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许慎编写《说文解字》

2022-09-29 23:15:121350605iypw07:06 12
声音简介

许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前259─前207) [编辑本段]简介  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1](一说赵国宗室远亲),入秦宫为宦官(一说赵高为“宦官”乃后世曲解),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赢政[2][3]死后,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国丞相。第二年他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不久被子婴杀掉,诛夷三族。   另外,赵高还是秦汉时期的书法大家,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云:“赵高作《爱历篇》,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北魏·王情《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汉、吴三朝书法家五十九人,中有赵高。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谓赵高“善大篆”。唐·张怀罐《书断》卷上《大篆》日:“赵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女书。”著有《爱历篇》六章。

与许慎有关的成语

谨小慎微 谦虚谨慎 慎言慎行 一着不慎

许慎

东汉文字学家,汝南召陵人,字叔重。著《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也是最早的研究汉字的文字学专著。

有关许慎的成语大全

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 [释义] 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翼翼:恭敬慎重的样子。 [语出] 《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郑玄笺:“小心翼翼;恭慎貌。” [辨形] 翼;不能写作“冀”。 [近义] 小心谨慎 谨小慎微 [反义] 粗心大意 毛手毛脚 [用法] 多用来形容人的举动轻且谨慎。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和“战战兢兢”;都具有“小心谨慎”的意思;但~含有崇敬的意思;“战战兢兢”含有害怕的意思。 [例句]     ①工作人员把运往灾区的医药用品~地搬到直升飞机上。

许慎身平简介

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现河南郾城县)人,有“五经敏消无双许叔重”之赞赏。他是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他于公元100年(东汉和帝永元十一年)著《说文解字》,是中国首部字典。 许慎曾担任太尉府祭桥含知酒,师从经学大师贾逵。他历经21年著成的《说文解字》,归纳出了汉字老差540个部首。 许慎另著有《五经异义》、《淮南鸿烈解诂》等书,已失传。 许锦晶曰: 叔重者,名慎,汝南召陵人也。性纯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攻曺,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卒于家。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议》。 永元十有二年(100),始作《说文解字》,序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为萌生。黄帝之使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公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夫”,“夫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朙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天下,居德则忌也。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也;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诸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卋,改易诸体。封于泰山者七有二代,靡有同焉。 建元元年(121),书成。收单字九千三百五十有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有三,分于五百四十部。病中之时,遣子冲献书于帝。 卒,葬郾城县姬石乡许庄村东。墓髙十有五尺,径四十有八尺。乡人曰:“日动一厘,夜长三尺。”谬也,岂有自拔之冢。 《后汉书》赞曰:“斯文未陵,亦各有承。涂分流别,专门并兴。精疏殊会,通阂相征。千载不作,渊源谁澄。” 至清,岁以仲月后丁之日,县令、学官到许夫子墓前致祭,行一跪三叩礼。 康熙四十有六年(1707),郾城县知县温德裕立“孝廉许公之墓”碑。 光绪年间(1875-1908),郾城知县王风森立“许夫子从祀文庙碑”。 新中国成立后三十七年(1985),许慎研究会第一次会议时,立“重修许慎墓碑记”。植柏百八十有二株,今存百五十有三株,三九之数也。 目前,许慎祠堂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许慎路,漯河四高(原郾城一高,省立郾中)旁。

许慎身平简介

分类: 娱乐休闲 >> 明星 解析: 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现河南郾城县)人,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赞赏。他是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他于公元100年(东汉和帝永元十一年)著《说文解字》,是中国首部字典。 许慎曾担任太尉府祭酒,师从经学大师贾逵。他历经21年著成的《说文解字》,归纳出了汉字540个部首。 许慎另著有《五经异义》、《淮南鸿烈解诂》等书,已失传。 许锦晶曰: 叔重者,名慎,汝南召陵人也。性纯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攻曺,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卒于家。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议》。 永元十有二年(100),始作《说文解字》,序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为萌生。黄帝之使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公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夫”,“夫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朙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天下,居德则忌也。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也;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诸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卋,改易诸体。封于泰山者七有二代,靡有同焉。 建元元年(121),书成。收单字九千三百五十有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有三,分于五百四十部。病中之时,遣子冲献书于帝。 卒,葬郾城县姬石乡许庄村东。墓髙十有五尺,径四十有八尺。乡人曰:“日动一厘,夜长三尺。”谬也,岂有自拔之冢。 《后汉书》赞曰:“斯文未陵,亦各有承。涂分流别,专门并兴。精疏殊会,通阂相征。千载不作,渊源谁澄。” 至清,岁以仲月后丁之日,县令、学官到许夫子墓前致祭,行一跪三叩礼。 康熙四十有六年(1707),郾城县知县温德裕立“孝廉许公之墓”碑。 光绪年间(1875-1908),郾城知县王风森立“许夫子从祀文庙碑”。 新中国成立后三十七年(1985),许慎研究会第一次会议时,立“重修许慎墓碑记”。植柏百八十有二株,今存百五十有三株,三九之数也。 目前,许慎祠堂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许慎路,漯河四高(原郾城一高,省立郾中)旁。

许慎的介绍

许慎(约58~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时期汝南郡召陵县(今属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1,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倾尽毕生精力,从事于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说文解字》是许慎一生最经心之作,前后花费了他半生的心血。由于许慎对文字学做出了不朽贡献,后人尊称他为“字圣”。因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闻名于世界,所以研究《说文解字》的人,皆称许慎为“许君”,称《说文解字》为“许书”,称传其学为“许学”。2所著除《说文解字》外,尚有《五经异义》《淮南鸿烈解诂》等书,今皆散佚。[6]

许慎最知名的著作

《说文解字》闻名世界

许慎创字的故事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许慎编著《说文解字》。 东汉不仅出了大科学家张衡、水利专家王景,还出了一个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他编著了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字书《说文解字》. 公元121年8月的一天,艳阳高照,在汝南(今河南南部)通往国都洛阳的大道上,一辆公车急驶而来,车上端坐着一位年轻人,表情十分焦急.他身后放着一只木箱子,由两个仆人看护着,像是装着什么重要东西似的.他们一路无话,直奔洛阳.这个年轻人名叫许冲,是前南阁祭酒(主管教育的官员)许慎的儿子,箱子里放着的是他父亲新近完成的巨著《说文解字》.他这次到洛阳就是要把这部书呈献给皇帝.而许慎自己却因为日夜不停地著述而病倒了.

许慎简介

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人(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姬石镇许庄村),生性质朴厚重。 永平九年(66年),许慎进入小学学六书。永平十一年(68年),开始广泛学习经籍,研读《诗》,《书》、《礼》、《易》、《春秋》及诸子百家著作。 东汉永元十二年(100年),许慎以太尉南阁祭酒校书东观,初步完成《说文解字》。在校书期间,许慎的知识涉猎更广,而且研究更加精深,当时,《说文解字》已经创作完成,为了令其更加完善,许慎一直都没有定稿,而是不断地将新的发现和收获补充进去。 建光元年(121年),许慎才最后写成定稿,将《说文解字》献于朝廷。此后,许慎就在家乡及附近村庄授经教书。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