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2.8 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023-06-17 05:10:42荷边听书03:46 1122
声音简介

孔雀东南飞

【朝代】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妻刘氏,为仲卿母所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留无所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

阿母得闻之,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足下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渠会永无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焦仲卿是怎样的人

很多人认为焦仲卿和刘兰芝这对夫妻恩爱不移,是爱情的千古绝唱,可自从我第一次读到这篇长诗的时候,我就品出一丝奇怪的味道来。只是当时没有细想,既然老师说是绝唱就绝唱吧。 数年过去,阅历高了许多,再回来看这首诗,娘的,这位‘情圣’焦仲卿怎么越看越猥琐,越看越极品啊? 婆媳问题是千百年来不变的矛盾,婆媳之间能不能处理好,除了看婆婆和媳妇的性格之外,最重要的是夹在中间的这个男人,如果这个男人能够在中间起到积极的作用,那么即使有矛盾,婆媳间也是能够相安无事的。 咱们从诗中看,刘兰芝无疑是个好媳妇,杯具的是婆婆是个老不休,“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你说这不是摆明了欺负人么?人家辛辛苦苦养的媳妇,就是来给你家当奴隶的?这也就罢了,焦仲卿呢?母亲要他休掉老婆他就休,这不是愚孝是什么? 好吧,那是在古代,儿子一定要顺从父母,这一段可以揭过不提,既然不能相濡以沫,便相忘于江湖,以后常常思念,我也算你有情。可你休了就休了,竟然还对前妻许下这样的诺言:“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这段话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不是我愿意休你的,是老妈逼着我休的,咱们先离婚,等以后我还是会接你回来的,你一定不要改嫁啊。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骂脏话了,看你焦仲卿的性格就知道你是绝对不会违背母亲的意愿的,这些话就是那忽悠毛驴的胡萝卜,像枷锁一样戴在刘兰芝的身上。可以说,刘兰芝后来会自杀,都是你焦仲卿逼的。 咱们继续来看,刘兰芝美貌又善良,你不识货,自然有人识货,许多有权有势的人来提亲,你不能怪她的哥哥势利,后来提亲的这些个公子哥,哪一个条件不比你焦仲卿好?要是我女儿,我也愿意把女儿嫁给府君儿子享福,而不会嫁给你焦仲卿去受虐待。 这个时候焦仲卿慌了,我的老婆,哪怕只是前妻,怎么能嫁给别人?我都还没娶罗敷那美人儿呢,你就先攀上高枝了。不行!于是他急匆匆地跑来斥责前妻:“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我要是刘兰芝我非把他打出去不可,你娘虐待我,你不仅不帮我还把我休了,现在你还不许我再嫁寻找新的幸福,你算个毛线啊? 可惜啊可惜,刘兰芝太爱他了,也太善良了,被他一骂,一时想不开跳了河,可惜了一位美人,就这么香消玉殒,你说刘兰芝不是被焦仲卿逼死的还是怎的? 不过焦仲卿还算有点骨气,也跟着上了吊,算是做了一对死鸳鸯。也许古人觉得这很美,但我不这样认为,人活一世不容易,谁也不知死后是什么样子,既然活着,就要好好地活,这世上不是谁缺了谁就活不了,何况焦仲卿绝对不是一个值得她这么做的良人。

谁有《为焦仲卿妻作》这首诗

就是

焦仲卿我想对你说

为了爱情不顾及一切,你们真棒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汉乐府 是汉乐(le)府 还是汉乐(yue)府?

Yue,汉乐府是汉朝宫廷收集歌曲,并表演的地方,当然与音乐有关

关汉卿的剧情简介

昆曲《关汉卿》讲述的是元代最伟大的杂剧作家关汉卿和当时顶尖的杂剧演员朱帘秀两位优伶的人生选择与宦海沉浮。剧情上基本抛弃了田汉版同名话剧和受其影响的各版地方戏的影响,另起炉灶,把关汉卿的故事写成了才子佳人,你侬我侬,但最后有情人没有成眷属,而是甘愿一生“为艺术献身”。

关汉卿的故事

关汉卿的故事50个字

《焦仲卿妻》为什么又称《孔雀东南飞》

因为《孔雀东南飞》是南朝乐府诗 乐府诗多用诗歌的头一句来作为题目,如《迢迢牵牛星》等,而且古人常用孔雀徘徊来比喻夫妻离别,“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正是“兴”的手法的运用,用此句来作为题目更是一语双关。

谁知道关汉卿的生平故事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人,活跃于约1210年至约1300年间,解州人,“元曲四大家”之一,有“曲圣”之称。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元杂剧的鼻祖”。关汉卿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也享有盛誉,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并吵碰关汉卿碰大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出生于金末,医户家庭的出身,生活条件优越于一般百姓,使得他能在教育远未普及的封建社会,尤其是在一个连年战事、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有幸接受了教育,而且教育程度绝谈相对较高。元统一全国以后,按照行医世家的出身,关汉卿被政府编入“医户”,实际上是一个接近群众的普通下层医人,编剧和演出活动是谋生的手段。蒙古灭金以后,为了谋生,关汉卿来到大都,并开始专事戏剧活动。

关汉卿的诗

关汉卿 【双调】沉醉东风 【双调】沉醉东风 【中吕】普天乐 崔张十六事(十六首) 【南吕】四块玉 闲适 【南吕】一枝花 不伏老 【南吕】四块玉 别情 【双调】大德歌 秋雀野 【双调】沉醉东风 【南吕】四块玉 闲适 【正宫】白鹤子 【双调】简扮沉醉东风 【双调】沉醉东风 【仙吕】一半儿 题情 【中吕】朝天子 书所见 【双调】碧玉箫 五 【仙吕】醉扶归 秃指甲 【仙吕】一半儿 题情拦岁灶 【仙吕】一半儿 题情 【南吕】四块玉 闲适 【南吕】四块玉 闲适 滚绣球 【正宫】白鹤子 【正宫】白鹤子 【正宫】白鹤子 【双调】碧玉箫 六 【双调】大德歌 春 【双调】碧玉箫 一 【双调】碧玉箫 三 【双调】大德歌 六 【双调】碧玉箫 四 【双调】碧玉箫 二 【商调】梧叶儿 别情 【双调】大德歌 夏 【双调】大德歌 冬 【双调】碧玉箫 七 【仙吕】一半儿 题情 【双调】大德歌 二 【双调】大德歌 四 【双调】大德歌 五 【双调】大德歌 三 【双调】碧玉箫 八 【双调】碧玉箫 九 【双调】碧玉箫 十 【双调】大德歌 一

关于关汉卿的故事?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大都人(今河北安国)。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叟(一作一斋)。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