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2021-01-19 21:30:02小璐歌02:30 8.4万
声音简介

李煜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作为一个帝王,他是失败的,他是Wang国之君。

但作为一个诗人,李煜Jue对是成功的。

他和纳兰性德是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天潢贵胄,身份地位尊贵显赫。

李煜的词被模仿了太多次了。自从他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写愁后,以江水喻愁似乎就成了一种时尚。

自从他写出了"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后,西楼月就成了两宋文人争相吟诵的意象。

更夸张的是他的那句"小楼昨夜又东风",仅其中一个"又"字,就让宋元明清的文人效仿不绝。

但不知为何,李煜的这首《长相思·一重山》, 600多年来却无人敢仿。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这首词不好仿的原因在于:一方面,词中具有多个重叠意象的使用;

另一方面,通篇不用一个连接语,只淡淡几笔,就将主人公的相思写得淋Li尽致。

 

700年后,李煜的这首词传到了纳兰性德的手中,便被仿成了另一首非常经典的《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当时的纳兰性德正陪着康熙帝东巡,在塞外的寒夜,千帐的明灯下,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

而这两首跨越600多年的《长相思》,都让我们见识了汉字之美、词曲之境。



有关李煜,纳兰性德的资料......

才华一样,命运不同,写得词自然少了一份凄凉

李商隐 李煜 纳兰性德的诗集

要买的话,最好先挑一下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都不错。 这类书都是最好先看原著,不要买些什么点评之类的。。。 当然,只是个人意见。 李商隐;《玉溪生诗醇》等 纳兰容若:《通志堂集》《纳兰词笺注》《饮水词笺注》等 李煜:《李煜词集》等 要买的话,去当当卓越上搜索,应该都有的。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纳兰性德与李煜词的异同,辨析一下。

虽说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但还是有区别的。 后主词多于艳丽,纳兰词多于真切。

唐诗、宋词、李煜的词、纳兰性德的词

纳兰 容若《邻江仙.孤雁》 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

唐诗、宋词、李煜的词、纳兰性德的词

纳兰 容若《邻江仙.孤雁》 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

李煜与纳兰词的特点和他们的词

李煜 相见欢(1)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的诗大多数都很悲伤! 纳兰容若 《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的我说不好,呵呵~

纳兰容若和纳兰性德是一个人吗?

是啊,容若是他的字

纳兰性德和李后主的词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狂奔天涯的剧情简介

Moody是一位伊朗医生,与他的美国妻子贝蒂和孩子Mahtob居住在美国。为了要再次看见他的祖国,他说服妻子与他和Mahtob在那里渡过一个短暂的假期。起初贝蒂并不愿意,因为她认为伊朗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地方,特别是如果你是一个美国女性。当到达伊朗后,似乎她的最坏的预料出现了,Moody宣布他们将在那里定居下来。最后贝蒂决定逃离伊朗……

戴望舒生平事迹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问题描述: 戴望舒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很有名的诗人,可是他的生平事迹以及故事有谁知道,能不能交流一下? 解析: 戴望舒(1905.3.5-1950.2.28)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抗州。段戚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兆好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 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族燃铅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 *** .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