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邲之惨败

2023-07-21 22:26:23虫说历史11:22 560
声音简介

邲之战典故?

邲之战,又称“两棠之役”,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会战,是当时两个最强大的诸侯国——晋、楚争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较量。 前627年崤之战后,秦立即将其在攻鄀之战中所俘楚将斗克释放,与楚结盟,共同抗晋。 晋国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对付秦、楚两大国的挑战。所以,楚国虽未参加崤之战,但却是崤之战的最大受益者。 公元前597年,楚国围攻郑国,晋国派荀林父率三军救郑,双方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北)展开争夺,在作战中,晋军内部分歧不断,将帅不和,缺乏统一指挥而各自为战,又顾忌秦军从背后偷袭。楚军利用晋军的弱点,适时出击,战胜对手,从而一洗城濮之战中失败的耻辱,在中原争霸斗争中暂时占了上风。楚庄王也由于此役的胜利而一举奠定了“春秋五霸”的地位。 因为泌水入荥阳称“蒗荡渠”,可写作“两棠”,所以此战又可称为“两棠之役”。如《吕氏春秋·至忠》和贾谊《新书·先醒》都写作“战于两棠”。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有《两棠之役》多种。

鞌之战和邲之战有什么区别?

鞌之战和邲之战的区别是作战方不同,时候不同。 鞌之战是齐、晋鞌之战发生于公元前589年。晋、鲁、卫、曹四国,发兵攻齐。以晋国胜利而告终,但大大消耗了交战双方的实力。在战斗中,晋国之所以能胜利,除了《左传》中表现的君臣同仇敌忾以外,还与晋国的农耕经济较为发达有关。另外,晋处于齐国以西,地势相对较高,在军事作战上具有“俯冲”优势。这两个原因,又是《左传》的作者所考虑不到的。 邲之战:邲之战又称“两棠之役”,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会战,是当时两个最强大的诸侯国——晋、楚争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较量。 前627年崤之战后,秦立即将其在攻鄀之战中所俘楚将斗克释放,与楚结盟,共同抗晋。 晋国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对付秦、楚两大国的挑战。所以,楚国虽未参加崤之战,但却是崤之战的最大受益者。

形容惨败的成语

惨淡收场,功败垂成

得失惨败是什么意思

得失 déshī 1、所得和所失;成功和失败。 3、得与失。指名利的得到与失去。 4、得与失。指是非曲直;正确与错误。 5、偏指失,过失

最惨重的失败,打一成语

最惨重的失败-----一败涂地

最惨重的失败是什么成语

最惨重的失败-----一败涂地

惨败的结束原唱

郭力。 《惨败的结束》是由郭力作词、作曲,郭力演唱的歌曲,发行于2020年12月23日。 郭力的国籍:中国 郭力的民族:汉族 郭力的身高:173cm 郭力的出生地:海南省儋州市 郭力的出生日期:1983年2月5日 郭力的职业:歌手、导演 扩展资料 郭力集词曲创作演唱一身,毕业于山东菏泽音乐学院,海南儋州人。曾当过酒吧歌手、组建过乐队。外地闯荡几年后,回到土生土长的儋州,应聘到了一家中学担任音乐教师。几年后、音乐出身的郭力辞掉了教师这份工作,专心投入音乐创作方面。 2011年推出首张个人本土原创专辑《儋州姑娘》红遍大街小港、大受欢迎之后,郭力趁热打铁。几年时间陆续推出十几张本土音乐原创专辑。

比喻惨败的成语

一败涂地、丢盔弃甲、屁滚尿流、落花流水、抱头鼠窜 溃不成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七零八落、四散奔逃

惨败而归是成语吗?

惨败而归:彻底失败,惨重失败。是成语。

苻坚为什么会如此惨败

骄傲自满,狂妄自大。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