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英勇就义)

2021-02-28 19:07:48楿箹七号12:18 3
声音简介
2021.2.28

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担任妇救会秘书,后为主任,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4岁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947年1月12日 ,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了。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

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才13岁。后来,刘胡兰当上了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她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军。刘胡兰在斗争中经受了严峻考验,于1946年6月被正式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了。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

刘胡兰的故事是什么时期?

应该是民国时期的故事,因为刘胡兰是共产党员,他了党的理想而英勇牺牲了,这就是一种纯粹的理想,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的对待

刘胡兰的故事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国强行向中国倾销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不要刘胡兰的故事)

闪闪红星的潘冬子

从刘胡兰的英勇事迹中学到了什么

从刘胡兰的英勇事迹中学到了坚定信念、不屈不挠、敢于担当、勇于奉献。 1、坚定信念 是刘胡兰精神的基石。战争时期,晋绥革命根据地是陕甘宁边区的屏障,作为晋绥根据地前哨的八分区,地处晋中平川和吕梁山脉连接处的文水县,因是很多根据地通往延安的交通线和战略要地,敌我斗争异常激烈。面对敌人威逼利诱,刘胡兰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要为人民干到底。 2、不屈不挠 是刘胡兰精神的灵魂。战争期间,刘胡兰大伯刘广谦是村里的闾长,常常为我党开路条、筹物资,后被敌人发现杀害;父亲刘景谦多次冒着枪林弹雨,突破敌人封锁线,为八路军运粮送布;母亲胡文秀是妇救会干部,从小教刘胡兰识文断字,经常给她讲述战争故事。 3、敢于担当 是刘胡兰精神的本质。刘胡兰生前常说:“困难面前不低头!敌人面前不屈服!”在艰难困苦的斗争历练中,她总是努力工作,勇于吃苦,能够出色地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面对繁重的支前任务,她不辞辛劳,义无反顾。 面对复杂的斗争形势,她迎难而上,无畏无惧;面对落后分子破坏生产,她针锋相对,嫉恶如仇;面对生死考验,她宁死不屈,英勇刚烈。 4、勇于奉献 是刘胡兰精神的精髓。从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方方面面的细节做起,为当地的发展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争先创优做一流业绩,立足本职踏实工作,让敢于奉献的新时期刘胡兰精神更好地延续与传承。 英雄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血与火中锻造的刘胡兰精神历久弥新,永远都是我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柱、开拓进取的动力源泉、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

用刘胡兰的故事写一首诗,两段,小学五年级。谢谢。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的故事是几年级的课文?

这篇故事应该是课外阅读的文章,课文是没有选入的。 《刘胡兰的故事》是2006年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徐德泉。该书讲述了刘胡兰为革命奋斗的一生,1945年最终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就义的故事。

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的故事却是我们大家值得。纪念的故事。

刘胡兰的故事

1947年1月12 日上午,敌军包围了云周西村,把全村男女老少都赶到观音庙前,还抓了几个人在庙里拷打。刘胡兰预感情况不妙,摘下奶奶留给她的戒指,又从衣兜里掏出一块手帕(一位八路军烈士的遗物)和一盒清凉油(她的入党介绍人送给她的纪念品),把这三件小东西交给继母胡文秀。这点东西虽然不值几个钱,但却是刘胡兰的心爱之物。接着敌人的屠杀开始了,有六个不向敌人低头的乡亲,被凶残的敌人用铡刀铡下了头。这时候,大胡子狞笑地看着刘胡兰,刘胡兰二话没说,从容地向铡刀走去。脸上没有半点痛苦的表情。就这样,年仅15岁的刘胡兰为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