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李叔同先生

2021-03-18 07:32:34Beautiful莞湫22:28 52
声音简介
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怀李叔同先生 一文中李叔同的事迹

这个最好去读丰子恺先生回忆李叔同也就是后来的弘一法师的文章,尤其是在厦门养正院的那篇讲演。节选一部分: 他怎么由艺术升华到宗教呢?当时人都诧异,以为李先生受了什么刺激,忽然“遁入空门”了。我却能理解他的心,我认为他的出家是当然的。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世间就不过这三种人。 我虽用三层楼为比喻,但并非必须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然后得到第三层。有很多人,从第一层直上第三层,并不需要在第二层勾留。还有许多人连第一层也不住,一口气跑上三层楼。不过我们的弘一法师,是一层一层的走上去的。弘一法师的“人生欲”非常之强!他的做人,一定要做得彻底。他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子尽爱,安住在第一层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便是迁居在二层楼了。强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满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研戒律,这是当然的事,毫不足怪的。 做人好比喝酒;酒量小的,喝一杯花雕酒已经醉了,酒量大的,喝花雕嫌淡,必须喝高粱酒才能过瘾。文艺好比是花雕,宗教好比是高梁。弘一法师酒量很大,喝花雕不能过瘾,必须喝高粱。我酒量很小,只能喝花雕,难得喝一口高梁而已。但喝花雕的人,颇能理解喝高梁者的心。故我对于弘一法师的由艺术升华到宗教,一向认为当然,毫不足怪的。

有没有和李叔同先生写的送别相似的歌曲?急~~

大概是 同一首歌 吧

在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中,叔叔先后有两个情人,她们是()等。

正确答案:AC

王安忆为什么要写叔叔的故事

《叔叔的故事(酒徒)》创作于1990年,是王安忆停笔一年后写就的,也是其最满意的中篇。该小说是女权主义第三期的一个文本。尽管王安忆公开申明"我不是女权主义者"。她的创作不是对一种理论的演绎而是以现实感受为基础的。但不管她是否有意自觉地按照女权主义理论进行创作,却都能通过自身的体悟达到与女权主义理论某种程度的契合。王安忆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当代最出色的女作家。

求李叔还老先生的简介

>

怀李叔同先生是用第几人称描写的?

你们今天天开心情不好的,嗯ヽ(○^㉨^)ノ♪

李叔叔打电话找爸爸;可爸爸不在家,我会这样对李叔叔说什么?

给熟人倒茶,请他先坐下,然后打电话给爸爸。

《怀李叔同先生》中,哪些事可以体现出李叔同先生的认真?拜托了各位 谢谢

《怀李叔同先生》中,哪些事可以体现出李叔同先生的认真? 丰子恺笔下的李叔同先生啊,也就是后来的弘一法师。回答希望楼主能用啦~~~ 他最大的特性就是认真。如 1,、在他教学的时候,气氛很严肃,教课认真。 

李叔同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答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热爱教学,热爱几何的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李叔同生平简介

李叔同生平简介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反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虚大师曾为赠偈: 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 一轮圆月耀天心。                  送别 (美)J P 奥德韦曲 李叔同填词 美 J P 奥德韦曲 李叔同填词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