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清朝二十四臣47正说鳌拜04辅政之谜

2017-05-10 10:25:12纪连海36:36 9.9万
声音简介

纪连海《百家讲坛》正说清朝二十四臣

同是辅政大臣,为何多尔衮和鳌拜的结局不同?

毕竟两个人的性格不同,给领导者留下的印象也不同,结局自然而不同也是很正常的,有很多时候命运往往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投其所好。

清初的“四大臣辅政”怎么最后会变成鳌拜独大呢?

可能是因为其他的辅政大臣都被鳌拜给收服了,所以最后会变成鳌拜独大。

鳌拜是怎么当上辅政大臣的,他到底有没有想过当君王呢?

鳌拜对皇太极一直忠心耿耿的,从来没有当君王的想法,他还说再给一次机会也会选择跟随太上皇。

康熙为什么要铲除四大辅臣之一的鳌拜?

康熙之所以要铲除四大辅臣之一的鳌拜,主要是因为康熙亲政后,鳌拜集结多方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并拒绝归政于康熙,康熙觉得王权受到了威胁,于是决定铲除鳌拜。

鳌拜是忠臣吗

鳌拜,满族瓜尔佳氏人,隶属满清太宗皇太极直辖的镶黄旗,年轻时常常随皇太极征战,骁勇善战,军功卓著,因而深得皇太极宠眷。1637年,皇太极发兵进攻明边防重地辽宁皮岛,贝子硕托、武英群王阿济格率军多次进攻未克。在这军情危急时,年轻的鳌拜挺身而出,立下军令状,获准后即率军大呼而上,强得登岛成功,然后率先举火引导后续部队冲上该岛。皮岛逐克。皇太极闻报大喜,以鳌拜首功,超升三等男爵,赐号巴图鲁(勇士),后又擢升鳌拜为最重要的镶黄旗护军统领,成为清王朝的主要将领。 1644年清军入关。鳌拜率军定燕京,征湖广,驰骋疆场,冲锋陷阵,为清王朝统一中国立下汗马功劳。这年10月,他率军取道陕北,进攻西安的李自成军。第二年5月李自成在被追击途中遇害。1646年鳌拜又随肃亲王谊格出征四川张献忠大西军,在南充偷袭大西军军营,“大破之,斩献忠于阵”。鳌拜又以首功被顺治皇帝超升为二等公,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在(皇帝禁卫军司令)。自此,鳌拜参议清廷大政,随侍帝侧,权势日增,处于清廷核心地位。1661年顺治帝死,皇三子玄烨刚8岁,即帝位,是为康熙。国家政务由索尼(正黄旗)、遏必隆(镶黄旗)、苏克萨哈(正白旗)、鳌拜(镶黄旗)四个大辅政大臣掌管。鳌拜虽位居四大臣之末,但因索尼年老我病,遏必隆生性庸懦,苏克萨哈因隶属正白旗,是多尔衮旧,为索尼所恶,因而鳌拜得以擅权。他结党营私,日益骄横,竟发展到不顾康熙的意旨,先后杀死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临与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等政敌,引起朝野惊恐,康熙震怒。最后康熙终设计将鳌拜擒获,廷议当斩,康熙念鳌拜历事三朝,效力有年,不忍加诛,仅命革职,籍没拘禁。不久鳌拜死于禁所。在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历史上,权臣与皇帝的斗争史不绝书。这是当时制度的必然产物。康熙与鳌拜的政争只是其中一例罢了 。 也就是说鳌拜是忠臣。因为他始终是维护清朝的。同为朝廷效命,权力相争是必然了,和其他几位抚政大臣的矛盾日益加深,导致后来的四分五裂,最终被杀。成王败寇啊

康熙没有亲政时有四大辅政大臣,为何准独只有鳌拜能够专权?

康熙没有亲政时有四大辅政大臣,准独只有鳌拜能够专权,因为他有实力有才智。

《康熙王朝》里的鳌拜是谁演的?

应该是姚长安扮演的

历史上谁立的辅政大臣最多?有多少个?

崇祯皇帝,有五十个。

康熙初年四大辅臣鳌拜!遏必隆!苏克萨哈!还有谁?

索尼。。。。。

金戈铁马的索尼是辅政四大臣首辅,他死前做了什么决定让康熙帝除了鳌拜呢?

索尼在临死前,曾经联合其他大臣上书要求康熙亲政。但是并没有成功,因为鳌拜当时把持着朝中大权,所以当康熙亲政之后,就开始找机会除掉鳌拜。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