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客观题-民法【精讲卷】专题02:09

2022-09-14 21:15:52简达法考44:46 423
声音简介

2021-02-10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不勤,无以成就事业;不廉,难以凝聚人心。”纵观中国历史,受到人民称赞,青史留名的都是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他们的形象和故事深入人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发展,清正廉洁永远是时代的主流,清官永远是人民心中的父母官。 早在春秋时期,晏婴就以廉洁著称于世,当时有“管奢晏俭"之说,晏婴身为世家子弟,位居高位,却能严于律己,过俭约朴实的生活,吃普通饭菜,住简陋房子,省下来的钱财用于资助寒士。到了清朝,浙江有位朱督学,有次奉命回家监考,家乡人认为他会徇私,纷纷备好厚礼等其到来,而督学到了考场却在其堂上题了-副对联: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皆谅我;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屈。督学以对联明志,让送礼之人愧疚而退。民心如秤砣,称出谁轻谁重,人心像明镜,照出谁廉谁贪。 廉洁是一种高洁品格,它能让人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的抵制各种诱惑,一一个拥有高尚思想品德的官员往往是清正廉洁的,宋人苏东坡写有著名的“三养论",-安分以养福,二宽胃以养气,三省费以养财。即不管是做平民还是做官,都要谨守安分,只有安分做人,才能踏实处世;平时切勿贪吃,受人馈请则会腐蚀个人气节;制止铺张浪费,节省下来的经费用来为民办实事,办急事,将钱用到刀刃上去,这样不仅可以赢得民心,还能遏制腐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只有用平常之心,淡泊之态去面对生活,多一点大公无私之心,少一点浮躁杂念,才能修身养性,提高自身品德,干出一番事业。 廉洁是一种处世态度,祸患常积于忽微,古人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我们应当常怀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摒弃那种"吃点、喝点、花点、玩点是小事”的想法,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勿以恶小而为之,将防微杜渐贯穿于生活工作之中,不让腐败从生活的细微中找到缺口,勿贪小便宜。勤奋工作,扎实为纳税人办事,在生活中勤俭节约,严于律己,克勤克俭,时刻不忘自省,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塑造良好人格魅力。 廉洁勤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廉洁奉公,秉公办事,艰苦奋斗,在思想和行动.上筑起拒绝腐败的钢铁防线,时刻以法律和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明明白白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好看的02至09电影

《星尘》、《地狱神探》

2021-09-30《再见,少年》 观后感

像我这种小气的人,一般都等家里的优酷上线了才看电影的。 我对这类电影不感兴趣,本来是想给小孩看的,小孩也不感兴趣,还一直把张子枫叫成张子明,我能坚持下来,主要也会因为她有些提前做了退缩的预防。 看到三分之一,就觉得和《少年的你》类似,不过没那部丰富,就像影评说的,没那部有张力。后来看完了,觉得故事也不好看,可能这类故事本身就吸引不了中年的我,到我们这个年龄段,对少年的故事没啥感冒的,也不会有共鸣,最多只看看对故事的表达,你这表达的还不好,自然就觉得不好看。 关键是在我们后面的人生中,发现生活本来还是有别的选择的,虽然可能自己没有做好,但是我们崇拜那些拿了一手烂牌,却还打赢的了人。那个带着妈妈上学的刘秀祥,我真得看一次感叹一次,怎么会有如此意志力坚强的人,而且品德还那么高尚的人。想想自己,有多少次对生活的抱怨,有多少个念头想要放弃过。所以,对于少年故事的电影,我不排斥,如果形式热闹,也看个热闹。至于故事本身,我是骨子里些许反感的,可能潜意识里想避开这些所谓的懦弱的选择。同时我对故事本身不至于批判,要是落在自己身上,甚至会做得更糟糕,本身我是非常理解少年发生的那些事。 电影看过就算,只是不断地提醒自己,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根本抵御不了外部糟糕的环境,之于自己,能警醒的一点可能还是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尽可能地多帮他抵挡一些。可是我又想到自己,年轻的时候,自己有多固执,“青春就是用来挥霍的”,“不撞南墙是回不了头的”,虽然我现在不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可是青春真的就是这样的,不对并不代表不会发生。再回到少年时代,我还会做那些事吗,肯定还是会的。 凡事尽人事知天命,这人事也是各有不同。

2021-09-10

【今日观评 夏风教室观评员 徐能英 2021年09月09日 星期四】 无论日子多么忙,都要给自己一个仪式感――这是对生活的敬畏和热爱,更是对自己的尊重。作为教师,无论别人是否送给你鲜花和掌声,但在教师节,无论你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如何,都要创造条件给自己一个仪式,只有自己敬重自己,才能活出自信和美丽。在紧张忙碌的开学工作的同时,院子中心小学欢聚一堂,迎来了我们的节日第37个教师节。 徐杜娟老师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深夜到凌晨,无比充实。已经到了教师节这天了。感慨不已:每天都是崭新的一天,这是你在院小的第六个教师节,从刚开始迷茫疑惑、熟悉教学环境、到优秀教师、再到现在参与会议,布置会场,一步一步的进行改变。一年比一年的教师节仪式感强,今年最震感,特别是学校精心准备的视频《错位时空》《你好未来》,让我们感受到作为人民教师的无上光荣和责任。 袁金霞老师:和邹婷老师都是在院子中心小学的第三个教师节了,刘晓青老师也是走上工作岗位第13个教师节了,你们加入大家庭,默默无闻地人乡村教育事业付出,是我们学校的荣幸。鄢老师和陈博老师还被评为了镇表彰的优秀教师,希望你们继续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断前行。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未来在一起;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世界在一起。罗静老师、付静老师依然初心不改,与孩子共同成长。 姜欣老师晨诵诗歌《相见欢》《天净沙·秋思》,给孩子们讲起南唐后主李煜的故事,当讲起李煜是一个特别有才华的人,他精于文学、书画、音律,却不善于治理国家,亲贤远佞,不是一个好皇帝,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孩子们小作文送给老师的节日祝福更多的是帖心的感动。 韦敏老师学校也简短地举行了庆祝仪式座谈会,同时还细心地关心青春期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江红丽老师新来的校长还拉了条幅庆祝我们自己的节日,也祝你公历生日快乐。 你向孩子们呈现这个世界,你带孩子们发现这个世界。严丹萍老师在深入地熟悉走进每个孩子心灵。彭春姣老师已经挑选出小组长来引领其他孩子学习。彭娟老师在班级中施行学生管理制度积分奖励形式。陶安丽老师:花了一天的空余时间,改完了假期布置的周记作业。心一旦慢慢静下来,对于工作,就会有一些想法,等待慢慢结合实际去践行。王慧老师:通过一个星期的学习,班上学生总算都认全了,而且对于一部分学生的家庭环境我也在不断的摸索中有所进展。如何更好地家校育人,了解一个孩子首先还是要全面了解孩子家庭成员背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才能准确分析出原因,积极应对。 凌辰老师来到新学校,班级图书角真的不如我们乡村,你先将自己的书籍拿到班级,另外将亲近母语书单发班级群,让家长带孩子们购买并在班级流动。因为火柴捐赠图书这次不如以前,所以对接我一直还没接受不是优质的童书。 白露过后,子肖老师关注着大自然的天气,老话说春捂秋冻,老师们多注意早晚保暖。冯凡玲老师、肖丽老师、陈玲玲老师一天都是满的,开学季,我们会在这样的忙碌中更好地成长。王文婕老师特别佩服这样有才的老师,自编自唱,一首歌的时间就让孩子们知道了三连音。 胡云峰老师新岗位,孩子们已经爱上了你,遇到事情知道会找有爱心的你去帮忙解决。程秀枝老师分管安全工作有条不紊,真是校长的得力助手。 提前祝所有老师教师节快乐,感谢们们为孩子们的童年带来光亮。

2021-11-09

王勃在诗中曾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其实真正的朋友哪怕远隔万里,却感觉对方就在身边一样,而《夏洛的网》中的夏洛和小猪就是这样一对能让对方铭记一生的朋友。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善良的弗恩从她爸爸的斧头下救下了一只小猪,并给它取名叫威伯尔。威伯尔长大后被送到了弗恩舅舅的谷仓,在那里威尔伯和蜘蛛夏洛成了好朋友。有一天,威尔伯听说自己将会在圣诞节成为人们的“盘中餐”后非常伤心。聪明能干的夏洛得知后想尽办法给威尔伯织出一张“生命之网”救了威尔伯,但夏洛因而也牺牲了自己。威尔伯在夏洛死后抚养它的孩子们长大并与它们成为好朋友。 夏洛用自己短暂的生命,为了友谊做出了它一生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而忠诚的威尔伯也保护好夏洛孩子,它们的友谊令我感动。 这个故事激起了我心中无尽的爱和温情。书中描写的友情与爱让我感动,让我难忘,现代社会中,人类的内心逐渐被金钱所吞噬,活得越来越机械,似乎只有金钱才是人生的意义。但在属于夏洛和威尔伯的世界却没有被周围的人类所影响。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弗恩爱威尔伯胜过一切,她爱抚摸它、喂它,把它放在床上。每天早晨一起来,她就去热牛奶,给它围上围脖,拿着奶瓶喂它。从中可以看出弗恩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她拼命求爸爸别杀小猪威尔伯,还那么无微不至地照顾它,给予它温暖,从而让威尔伯感到快乐,也从此有了更多朋友。而夏洛呢,它只是一只小蜘蛛,它没有力量反抗人类,但它在朋友最伤心的时候,却选择了给予它们鼓励与帮助,给予小猪威尔伯温暖和自信。但就是这样善良的夏洛,却因过度劳累和生孩子而死去。 夏洛为了威尔伯付出了太多太多。在威尔伯孤独时,夏洛陪伴在它身旁;在威尔伯叹气难过时,夏洛不断为它打气;在威尔伯在为自己将来的命运伤心时,夏洛义无反顾地救它;在威尔伯需要夏洛时,夏洛永远不会丢下它……夏洛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每一天都备受煎熬,心跳不如往常有力,它感到疲惫老弱,但它仍坚持到看见威尔伯安全以后才安静地、悄然地离去。没有一个人知道,这只同角落的灰尘一般不起眼的灰蜘蛛曾经为它的朋友撑起了一片天,撑起了属于它们的友谊。当它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它是孤独的,它无怨无悔地为威尔伯付出了一切,它用蜘蛛丝编织了一张爱的大网,挽救了威尔伯的生命,对于威尔伯而言它无疑是伟大的! 《夏洛的网》,一首关于生命,友情,爱,温情与忠诚的赞歌!在e·b·怀特的笔下夏洛用蜘蛛丝编织了一张爱的大网,这张网挽救了威尔伯的生命,这张网给所有善良的人类编织了一首充满无限温情、感动和憧憬的童话!让我们一起体会人间可贵、纯真而感人至深的友谊吧!

2021-09-23

                                                           长篇小说《瓜蒌花》                                                                2021年9月22日                                                              第十六章    挑大粪         苏五魁所在的村子,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在地下挖成的大坑,里面用石头砌好后,再用白灰把缝隙封好,以防漏水,人们就把这个砌好的大坑,当作解手排便的厕所。有时家里也有一些洗衣、洗菜的脏水也倒入其中,长期下来这个大坑就成了一个又臭又脏的地方。当地人叫做“高街”(厕所)。        “高街”一般都建在院子里的一个角落,不会引起人们注意。但当地人都知道这个“高街”(厕所)在哪个位置。村子里的人们每当去上厕所时都说上“高街”,也不知是否和书上写的上厕所叫“告急”是同义语,但这里人们也都是这样称呼。         这些大坑里面的大粪臭水一般经过一段时间就需要清理一次,否则,人们上厕所时候,里面的臭水就会溅到屁股上面,非常令人恶心。所以,在这里上厕所都得十分小心,还得学会如果臭水多的时候,把屁股抬高,有时解大手时,还必须拉一下屎抬一下屁股,以防被臭水溅到屁股上面。         但这些厕所里的大粪水,也有特殊的用途,它是农田里不可或缺的肥料,这是天然的有机肥,对庄稼生长非常有利。比起用化肥或者氨水等等其他的化学肥料要绿色的多。虽然这些大粪看起来肮脏,气味又臭气熏天,但村民们可把它当成宝贝使用。每当地里的庄稼需要肥料时,村民们就把这些厕所里面的大粪用大粪梢挑到地里,让这些又臭又脏的大粪滋养地里的庄稼。         挑大粪就是把这些大坑里的大粪挑到地里的活计。          这天,是一个星期天。苏五魁、李河阳、郝石头,他们几个被派到挑大粪这个活儿,他们每个人都用担子挑着两个大粪梢,准备去厕所里舀上大粪后,再把它用担子挑着担到地里给庄稼施肥。         这个大粪桶,在当地人叫做“粪梢”。它是用木头做成的,制作方法是:先把木头刨成宽度约为三到四公分,厚度约为一公分,长度约为四十五公分的长条木板若干块。然后,再用一个专用的工具把这些木板一块一块地装在一个铁圈里面,这个铁圈当地人叫做“梢箍”,等木板装满“梢箍”后,再把这这些木板上面加两根“梢箍”直到把所有木板箍紧,这个大粪梢两头小中间大,像一个一面没有鼓面的鼓,在粪梢上有两块木板稍微伸出长约二十公分,用作粪梢的两个耳,以用钩子钩住好用担子挑起。然后,再加入水泡一定时间后,好让木桶涨起来,这样装入大粪就不会漏出来。         这些用作“箍梢”的铁圈,在大粪桶老化散开后,孩子们还可以把它当作玩具,用一个铁丝弯成钩状,把这个铁圈钩住“梢箍”,便可以在地上推着走。孩子们称为:“推梢箍”。         “推梢箍”在当地的孩子中间颇为流行。          这天,苏五魁他们几个干的活计就是用这些大粪梢挑大粪。他们来到一户人家里,这家人还在吃饭,为了不影响这家人吃饭,他们便在这家等着家里人吃完饭再干活儿。这家人看到这些小孩子们挑着大粪梢来到家里后,便十分热情地让这些孩子们来屋里玩。         苏五魁他们也不客气,便都来到了屋子里。这是一个男人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女人和孩子的人家。家里条件还算不错,由于男人有工作,吃着“商品粮”,每月都会按时领到工资。女人则在有农活的时节去地里干点农活,这样就算是两个人有收入,所以像这样的家庭在当地算得上是比较富裕家庭。         苏五魁他们几个人进到屋子里,坐在炕上,两只脚在炕头的墙面上踢打着,发出咕咚......咕咚的响声,这家女人边吃着饭,边对这些孩子说:“捏儿(土语:你)吃了饭啦没有?再在俺家吃儿(土语:点)吧!”         李河阳抢着说:“俺都吃饱饭啦!俺不吃。”         这家女人“嗯”了一声,便端着碗继续吃饭了。         她的孩子也在桌子边上低着头吃着饭,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苏五魁他们几个孩子。         一会儿工夫,这个女人和孩子都吃完了饭,苏五魁他们几个人也开始干活儿。他们先用一个长木棍子,上面拴着一个类似碗状的勺子,从厕所里面一勺一勺地先舀上大粪,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把这些舀上来的大粪倒入大粪梢里面,一只大粪桶舀满后,再换另一只大粪梢,直到把所有的大粪梢都舀满后,他们才能一起挑起两只大粪梢往地里挑。         这时,郝石头正在用长木棍往大粪梢里面舀大粪,一不小心大粪溅到了脸上嘴里。他“啊”了一声,便扔下舀大粪的长木棍子跑出了厕所。         李河阳他们看到郝石头满脸大粪跑了出来,高兴得哈哈大笑。         苏五魁也满脸幸灾乐祸的样子看着郝石头。         郝石头跑到外面院子里的大水缸前,拿起放在水缸里的水瓢就往脸倒水,这下流下来的大粪水又流到了他的嘴里,他大口大口地吐着唾沫,样子非常狼狈。          这家的女人看到后,赶紧拿出自己家干净白毛巾递给了郝石头......。                                                                                                                             写于2021年9月22日

为什么韩流席卷世界?有谁能客观分析下

因为霸气啊!~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The Father)2021-10-09

这是一部讲述老年阿尔茨海默病的故事,父亲的记忆一直停留在过去。几乎是看到了最后的那一刻才看出来故事要讲述的内容。通篇从前到尾都感觉一个父亲是非常正常的,直到最后镜头回到了养老院里面。故事恢复到了平静,主角父亲还是一如往常的拉开窗帘,直到父亲看到穿着护工服装的人进来。仿佛昨天发生的事情都变了样,实际上那都是父亲的很早之前的记忆。 看完之后及迷茫又失落。 在想如果电影里的主角是我,又会怎么样呢?

2021-09-16《林村的故事》

《林村的故事》就像书名一样好读好理解,围绕村支书叶文德讲述了林村和林村人的变革故事。老师说过“人类学的研究不仅仅是描述所调查对象的社会和文化生活,更应关注这一社区的社会和文化生活相关的思想,以及这一社会和文化在整体社会中的位置。”这本书就很好的为我们呈现了我国1949到90年代的林村的社会和文化生活及其思想,尤其是国家政治对群众生活和心理的影响。 在我看来,最值得称赞的是这本书的写作形式,个人生命史!想到肖斯塔克的《尼萨:一个昆族妇女的生活与心声》,二者都是通过个人叙事管窥不同情境下的社会和文化,读来如传记小说般生动有趣。当然还有林耀华先生用小说形式写就的民族志《金翼》是我初次接触民族学人类学时的一股清流,至今记忆犹新。正如克利福德所言,“民族志是混合文本活动”的,我甚至更激进的希望怎么精彩怎么来,用引人入胜的故事,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人类学思想,可能比干巴巴的所谓符合学术规范的文章更加有意义。民族志可以容纳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多种声音、多样形式的写作能否被社会和学术界接受,还是一个大问题。 读《林村》直接感受就是作者记忆力太好,叶书记聪慧敏锐,让我想起路遥《平凡的世界》里的一句话“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何况叶书记一点都不普通。他对父亲让他接受教育的原因看得十分透彻“他投资让我受教育,是争取全家往上提升的机会。”对于父母砸锅卖铁也要供我上学的行为,作为博士生的我也仅仅理解到家人是不想让我受穷早点“出息”的层面,叶书记思考问题的深度令人叹服。叶书记对于党的认识也非常有共鸣,“党证明有能力让农民富裕起来,毛主席成为半神的人,任何人人都无法动摇他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我爷爷奶奶那一代每提到到毛主席都是无比的崇拜和敬仰,一到北京首先要去的就是天安门广场看毛主席。化解村民冲突的部分,更是有趣,叶书记洞察人性真的是有一套,他说“话到底是真是假,要看说的人的性格和做事方式。”“人只有在清楚地看到自己有份的时候才会努力工作。”对于成功,他认为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做人要持中而行。就像作者所说“叶书记不但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受国家政策影响深远的农民;不但是有良好家庭教育又能反思自省的个人,也是土生土长跟族亲邻里脱离不开的林村人。” 但作者塑造的叶书记似乎太过正派、理性和老道,我当然明白很多观点和呈现是作者的自我建构,但是人是情感的动物呀,叶书记总是这么无私、奉献、有大局观吗,没有因为冲动或自私而后悔的事吗?社会在变,生活在变,人也在变,现在的林村变成什么样了呢?

2021-02-23读于洁作品有感

感触最多的一篇是《像老郭种树一样做教育》,老郭是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里的人物。郭橐驼种树“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于洁老师从中悟出自己的育人之道。 其培欲平。于洁老师说“这样的关于常识性的争论对于一线的教师而言是一种折磨。”这句话我后悔自己看到的迟了,如果在刚参加工作时看到,自己就会少走很多的弯路。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人到不惑之年有了痛彻心扉的领悟。 其土欲故。于老师认为:什么是我们的学生根下原来的土呢?是家,是家人,是家风,是亲情。张贵勇先生也提醒: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成长的根本。某种程度上,学校教育更像是让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建议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情绪胜过关心他的成绩。我十分认同这样观点,我觉得任何时候,孩子都要在家长的呵护下,如果脱离了家庭而进行教育,即便偶有成功,孩子也不会幸福,这也是归属感的作用。于老师说“培养孩子的自理独立和家长的温暖陪伴从来不是矛盾的。”可现实是很多家长错误的认为孩子上学了,自己的教育任务也就完成了,转嫁给了学校。并且评价的主要标准就是成绩。因本身素质的不同而对孩子成绩与日递渐做出不同的抱怨回应,却忘记了自己的陪伴和以身示范。记得有次家长会,沟通中我说心中有家的孩子表现不会差,建议家长在周末接孩子时,第一句话说:一周不见,我很想你,你想不想爸爸(妈妈……)。很多家长虽不作声,但神情表露了自己的想法。关系好的家长私下和我说“上初中的孩子还需要这样说,挺幼稚的吧。大家都觉得幼儿园上一年后都不会说这样的肉麻话了”。陪伴需要语言和行动的双重作用。 同样,《我不想迷惑年轻的老师们》这一篇很有启迪意义。如“成功从来没有捷径,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后来才知道各种琐事令人分身乏术,手脚并用也不够,名师的做法是不发牢骚、想尽办法、统筹时间、尽力而为。”“成功必定浸透着奋斗的血泪。”这些话真的让人明白,不迷惑。我们同样可以用来告诉家长和学生,都要做个明白人,不仅是闻道,更重要的是行道。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