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圣贤智慧互通说》与道家说同《道德经》了义说乙第38章(4)

2022-09-14 23:27:16菩提海音14:10 24
声音简介
……如果不失道、不失德,那个境界层次是不可思议的,道德层次上的都是圣贤人。我们现在都赞叹极乐世界,都想往生极乐世界,因为那是诸上善人聚集的地方,诸上善人是怎么来的?都是十方世界道德仁义的保持者和修为者,他们都提升了自己的生命层次,转换了他们的生命形态。所以,老子给我们指出失道、失德、失仁、失义、失礼的退化现象,我们就要在道德仁义礼上,首先自己做到,然后再推广弘化,让圣道之光不要在人间消失,这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一定要自觉做到的,哪怕环境条件再恶劣,都不要忘记这一点。“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要有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佛法上讲发菩提心,荷担如来家业,老子要人们“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发菩提心。通过这些你就知道,三教圣人都是为了普世救人而降世的。如何普世救人呢?就是把老子提倡的道、德、仁、义、礼不要丢失,不要断代断层,要为未来的子孙后代着想,绝不能做断法之人,也绝不能使圣道在未来绝迹。你们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法供养诸佛贤圣,功莫大焉!
……世界是按照众生的共业召感而显现的,不同的世界是因众生的共业不同而自然形成的依正报。你看,佛经讲:“善男子,我此索诃世界释迦牟尼佛土一劫,于极乐世界无量光佛土为一昼夜;极乐世界一劫,于袈裟幢世界金刚坚固欢喜佛土为一昼夜;袈裟幢世界一劫,于不退轮音世界极妙圆满红莲敷身佛土为一昼夜;不退轮音世界一劫,于绝尘世界法幢佛土为一昼夜;绝尘世界一劫,于明灯世界师子佛土为一昼夜;明灯世界一劫,于妙光世界遍照佛土为一昼夜;妙光世界一劫,于难超世界身放法光佛土为一昼夜;难超世界一劫,于庄严世界一切神通慧光王佛土为一昼夜;庄严世界一劫,于镜轮世界月觉佛土为一昼夜。
善男子,如是世界展转渐增,满十不可说俱胝那庾多百千佛土极微尘数世界佛土,最后世界佛土一劫,于莲华德世界贤德佛土为一昼夜,于彼世界诸菩萨众修治殊胜普贤行地。”
你看,恒河沙数世界的微尘佛土比较,一直到莲华德世界贤德佛土,贤德佛土的菩萨都是殊胜普贤行,这样的佛土,你知道就有多殊胜。那这些殊胜是怎么来的?就是众生的共业和佛陀的大愿所成就的。所以,你现在要深刻领悟圣者的大智慧,老子的这个论述是特别了不起的,这是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理顺了,所有的历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都很难理解这个道理,有的甚至根本不懂这些道理。那么,现在失礼而后法,失法而后枪,这失枪而后核子武器,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最后圣道衰亡,人类走向何处?
……人类的文明最后都毁在圣道的衰亡上了,圣道越衰落,人心越浇漓;人心越浇漓,争贪夺抢越炽盛;争贪夺抢越炽盛,人类的瞋恨心越严重;瞋恨心越严重,就越拼命地发展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最后要不就毁于战争,要不就毁于天灾,毁于天灾也是因人心险恶造业极端而召感的。人的道德仁义心越丢失,体现在人的寿命上就越短促。你看,释迦如来的娑婆世界一劫,才是极乐世界的一昼夜。为什么?人心险恶寿命短促所导致的。但极乐世界一劫是袈裟幢世界一昼夜,以此对比,人心越好,智慧层次越高,寿命随之越长。反之,人心越浇漓,智慧越闭塞,人的寿命就越短促。你看,光一个失道的层次不知要经过多少千代才到德的层次,从德的层次不知要经过多少百代才到仁的层次,从仁的层次到义的层次仅仅经历千百年,从义到礼的层次仅经历几百年,从礼到法的层次就更短了。现在圣道的衰微、人心的衰败几十年就大变样了,变到后来,就越来越快了,人寿越来越短了。你看,古籍记载伏羲氏族治理天下经过了一千多代,而且每一代的人寿命都是以千年来算的。我们从《列子》中就可以看到,列子说,他离伏羲三十万年了。这个话好多人不理解,不相信,但你按照佛陀讲的,我们现在在减劫,人寿每百年减一岁。列子是战国初期人,以此推算,伏羲时代的人,人寿二、三千岁,那三十万年要不了七八十代,而我们今天距孔老夫子也七八十代了。所以,列子说的三十万年绝不是信口开河的,况且列子也是圣贤之人。越是到高层次寿命就越长,越是低层次寿命就越短,我们娑婆世界一劫才是极乐世界一昼夜,毗婆尸佛时人寿八万四千岁,降到释迦佛出世人寿百岁,我们现在人寿平均七十岁,一直要减到十岁,然后又要增到八万四千岁,弥勒佛才降世。这都是因众生共业召感所形成的。
……一些往世修下善根的人,还有一点善根福德的人,仍在娑婆世界没有解脱,还要赶快救度。但现在比较难了,人们对圣道不太认可了,而且日月周转时局短,必须用转心态、转正觉的法门赶快唤醒一些善根成熟的人,叫他们修行、修证,早日解脱。
……你看,人心整个是一个字——“钱”!除了钱头脑里什么都没了。这样的认识思维导致极性观念越来越极化,极化的结果,就是所谓的“日新月异”。这是没有办法的,所以这个时候的修习就困难了,必须要坚定信念,你才能够明悟心性,转变自己的心态,提升自己的境界层次。到末法时候了,你一不小心,就被洪流把你冲走了。那么,现在的修习都要感谢佛菩萨和古圣先贤的善护念,要真的做到知恩报恩。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什么叫“前识者”?“识”是识别。如果一个人只有感官上的认识,只见到感官感知的事物是真的,只见六根门头的显现相,不能见显现的就见隐微的,这就叫“前识者”。“前识者”那只是“道之华”,不是道之根。你看,给你讲桃花、桃树长在桃地上,桃树的枝、叶、花、果那是你的感官能感知的,就叫“前识者”。而桃树根生长的时候你用肉眼看不见,不能用前五识的感官去感知,所以把感官感知的显现相老子称为“道之华”。那把感官不能感知的、不显现的桃树根呢?就比喻成“道之本”。这你就知道,“道之华”是显现在六根门头的相,“道之本”是不显现的根性,著在“道之华”上就是“愚之始”。也就是说,你只见显现的相,不见不显现的根性,这是一个人愚昧的开始。这样的人是见相著相的人,他见相不见性,这就是“道之华,而愚之始”者也。如果你能够见相见性,见显现的相直下就见不显现的根性,或者说,见立体镜像就见立体真空大圆镜,这是“道之本”智慧之始者也。
……古代伏羲怎么传解脱之道呢?“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不就是六根门头的相吗?一看六根门头的相就“通神明之德”,也就是见相见性。伏羲通了神明之德,作易八卦传于后世,就是叫子孙后代都要解脱。而且伏羲之后,一代一代的圣贤之人都继承伏羲的精神,代代化世度人。
……你看,许由是尧舜时代的修道人,尧王想把王位传给他,但许由听到这话,认为尧王污染了他的耳朵,去到池水边洗耳去了。这个公案就反映了尧舜时候人们对修道有多重视,比王位都重视,所以那个时候的人虽然不能追求“道之根”,起码能追求道之干嘛。但到了老子时代,只有大丈夫才能“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这就说明,老子时代能追求“处其厚”、“处其实”的人已经不普遍了,很少了,只有大丈夫才能做到。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厚”就指的是“道之根”,“薄”就指的是“道之华”。见相著相的人就是“居其薄”,见相见性的人就是“处其厚”。也就是说,你能见显现的立体镜像直下就见不显现的立体真空大圆镜,这就是“处其厚”者。大丈夫要处在深厚的根底上,就是叫大丈夫要追求道德,而不追求“道之华”的礼。那道德不追求,起码要追求仁义,这是圣者老子对众生的期望,也是他一片悲悯心的流露。
……浅显地说,

圣人的智慧

最近网上都被高考刷屏了,到处都是相关的报道,我在此也祝各位考生考出理想的成绩。 今天手机上推送了条这样的新闻,某出租车司机为了接别的孩子参加高考,让自己的孩子搭车去参加考试。高考是大事,也耽误不得,出租车的司机的确很有爱心,值得称赞。不过我突然想起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子贡救人,大概意思是,鲁国颁布一个条令:如果在别的国家发现有鲁人在做奴隶,本国的人愿意把他们赎回来,国家就会有奖励。后来子贡在外经商,赎了一个鲁人回来,但坚决不要奖励,孔子知道后很生气,说法令的实施就是所有人受益的,你这样做是不好的表率,以后会没有人愿意做这件事了。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路,救了一个快要溺水的人,被救的人送了一头牛,子路接受了,受到了孔子的表扬。 其实我并不是说出租车司机的行为不好,我反感的是有些媒体大肆宣扬,本是好事,可能结果会是事与愿违,因为不可能所有司机都有这样的条件和觉悟,推而言之,不能用有些道德标准要求所有人,再者说对他的孩子也不公平。施恩不图报,这是多少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个人认为好人好事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有些事说多了反而不好。包括前一段网上讨论的公交车让座问题,让与不让本来是个人的事,强加道德标签,演化到最后成了理所应当理直气壮,不免违反了初衷。 真正该宣扬的是那些能为所有人,或者是大部分人都有利的行为,这就显示出圣人的厉害之处了,孔子讲仁,仁就是爱,指的是泛爱,泛爱是有区别的,先爱及自己和家人,然后是亲人,随后是外人,根据亲疏关系来区分对待,这才是人之常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理是一样的,先做好自己,再谈其他;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同样是如此。大人总是洞察人性,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同样他们的言论主张也更有利于天下人,更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更有利于做好事情的初衷。

道德经的智慧的内容简介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人称《德经》。《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明暗变幻的微纱;《德经》说的是处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视之道。腔陵 《道如租德经》是一部哲学经典,它的文字简洁、辙韵强劲,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因此,有人说《道德经》是哲学的诗化表述。 《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群经之首,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千多种。如今几乎渣圆兆每年都有几种新的译本问世,德国平均每四家就有一本道德经,足可见此书的珍贵。老子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之一,深深地影响莱布尼兹、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等等哲学巨匠,西方的逻辑严密的辩证法正是在老子的思想启发下诞生的。

我的智慧通怎么上不去?

看看是不是网络不好

小说《我可不是圣母》第131章节讲的内容是什么?

它主要的内容是他表达一个圣母的情怀

有人听过德智通《生命智慧》课程的吗?

在上海参加过一次,而且听说要来成都开课了。

明德圣贤骗局是真的吗

明德圣贤骗局是一家网络上的诈骗集团,它以“明德圣贤”的名义向网民发布各种虚假信息,诱骗他们转账汇款,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他们会用各种形式的诱骗,如提供虚假的礼品、抽奖机会等,以吸引更多的受害者。明德圣贤骗局绝对是真实存在的,它们会不断发展新的骗局,以获取更多的钱财。因此,提醒网民不要中仿租轻信网络上的虚假信息,以大腔免上当受骗。卖兆

道德经中的教育智慧(一)

      《道德经》是深奥的,是玄妙的,因读者的知识结构、人生阅历不同,理解的层次,读出的感悟是不同的。       再次捧起《道德经》,不求其深,不求其玄,只想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寻得一些和教育有关的智慧。那就浅浅地开始读起吧!       《道德经》的内容断句有多种版本,暂且以手中所读的版本来学习。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关注和谈论的话题,不同领域的人谈起教育,似乎都头头是道,但真正的教育之道是什么?恐怕就不是大家口中所说的那么简单了。教育有规律可循,但教育也要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而有所改变。既要有所传承,又要有所创新。如教育孩子崇尚英雄,战争时期,以抗日英雄,战斗英雄为榜样,和平年代,以行业英雄,建设英雄为楷模。英雄的岗位不同,但英雄的精神和价值是相同的,也可以这样说,教育的形式可以不同,但教育的目的是相同的。       当教育偏离了常规之道,就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困扰。需要及时纠偏,今年的教育热词“双减”就是很好的例证。       当一些不懂教育之道的人破坏了教育之道,当一些人以教育之名做着违背教育之名的事,当纯洁如一张白纸的孩子被灌输,被强加了太多太多的“知识”,他们的“拥有”成了压力,成了梦魇,当少年不再像少年,我们确实应该深刻反思,教育之道走向何方?教育之名如何解读?“有”和“无”怎样把握?“双减”到底该减什么,增什么;如何减,又如何增?       每一个专业领域都有其玄妙之处,教育更是如此,只有抛却功利与浮躁,静下心来向着更深处漫溯,才能寻到教育之智慧,探得教育之玄妙。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道德经的智慧的目录

第一讲 学习《道德经》的自然观(上) 第二讲 学习《道德经》的自然观(中) 第三讲 学习《道德经》的自然观(下) 第四讲 学习《道德经》的德观 第五讲 学习《道德经》的处世观(上) 第五讲 学习《道德经》的处世观(下)

《道德经》中的成语:字字真智慧,个个大境界

大智若愚 某些才智出众的人不露锋芒,看来好像愚笨。 [拼音] dà zhì ruò yú [出处版] 宋·苏轼《贺欧阳修致仕启》:权“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例句] 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大智若愚吗? [近义] 外愚内智 平易近人 足智多谋 虚怀若谷 ... [反义] 愚不可及 锋芒毕露 大智大勇 气焰熏天

大自然的智慧文章阅读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出了这样丰富多采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替换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还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身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用尽人类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难以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那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在我看来,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仅在于他会思维、能够进行理解以及有自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自然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这样看来,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的身体一样吧。 严春友的吧 1、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人类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宇宙是通过人类来认识、欣赏自己、表达自己的。) 2、强调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与大自然密不可分;同时与下句的比喻相呼应,增强文章的连贯性,突出强调大脑的作用。 3、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