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聆耺 父母重十亲子关系发愿文 2021年1月24日 上午8:06

2021-01-24 08:15:35李聆耺03:36 10
声音简介

为什么说现在的父母应该去聆听孩子的内心,而不是一味的对孩子发火?

聆听孩子的内心是非常正确的,只有知道孩子心里所想,才能正确引导孩子健康的成长。如果对孩子一味的发火,反而会压抑孩子的情绪,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聪明的家长很少对孩子发火,都会对孩子做这二件事情: 一、鼓励孩子 平时鼓励孩子,能帮助孩子快速的改正生活中的错误。比如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做出了一些危险的动作,这时候家长也不必太过于担心,太严厉的呵斥,只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而不会让孩子认识到危险性。 父母只有耐心的劝导和鼓励,才能知道孩子的内心世界,最终才能让孩子表达心里的想法,这才是最好的教育形式。鼓励孩子就能了解孩子内心所想,不会让孩子有一些事情藏在心里,不说给自己的父母听。 二、培养孩子语言逻辑能力 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可以用问句的形式去和孩子交流,才能让孩子把心里所想再重复一遍,能加强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家长起着一个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重新告诉给自己的父母,慢慢的就能了解孩子的思想,及时的和孩子沟通,才不会有一些隔阂。 有一些家长都不注意孩子的内心想法,当孩子想和父母及时沟通的时候,父母都没有耐心和孩子去交流。都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去责备孩子,这是非常不好的行为,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和人际交往起到了最大的阻碍。 父母只有知道孩子的态度,知道孩子的内心想法,才能给孩子有正确的教育,不会让孩子的情绪憋在心里。及时的引导,才不会伤了孩子的心。

2021-05-06

红色上旺演讲稿追寻先贤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大家好!我是红领巾讲解员叶钧铭。    上旺村——隶属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上旺是我的家乡。  “四周环山一条溪,荒山秃林无粮地,十户人家九户穷,挑脚抬轿做长工”这首打油诗是旧社会对穷苦上旺的写照。从1958年起,上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上旺精神陈列馆,每次有游客来,讲解员王慧芬都不厌其烦地讲述着这个村子的历史。 “八把山锄创大业”的故事,是上旺人心中最自豪的一段过往。走进村口的上旺精神陈列馆,迎面便是写着这7个大字的主题墙。“这里曾是‘江南大寨’的先进典型,是全国农业战线上的标兵。这也是上旺人举全村之力,聚万众之心,战天斗地,风餐露宿,抒写的一曲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壮丽乐章。”虽然王慧芬的普通话不够标准,但她的讲解富有感情。她带着游客行至展览的重点处,便会停下脚步,提高音量,并用手指轻轻地敲一下玻璃橱窗。 “王金友是我的姑父。‘上旺’原先叫‘上王’,改三横王为日字旁旺,寓意着上旺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照耀下,越来越兴旺。”上旺精神不仅仅是一种时代的符号,更是一个无声的宣言,是上旺人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但有一种东西它永远不会变,那就是信仰的力量。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当年的党支部书记王金友打造的这个“红村”,同时也是一个“网红村”。“曾有86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来上旺参观,少说也有几十万人次。”韩跃进说。上旺精神是上旺文化的灵魂,是上旺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如何让这份精神代代传承,以奋斗指数换取幸福指数,是现任上旺村党总支书记韩友法特别关注的问题。“上旺的红色过往让这里成为一个养心的好地方,在新一届村两委会班子带领下,一条融入红色教育的养心乡村游路线逐渐明晰起来。”韩友法告诉记者,在这颗“红心”的吸引下,许多单位将党员活动安排在了上旺。从上旺精神陈列馆出来,王慧芬带着参观者参观了当年全省新农村建设样板房——十三排。“这‘十三排’的建房过程,可谓是千辛万苦。当时公路不通,没有机械设备,全靠‘下磨脚底上磨肩’,翻山越岭五里路到富盛船埠头挑砖、挑瓦、扛水泥。后来,为了节省开支,村里还办过砖瓦厂。”韩跃进说,上世纪70年代,“十三排”建成时曾经轰动一时,让很多来访者啧啧赞叹。近年来,上旺村发挥自然生态优势,以“村美、景怡、人和”为目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民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一方桃源:绿水青山更衬“红”除了红色精神,上旺的“红”还依托于一片绿水青山,那是“红”“绿”交织出来的美丽。不远处,曾经留下来自86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友人足迹的上旺接待站也即将迎来变身。“我们已经将这里外租,计划发展一个高端民宿——花田美宿。”谈起未来,韩友法充满了信心。王金友,男,1932年生,绍兴县富盛镇上旺村人。从农业合作化时期起,历任互助组长、初级和高级农业社主任。公社化时任中共上旺大队支部书记。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任中共绍兴县委副书记兼红山公社党第第一书记、县革委会主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兼绍兴县委书记、绍兴地委农工部副部长等职。80年代起任绍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直至退休。上旺村属贫困山村,从1958年开始,王金友带领群众,发扬“八把山锄,艰苦创业”精神,在11座“癞头山”上陆续开发出568亩茶园,修筑茶园梯坎167条,使荒山丘陵成为“层层梯茶绕山转”的优良茶园,茶叶总产量由1958年的12担,增加到1969年的1051担,造田70多亩,粮食亩产提高到700多公斤,加上茶叶奖售粮,在人均2分2厘田的上旺村,实现了粮食自给,并拥有集体积累18万元,彻底改变了“过路凉亭”苦山村的落后面貌,成为绍兴地区农业学大寨的典型。1970年2月,浙江省革命委员会号召“学大寨,学上旺”,1970年至1975年,全省共有51个县干部2033批,1346****人到上旺参观。江苏、安徽、江西等省干部63批14488人到上旺考察,并先后有阿尔巴尼亚、澳大利亚、美国等47个国家和港澳同胞96批、1284人到上旺观光,联合国也派代表前去访问。外国专家称赞上旺是中国山地种茶的一大创举。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掀起了建设新世界的热潮。成立的五十年代后期,在当地村民王金友带领下,以“八把山锄创大业”的精神,勤劳致富,终于把穷山恶水改造成“青山绿水好地方,山上是银行,平川是粮仓”的新农村,当时村民想把这个兴旺的事业长留,就把“王”字改成了“旺”,寓意兴旺!    五十年代后期,上旺村民在王金友的带领下,以“八把山锄创大业”的精神,治理穷山恶水,改溪造田,开荒种茶,改造环境,村庄发生巨变,经济有了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改善,那时人们在“王”字边加了个“日”字,意使其更加兴旺。六七十年代,上旺人拆旧建新,移房造田,植树造林,成为以茶叶生产为主,粮、农、林、牧业全面发展的新上旺,多次受省委、省政府表彰。七十年代末,创办了上旺丝织厂、茶叶精制厂等企业,开始从农业逐渐向工业之路发展,受到国务院嘉奖,称之为“青山绿水好地方,山上是银行,平川是粮仓”的时代新农村。王金友,这个传奇性的人物只是上旺村的一个普通农民,曾以村(当年叫大队)党支部书记的身份先后出席中共第九、第十、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第十一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他前后担任了省、地、县的不少职务。虽然官做大了,但他参加劳动的传统却始终不丢。当年在参加完“中共九大”回来,下车后,走了20多里路,没有休息,就同社员们一起干活,边劳动边宣传“九大”精神。这真是工作开会,开会工作,两不耽误。据说到现在白发苍苍了,还在田间山头转。他不但勤劳还节俭,他总是戴着乌毡帽,身穿对襟袄,一副农民相。在1969年要去参加“九大”,还是这副打扮。有人曾提醒他说:“你是去北京开会,怎么还是这副农民打扮?”他却笑笑说:“我是个农民,就得像个农民嘛!”后来村里条件好了,有些人想摆阔气,讲排场,曾对他说:“现在上旺名气大了,参观的人多啦,大队得造个漂亮的大礼堂、招待所才行!” 而他却说:“日子越过越好的时候,还得勤俭节约,否则就会败家!”他在这些虚面上不舍得花钱,但是在为人们的生活上却又无比的慷慨。在1968年到1970年的三年中,上旺大队统一规划,集体出资,先后共建二层楼房13幢,每幢10间,按人口多少分配给社员免费居住。至1972年,新建社员住房达到200多间,有80户社员率先住进新楼房。1979年,上旺村率先实行老年社员退休制度,对60岁以上男社员每月发养老金12元,55岁以上女社员每月发10元,并随集体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养老金数额。那个年代那是不得了的事。1981年6月,红山公社上旺大队建成全县农村第一座电视转播台。这就是一个农民的作风,这就是一个老前辈的谆谆教导。这也许是我今天学大寨的精华!我们书比他要读的多,但是缺了淳朴!我们现在的事业没有他做得大,但是缺了纯真!旅游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但是我认为旅游的最大目的是对自己有帮助!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旅途中有人有景有文化!千万不要旅游完了回来说那个山太好看了,那个水太清了!当然这也是一种心身的愉悦!但是如果能让我们更进一步的对旅游的深意!那就更好了!现在有很多人去香港,去泰国,去韩国,在好些人心目中可能就是去虚荣旅途,因为除了说去过,可能没有学到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东西!上旺其实对看景的人来讲,没有太多,但是我之所以要写,我觉得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励志的旅途!这样的地方有着精神的文化,不但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红色革命的文化!还有对一些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怀念!遥想当年王金友带着15个人,而且这15个人中,最老有72岁,最小只有13岁,还有8把破锄头,让一个穷山村变成了当时富有美丽的模范村!让村民在当时都住上排屋!让近百万名省内外干部群众到上旺参观学习,让86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莅临上旺考察访问!这样的事迹与国与民都是有贡献的,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尤其是当年开始的时候,无所作为的懦夫懒汉思想牢牢在当地村民的心里扎根,觉得上旺自古这样,穷了几百几千年了,怎么可能改变,于是没有多少人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王金友一马当先,立誓一定要改改这个陈旧顽固的思想!在现在有多少人其实还是这样,话说得超前,事办得落后,懦夫懒汉思想还是存在!有句话说的好:苦不苦,想想革命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位老前辈的带领上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真的让人钦佩!想想当年15个人只要8把锄头开始,后来带领村民,用三年时间硬生生的开出荒地560亩。这样的意志与决心,真是个传奇了!《愚公移山》只是神话,南泥湾是当时革命需要,可以说是屯田制的延续,说白了,就是命令式的执行。而王金友却基本上是一人之力,说服村民,以小成大,慢慢脚踏实地,艰苦创业,以实际行动完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事业!这对我们现在创业人士是一种鞭策与鼓舞。时代在变,但是精神不变!“上旺精神”应该发扬光大。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这两个词谁也说不清晰。但是从“凉亭苦上旺”到“农业学大寨,江南学上旺”,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到人的力量其实是很大的。现在在绍兴只要上了年纪的老一辈,尤其是当年的知识青年,基本都知道上旺。想想当年,上旺是何等的辉煌,何等的荣耀。时过境迁的今天,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知道“上旺”这个名字。这是谁的问题?难道不应该深思吗?西周尹吉甫曰:“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 这是最好的解释。愿老前辈的“旺”字能延续下去!如今,在奔赴全面小康的路上,上旺人传承“上旺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正在续写新的篇章。一面旗帜:信仰的力量不会变在上旺,“曾经”这个词,有着特殊的温度。辟荒山、种茶树、建水库、改农田……上世纪

为什么孩子不愿与父母交流,父母的话都不愿听?

孩子今天这个样子,不能说父母没有责任,从孩子还小就应该养成大人与小孩交流的好习惯,既是亲情父子,又是亲密朋友。因工作和生活上的原因,许多大人无法做到这些。所以开始不愿交流,现在更不好交流。特别是孩子,还没真正成熟懂事,学了点浮浅的知识,甚至受到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家庭、亲情在心中没占多大的位置。加上两代人所受的教育和思想有区别,所以不愿交流就不难理解。当今小孩子不听话、顶嘴的很多,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大,教育的提高,这种现象就会有好转。

急!在线等!求一篇以“聆听父母的往事”为题的700记叙文。

每个家庭,都会有一种品格代代延续,父母的故事里,有太多值得铭记的东西。从父母身上汲取他们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子女来说,是最大的收获。 在网上看到“新二十四孝”的标准,一条条读下来,不由汗颜。很多看似简单的事,被我们做儿女的忽略了。 这些标准里有一条是,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可是,我很少有耐心听父母讲过去的事情。父母年纪大了以后,非常爱怀旧,总是反反复复说起同一件事。有时我在饭桌上听得不耐烦了,就嘟哝几句:“这些陈年旧事,总说有什么意思。”然后把话题岔开,嘱咐父母平时少凑热闹,以免上当受骗,或者询问他们的降压药还有没有,是不是需要下次买回来。我总以为,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这样才是孝顺。可现在想来,父母被打断后,总是很失落的样子,然后一言不发,闷头吃饭。 其实,我们应该理解父母,他们喜欢追忆往事,“乐”说革命家史,也是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他们年纪大了,回首一生的命运起伏,总会感慨横生。每个平凡人的一生虽然并不是波澜壮阔的,一定也有许多得意的事、开心的事值得回味。这些事,正是老人津津乐道的。他们回首往事,也珍惜现在的生活。他们给儿女讲过去的事情,是希望儿女能够铭记一个家庭的历史和故事。 只需要我们多一点耐心,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对他们来说就是莫大的满足。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做儿女的,还要照顾好父母的情绪,相比来说,后者更重要。 后来,我利用每周回家看看的机会,刻意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一大家人齐聚一堂,母亲总是很兴奋。我说,我要积累写作素材,对过去的事很感兴趣,让母亲讲讲。孩子们也吵着要听故事。母亲兴冲冲地打开了话匣子,她讲到我家经历的艰苦岁月,讲到与父亲一起渡过难关,讲到我们小时候的事。仔细听起来,觉得真的很有趣,也很有意义。很多事,都值得我写一写。父亲也不甘示弱,讲起了1963年家乡发大水的事,还有他在去内蒙上班的事。没想到听父母讲往事,收获还真不少。我根据他们讲的故事,写了几篇散文,发表在报纸上。后来我把文章读给父母听,他们开心极了。 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给父母一个情感表达的出口,也是和他们沟通的最好途径。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会更加理解父母的,了解他们一生为家、为儿女所作的贡献。父母可能是平凡的,但是在孩子心目中,他们永远是伟大的。每个家庭,都会有一种品格代代延续,父母的故事里,有太多值得铭记的东西。从父母身上汲取他们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子女来说,是最大的收获。 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吧,那将是一个个最动人的故事

你愿不愿意父母来看你

愿意啦,不管自己的父母怎样,他们都是真心爱我们的,没有什么能阻断的

我有小时候看到的真实事情谁愿意聆听

我们回答问题的都愿意聆听,大庭广众之下不方便讲的话,你可以私聊我,也就是发私信给我,我可以聆听一天,来吧正好也现在在线,不要让我等急了哦。

我愿做你的聆听者 的英文

I am pleased to be your listener. It's a pleasure for me to be your listener. 两句都可以。

谁愿做我最知心的聆听者

用心与聆听每一段真实的故事

我有故事,你愿意聆听吗

感觉你俩在赌气 你俩都做了让对方生气的事 相互都在赌气 建议还是把事说开比较好 你是男的话可以主动找她谈谈 这样你俩的心结才能解开 人和人之间沟通很重要

不愿意聆听别人说话怎么办?

虽然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你还是控制一下吧,时间长了,总能改变一些的.这些习惯都是你多年不知不觉中养成的,所以要负出一些努力改变回来.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