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西域19 重返丝路南道,和田软玉,玉帛之路

2023-07-15 12:41:02钟山说14:37 3.5万
声音简介

什么丝玉帛?

金丝玉帛这个品牌是源于韩国,是在1941年金武炫博士带领了美容界的精英们研发而成的,金丝玉帛以其独有的皇室尊贵和奢华的风尚,以及其 时尚的品位、高贵和奢华的品牌理念受到广大韩国爱美群众的青睐。逐渐金丝玉帛在旗舰店正式的登陆到中国,登陆的不仅仅是金丝玉帛产品,同时还有韩国人额护肤理念以及对中国广大女性的影响。

和田玉为什么称为“软玉”?

软玉因软玉最早产於新疆和田,又称和田玉或新疆玉。软玉是一种具链状结构的含水钙镁矽酸盐。它是造岩矿物角闪石族中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有其它微量矿物成分的显微纤维状或致密块状矿物集合体。属单斜晶系。晶体呈纤维状或针柱状。颜色多种多样,呈白、青、黄、绿、黑、红等色。一般为油脂光泽,有时为蜡状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折光率1.606-1.632,双折射率0.021-0.023。无荧光或磷光。硬度6-6.5,密度2.9-3.1g/cm3。断口参差状。韧性极强,质地细腻,坚韧,抛光后表面十分明亮。 和田玉的特点: 1、质地细腻温润--和田玉温润如玉,温润或油性是和田玉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质地是玉石质量的综合表现,包括形状、滋润程度、裂纹、杂质等等。 2、硬度较大--硬度是玉石质量重要标准之一,硬度大,则玉器抛光性好,亮度好,且能长期保存。 3、韧度极大--韧度对玉器极为重要,韧度大,则不易破碎,而且耐磨,对于玉器的艺术造型和精雕细刻有极大好处。 4、颜色纯正--羊脂玉玉石的颜色,对工艺鉴定十分重要,包括色调、色纯、色浓诸方面。。和田玉由于含铁量很低,基本为四种颜色,即有白玉、青玉、黄玉、墨玉4大类。 5、声音优美--和田玉制成的玉磬,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清越绵长,如金磬之余响,绝而复起,残音沉远,徐徐方尽。

玉帛是什么意思

玉帛的意思: ⒈圭璋和束帛。古代祭祀、会盟、朝聘等均用之。 ⒉征聘贤士。 ⒊古代诸侯会盟执玉帛,故又用以表示和好。 ⒋借指执献玉帛的诸侯或外国使者。 ⒌泛指财富。 玉帛,汉语词语,拼音是yù bó。 造句: 1、做事要精明,做人要厚道。心胸宽广,化恩怨干戈为真情玉帛就是厚道。 2、他天生就一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模样,偏有一双夺天工的巧手,临危不辱使命,终化干戈为玉帛。 3、有用的人,子女玉帛不妨多给他作为鼓励。 4、传令下去,谁若攻陷此城,此城子女玉帛尽归其所有。

化干戈为玉帛 中的“干戈”和“玉帛”各是什么意思啊?

干戈: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因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这里理解为战争。 玉帛:玉即玉,帛为丝织品.二者皆为进贡之上品,在此引申为重修于好,相互礼尚往来的意思.

软玉是什么玉

软玉又称,闪石(成分是一种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的集合体,质地坚韧,是名贵的玉石,有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和墨玉等。

化干戈为玉帛中有何典故?

成语:化干戈为玉帛 解释: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译文: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仞)高的城池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上万。 示例: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了。 ★老舍《茶馆》第一幕

化干戈为玉帛有何典故吗?

成语:化干戈为玉帛 解释: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译文: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仞)高的城池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上万。 示例: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了。★老舍《茶馆》第一幕

干戈化玉帛(多字成语)有哪些

有很多。如牛头不对马嘴,风马牛不相及,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宰相肚里能行船,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化干戈为玉帛”出自什么典故?

干戈——干事防御武器,戈是进攻武器,干戈通指兵器。 大概长这样,cr网络 玉帛——玉是玉石,帛是丝绸 化干戈为玉帛简单说就是用玉石丝绸交换的贸易,替代兵戎相接的战争,指双方交好不再斗争,“化干戈为玉帛”这句话出自《淮南子·原道训》。 而在《左传》中就有“涂山会盟”的记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讲述相传大禹在涂山联合各部落,用玉帛将各族各部联合到一起,形成了最早的中国版图。这也是玉帛用来表示邦交的最早体现。 以上内容出自青海大学梁玉金教授的“丝路南线民间故事”,更多有趣的传说、典故,请看 丝路南线民间文学(2019春)-学堂在线-精品中文慕课(mooc)平台

化干戈为玉帛的典故?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仞)高的城池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上万。 “化干戈为玉帛”比喻变战争为和平或变争斗为友好。玉帛:玉即玉,帛为丝织品.二者皆为进贡之上品,在此引申为重修于好,相互礼尚往来的意思. (出自《淮南子·原道训》) [原文] 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