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沉锚效应:被沉锚带偏的独立思考

2023-07-22 01:08:37起点听书13:53 180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99 喜点
声音简介

什么是锚定效应

认知偏差的一种。 “锚定效应是认知偏差的一种。锚定效应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锚定效应一般又叫沉锚效应,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

锚定效应是谁?

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1974年提出了锚定效应,所谓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即初始锚的支配,以初始锚为参照点进行调整,但由于调整不充分而使得最后判断偏向该锚的一种判断偏差现象。

什么是锚定效应?在你身边还有哪些锚定效应?

我身边有锚定效应,其实你的身边也有,下面我给你详细说说关于锚定效应的情况: 锚定效应的定义: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我大学旁边有一个“大同门”综合市场,有卖衣服,瓜果蔬菜的,可以说应有尽有,被我们学校滋养的很是繁华。我这人不爱买衣服,可能和不会挑衣服、不爱与人打交道有关,但是春夏秋冬不可能一直穿一件衣服,所以还得是自己买。但是我又不太会搞价,怕买贵了。 我发现我就被“锚定效应”影响了。和店老板搞价(也是谈判),当老板说这个衣服是120元时,120就像在我脑袋里扎了根一样,我就觉得衣服价值如此。然后我就尝试还一下价,我说老板100行不行,老板不带犹豫的,行你拿着吧。我又不好意思不要,于是很迟疑地付了钱,然后就有一种买贵的感觉。 我的第一印象被120禁锢,我的高锚定价在100;如果是买衣服的老手,他的锚定价或许很低,可能50就会拿下。有经验的老手,往往从脚脖子进行砍价,弄的店家在那跳脚骂骂咧咧。但是,这种行为不会受锚定效应的影响,会让老手轻松搞定卖家。 这让我联想到直播带货的场景,锚定效应也是无处不在。 很多带货的场景(剧情)是这样,我以卖面膜为例。1盒、2盒、3盒、4盒、5盒,还要不要加,我们还会加送,送你1盒,再送你1盒。。。。。累计一共是20盒。今天在我直播间不要188(锚定效应的价格),现在我说了,只要88元。现在单数有限,我们只上1000单,3、2、1上链接。 这和我买衣服是一个道理,老板卖120,被我搞到70,你说我买不买。所以面膜20盒锚定价在188,88元对用户的冲击力、吸引力太大,再加上有1000单的限制,会导致有意愿甚至购买意愿不强烈的人,疯狂去下单。虽然主播不知道什么是锚定效应,但是用的可是炉火纯青,这心理学给你玩的,于股掌之中呢。 锚定效应在很多场景中有应用,只不过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但是懂了这个锚定效应的原理后,我们做事分析问题一定不要受其干扰。 你很难想象,我吃透了锚定效应,是因为我要搞清楚为什么我思维速度慢,这属于顺藤摸瓜,学了点东西。思维速度慢,初步探明是神经连路搭建的缓慢,我还需要深挖来明确。

锚定效应的生活例子

1、早餐买炒面时,老板问你加两个鸡蛋还是加一个,通常回答都是加一个。 2、房产中介带你去看房,前期拼命推介给你缺点明显的房子,把最想卖给你的房放在最后推介。 3、请人帮忙时,先提一个高点要求的事,如不同意,再降级提件小事,通常会得到满足。 4、理发时,有高级发型师价、总监价、首席价,高级价格就显得划算。 5、外卖订餐时,把送达时间故意延长点,这样外卖小哥能在系统规定时间前送达,给用户的感觉是这家店服务响应速度快,这样用户满意度提高。 6、超市商品的标签,把“原价**”划一杠,下面写上“现价**”,现价比原价低了一半,原价就是一个锚点,让顾客感觉现在买赚到便宜了。某宝某多某东上的促销活动也是同样的套路。 7、一个女孩在18岁读书时,在学校人见人爱,备受瞩目。她就会在整个认知里,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不乏追求者。于是她会觉得自己可供选择的对象有很多,因此不用着急。可等到年岁渐长,她会发觉身边的单身男性可供选择的越来越少。她再努力,也不如读书时代的自己受欢迎。 8、同事A六点下班,B同事六点半下班。从某天开始A同事变成七点下班,B同事调整为七点半下班,B的下班时间就是一种“锚定效应”,A就是他的“锚”。

锚定效应的典型例子

锚定效应的典型例子如下: 1、你去咖啡厅或者奶茶店都会被问同一个问题:要大杯还是中杯?如果你脱口而出说要小杯,店员会礼貌的回答说:不好意思,没有小杯。 2、喜欢喝咖啡的都知道,星巴克的部分门店确实只配备了中杯、大杯、超大杯三种杯型,但并不是所有店都没有小杯,只是被店员们利用锚定效应很好地藏起来了。 3、“要中杯还是大杯?”这样先发制人的话术在不知不觉中给你设定好了“锚”,进而引导你的决策。 4、当商场对某个产品进行打折,如果没有购买数量的限制,促销价格可能一般。但是,如果增加了数量的限制,比如每人限购10份,这时就会显得这个优惠力度很大,顾客就会想应该尽可能多买。再比如,很多商家惯用的是限时优惠,所限定的时间很短,会给购买者产生一种紧迫感。 5、想请对方帮忙时,你可以先提一个难度大一点的事情,这是如果对方拒绝,你再提出你真正需要对方帮忙的事情,这时就容易获得帮助。再比如,一些服务部门会把最后期限定得很长,然后在短时间内帮你解决,这样就更加容易获得你的好感。

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 一、定义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是指在进行决策或判断时,某个初始信息(锚定点)对最终决策或判断产生不成比例的影响。 锚定效应就是我们在做决策时,很容易受到第一个信息的影响。那个原价、限时折扣、比较价格等等,都是商家精心设置的锚,让我们以为自己捡到了便宜。但其实,这个价格可能根本就不是我们心中的价值,我们只是被那个“原价”牵着鼻子走了。 总之,锚定效应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心理现象,但只要我们学会了解自己,保持理性,就可以避免成为商家的提款机。 二、例子 1.在谈判中,首个提出的价格往往成为双方在后续谈判中的参照点,从而影响最终达成的价格。 2.在心理学实验中,当被试估计一个商品的价格时,如果提前给他们一个显然过高或过低的参考价格,他们的估计往往会受到这个参考价格的影响。 3.在求职面试中,面试者可能会过分关注简历上的某个特点(如学历、工作经历等),而忽略其他重要信息,从而影响对求职者的综合评价。 三、产生原因 1.信息加工的便捷性:人们倾向于使用容易获取的信息进行判断,而锚定点往往是首个出现的信息。 2.心理惰性:人们在面对众多信息时,往往会选择简化的思维方式,锚定点提供了一个简化的参照标准。 3.过分自信:人们容易高估自己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从而忽视了锚定点对判断的潜在影响。 四、如何避免 1.增加信息来源:在决策前收集更多相关信息,避免过分依赖单一信息源。 2.反思决策过程:在决策时主动思考自己是否受到了锚定点的影响,以及这个影响是否合理。 3.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提高自己识别和纠正认知偏差的能力。 4.了解自己的需求:在购物之前,先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个东西吗?如果没有折扣,我会愿意为它花费这个价钱吗? 5.做好功课:购物前,查查市场行情,了解一下相似产品的价格范围,这样在看到商家的折扣时,就不会盲目跟风了。 6.比较价值:购物时,我们要比较的不仅仅是价格,还有产品的品质、口碑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评估一个产品的价值,避免被价格所迷惑。 7.保持理性:有时候我们会在购物时感受到一种紧迫感,觉得如果不赶快下手就会错过好机会。这时候,我们可以给自己10分钟冷静期,让冲动的情绪平息下来,再决定是否购买。 五、启发 1.在商业谈判和决策中,了解锚定效应有助于更有效地抵抗不利的锚定点,从而达成更有利的结果。 2.锚定效应揭示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提醒我们在决策时要保持谨慎和审慎。 3.锚定效应的研究为心理学、经济学等领域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锚定效应

认知偏差的一种。 “锚定效应是认知偏差的一种。锚定效应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锚定效应一般又叫沉锚效应,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

《墨菲定律》笔记——警惕沉锚效应

有一家卖三明治的小店,店里有两个售货员,而其中一个售货员永远比另一个售货员的营业额要高。 要知道,在购买快餐时,顾客一般都是随机选择售货员的,且往往是选择排队人数少的那个售货员。 因此从理论上说,不管有多少个售货员,他们的营业额都应该不会有太大差别。 这个现象引起了老板的注意,于是他特意站在柜台边观察。 他发现,每当顾客点餐的时候,其中一位售货员会问:“需要加一个煎蛋吗?”顾客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比例基本是1:1对开。 而另一位售货员则问:“请问,需要加一个煎蛋还是两个煎蛋?”这时,至少有70%的顾客会下意识回答“加一个”或“加两个”,只有30%的顾客“不加鸡蛋”。 长此以往,积少成多,后一个售货员的营业额自然要比前一个的高出许多。 这个故事非常典型地印证了“沉锚效应”理论。 “沉锚效应”理论认为,人们决策前,思维往往会被所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第一信息就会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从而产生先入为主的歪曲认识。 之所以称为“沉锚”,是因为这个锚点就像沉于海底一样埋于意识的深处,很多人甚至都意识不到自己已经被埋入了锚点,以为自己是通过独立思考做出了决策,其实,已经不知不觉地被各种先入为主的信息误导了。 再回到上述案例中,后一个售货员成功地在顾客做出决策前,就埋下了一个“沉锚”——他要煎蛋。 因此,顾客的思维范围被锚定在了“需要几个煎蛋”上面,只有少数人会想到,他还有第三种选择——不要鸡蛋。 “沉锚效应”其实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营销领域。 例如你买早餐时,老板问你:“要皮蛋粥还是八宝粥啊?” 再如某品牌家电促销:“原价4980,五一假期间厂家送福利——直降2000,只要2980!” 当然,思维锚定是人的心理反应,要想彻底克服它绝非易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或减少“沉锚效应”呢? 在《墨菲定律》一书中,作者张文成老师给出了两个方法: 一是彻底无视之前的所有信息,剔除“沉锚”的隐患,但这个做起来很难; 二是大量收集信息,全面分析问题,最后做出理性判断,把“沉锚”的影响降到最低。 比如初次见到某个人时,我们可以完全剔除大脑中其他人对这个人的所有评价,用自己的眼光去做判断,也可以通过事先搜集大量关于这个人的客观信息,用以辅助见面时自己对此人的评判。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有必要警惕——被沉锚带偏的“独立思考”。

汽车抛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抛锚呢?

【词语】:抛锚 【注音】:pāo máo 【释义】:把铁锚投入水底,使船停稳。也指汽车等中途发生故障而停止行驶:船已到岸抛锚|汽车在山道上抛锚了。

锚定效应是什么表现?锚定效应的生活例子

锚定效应是指当人们在想要评估某件事情的时候,可能会拿一些比较特定的数值作为比较数值,简单来说就是在做决策的时候可能会受到熟悉信息的影响,比如在购买房子的时候可能也会跟随着所谓的销售数据影响,给出的参考价越高,人们的估价值就越高,下面就和本站共同了解一下这个效应。 锚定效应是什么表现? 在生活中锚定效应是相当长角的,比如很多超市在做促销的时候可能会打出原价288,现价28.8之类的牌子,有人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要把原价标记出来呢。 这是一个重要的心理效应,和音叉效应、结伴效应等等一样,都是看似简单,背后蕴含哲理的,这就是锚定效应。当人们在想要评估某件事情的时候,可能会拿一些比较特定的数值作为比较数值。也就是说在做决策的时候可能会受到熟悉信息的影响,甚至将这些作为参考。 锚定效应的生活例子 有时候在去咖啡店或者奶茶店的时候,可能会问你是要中杯还是大杯。假如有人想要小杯,人家会回复你没有小杯。当然不是所有的店都没有小杯,但是他们在进行询问的时候会进行一些心理暗示,最终让你花更多钱。 大家在购买房子的时候可能也会跟随着所谓的销售数据影响,不管是怎么人群,只要给出的参考价格越高,人们给出的估价值也就越高了。 人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会不由自主被锚定效应影响,即使是比较专业的人员也是这样的。很多时候可能为了证明自己,说并不是这样。但是基本上大家都没办法逃脱锚定效应的魔爪,不由自主被影响。 营销是简单而复杂的手段,主要是在不断的研究人类心理,而锚定效应就是因为人们的某些特制所以才会如此见效,这甚至让人基本无法逃脱。 如何更好利用锚定效应是一门学问,假如真正将锚定效应运用的炉火纯青相信你在营销中也可以走得更远。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