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在中国 46 93岁老父亲的口述史-2

2021-05-10 19:00:13冬青的释界09:59 59
声音简介

简述《古史考》的主要内容。

标准答案:《古史考》是三国蜀焦周撰写的,作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中写周、秦以上的历史采有俗语百家之言,其文不雅驯,于是根据儒家经典里的一些古史事实进行考辩。该书完全站在经学家的立场说理,局限性较大。但开创了中国史学著作中的考辩体例。

一个女人喜欢对一个男人讲述她和前男友的过去史,这是为什么?

你说的这个男人是现男友还是好朋友啊?如果是男友的话,她可能还怀念过去亦或者希望你继承前男友的优点。如果是好朋友的话,这么私密的事情跟你分享,可能是想试探你的心意。

口述史如何写?

口述史写法如下: 口述史料与其他历史文献不一样的是,前期准备工作较长,一是划定历史时期,二是确定课题。选择口述人很讲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就某一阶段、某一课题寻找亲历者,对能找到的、有表达愿望的,进行口述调查记录。 其中对距现实远一些的时期,由于相关人群已不多,那么不管是重要不重要的人物,旁观者还是亲历者,统统都做口述记录。而对距现实比较近、相关人较多的情况,就要对人群进行筛选,选择有代咐迹仿表性的进行口述记录。 另一种方法是,历史事件发生在某一地区,见证人也集中在该地区,可以通过当地媒体或发布广告来征集口州漏述人。在口述采访中往往会不断发现新的人选确定为口述对象。这种人选的记忆往往更中性,其价值更大。 问题准备 访谈者向被访者所提的问题,应以超越历史的中性问题作引导和启发,而不能以主流历史观来设定问题。要仔细研究口述者背景、经历、宗教禁忌等材料,确定哪些词不能用。尽量做到中性、开放式的。采录者工作时应尽量避免叙述历史资料,不要让口述者认为你们掌握的材料比他多,这样会影响甚至使访谈进行不下去。 首次见面后准备正式的问题清单。但要根据采录过程中的情况,有所取舍、调整。问题的设置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按时间顺序来提问;第二种是按主题来提问。每次采录不超过两小时。采录者在此期间应尽量少讲话。即便口述者有长时间停顿,一般也应耐心等待,不另提问。 四是关于口述的成果形式。采录采用现代技术手段作支持,录音、录像确保清晰无误。录制环境保持安静。录完作为原始文献保存。同时附上一份备忘录,内含被采访人、采访人的所有信息。 采访的时间、地点和所有的技术手段、问题清单,以供别人使用该口述史时作为辅助信息衡纤资料。每完成一份口述文献,其保存有三种形式:即原始录音、录像刻成光碟;对外传播录制成MP3格式;永久收藏则用音像合成的DVD技术。

美国历史简述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 (1607—1733) 独立战争 (1774—1783) 独立的民族主权国家的建成 (1781—1814) 南北战争前南北经济的不同发展 (1814—1861) 南北战争前的外交和政治 (1814—1861) 南北战争及重建时期 (1861—1877) 19世纪后半叶经济迅速发展 (1877—1900)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内外政策 (1889—1914)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20年代末的美国 (1914—1930)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1930—194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 (1941—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 (1945—)

口述史

亦称口碑史学。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广义地说,它始现于远古时期历史文献大量出现之前,人们通过口头转述将历史流传下来,后由于文献的日益丰富和后代史学家重视文献而衰落。狭义地说,口述史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当时建立了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研究室和森林史协会,是最早的两个口述史研究中心。从某个角度说,口述史是重视下层民众历史的产物,因为后者的活动和心理很少见诸文献,为了研究他们,必须借助口头资料或口碑。

有什么讲述关于历史文物的节目?

国内荧屏上能看到的收藏类节目主要有以 下十个:央视二套的《鉴宝》,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美术苑》,凤凰卫视的《投资收藏》, 北京卫视的《天下收藏》,吉林卫视《找你》,天津都市频道《艺品藏拍》,湖南娱乐频道 《艺术玩家》,浙江经济生活频道《宝藏》,昆明电视台《盛世典藏》,成都电视台《成都 商行――西部珍藏》。

二十四史主要讲述的是什么?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 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 ”。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史记》(汉·司马迁)、 《汉书》(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三国志》(晋·陈寿)、 《晋书》(唐·房玄龄等)、 《宋书》(南朝梁·沈约)、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梁书》(唐·姚思廉)、 《陈书》(唐·姚思廉)、 《魏书》(北齐·魏收)、 《北齐书》(唐·李百药)、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隋书》(唐·魏征等)、 《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宋史》(元·脱脱等)、 《辽史》(元·脱脱等)、 《金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张廷玉等)

讲述中国历史的电影

讲述中国历史的电影 我推荐【末代皇帝】,这虽然是一部外国人拍的电影,但它的地位足以载入史册。 1988年,该片获得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创音乐等九个奖项 。 该片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当上皇帝开始到最终成为一名普通公民之间横跨60年的跌宕一生,算是描绘了中国从封建王朝转变为现代社会的一种过渡。你会在电影里看到两种时代的画面,很有时空交错的感觉。

史记故事讲述有什么特点?

《史记》,是由汉代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史记》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是成就最高的。 《史记》是记载历史的著作,又以记人为中心,叙事和记人就成为它的主要内容。从文学的角度看,叙事艺术和写人艺术是《史记》最值得重视的部分。司马迁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创了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写通史的范例。 创造了纪传体通史。其中本纪、世家、列传是《史记》的核心部分,它们以本纪为中心,世家、列传依次分布在外围,犹如“二十八宿环北拱,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 而十表、八书则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形成对核心的补充。司马迁还独创了‘互现法’不仅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还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口述史学

指史学家搜集和记录口述史料的方法,也是指史学家依据这些口头史料撰述历史的方法。口述史学方法作为一种独立的历史学方法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60年代以后在西欧和世界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口述史学注重对普通大众的研究,有助于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纠正文献史料中存在的偏见,使历史学更加全面真实的反映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另外也有助于历史学的普及和普通民众的历史主体意识的增强,从而有助于历史学的教育和启迪功能的实现。口述史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如何保证口述史料的可靠性。这就需要依靠严格的方法和正确的史观为指导,对口述史料进行严格审慎的分析甄别。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