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19:里仁篇第四(三)

2021-03-06 18:42:09陶荣荣读历史11:06 745
声音简介

原文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朱熹注:“所以立,谓所以立乎其位者。可知,谓可以见知之实。”

君子不担心自己没职位,担心的是自己凭什么在这职位上。君子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担心的是,自己有什么才德值得让人知道。

程颐注:“君子求其在己者而已矣。”君子追求的,都是自己做到,不怪别人。

这还是强调儒家“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管出现任何问题,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你管不了别人,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除了自欺欺人,没任何积极意义。

《论语正义》说,君子能成为可贵之人,但不能让别人以我为贵;能做值得信赖的人,但没法让别人一定信赖自己;能做可用之才,但没法让别人一定重用自己。所以君子耻于自己没修为,不耻于被诬蔑;耻于自己没本事,不耻于没机会施展;君子不为虚名所诱,也不怕人诽谤。君子率道而行,端正自己,不为外物倾侧。

所以也有“君子不辩污”之说。我们若被人误解、诬蔑、诽谤,难免愤然反击。君子则根本不在乎。为什么不在乎,因为不关注。若是关注,也是关注自己。你诬蔑诽谤我,必没人相信,你自己打自己脸而已。若别人居然相信,则必是我自己有问题,我得赶紧检讨自己,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哪有工夫搭理你呢?

《庄子》里有一句话,也可做注脚,叫“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就是说你要做好事,不要做那些为了让别人说你好而做的事。人们往往追求自贤之行太多,开会就讨论“我们做点什么事能提升我们公司形象”,这就是自贤之行,是岳不群的思维方式,属于伪君子。开会讨论“我们还能为顾客、为社会创造多少附加价值”,这是行贤,是真君子。后一条做了,前一条自然有了。没有后一条,成天研究前一条,没有效果就算了,惹一身骚更不值。

 

原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参”,是曾子的名字。孔子对他说:曾参啊,我的道,就是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唯”,唯唯诺诺的唯。意思就是“是啊”。曾子说:“是啊!是啊!”

这一以贯之,是儒家的一贯思想。“贯”,三层含义:

一是贯穿、贯通,一个思想,贯穿所有的思想,融会贯通,所有的道理,都是一个道理。

二是贯彻,把一个东西贯彻到底,不要东想西想。孔子跟子贡也说过一以贯之。孔子问子贡:“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你以为我是学得多所以懂得多么?

子贡曰:“然,非与?”是啊!不是吗?!

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当然不是!我是一以贯之!不要今天学这,明天学那,要把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一以贯之,按一个道理去做。

贯,还有第三层含义,一以贯之,就是一贯之,一贯如此,专注坚持。不管世事风云如何变幻,不管别人怎样,不管多少诱惑,我的原则,一贯如此。就像孔子说的,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君子就见用于世,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我不投机、不参与,我闭嘴,明哲保身,但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总结就是,融会贯通,贯彻到底,一贯坚持。

学习不难,难在一以贯之。因为真正学到,学通了,不容易;学到了还能做到,照那样去贯彻,不容易;做到了,还能坚持不变,不受外部环境诱惑影响,那更不容易。

“子出”,孔子说完,出去了。

门人问曰:“何谓也?”同学们问曾子:“老师刚才说的啥意思?一以贯之啥呀?”

 

原文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曾子一句话就总结了孔子之道,就是忠恕而已。这忠恕之道,就是儒家之道了。

“忠”,是中心,忠于谁呢?首先是忠于自己,中自己的心。“恕”,是如心,别人的心,就如同我的心。忠恕之道,简单地说就是将心比心,以对待自己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忠”是积极的一面,我想要的,也努力帮助别人得到。因为他的心和我一样。都是人,我想要的,他也想要。

“恕”是消极的一面,我不想要的,也别让它落在别人头上。因为他的心和我一样,都是人,我不想要的,他也不想要。

孔子解释“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想有所作为,也让别人有所作为;你想发达,也让别人发达。这就是忠。

所以儒家讲忠不是单方面的臣忠君、下忠上。儒家思想对任何人,都是要他要求自己。

孔子解释“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不愿意落到自己头上的事,不要加之于别人。

张居正注解说,一个人的心,就是千万人的心。我心里想要的,也就是人心都想要的。如果真实无妄地尽自己的心,念念都出于忠心,便能推己及人,事事都符合恕道。可见千万人的心与我自己的心都相通。孔子说的“吾道一以贯之”,就是问自己的心,将心比心罢了。

 

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话一般人都不爱听,或胡乱点头:“嗯!嗯!”却不往心里去体会。因为人人都想要利呀!你说要利就是小人,要义才是君子,那我就只能是小人了。这义利之辨,若是被解成君子就不要利,只要义,那便成了伪君子。

“喻”,是知晓、明白。喻于义,就是把义不义弄明白;喻于利,就是把有没有利弄明白。君子喻于义,君子做事,必辨其是非,合于义就做,不合于义就不做。有义有利,则取。不义之财,不取。

小人喻于利,小人做事,只计较利,对自己有利就做,别说对别人义不义,对自己的后果都顾不上,所谓小人无忌惮也,见小利而亡命也!

君子喻于义,就不会为利所迷惑,也不会迷失方向,专注坚持于自己的使命。

小人喻于利,就像猴子掰苞米,今天干这,明天干那,每天都在找机会。

因为孔子、孟子都老把义和利放在一起说,给人感觉形成了一个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人们就不太好接受。回顾历史,多少大恶人,也荣华富贵,还得以善终,人们心里,就难免觉得还是利重要。

义和利没有必然联系。利,是你自己的本事和机缘,义,是价值观的选择和做事的态度、原则。

君子喻于义而不喻于利的价值在哪里呢?或者说,义的“利”在哪里呢?

在于心安。

喻于利,不等于你就能得利,反而是患得患失,诚惶诚恐,心不安,各种纠结,各种焦虑,各种废动作、乱动作,最后一无所获,悔之不及。

喻于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专注坚持于自己的使命,能抓住机会,能拒绝诱惑,生知安行,不疾而速,静候佳音。

有人又要问了,静候佳音,这样行吗?如果坚持了一辈子,也没佳音,没有成功呢?

那就接受结果。

人们总是对结果不接受,总是想改变结果。但为改变结果做出的各种折腾,往往并不能改变结果,而是越陷越深,越挣扎离目标越远。

君子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只是安心做自己的事罢了。

安心做事,接受结果,这是君子喻于义,对自己心理健康的最大价值。

 

原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贤德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赶紧对照检查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这是儒家的“学习学”,自修心法,无论看什么,都对照自己看。看书,是切己体察,对照自己看;看别人,也是切己体察,他好的地方,我能不能学,他不好的地方,我有没有,如有,能不能改。

张居正讲解说,人之自修,磨砺之功,尽在自己身上;而观察别人,正可帮助自己。看见有德的贤人,我就想:“善本吾性,事在人为,他有这等贤德,我怎么不能呢?”于是勉力奋发,一定要和他一样才罢。看见无德不贤的人,心里就厌恶他。但如果只是厌恶,甚至轻蔑、讥讽、痛骂,那只是又害了自己的德性而已,要自家省察说:“自知甚难,他这么缺德还不自知,干出这样的事。他这毛病,莫不会我也有吧?”发现有——其实多半都有——马上就改。

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则每个人,无论贤愚,都是你的学习对象,那进步还不快吗?

一般来说,见贤思齐,每个人都大概晓得。见不贤而省察自己,就很少有人有这意识。而这后一条,比前一条有价值得多!这样你既能宽容他人,又能检讨自己,天地完全不一样。

我们往往都觉得自己缺钱,别人缺德,所以不注意见贤思齐,成天琢磨的都是见钱思齐。其实我们自己就缺德,最缺的就是德,每个人都缺德,缺德比缺钱缺得厉害。

觉得自己缺钱,就小人喻于利,不择手段追求钱;觉得自己缺德,就君子喻于义,时时刻刻追求德。不要把缺德当骂人话,认识到自己缺德,着急自己怎么这么缺德,进步就快了。


19是什么意思 我身边出现很多19

2019年咯

党的女儿19集 电视剧党的女儿19集在线 党的女儿19集剧情介绍

党的女儿勇敢啊

少年神探狄仁杰第19集20集21集

19集是狄仁杰和婉青么么哒,20.21集就是谷中发生的事的发起者(传说中的吸血魔人)

我是一位19岁的在校学生

这位朋友你好!建议到医疗条件优越,诊疗技术可靠的医院咨询,听听专家的建议,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我是一个19岁的大一学生

你好!只要健康就可以,不用担心瘦的问题。以后会胖的,注意加强营养,。

您好,我是一个19岁的大学生

你好 对于你的情况不排除腹胀的可能,建议上医院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我是一个19岁的女大学生

这个一般是皮脂腺分泌旺盛导致的.多喝水,少吃高脂肪性食物,建议你一定要要禁烟,酒,辛辣食物.少用化妆品.多用热水洗.

我是一名19岁的大学生

有可能是由于你性生活的时候全身心放松,身体性兴奋引起的,也属于身体出现的一种应激反应,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第19个“世界无车日”是什么时候?

今天,9月22日

您好,我是一个19岁的男孩子

你好鉴于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睡觉无规律或睡觉之前过于兴奋引起的;建议一般来说十点睡觉最好不仅可以美容而且是最科学的休息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