一梭地织下去。柳浪在一边,看她织好了一景又一景,开始织第十景了,先是一条堤,再是一个旧祠堂,以后是成行的杨柳。 柳浪看得着急起来,说:“这倒像是我的家,怎么称得上风景?” 莺姑娘笑笑说:“你的家为啥称不上风景呢?”她还是一梭接一梭地织下去。趁柳浪一转眼,她拔下根羽毛,铺到锦上又织了几只小黄莺。 柳浪越看越急,莺姑娘却故意慢吞吞地织好最后一只黄莺,剪下锦缎卷成了一筒。 “我明朝怎么讲呢?这算是什么风景?” “就叫柳浪闻莺。” “这越发不对了。” “有什么不对。风吹杨柳翻绿浪,枝头常闻莺啼唱,这不是柳浪闻莺是什么?” “有声有色……这声在哪里?郡王规定要有声音的啊!” 莺姑娘再把锦展开,指着杨柳问柳浪: “有没有色?“柳浪点点头。再指着黄莺叫柳浪细听,果然一只只黄莺一起呖呖地鸣唱起来。这一下,柳浪可高兴了。从此,“西湖九景缎”也就改为“西湖十景缎”了。 郡王验过这匹“西湖十景缎”,如得珍宝,赶快装上锦盒,派人押送进京,还赏赐柳浪一锭元宝。 有了钱,就好张罗喜事了。乡邻们晓得这件事,也高高兴兴来帮忙。不料成亲的那一天,郡王府总管和旗牌上门来了。他们当众开读郡王的指令,要柳浪的妻子进府去。 柳婆婆急忙上前去讲理,旗牌把她推倒了。乡亲们气咻咻地指责总管,旗牌把他们赶走了。柳浪死也不肯让莺姑娘进府去,旗牌把他绑在树上。 莺姑娘这时也真着急:展翅飞吧,怕暴露了自己的秘密;不飞吧,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正在犹豫不决,几个旗牌上前把她推进花轿抬走了。 柳浪闻莺之三 原来,郡王打发了柳浪以后,自己也想弄一匹西湖十景美锦,又怀疑不一定是柳浪织的,就派旗牌去打听。去的人回报,柳家有一个天仙般的美女。郡王是个色鬼,一听说有美女,立即下令,骗也好,抢也好,快快派彩轿把她抬来。一面就在偏殿挂灯结彩,准备将莺姑娘娶做第十位夫人。 就这样,旗牌抢了莺姑娘,抬着彩轿进殿来。郡王欢欢喜喜地打开轿帘,哪有什么美女,竟是一顶空轿。郡王大怒,旗牌们也都慌了。正在这时,府门外传来一阵咚咚咚的鼓声,看门人来报,说是柳浪辕门击鼓。郡王哼了一声,说:“我正要找他算账呢!” 要旗牌将柳浪带进来。柳浪一见郡王,据理指责他不该强抢民妻。郡王却指着空轿破口大骂,说他抗命欺王。柳浪听说是空轿,以为莺姑娘被他们害死了,一面哭喊,一面大骂。 郡王就下令把他绑起来。这时,柳浦的人纷纷赶到,大家哄闹起来。郡王一怒,连声说: “斩,斩,斩,把柳浪斩了!” 郡王刚说完,莺姑娘忽地站在他面前。他一见这俊俏的姑娘,立刻变了一个模样,呵呵笑着,连声说:“美人到了,赶快成亲!” 莺姑娘说:“慢!先放了人,再来说话。” 郡王放了柳浦的乡亲,却不肯放柳浪。莺姑娘责问他:“为什么不放柳浪?”郡王说:“罪有大小。要放柳浪不难,只要你我先进洞房。”莺姑娘咬了咬牙,答应了。侍女立即把她拥进新房去了。 当天夜里,郡王府里闹盈盈。郡王喜洋洋地进了新房,柳浪却孤零零地被绑在花园里的大槐树上。他迷迷糊糊地,忽然听见黄莺的啼声,又好像有人替自己解绳子,定睛一看,果然莺姑娘在他的身边。莺姑娘替他松了绑,拉着他穿过假山,走上亭阁,翻出墙去。等到旗牌追上来,只见两个人影子一闪不见了。 旗牌们赶快去报郡王,可是在房门口一连报了几十声,都听不见回应。好不容易守到天亮,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没法子,撬开门去一看,郡王竟被几株枯杨柳压住了。他眨着白眼,嘴里塞满了泥巴,发不出一点声音来。 莺姑娘和柳浪回到家里,柳婆婆正在哭泣,见到他们回来了,又是喜,又是愁,说: “逃是逃出来了,郡王追来还不是……”话未说完,又伤心地哭起来。 莺姑娘说:“婆婆不要哭,我有办法。” 她要柳浪将草鞋脱下来,就带着它奔出村去。 大家正在奇怪,只见天上出现了几百只黄莺,衔着一只大草鞋,慢慢地向郡王府飞去,越飞越低,砰的一声巨响,落到郡王府,草鞋变成了山岭,郡王府从此就不见了。 柳浪和莺姑娘欢欢喜喜成了亲。他们织的柳浪闻莺一景,后来出了名。这一带地方,杨柳常青,黄莺常啼,春光越发好了。

柳浪闻莺的含义 简介 急!

柳树像波浪一样飘呀飘,听见鸟儿在歌唱。

《柳浪闻莺》上映后好评如潮,影片的名字有什么由来吗?

这是两个人名。也是当时戏剧界非常著名的人物。颇负盛誉,看了这个电影,我对戏剧有了一定的了解。演员还挺不错的。

我们会看到白居易笔下柳浪闻莺的诗

看到三亚落日,就让人想到白居易的《暮江吟》 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柳浪闻莺》被称为女版《霸王别姬》,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这部剧里边的男主人公对爱情特别痴情,最后,以殉情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和霸王别姬的感人故事如出一辙。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