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谈往录 34 慈禧起居 四金刚 五百罗汉

2017-06-15 08:05:00山楂大个元宵13:17 27.5万
声音简介

金易/沈义羚二位先生所做,晚清宫女荣儿的回忆录。

这本书有趣在于,其所述内容正史不载、野史难寻,虽有不少地方有悖于史实,但念在宫女这个身份的局限性,也就了然了。

很有意思的一部作品。

央视在前几年播放一个关于慈禧太后是汉人的实事说事类的记录片叫什么来了?

慈禧身世之谜(2007.8) 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栏目

慈禧太后是汉人吗

她是满族叶赫那拉氏的,传说是来替他们家族来找爱新觉罗氏报仇的。

慈禧太后在日常生活中说汉语还是满语?

慈禧,一个举着蓝旗的满族人,是叶赫那拉的郑辉的女儿。作为一个满族人,满语是她的母语,但由于清朝的特殊性,即使统治阶级坦缓念不是汉人,但汉语到处都是。那么慈禧太后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用汉语或满语与皇室亲属、内政官员或朝廷官员交流呢? 事实上,在入关之前,清朝皇室普遍使用满语和蒙古语。满语很好理解,为什么会有蒙古人,因为很多妃子都是蒙古人。顺治登基,国人的接受度越来越高。顺治,郑起新书哪吵网,非常热爱汉文化,积极学习汉语。渐渐地汉语成为皇室的主流语言。 至于慈禧本人,据清朝女官员德龄回忆,当她要求德龄向国人解释画像的含义时,由于有对汉语略知一二的外宾在场,慈禧说的是满语。德灵后来也回答了她。平时和身边人聊天,慈禧也时不时用满语。可见慈禧能说能听满语,但认为慈禧精通满语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慈禧不懂满语。当时的奏折都是用满文和中文写的,但慈禧只看中文,因为她对满文一让困无所知。 慈禧和大臣们讨论政治时,用的是汉语。这里不得不提的是,满语是努尔哈赤模仿蒙古语后创造的。不是成熟的语言,很多东西无法用满语表达。 当然,如果认为慈禧精通汉语,那就大错特错了。慈禧传下来的一封亲笔信,三百多字有十一处错误。野史中的慈禧擅长书画,但也有很多招数。真正的慈禧文化素养不高。

求关于慈禧太后的纪录片

国宝档案:揭秘慈禧 历史纪录片:叶赫那拉•慈禧 慈禧传奇的一生:慈禧身世之谜 这三部足以让你彻底了解慈禧太后的历史

王刚讲的《与校花同居的日子》里面有好多段子和老罗语录中的完全一样,他俩谁学的谁啊?

老罗是原版。

慈禧太后真的是汉族人么?

慈禧太后是满洲旗人叶赫那拉氏

关于慈禧太后的所有故事?

有民间传说慈禧不是满洲人,生父也不是惠征。关于慈禧的身世,除北京说外还有五种说法:(1)甘肃兰州,(2)浙江乍浦,(3)内蒙古呼和浩特,(4)安徽芜湖,(5)山西长治。 其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是山西长治说,山西长治当地传说:说慈禧为汉人,是惠征出钱买的女儿来顶替自家的女儿。慈禧原是山西省潞安府(今长治市)长治县西坡村王增昌的女儿,名叫王小慊,4岁时因家道贫寒,被卖给上秦村宋四元家,改姓宋,名龄娥。到了11岁,宋家遭到不幸,她又被转卖给潞安府(今长治市)知府惠征做丫头。一次,惠征夫人富察氏发现龄娥两脚各长一个瘊子,认为她有福相,就收她作干女儿,改姓叶赫那拉氏,取名玉兰。后来玉兰被选入宫,成了兰贵妃。说慈禧是王家的女儿,当地提出的根据是:(1)王姓家谱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一直续谱到现代。王氏家谱上更写着:“王小慊后来成为慈禧太后”。(2)当地还传说:在西坡村外边的山脚下,还有据说是慈禧生母的坟。坟前有碑,原来是木牌,后来竖立石碑。说慈禧是宋家的女儿,当地提出的根据是:(1)在上秦村里至今保存着一处娘娘院,是慈禧入宫前住过的院落。(2)在宋家的炕上曾刨出了当年慈禧给宋家写的家信等,她娘家六代侄孙还保存着这封信。(3)在上秦村居住的宋家老人说:“慈禧太后是咱家的。”为此,宋家曾联名写信,要求政府调查澄清这件事。上面的传说,有文有物,具体生动。长治地方众口一词,画押证明,说慈禧是长治人。长治市还为此专门成立“慈禧童年研究会”。但其实这些都缺乏证据。 那封信后也经过鉴定,非慈禧的笔迹,而且不是原件,亦是破烂不堪,大打史实折扣。传说也只是传说而已。 慈禧确实为满洲镶蓝旗人,玉牒明确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 根据叶赫那拉·根正的口述记载,慈禧出生于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

慈禧太后的一生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出生于北京,也有说法生在山东。满洲正蓝旗人也有说法是汉族人,后抬旗入镶黄旗。其先祖属叶赫部(今四平附近,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镇)。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母富察氏。同治帝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太后。在清文宗驾崩于避暑山庄后,治丧期间因与慈安太后分住烟波致爽殿东西暖阁,故此薯也被称为西太后。(一说是慈安太后住在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慈禧太后住西东宫的储秀宫,故称西太后。) 叶赫那拉氏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后册封懿嫔。1856年3月,生带判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帝),诏晋封懿妃。未几又晋封懿贵妃。由于咸丰帝体弱多病,内忧外患又让他心力憔悴,他逐渐变得懒惰,懿贵妃工于书法,于是咸丰帝时常口授让懿贵妃代笔批阅奏章,使慈禧有机会接触政治。 “御赏”和“同道堂”印章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前,她随咸丰帝,和皇子载淳逃往热河。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去世,由于皇子载淳只有6岁,咸丰帝临终前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景寿、协办大学士尚书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任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同治帝处理朝政。这些人都是咸丰的亲信,肃顺尤其足智多谋。又给皇后和懿贵妃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希望他们相互牵制。 咸丰帝死后,皇子载淳即位,定年号“祺祥”她与皇后钮祜禄氏(慈安太森行者后)并尊为皇太后。顾命八大臣企图专权,权力欲极强的慈禧非常不满,于是联合在京主持和谈的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奕

请问慈禧太后的全名叫什么啊?

叶赫那拉.玉兰

慈禧太后怎么死的?

老了得病死的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