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伤寒论》成书背景和流传

2022-09-09 23:42:18韩霞吟诵39:04 124
声音简介

《伤寒论》一书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明代之后的温热病证,是我国内科治疗的范畴,中医内科学按其传统概念,既包括伤寒之证治,也包括一般杂病之诊断和治疗。明代是研究《伤寒论》学说的重要时期,不同学派兴起,代表人物有方有执、张遂辰、张志聪、王肯堂、李中梓等。

为何张仲景的"伤寒论" 以伤寒为名?

伤寒二字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疾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一般认为《伤寒论》是讨论广义伤寒的。

张仲景的伤寒论

价值不能太高吧 要是张仲景的原书就发了

张仲景之《伤寒论》主要记载了什么?

《伤寒论》全书10卷,22篇,除重复外,共397法,113方。在传染病的辨证与治疗上,张仲景首倡以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辨证为纲,对伤寒各病的辨脉审证大法和立方用药规律作了全面论述。仲景把外感病的各种不同情况用“六经病”来归纳。其中三阳病多属热证、实证。如伤寒初起,病邪浅在,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脉浮,叫“太阳病”;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胁痛脉弦为主,称“少阳病”;病邪入里化热,出现高热汗出、口渴便秘、谵语脉洪大等症,是“阳明病”。三阴病则多属寒证、虚证、如太阴病、少阴病和厥阴病,论述因未及时治疗或误治等造成的晚期症象。辨证既明,则根据六经病证表、里、阴、阳、虚、实、寒、热等不同情况来决定治疗原则,给以相应的治疗,如表证用汗法,里证用下法,虚证用补,实证用泻,热证用清,寒证用温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辨证论治过程中,仲景未雨绸缪、防病于未然;或防微杜渐、防甚于初始;或治勿过不及,差后重调摄,以顾正防变,在辨证论治的具体过程中深刻体现并发挥了《内经》提出的“治未病”思想。

伤寒论 一天能背几条

这个看个人能力,如果你过目不忘,可以背个几十条都没问题,我一天背一条都困难,不是要背,也要融汇贯通,我们学习目的不单单是为了应付考试,主要是以后用的到

伤寒论先背原文吗

你好。如果你是一名中医医师的话。你需要把伤寒论原文背诵下来。特别是药方的药量,剂量和组方。只有全部背诵下来,记到脑子里。接待病人的时候。你能够把握好病情,开好药方。做到信手拈来。胸有成竹。你就会成为一个名医。

学习伤寒论,必背的条文是什么?

谨记医者父母心足矣。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不是张仲景吧

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金匮要略》。

张仲景怎样写出《伤寒杂病论》的?

十二指肠癌恶化正么办

《伤寒杂病论》是谁写的,是张仲景吗?

据传说是张仲景所著。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