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禅是虚无主义吗?-禅的究竟旨趣是主张“空”

2017-06-11 17:19:41杏仁味道的阳光09:18 8749
声音简介

禅究竟是什么?

禅,强调内心的自证。它是有关自我的觉知,与世界无关,确切地说,是与他人眼中的世界无关。禅,就像庄子说的那样,是有关这个世界只有“我”一个人的存在这样的认知。

求两首禅宗故事或公案及其禅旨

1、云在青天水在瓶《宋高僧传》卷十七记载:“(翱)初见俨,执经卷不顾,侍者白曰:‘太守在此。’翱性褊急,乃倡言曰:‘见面不似闻名。’俨乃呼,翱应唯。曰:‘太守何贵耳贱目?’翱拱手谢之,问曰:‘何谓道邪?’俨指天指净瓶曰:‘云在青天水在瓶。’翱于时暗室已明,疑冰顿泮。”   译文: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多次派人请药山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这一日,李翱亲自上山登门造访,问道:“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李翱说:“不懂。”药山禅师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李翱当即提笔写了一首诗:“练得身形是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2、禅语故事   禅语故事有《一丝不挂》之说:有一位僧人曾问从谂禅师:“如果能做到内心里一丝都不挂,是否就契悟了禅理?”从谂禅师反问:“不挂什么?”僧人答道:“不挂一丝”。从谂禅师微笑:“这不又挂上了么”?通常我们会为眼前的利益而刻意地争取,但往往太过计较了得失而弄巧成拙,就如禅中的说道:不挂一丝,却又“挂上了”。倒不如顺其自然,按其规律来行事。

求两首禅宗故事或公案及其禅旨

神光大师(二祖慧可大师)被梦魇所扰,初见达摩大师,请大师为其安心。达摩大师说:好!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神光大师遍寻身体内外,找不到这颗不安的心,便对达摩大师说:我发现我这颗心,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我找不到它。达摩大师说:我已经替你安好了心!神光大师言下大悟。悟什么呢?悟我们所执的这颗心,本来就是妄生。因执色、受、想、行、识五蕴为我心,看破虚妄,则无不安。 老和尚是大悟之人,逢人讲法,便伸出一只手指。大家都夸老和尚禅法精深,道行高妙。有一次,老和尚出游,小和尚在家,逢人来请法,小和尚不解佛心禅意,也模仿老和尚伸出一只手指。大家都夸小和尚厉害,是开悟之人。老和尚回来后,听说此事,把小和尚叫到身边,问小和尚,什么是佛法?小和尚迟疑地伸出一只手指,说时迟那时快,老和尚抽出一把刀,将小和尚的这只手指砍了下来。小和尚疼得嗷地一声,就往外跑。老和尚大喊一声:什么是佛法?小和尚言下大悟。悟什么呢?悟佛法万法一心,但却连一心都不可立。

禅定究竟是什么?

那次半夜12点,我骑单车抛锚在大山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但一点情绪都没得。算是一种态度吧,对人事,对生活的态度。

坐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静心!自我反省

禅对于人生的影响究竟有多少?

禅语主要指从佛门中传出的精华语句,话语平朴,含意深远,对人生思想等方面有着精神食粮的作用。由于禅语的文雅和隽永,常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应用。 其实禅对我们学习生活还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的。 他可以帮助你平复心里,可以让你更加淡定的面对人生啊。 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方为智者啊。 但是不可以太过投入执迷否者会显得有些呆板而不现代啦。。呵呵

禅的宗旨是什么?和佛的宗旨有什么区别?有哪些著名禅经?

上一位朋友讲的都和我的意见相同。 在这里我想补充一些,如果博克多同学是初学佛学者,一定要找个好的老师指导禅学,又或许参与正信佛教活动(也就是非迷信的活动),当然也要从佛教基本道理学起,例如佛教历史,佛教演化史,各个宗派等等。 要不然,纵然在禅学上又很高深的的大道理,但心灵上却留着一个空虚的无底洞。 我本身也是禅学和净土宗的修行者。大家互相加油吧! 北风清扬 留

说说哪些有趣的口头禅

我们这儿最流行的:格巴的,呵呵,也就是不错的意思

禅趣故事哪来的?

有一次,梁武帝请傅大士讲《金刚经》, 才升座,大士抚尺挥案,一敲便下座。 皇帝给他弄呆了。 在旁边的志公禅师问陛下“会么?” 帝曰:“不会。” 志公就宣布: “大士讲经已经完毕。” 再请讲,大士拍板升座,唱四十九颂下座。 后人苏东坡写的傅大士赞: “善慧执板,南泉作舞,借我门槌,为君打鼓。” 讲的就是这桩事。 志公和傅大士是同时代人物,但志公比傅大士年长,而且声望之隆,在傅大士之先。 达摩大师到中国的时期也在志公与傅大士之间。 南先生曾说: “唯有志公、傅大士等中国禅,可称为中国大乘禅作略,才有透脱佛教的形式,滤过佛学的名相,潇洒诙谐,信手拈来都成妙话,开启唐宋以后中国禅的禅趣——机锋、转语。尤其以傅大士的作略,影响更大。” 傅大士的名声得到了佛教高僧大德的敬重。 慧和法师,年纪未及二十已深究诸佛秘藏,讲论无敌。 当时皈依头陀寺隐法师,隐公将欲涅槃时, 慧和法师问:“谁可依止?” 隐公答曰:“东阳傅大士自然智慧,深解大乘,可依为师。” 于是慧和法师礼谒请为弟子。 大士三次到京师,深为梁武帝钦佩,在京弘法所度道俗不可胜计。 使他成为当时佛教中的领袖,成为维摩禅的祖师。 傅大士有偈: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合矛盾二语为一是傅大士思想的基本形式。如他有一首偶作说: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傅大士(497—569),姓傅名翕,字玄风,号善慧。 《续高僧传》称傅弘,又称善慧大士、鱼行大士、双林大士、东阳大士、乌伤居士。 东阳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人。 南朝梁代禅宗着名尊宿,义乌双林寺始祖,中国维摩禅祖师,与达摩、志公共称梁代三大士。 传我国六朝齐梁时傅大士,五代梁唐时布袋和尚都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禅趣是什么意思

禅趣;是通过简单的事物阐述出哲理、使人深省。有些根基的人会洞见真理!一般人也会觉得有道理!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