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圣贤智慧互通说》与道家说同《道德经》的了义说第59章(2)

2022-09-28 18:25:51菩提海音07:27 23
声音简介
现在你从能见闻觉知和所见闻觉知的这两种办法中,你用任一种办法都能见到根性,见到根性的转正觉操作,就叫“早服”。
“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如果你及早地转正觉,时时转正觉,你就把无量劫见相著相的恶习制止住了。转正觉越彻底,回头见性越明彻,就叫“重积德”。转正觉“重积德”的功夫越深越熟,则你明心见性的层次境界就越高。当你层次境界越高的时候,你遇到的一切修道的障碍没有不能克服的,这就叫“无不克”。“无不克”的修道过程,最终达到“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就是证到无上,佛法上就叫证到无上正等正觉。证到无上就法身遍满、不动周圆,就叫“可以有国”。注意!“可以有国”不能理解成得了江山、得了天下,这里的“国”是指全体的意思。等你用“啬”法转正觉,克服了一切障碍,清除了一切极性观念,犹如抽了“S”线,再没有相界面的阻碍了,直下就成了全体的无极了,老子把这个用个“有国”来表示。你看,老子说“有国之母,可以长久”。你的全体是个什么?你的全体“之母”就是“道”。因为用“国”来表示全体还是以相来说的,“有国之母”就是见相见性,见显现的全体相就见不显现的真空绝对的“道”。所以,“道”就是“国之母”。到这一步,就叫悟道、证道、得道了,所以老子说“可以长久”。可以长久的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那就是真空绝对的“道”。于“道”相契了,就成就了“道我”,“唯我独尊”、“唯道独尊”。到此,“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这就是说,唯“道我”独尊的时候,就永恒存在(“长生久视”)、如如不动(“深根固柢”),老子把这个就称之为证了无上的“道”,合起来就叫“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你从老子的这一段经文中就知道,“有国”不是指国家的国,“有国之母”怎么可以“长生久视”呢?老子在这里用通俗的例子,强调叫人们追求无上的“长生久视之道”,而不是讲国家、社会的俗事。你一定要明白老子方便的说法,绝不敢死在文字上冤枉老子。
……“早服谓之重积德”,那个不读重(chong),叫“重(zhong)积德”。你早早的修道,趁早的修行,不就善根福德越积越多了吗?“重积德”,是指你的德越积越深厚,也就是善根福德越来越深厚。更重要的是,“重积德”是指你六根门头转正觉,开显的智慧境界越来越深厚,佛法上就叫觉行越来越深厚。达到“莫知其极”的时候,这不就成了觉行圆满了吗?!觉行圆满的是谁?是佛。当你证到“有国”的时候,你就成不动周圆的全体了。当你认识到“有国之母”的时候,就究竟一相,成就了“道我”、“唯我独尊”、“唯道独尊”,这就永恒存在(“可以长久”)、如如不动(“深根固柢”),彻底了脱了生死轮回之苦,究竟解脱(“长生久视之道”)。
……“莫知其极”,就是达到一相无相、无限周遍、真空绝对了,你能知道它的边界吗?“莫知其极,可以有国”。“莫知其极”才有国。“莫知其极”是真空绝对的无限,就是你的法身遍满,只有你的空性大我。只有空性大我就叫“有国”。这个“国”不是你当个国王,这跟老子讲的“治大国”是一个道理。国家代表全体,你法身遍满了不就是全体了吗?“有国之母,可以长久”,如果你当作国家的国,那“母”和“长久”就没法解释了。朱元璋有国了,他能永远不死吗?不是那个意思,这里的“有国”是指你见到显现的相,直下就见到不显现的根性了,根性周遍,就叫占领了“全国”,佛法上就叫不动周圆的意思。你见到根性得成于忍,才知道六根门头唯有根性独尊独存,别无它有,这才叫“有国之母”。“母”是指真空绝对的根性、真空本性,也指“道我”。这就表示你达到“唯道独尊”的一无所有的境界,就有一切了。这不就是一无所有的“莫知其极”正就是一切都有的宇宙万物吗?!
“有国之母”,“有国”是指的显现相。“母”就表示不显现的“道”、真空绝对的根性、真空本性。“有国之母”就是那个不显现的本体本性。你证“道”了,大顺于道了,就成就了“道我”、空性大我,当然就“可以长久”,永恒常住,如如不动,这就“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树根为“母”。显现的是假的,不显现的才是真的。“有国之母”着重在叫你见到不显现的那个“母”,这个“母”就指的是“道”。不显现的“母”你怎么见到呢?就是全部显现的相来给你表达、证明。全部显现的相合起来就是全体,全体就是“全国”,如果只是一部分能叫国吗?叫“国”就表示全部、全体。但这里的“国”仍是显现的相,通过全部全体的显现相,就见到不显现的“母”,“母”就是道。明白了没有?(答:明白了。)

曾仕强易经的智慧 1-160 集听书阁

楼主在这问的希望不大,建议去曾仕强老师的官网良心网上去问问其他的易友,应该可以得到满意的回答

圣人的智慧

最近网上都被高考刷屏了,到处都是相关的报道,我在此也祝各位考生考出理想的成绩。 今天手机上推送了条这样的新闻,某出租车司机为了接别的孩子参加高考,让自己的孩子搭车去参加考试。高考是大事,也耽误不得,出租车的司机的确很有爱心,值得称赞。不过我突然想起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子贡救人,大概意思是,鲁国颁布一个条令:如果在别的国家发现有鲁人在做奴隶,本国的人愿意把他们赎回来,国家就会有奖励。后来子贡在外经商,赎了一个鲁人回来,但坚决不要奖励,孔子知道后很生气,说法令的实施就是所有人受益的,你这样做是不好的表率,以后会没有人愿意做这件事了。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路,救了一个快要溺水的人,被救的人送了一头牛,子路接受了,受到了孔子的表扬。 其实我并不是说出租车司机的行为不好,我反感的是有些媒体大肆宣扬,本是好事,可能结果会是事与愿违,因为不可能所有司机都有这样的条件和觉悟,推而言之,不能用有些道德标准要求所有人,再者说对他的孩子也不公平。施恩不图报,这是多少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个人认为好人好事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有些事说多了反而不好。包括前一段网上讨论的公交车让座问题,让与不让本来是个人的事,强加道德标签,演化到最后成了理所应当理直气壮,不免违反了初衷。 真正该宣扬的是那些能为所有人,或者是大部分人都有利的行为,这就显示出圣人的厉害之处了,孔子讲仁,仁就是爱,指的是泛爱,泛爱是有区别的,先爱及自己和家人,然后是亲人,随后是外人,根据亲疏关系来区分对待,这才是人之常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理是一样的,先做好自己,再谈其他;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同样是如此。大人总是洞察人性,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同样他们的言论主张也更有利于天下人,更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更有利于做好事情的初衷。

曾仕强易经的智慧第98讲至160讲的视频

曾仕强在讲到第100集的时候就根本老的讲不下去了,没讲到160集,就退出了,因为他在明明的泄露天机,上天能饶了他?所以他根本没讲完,讲到九十八集就已经把易经的核心思想说出来了,就是邪不敌正,礼乐仁和。

道德经的智慧的内容简介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人称《德经》。《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明暗变幻的微纱;《德经》说的是处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视之道。腔陵 《道如租德经》是一部哲学经典,它的文字简洁、辙韵强劲,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因此,有人说《道德经》是哲学的诗化表述。 《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群经之首,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千多种。如今几乎渣圆兆每年都有几种新的译本问世,德国平均每四家就有一本道德经,足可见此书的珍贵。老子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之一,深深地影响莱布尼兹、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等等哲学巨匠,西方的逻辑严密的辩证法正是在老子的思想启发下诞生的。

我的智慧通怎么上不去?

看看是不是网络不好

有人听过德智通《生命智慧》课程的吗?

在上海参加过一次,而且听说要来成都开课了。

明德圣贤骗局是真的吗

明德圣贤骗局是一家网络上的诈骗集团,它以“明德圣贤”的名义向网民发布各种虚假信息,诱骗他们转账汇款,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他们会用各种形式的诱骗,如提供虚假的礼品、抽奖机会等,以吸引更多的受害者。明德圣贤骗局绝对是真实存在的,它们会不断发展新的骗局,以获取更多的钱财。因此,提醒网民不要中仿租轻信网络上的虚假信息,以大腔免上当受骗。卖兆

道德经的智慧的目录

第一讲 学习《道德经》的自然观(上) 第二讲 学习《道德经》的自然观(中) 第三讲 学习《道德经》的自然观(下) 第四讲 学习《道德经》的德观 第五讲 学习《道德经》的处世观(上) 第五讲 学习《道德经》的处世观(下)

道德经中的教育智慧(一)

      《道德经》是深奥的,是玄妙的,因读者的知识结构、人生阅历不同,理解的层次,读出的感悟是不同的。       再次捧起《道德经》,不求其深,不求其玄,只想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寻得一些和教育有关的智慧。那就浅浅地开始读起吧!       《道德经》的内容断句有多种版本,暂且以手中所读的版本来学习。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关注和谈论的话题,不同领域的人谈起教育,似乎都头头是道,但真正的教育之道是什么?恐怕就不是大家口中所说的那么简单了。教育有规律可循,但教育也要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而有所改变。既要有所传承,又要有所创新。如教育孩子崇尚英雄,战争时期,以抗日英雄,战斗英雄为榜样,和平年代,以行业英雄,建设英雄为楷模。英雄的岗位不同,但英雄的精神和价值是相同的,也可以这样说,教育的形式可以不同,但教育的目的是相同的。       当教育偏离了常规之道,就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困扰。需要及时纠偏,今年的教育热词“双减”就是很好的例证。       当一些不懂教育之道的人破坏了教育之道,当一些人以教育之名做着违背教育之名的事,当纯洁如一张白纸的孩子被灌输,被强加了太多太多的“知识”,他们的“拥有”成了压力,成了梦魇,当少年不再像少年,我们确实应该深刻反思,教育之道走向何方?教育之名如何解读?“有”和“无”怎样把握?“双减”到底该减什么,增什么;如何减,又如何增?       每一个专业领域都有其玄妙之处,教育更是如此,只有抛却功利与浮躁,静下心来向着更深处漫溯,才能寻到教育之智慧,探得教育之玄妙。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道德经》中的成语:字字真智慧,个个大境界

大智若愚 某些才智出众的人不露锋芒,看来好像愚笨。 [拼音] dà zhì ruò yú [出处版] 宋·苏轼《贺欧阳修致仕启》:权“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例句] 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大智若愚吗? [近义] 外愚内智 平易近人 足智多谋 虚怀若谷 ... [反义] 愚不可及 锋芒毕露 大智大勇 气焰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