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文|寒窑赋|北宋吕蒙正

2021-01-17 00:42:47趣烦恼04:11 3万
声音简介

北宋宰相吕蒙正,洛阳人,幼年贫苦,孜孜好学。宋太宗、真宗两朝,他曾三居相位,封昭文馆大学士、太子太师、蔡国公。真宗景德二年辞归洛阳,在伊水上流建宅,木茂竹盛,后世称吕文穆园。

吕蒙正年少丧家,尊先父遗嘱变卖家产,寄于尼姑庵中学习佛家经典。久而久之,尼庵寺的住持开始嫌恶吕蒙正,吕蒙正只好流落街头,以乞食为生。夜晚就在洛阳城外的破窑内休息睡觉。

传说有一天太白金星给他托梦说:当年相爷之女刘月娥正在城中奉旨搭建彩楼招亲,他们有前世因缘,让他前去领亲。吕蒙正醒后,想知道事情真相就前去观看。果然刘府有人在绣楼之上欲抛绣球,以定终身。刘月娥因是奉旨出嫁,又没在绣楼之下发现自已的意中人,就故意将绣球投向台下的一个乞丐,想给些银子打发此人后,解决奉旨出嫁一事。而此人正是吕蒙正。吕蒙正前去认亲,相爷见到他的模样,十分生气,就吩咐下人给他一百两银子打发他走,否则就打断他的双腿。吕蒙正不答应。此时刘月娥也到堂前观看热闹,看出吕蒙正举手投足之间有股才气,将来必成大器,于是不顾家人反对与吕蒙正一同寄宿破窑。

吕蒙正不忍千金小姐与他一同受苦,而小姐却劝他多读诗书以便日后能有一番作为。一日,吕蒙正讨得一条黄瓜,在桥头之上欲切成两半,一半已用一半分与夫人,却失手掉于水于。吕对天长叹:天欲诛我,我何能生?万念俱灰,跳入河中。但却没有被淹死。在岸边晕迷之际,隐约听得有人告诉他说:你已苦尽甘来,即日可进京赶考必中头名。

吕蒙正因年少于僧院长大,熟读各部经书,深得佛学精髓。唯他试卷与众不同,没有长篇大论,却抓住佛学悟“空”受“苦”的道理,看淡一切名利。他的言论受到大学士的赏识,果然金榜题名,位列三公。

由于受传统观影响太深,有人认为吕蒙正的思想过于保守消极,因此吕蒙正的许多文章典籍都已失传。在《宋.吕文穆公传》中,这首《破窑赋》被公认是吕蒙正的经典之作。吕当初以此文教化太子,传说中太子(真宗)年少时目中无人,没有哪个太师敢当面教训太子。而太子读过此文后,一改常态,此后常虚心向他人请教,最终成为真宗皇帝。

文中列举了自古以来诸多名人各种命运和磨难,摆事实讲道理,十分巧妙地把太子这种傲慢的态度将要造成的后果引喻出来。可以这么说,吕蒙正不仅是太子的老师,也是天下学子的老师啊。


寒窑赋的作者是谁?

《寒窑赋》作者是吕蒙正。 《破窑赋》,又名《寒窑赋》、《劝世章》,是北宋贤宰相吕蒙正的作品,吕蒙正曾任当时太子(即位后为宋真宗)的太子太傅,这篇文章吕蒙正为了劝诫太子而创作的。 吕蒙正自述从贫苦到富贵的经历,并列举了历史上诸多名人的起伏命运,来说明一种自然循环的人生思想。此文文字通俗易懂,但是义理深刻,与《增广贤文》里面的内容、形式都很接近,宋史有关资料也有相关记载。 《寒窑赋》作品简析: 文章中吕蒙正用相当大的篇幅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各种命运起伏的得时与失时、成功与磨难的巨大落差,他特意要列举这么多数量,是因为要说明很多人想胜天,实际是多数人胜不了天。很多人活在这世上,不会接受现实和应对变化。 “马有千里之蹄,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腾达。”有的人虽然“满腹经纶”,但“白发不第”就是到老也当不上官,有的人虽然“才疏学浅”但却“少年登科”,就是年纪轻轻就当官了,这就叫“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命好”。 《破窑赋》正是提示人们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是人世间的常态,提示人们要接受现实和应对天地时空的变化。

寒窑赋的作者是谁?

《寒窑赋》作者是吕蒙正。 吕蒙正(944或946—1011),北宋大臣。字圣功,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公元977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丁丑科状元。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再著作郎,入值史馆。公元980年(太平兴国五年),拜左补阙,知制诰。后任参知政事。 公元988年(端拱元年),拜为宰相。为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不允者,必不强力推行。公元991年(淳化二年),贬为吏部尚书。两年后复以本官入相。公元995年(至道元年),再度罢相。真宗即位,任命吕蒙正为左仆射。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后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不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卒谥文穆,赠中书令。 吕蒙正《寒窑赋》的创作背景 吕蒙正出身贫寒,深刻体会穷人的苦难,所以读书勤奋、工作勤奋、爱民勤奋。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寇准一起在破窑读书,体会了人间冷暖,后来,做了宰相,更体会到人心的宠辱。所以他写了一段《破窑赋》。 《破窑赋》系吕蒙正之《劝世章》,又称《寒窑赋》。由于受传统观影响太深,有人认为吕蒙正的思想过于保守消极,因此吕蒙正的许多文章典籍都已失落,而在《吕文穆公传》中这首破窑赋被看作是吕蒙正的经典之作。

寒窑赋何人所写?

《寒窑赋》是北宋的宰相吕蒙正所写。吕蒙正曾任当时太子(后来的宋真宗)的太子太傅,此文是为劝诫太子而创作的。

寒窑赋说明什么道理

《寒窑赋》说明的道理:透出了人生命运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的思想,文章以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经历的各种命运和磨难,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起落落。 《寒窑赋》传达了一种“不抱怨”的思想,让那些身处苦难和失意中的人,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努力,坦然面对现实的不公平和种种无奈。同时,《寒窑赋》也留给这些失意者一颗“命运自有安排”的希望种子,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振作起来努力加油,有些苦难藏在心里,终究有一天都会变成辉煌。 《寒窑赋》又名《破窑赋》、《劝世章》,是北宋贤宰相吕蒙正的作品。吕蒙正出身贫寒,深刻体会穷人的苦难,所以读书勤奋、工作勤奋、爱民勤奋。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寇准一起在破窑读书,体会了人间冷暖,后来做了宰相,更体会到人心的宠,所以他写下了《破窑赋》劝诫太子。

寒窑赋原文和译文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寒窑赋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 岁云暮矣,羊肠之路,冰霜益甚,天寒地冻。士无甲兵,女无珠翠,车服倾销,饮食无充。饥凫之下,犬戎之旁,鬼方之内,饮食寝处,无所不至。至于夜夜有战,昼夜不安,以至于今,人民骨肉相食,父子互飨,吁嗟之间,不知所为何事。 译文: 岁末已至,道路弯曲,冰霜更加严寒,天寒地冻。士人没有武器,女子没有珠宝,车马衣服都已经卖光,饮食也无法充足。 在饥饿的鸟下、野蛮的人旁、鬼神的地方,饮食和睡眠都无处不至。夜晚经常有战斗,昼夜不得安宁,直到现在,人民相互残杀,父子相食,人们在呼喊中不知所措。 寒窑赋是唐代文学家李益所作,是一篇描写贫苦人民生活的文学作品。在这篇文章中,李益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人民生活的艰辛和困苦,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注和关怀。 文章中的“寒窑”一词,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人民生活的贫困和艰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寒窑赋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和感人力。它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篇社会批判和人民呼声的表达。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呼吁人们关注社会公正和人橘派民福祉,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总之,寒窑赋是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批判和人民呼声的文学作品,它描绘了当时人民生活的艰辛和困苦,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注和关怀。 它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篇社会批判和人民呼声的表达。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缓伍唤的苦难,呼吁人们关注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扰凯历史价值。寒窑赋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唐代,而是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和社会思潮,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寒窑赋主要讲了什么?

《寒窑赋》想表达的意思是:“作者以自己从贫苦到富贵的经历,并列举了历史上诸多名人的起伏命运,来说明一种自然循环的人生思想。”。 《破窑赋》相传是北宋大臣吕蒙正的作品。相传此赋是作者为了劝诫太子而创作的。

寒窑赋的意思是什么?

《寒窑赋》想表达的意思是:“作者以自己从贫苦到富贵的经历,并列举了历史上诸多名人的起伏命运,来说明一种自然循环的人生思想。”。 《破窑赋》相传是北宋大臣吕蒙正的作品。相传此赋是作者为了劝诫太子而创作的。 译文:天上有预测不到的风和云,人也会有早晚遇到的灾祸与喜事。蜈蚣有上百只足,但却不如蛇行走得好。家鸡翅膀虽然很大,却不能像鸟一样飞行。马虽然能行走千里之遥,但没有人驾驭也不能自己到达目的地。 人有远大的理想,但缺乏机遇就不能实现。孔子的文章写得没有人能够超过却被围困于陈国。拥有文韬武略的姜子牙也曾迫于生计在渭水垂钓。而盗跖虽然是成年人,却不是善良人。孔子的学生颜回虽然早亡,但并不是凶恶的人。尧、舜虽然英明,却生下顽劣不肖的儿子。舜的父亲瞽叟顽固又愚蠢,反而生下舜这样圣贤的儿子。 扩展资料: 《破窑赋》透出的是人生命运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的思想,文章以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经历的各种命运和磨难,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起落落。 人生的始与终,在无运与有运、得时与失时的这种天地时空自然变化循环中,会产生天差地别和意想不到的人为和自然变化。只有经历过太多苦难沧桑和大起大伏的人才能够体会到最深刻地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的巨大变化,才会体会到在人困、人为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中,命运的巨烈地沉浮与很多人生无奈的结局。

寒窑赋有哪些历史人物典故?

历史人物典故:1.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2.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3.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4.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5.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6.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7.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8.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寒窑赋是哪个年级的课文?

应该是初三的课外文章。 破窑赋》又称《寒窑赋》,也叫劝世文,是一篇警世之文。 吕蒙正的《寒窑赋》可谓名篇,流传最广,共有三版本,篇中稍有差异,如此经典名篇在《宋史》和《古文观止》中都无收录记载,令人费解。

寒窑赋草书摸本寒窑赋草书

草书写法如下: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