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来自斗争——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起源与现状

2021-05-01 07:30:00浩然文史10:17 1.3万
声音简介

对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五一劳动节”已经成了假期的代名词,三天小长假,社交媒体上遍布的是各地网红景点的爆满,人们分享着各地的美食与美景,享受着繁忙都市生活中难得的休憩。但是,大家可曾想过,“劳动节”为啥要休假呢?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这个节日、假日,到底来自何处呢?实际上,今天作为劳动者的我们,能够享受到这一假日以及各种劳动者的福利,这一切的好处都是来自于两百多年来我们的前辈不懈地斗争和争取。所以在今天我们享受假日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他们。


一、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起源


五一劳动节的全称是“五一国际劳动节”或“国际示威游行日”,这一节日的正式确定是在1889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决议,规定18905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游行,并决定把5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而咱们国家从建国开始,也将这一天定位劳动节,并从80年代开始在每年的这一天表彰全国劳动模范。而这一节日的确定,以及之后在全世界80多个国家得到认可和普及,与1920世纪的国际工人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其中以19世纪50年代后逐渐兴起的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影响最大。


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最早兴起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1856年,当地淘金工人利用劳动力紧缺的环境,通过斗争获得了八小时工作制。之后,这一斗争运动在欧洲、美洲的许多国家都有展开,但斗争的高潮是在美国。19世纪60年代,美国内战末期,美国工人明确提出了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18668月,在巴尔的摩举行了美国全国劳工同盟成立代表大会,同盟主席威廉·西温斯积极领导了个国范围的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运动。之后这一运动得到了全美工人的支持,并得到了第一国际的关注和指导。18686月,美国国会制定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八小时工作制的联邦法律,使八小时工作制适用于政府工作人员。但这些法律不过是一纸空文,在实际中并没有得执行,并与1878年被美国联邦政府取消。


进入80年代后,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成为了美国工人运动的中心。1882年美国工人运动提出将每年9月第一个星期一作为上街游行日。通过不懈地斗争,美国国会终于在1884年通过了这一法案,将每年9月的第一个周一确定为美国劳动节,这也是为何到今天美国的劳动节与世界大部分国家不同的起因。188412月,美国劳联正式提出了从188651日起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要求,并开始领导全美的工人运动争取这一权利。


这一斗争在1886年达到了最高潮。188651日,全美发生了35万工人参与的大罢工,工业城市芝加哥有超过4万工人走上街头主张自己的权利。在芝加哥,当地警方开枪镇压了工人们的游行集会,死伤两百多人,史称干草市广场惨案。之后美国政府制造冤狱,逮捕并杀害了许多工人领袖。这一事件以及之后对遭逮捕的工运领袖的营救活动,影响力扩展到了全世界,包括英国、德国、荷兰等许多欧洲国家都参与到营救活动中来,对美国政府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最终,1886年美国工人阶级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斗事虽未取得全面胜利,但它还是使近二十万美国工人获得了八小时工作日,井使大多数工业部门的工人劳动时间缩短了一小时。  


1886年以后,美国工人事取八小时工作日的斗争日益高涨。188812月,美国劳联在圣路易城召开代表会,决定所有有组织的劳工都应该集中力量孚取于189051日开始实施八小时工作制。这个决定对于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诞生起了重要作用。1889年,第二国际巴黎代表大会正是考虑到这个决定,才把189051日定为各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国际示威的日子。这就是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起源。


二、世界各国五一国际劳动节现状


100多年后的今天,五一国际劳动节已经成了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法定节日。不同的国家在庆祝这一节日的时候也是别具特色的:有些国家的劳动节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工人运动的传统,也有许多国家开始向节庆的方向靠近。


如前所述,由于历史的原因,劳动节的诞生地美国将这一节日定在了每年9月的第一个周一,这一规定也影响到了美国的邻居加拿大。这一天全美的工人都会休假,并上街游行表达诉求。但游行之后也会有聚餐等各种娱乐休闲活动。


而在俄罗斯,除了政府和一些政党机构组织的游行活动之外,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劳动节这天已经变成了一个放松心情的假期,因为与中国一样,俄罗斯的劳动节假期也有3天。


在德国,五一劳动节也是法定假日,有一天的假期。同时,由于430日是德国传统的瓦普几司之夜,劳动节与这一庆典连在一起使得节日的庆祝别具特色。在德国的乡村,人们习惯在430日晚上点燃篝火,通宵跳舞、联欢迎接5月的到来。五一这一天,德国许多乡镇还有竖五月树的习俗。一般由村里年轻力壮的未婚青年齐心协力将一根高大笔直、粗壮有力的桦树干竖起。未婚少女们则为五月树配上漂亮的装饰,祈愿来年得到如意哪君的喜爱。许多城市的家庭也会在这一天全家出游野餐,顺便体验传统的乡村民俗。


在日本,工薪阶层在这一天可以享受一段悠长的假期。因为日本节日很多,五一前后还有植树节、宪法纪念日、儿童节等很多个节日,所以通常五月初会有一周多时间的悠长假期。这一长假对工薪阶层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的好机会,而多商家来说则意味着巨大的商机。所以在日本,从4月底开始各个商场、景点、温泉酒店就开始各种促销活动,使得五月假日成为了日本名副其实的黄金周。


参考文献:


①《 世界各国怎样过劳动节 》,摘编自《半月谈》。


②《别样的国际劳动节》,《文史博览》2014年第5期。


③王云红:《中国的五一劳动节的由来与发展》,《兰台世界》201312月。


④ 杨玉生、张世鹏:《 关于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的考证 》,《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六年第五期。


生活中的权利斗争

这里说的权利斗争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呈现。 权利斗争,顾名思义就是双方或多方为了自身的权益而进行你输我赢的游戏。 在家庭中,职场里都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或许也在享受着。 然而权利斗争是对彼此都非常消耗的模式,因为没人愿意输,也没有人愿意错。 比如,有位父亲和孩子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还把门给砸了,事后问他们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才知道就是孩子睡在床上不出门,父亲叫他吃饭不理父亲,父亲就冲进房间拿走孩子正在玩的iPad,孩子生气就踹门,把门踹破了。 好,我们来看看这个事件…… 首先问父亲,你是要用ipad吗?父亲回答:不是,我是不想给他用了。 再问孩子:你为什么要踹门?是表达很生气吗?孩子回答:是啊,我就是很生气,我不想吃饭,不愿意出房间,不愿意起床,关他什么事情。 这对父子如何进行权利斗争的呢? 父亲想要孩子起床吃饭,可能更多还有前面的其他积累,所以在孩子没有听父亲的之后,父亲采取的方式是拿回ipad。 孩子被抢走ipad之后,属于输的一方,所以只是踹门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无法捍卫自己拥有ipad权利的气愤。 相信类似的场景在很多家庭中都时常上演,只是演绎版本各不相同。 那这场争斗下来谁是赢的一方呢? 没有任何一方,看似父亲拿回了ipad,孩子也表达了自己的“力量”——踹门,但是没有任何一方真正实现了自己想要的。 父亲叫孩子吃饭,背后是想孩子能按时吃饭,作息规律,对身体都好,是一份关爱,可是父亲没有想过给予孩子一份空间和允许也是一种关爱。 父亲的拿回ipad或许也是他习惯性地潜意识模式:“当你没有按照我说的去做,我就要如何如何……” 而不会柔性地表达:“看到你一直在玩ipad,不起床我很担心你,不知道你可以照顾好自己吗?” 对于孩子来说,他不愿意出房间,不想和父亲说话,甚至就是抱着ipad,这里面也是对父亲的抗拒,对于父亲平时对他的方式的抗拒和反感。 而只是这个孩子没有学会更恰当的表达方式,只是把对父亲的气愤透过踹门来表达。 许多人的成长历程中,包括我们的教育中,我们更多是教导的是如何做对事情,分辨好坏对错,而没有学习甚至意识过我们要留意自己的情绪想法的发生。 你看电影都会看到,侦探警察办案,都要去查找案件的蛛丝马迹,寻找作案动机等等来回溯整个案发过程。 而你的生活,你有安静下来回溯整个发生,你内部发生什么,外部言行发生什么,对方外部言行发生什么,内部又是什么推动这一切的发生。 如果你没有意识去留意它,也不借由这些发生去了解你自己,了解对方,那你的生活就是习惯性的自动化反应模式,很难把创造生活的权利放在自己的手里,只是随着发生而起反应。 那如何去留意自己的发生呢? 比如,最近你很拖延,或者说不想做任何的事情,那你如果借由这个往下问自己,我在拖延的是什么?我自己这里发生了什么? 有的人会说,我拖延就是因为工作上别人不支持我。 如果你依然是外归因,那你永远无法解决拖延的问题。 可以继续问:别人不支持我的工作,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他不支持我,我就没法开展啊。 那这背后是不是因为自己有个很深的信念:别人应该支持你的工作,他不支持所以我的工作没法推进。 那,获得别人的支持,是否也是你自己的事情呢? 如果你愿意开始尝试往内走,你会发现问题才会真正的解决。 别人不支持你,你是否可以去和当事人沟通,去和领导沟通,去和相关可以提供支持的人沟通。 好了,又有人说,都沟通了没用,所以我做不了。 那你的拖延就变成了顽疾,甚至直接导致它病变的是别人,别人只要不支持你,你就会用拖延来表达不满。 有的人有这样的呈现,找这个那个都不帮他,他就会很不开心,内心有个对话是:没有人帮我。 底层是价值感的问题,我不值得获得帮助。 这里就不延伸下去,只是想告诉你,如果一直外归因,永远无法解决,从内在寻找答案是最迅速的解决途径。 今日探索:当你遇到让你不开心的人或事,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女朋友想看一部有关古代言情,权谋争斗类的小说,不知道哪部小说比较好,起推荐,谢谢网友。

凤囚凰 (天衣有风)

龙争虎斗一词的来源?

比喻双方势均力敌,斗争或竞赛激烈。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当日 未央宫 里,女主垂旒,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 吕太后 ,枉以后龙争虎鬭,都是俺鸞交凤友。 ”《三国演义》第三四回:“后来 苏学士 有古风一篇,单咏﹝ 刘备 ﹞跃马 檀溪 事。 诗曰:‘……暗想 咸阳 火德衰,龙争虎鬭交相持; 襄阳 会上王孙饮,坐中 玄德 身将危。 ’”《说岳全传》第二十回:“谁想奢华变作悲,龙争虎鬭交相持。 ”亦作“ 龙争虎鬦 ”、“ 龙争虎鬪 ”。 元 马谦斋 《柳营曲·楚汉遗事》:“ 楚霸王 , 汉高皇 ,龙争虎鬦几战场。 ”一本作“ 龙争虎鬭 ”。 《雍熙乐府·斗鹌鹑》:“你説他心邪,厮间谍,似龙争

名利权色人人都爱争。谁人不想争呢?

我也爱美女,我也爱钱财,我也爱名誉。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人有底线。 4。关上一个门,会给你开个窗户。宠辱不惊。

求权力的游戏中文小说4部全集 第一部《权利的游戏》 第二部《列王的纷争》 第三部《冰雨的风暴》 第四

已发送,请查收.

龙争虎斗谁得利是什么意思

打错了吧,应该是龙争虎斗猴得利吧 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一样的吧,两者两败俱伤,第三方得利

不要和狗争权利,出自何处?

出自林肯说过的一句。 与其跟狗争辩,被它咬一口,倒不如让它先走。否则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被咬的伤疤。同样的,你和什么样层次的人争辩,就注定了你将会沦为什么样子的人。不是所有人都处于同一层次,当你在生活中遭受到不被理解时,先不要急着去争个输赢。你要清楚,并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解释。

二皇子和太子的权力斗争在《庆余年2》中会如何展开?

二皇子和太子的权力斗争是第二季的核心之一。二皇子利用策略和外部力量试图削弱太子的地位,而太子则依靠自己的正统地位和皇帝的偏爱予以回击。这场兄弟之间的斗争不断升级,涉及诡计、联盟、甚至弓兵,最终影响到整个王朝的稳定。

龙争虎斗一词的来源?

这是从一山不容二虎 一水不藏二龙来的 说是一个山上有两只虎一定会打斗 一条河里有两条龙一定要争

阎姓的始祖

姬泰伯(姬仲奕)、姬瑕烂肢、姬饥正世清弯懿、阎敖。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