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大学微言 83 孝、弟、慈的道理

2023-06-20 15:56:27南怀瑾大学堂11:51 2688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499 喜点
声音简介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出自什么典故?

出自《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兄友弟恭,父慈子孝,这两句话加在一起,怎么听上去不像好话??

关键是音节的问题。 如果把两句话换个位,就好很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不畏向前,人生巅峰!

中国人讲父慈子孝,请问,如果父不慈,则子要孝吗

要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慈孝的四字成语

  1、母慈子孝   mǔ cí zǐ xiào   【解释】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出处】《尚书·康诰》:“天惟与我彝。”世渣孔传:“天与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搜埋悄孝。”   【结构】联合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家庭和睦   【例句】唐·苏安恒《请则天皇后复位于皇子疏》:“陛下蔽太子之元良,枉太子之神器,何以教天下母慈子孝焉。”   2、子孝父慈   zǐ xiào fù cí   【解释】儿女孝顺,父母慈爱。同“父慈子孝”。   【出处】《左传·隐公三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六:“须是就君仁臣敬、子孝父慈与国人信上推究精微,各有不尽之理。”   【例句】~,三分天下,二分归西,民乐安康,军心顺悦。 ★明·陈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五回   3、父慈子孝   fù cí zǐ xiào   【解释】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出处】《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结构】联合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父子关系   【例句】老舍《正红旗下》:“他们爷儿俩表面上是父慈子孝,可心里并不十分液迅对劲儿。”   4、孝子慈孙   xiào zǐ cí sūn   【解释】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出处】《孟子·离娄上》:“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结构】联合式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孝子贤孙   【反义词】不肖子孙   【例句】丰子恺《我与弘一法师》:“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

关于慈孝的好故事

你调阅一下二十四孝的故事,包括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 、百里负米 、啮指痛心 、芦衣顺母 、亲尝汤药 、拾葚异器 、埋儿奉母 、卖身葬父 、刻木事亲 、涌泉跃鲤 、怀橘遗亲 、扇枕温衾 、行佣供母 、闻雷泣墓 、哭竹生笋、卧冰求鲤 、扼虎救父 、恣蚊饱血 、尝粪忧心 、乳姑不怠 、涤亲溺器 、弃官寻母。 以上,都堪称慈孝的经典故事。

成语什么慈什么孝?

孝的成语 : 孝子慈孙、 孝悌力田、 孝思不匮、 孝子爱日、 忠孝节义、 移孝为忠、 入孝出弟、 求忠出孝、 父慈子孝、 忠臣孝子、 父严子孝、 母慈子孝、 忠孝两全、 忠孝节烈、 披麻带孝、 披麻戴孝、 子孝父慈、 移孝作忠、 孝子顺孙、 入孝出悌、 孝子贤孙、 忠孝不并、 孝经起序、 忤逆不孝、 孝悌忠信、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 有了存孝,不显彦章

关于慈孝的成语

关于孝顺的成语 1.舐犊情深:比喻父母疼爱子女的深情。 (老牛舐犊、舐犊之爱) 2.椿萱并茂:比喻父母健在。 (椿荣萱茂、双亲犹健) 3.义方之道:父母以正道教导子女。 (义方教子、教子有道、义方之训、趋庭之教) 4.寸草春晖:指父母对子女教养的恩情深重,儿女竭尽心力亦难以回报。 (罔极之恩、昊天罔极) 5.无忝所生:勉励人进德修业,以免羞辱父母。 (不辱椿萱、扬名显亲) 6.养生送死:指对父母应尽的孝道。 (晨昏定省、问安视膳、扇枕温衾) 7.彩衣娱亲:身穿彩衣逗父母开心,比喻孝顺父母。 (承欢膝下、冬温夏凊) 8.慈乌反哺:比喻子女报答亲恩。 (乌鸟私情、扇枕温被) 9.菽水承欢:指子女能克尽孝道。 (菽水之义、口体之养、承欢膝下) 孝子贤孙 忠孝两全 移孝为忠 孝子爱日 入孝出悌 子孝父慈 披麻带孝 忠孝节义

关于慈孝的成语

关于孝顺的成语 1.舐犊情深:比喻父母疼爱子女的深情。 (老牛舐犊、舐犊之爱) 2.椿萱并茂:比喻父母健在。 (椿荣萱茂、双亲犹健) 3.义方之道:父母以正道教导子女。 (义方教子、教子有道、义方之训、趋庭之教) 4.寸草春晖:指父母对子女教养的恩情深重,儿女竭尽心力亦难以回报。 (罔极之恩、昊天罔极) 5.无忝所生:勉励人进德修业,以免羞辱父母。 (不辱椿萱、扬名显亲) 6.养生送死:指对父母应尽的孝道。 (晨昏定省、问安视膳、扇枕温衾) 7.彩衣娱亲:身穿彩衣逗父母开心,比喻孝顺父母。 (承欢膝下、冬温夏凊) 8.慈乌反哺:比喻子女报答亲恩。 (乌鸟私情、扇枕温被) 9.菽水承欢:指子女能克尽孝道。 (菽水之义、口体之养、承欢膝下) 孝子贤孙 忠孝两全 移孝为忠 孝子爱日 入孝出悌 子孝父慈 披麻带孝 忠孝节义

关于慈孝的介绍

孝敬。《国语·齐语》:“於子之属,有居处为义好学,慈孝於父母,聪慧质仁,发闻於乡里者,有则以告。”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清 戴名世 《朱烈女传》:“ 道新 每为人言其姑慈孝类如也。”

关于慈孝的故事?

01 孝感动天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但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就把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并让继承王位。舜登天子位后,对其父仍毕恭毕敬,封其弟象为诸侯。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03 啮指痛心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日家中来客,母亲不见曾子,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急忙背着柴返回家中,跪问缘由。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子释然。04 百里负米 仲由也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仍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却也不可复得。”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