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国学课 | 靠自己站着的人最坚强

2023-08-04 22:48:48海潮明月09:39 2.2万
声音简介



人生其实就是这样,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正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多苦,只要活着,就无法逃避,因此不如坚强地面对,自立自强,做生命的水手,与滔滔浊浪勇敢搏斗。

一次,滕文公请教孟子:“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我们滕国是一个小国家,东临齐,南接楚,是应该向齐国靠拢呢,还是应该投向楚国?孟子告诉他只有一条路可走,即“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也就是说,加强你的国防设施,挖深护城河,加高加厚城墙,和全国的百姓同心协力,保卫自己的疆土。要自立自强,即使战死,也不逃离,甚至宁可亡国,也不向任何一个大国投降。先有这样的准备,才可能有所作为。

这正是两大之间难为小,滕这个小国受着齐国与楚国的夹板气,无力反抗,也不敢反抗,于是孟子给他开了自立自强这个药方。南怀瑾先生由此联想到为人处世,他说:“个人做人也是一样,不自强,不自立,不从自己本身想办法,在两大之间,怨天怨地,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来为自己解决困难,天下不会有这样的事情。个人事、国家事、天下事的原则是一样的,只有自立自强,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挪威戏剧家易卜生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最坚强的人,是孤独的只靠自己站着的人。”人,要想经风雨,而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学会自立。也许蜡梅并不喜欢严寒霜冻,也许青松并不喜欢悬崖峭壁,也许海燕并不喜欢狂风暴雨,但它们不甘心放弃,自己做自己的救星,它们为自己奏响了生命乐章。

人要学会自立,遇到困难时,不可畏缩,但是要想战胜困难,换取人生一片坦途,自立只是第一步,还要学会自强,欲成事,先壮大自己的力量,练就一身真本领。

西晋时期,司马家族的统治极其腐败,致使国力衰弱。北方匈奴乘机入侵,消灭了晋军主力,攻陷了晋都洛阳,俘虏了晋愍帝。

晋愍帝先被匈奴百般羞辱,最后又为匈奴所杀。在匈奴的统治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其时,一位名叫祖逖的爱国志士,发誓要收复失地,拯救受苦难的百姓。他与好友刘琨住在一起,每日凌晨鸡鸣之时,两人就起床练剑。在皎洁的月光下,两位热血青年身姿矫健、比翼对舞。多年来他们坚持“闻鸡起舞”,无论酷暑严冬、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就这样,他们练就了高强的武艺,磨砺了坚定的意志。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市)建立了东晋政权,史称晋元帝。东晋朝廷苟安于江南一隅,并没有收复失地的意图。祖逖为此十分焦虑,专程从沦陷区赶到建康求见司马睿,要求领兵北伐,收复中原。

司马睿没有办法拒绝祖逖的要求,就任命祖逖为豫州刺史,却不给他一兵一卒,只拨给他一千人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要他自己招兵买马,建立军队。

虽然得不到朝廷的全力支持,可祖逖并没有放弃北伐的决心。他带领几百名志愿北伐的壮士,渡江北上。船到江心,祖逖敲着船桨,大声地发誓:“北伐如不成功,我祖逖绝不再踏入这条大江。”随行的人听了祖逖的豪言壮语,一个个热血沸腾。

过江以后,祖逖一边召集人马,打造兵器,一边与敌人作战。中原的老百姓给他们送来了粮草。军民同心协力,浴血奋战,祖逖很快就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土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无论是想在世界上安身立命,还是想实现宏图大志,都需要自立、自强。要想真正做到自强,有三个条件:一是要自觉。做任何事情,尤其是要实现自我设定的目标时,只有自觉,才能获得主动权,只有主动,才思进取。二是要勤奋。有了勤奋,才不会满足,只有不满足,才能保持旺盛的斗志。三是要有毅力。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没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只会半途而废。没有这三条,自强终究是一句空话。南非总统曼德拉说:“人生最美的光环不在于人的升起,而是坠下后还能再升起来。”人生就是如此,风风雨雨,充满曲折,在我们坠下后,就要自立、自强,再升起来,学会自己救自己。

盲人过路亦如此,你帮得了他一时,帮不了一世。没有谁能永远做你的救星,除了你自己。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走向成功的勇气;受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自立、自强的决心。做自己的救星,相信风雨过后,一定是鹰击长空的壮景;相信荆棘过后,一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

作者:圣铎

音乐:巫娜《莲心不染》

主播:海潮明月

怀瑾的意思怀瑾的意思是什么

怀瑾的词语解释是:见“怀瑾握瑜”。 怀瑾的词语解释是:见“怀瑾握瑜”。结构是:怀(左右结构)瑾(左右结构)。拼音是:huáijǐn。注音是:ㄏㄨㄞ_ㄐ一ㄣˇ。 怀瑾的具体解释是什么敏樱呢,我们通过以下几桥燃丛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见“怀瑾握瑜”。 关于怀瑾的诗句 怀瑾复谁怜于嗟乎握瑜怀瑾士岂无何故怀瑾握瑜 关于怀瑾的成语 怀瑾握瑜游目骋怀托物感怀握素怀铅握瑜怀瑾被褐怀宝被褐怀珠握瑜怀玉 关于怀瑾的词语 被褐怀珠游目骋怀抱瑜握瑾握素怀铅明月入怀怀瑾握瑜匹夫怀璧握瑜怀瑾安老怀少托物感怀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怀瑾的详细信息段首

《南怀瑾拜师学剑》中南怀瑾为什么觉得老道说的话有道理?

因为学习就是一个验证的过程,南师当时已有所学与老道讲的相同或相近所以觉得有道理。

南怀瑾老师的书籍,哪里的最可靠?

南怀瑾老师的书籍,网上的电子版书籍比较可靠,文字版书籍购买台湾版的比较可靠,最让人放心的就是听音频

南怀瑾说了什么

金刚经、圆觉经、楞严经等佛经解释,以及儒、释、道深厚国学文化传播。学贯中西,修养深厚。嬉笑怒骂,出神入化。

南怀瑾最经典的十句话

南怀瑾最经典的十句话: 1、世界上任何人,一辈子只做三件事,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再不然就是被人欺。 2、人,最怕一辈子太享福、太顺利、太平安了,没有忧患意识,像吃了毒药一般,把自己毒死了。 3、不管你发了多大的财,永远会觉得房子少了一间,衣服少了一件,钱还是少了一笔。 4、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5、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6、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立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7、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8、一个人内心没有涵养,就会变成色厉内荏,表面满不在乎,而内心非常空虚。其实,大可不必。一个人好就是好,穷就是穷,痛苦就是痛苦。

南怀瑾怎么死的?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生于中国浙江乐清县,学者、文化名人。南怀瑾于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毕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毕业,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肄业。1949年随中华民国政府迁至台湾,受邀在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后曾旅居美国、香港等地。其论著的主要方向包括儒家、道家、佛教等领域,其生平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哲学。2012年9月29日于中国苏州太湖大学堂去世。 2012年因肺炎于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年95岁。 “惊悉,台湾著名文化学者南怀瑾老先生,于9月29日下午4时许,在苏州与世辞,享年95高寿。” 太湖大学堂,位于江苏省吴江市七都镇庙港,创立者是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创建于2006年,为私立教育机构,分为大学和小学(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

南怀瑾全集

罪过罪过,不可诽谤大德,赶紧忏悔吧! 南怀瑾是大善知识,现居士身,所说皆是正理,世人福田,可归依处。

南怀瑾。。。

南方人物周刊2012年第35期(总第318) 瞭望东方周刊_杂志 台海杂志

听南怀瑾大师讲国学的介绍

人生犹如下棋,高手能看出五步七步甚至十几步,低者只能看两三步。如何成为一个高手,古圣先贤在他们的典籍著作中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对国学经典参得全、参得透,幸有南怀瑾先生帮我们解读,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国学中的思想精华,化深奥晦涩为平易晓畅。大师之言,字字珠玑,相信国学大师的智慧成果会让我们受用一生。南怀瑾先生一生涉猎极广。诸子百家、拳术剑道、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医药卜算、天文历法都有研究,并深得其精髓。在台湾,南怀瑾先生被人们尊称为“教授”、“大居士”、唯祥“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仿斗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备山磨影响的人物”。南先生一生著作甚丰,已出版专著30余种,本书是从其著作《庄子喃哗》、《孟子旁通》、《易经杂说》、《老子他说》、《论语别裁》中撷取的对国学经典的一些参悟,结合古今中外的例证。让我们在领悟国学精粹的基础上,对人生智慧也会有更深的认识。

怎么能见到南怀瑾??

有不少人和你有类似的想法。也有更多人专程去拜访过南先生现所在的太湖大学堂,最终学堂贴出一段通告: 太湖大学堂通告 敬启者: 一,您来访问未果,对此我们非常抱歉。 二,现在学佛在家出家的修行人,都很聪明,但不通教理者居多。 而我们注重真实修证一门,素来规定必须通一经一论,或住过禅堂跏趺坐惯于一坐三,四小时者,方安排会谈。所谓一经一论,经者如:楞伽经,楞严经,圆觉经,金刚经,法华经。论者如: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宗镜录,菩提道次第广论,大乘起信论,中论等 三,您既然学佛修行,最好深入参究经典。 经典是佛菩萨留下来的,参究经典如同与佛菩萨见面,找现代人研究,还不如找佛菩萨参究。 学佛修行人早晚课之【三皈依】有云:【自皈依法,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此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 即颂 道安 秘书室 戊子年五月二十八日 --------------------- 素来规定必须通一经一论,或住过禅堂跏趺坐惯于一坐三,四小时者,方安排会谈。这是太湖大学堂的要求。 实话说你自己仔细参详佛经和前圣贤经典,光是南先生的著作你全看透了,著作中所提境地都修证到了,你自己就是大德了。 ======================= N多的人知道南先生学问好,谁不想求得明师呢?所以N多人赶去太湖大学堂后去求见。曾经有人和你一样迫切在太湖大学堂外徘徊三日,还是不得。(南怀瑾先生脾气还是很好的,尽管非常忙碌,他曾去考问了一些人,发现他们很多人提的问题,几乎所有他的著作中都有讲过。于是南先生……)后来太湖大学堂出了上面那一张公告。 其实不但是因为南怀瑾先生非常忙碌,通过太湖大学堂出的那个公告你也可以看出来,他并不主张别人去找他学习什么(虽然他曾经四处说法说学问。但是都是因缘际会。首先你自己得有一定的悟性和学问,或者恰逢其会他在讲课,不然他怎么跟你探讨?其次人家毕竟91岁的高龄了,成天奔波繁忙,你觉得你想怎么和他学习历史和谋略呢?),他的著作不少但是他说他没有写什么书,都是空话白话,但是很多要问的问题书中都有提到,他的书都没有仔细看过思考,你要学历史和谋略,单就历史一项,你要看的书不知多少,最重要的肯定是你自己给自己积累了多少,然后才好谈“学习”这个词,你自己要是所知不多,你觉得向他学习这个问题现实吗?(老师都是喜爱有天分的学生不假,但是连勤奋都没有。那就有点……) 不管是佛门同修的学习(实话说这些人更希望能够得到南先生的指导,因为修行过程中的明师指导非常重要。但是南先生依然是劝人家深入经典,或者功夫到了可以见上一面),还是历史谋略,我估计假使你能够真正见到南怀瑾先生的话,他一定会考你历史通晓多少?二十四史都看全了没?史记你看出什么来了?诸子百家你看过没有?易经看过没?那好歹阴符经看过吧?(要是你都没看过,估计他觉得没有说的必要了。要是你都看过,那还找他干什么?———不过要你真看过有所体会的话,说出了说中了他的心意。也许他爱才真收你为徒说不定。) 不知道你看过多少南怀瑾先生的著作。但如果你仔细看过些就应该有点晓得他这个人脾气的。我这里说也不是泼你冷水。他有一本《历史的经验》,你可以去看看。权当神交吧。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