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汉朝之论 第一百四十九章 公孙弘

2021-05-17 21:23:07至尊大禹12:39 363
声音简介

西汉名臣公孙弘生平简介 公孙弘是怎么死的

请看我发的电子书截图中的公孙弘生平简介,如无死因介绍,一般就是正常去世。

请问谁有《唐朝好男人》的149章商霸以后的?

老多TJ了,不要想了。

汉朝孙敬是什么人

“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 西汉时期,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或“刺股悬梁”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讨论 大家是因为什么喜欢上汉朝的呢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朝 百家讲坛

汉朝:王立群读史记,吕后.易中天品三国,三国前传 唐朝:唐太宗,武则天

孙弘的人生经历

孙弘在史书上的记载的辉煌事迹,除了陷害国中将领便是和诸葛恪争权。 不知道这位兄弟究竟有没有本事,但是,后来他还和诸葛恪等人一起做了顾命大臣。但仅仅在孙权去世后一天,这个人便决心除掉诸葛恪,可事机不密,反为诸葛恪所杀。 他,或许也只能算个悲剧人物,仅此而已。

公孙弘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公孙弘》的翻译及注解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①,字季。 少时为薛狱吏②,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③。 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④。养后母孝谨⑤。 建元元年⑥,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⑦。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 新注 为博士⑧。 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⑨,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 元光五年⑩,有诏征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11)。 弘让,谢国人曰(12):“臣已尝西应命(13),以不能罢归(14)。愿更推选(15)。” 国人固推弘(16),弘至太常。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17),百余人,弘第居下(18)。 策奏(19),天子擢弘对为第一(20)。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 是时通西南夷道(21),置郡,巴蜀民苦之(22),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22),上不听。 ①齐:指战国时齐国旧地;而菑川国则为汉朝初年的封国,建都于剧县(今山东寿光);薛乃汉代县名(在今山东滕县南)。按剧县与薛县相距甚远,故前人疑此处有误,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引《史记考异》说:“菑川本齐故地,《史》言菑川又言齐者,当时通俗之称,扁鹊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与此一例,非《史》之误。 《汉志》菑川国祗三县,无薛县,然《高五王传》,青州刺史奏菑川王终古禽兽行,诏削四县,安和薛县不在所削之内。《汉志》郡国领县若干,皆元、成以后之制,未可据以驳传也。” 此言可信。②狱吏:负责监狱的官员。 ③牧豕:放猪。海上:海边。 ④《春秋》杂说:“解释《春秋》的各家学说。按《春秋》为孔丘所著鲁国的编年史,后为儒家经典之一。 因原著简约,不易详知,遂有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等为之作注,加以解说,另成三书,即《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这里的“杂说”当指此。 ⑤孝谨:孝顺谨慎。⑥建元: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个年号(前140—前135)。 ⑦贤良文学: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有时简称“贤良”和“文学”。建元元年的十月,由武帝亲自招考贤良文学,董仲舒等一百余人前来应考。 ⑧博士:学官名。知识渊博,学有专长者得任此职,以备天子所用,或传授弟子。 文帝时就已设《诗经》等博士,武帝建元五年乃设五经博士。⑨上意:皇上的心意。 ⑩元光:汉武帝第二个年号,(前134—前129)。元光五年即公元前130年。 (11)推上:推举。(12)让谢:退让谢绝。 (13)西应命:到西边的长安去接受皇帝的诏命。(14)以:因为。 罢归:罢官归来。(15)更:改。 (16)固:坚决。(17)对策:指应考的贤良文学等人回答皇帝所提的治国方策。 (18)第:名次。(19)奏:进。 (20)擢:提拔。(21)通西南夷:武帝元光年间,唐蒙和司马相如等出使西南夷,夜郎等归附汉朝,汉在上述地区设立犍为郡等。 详见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传》。(22)苦:感到困苦。 (23)盛毁:极度诋毁。 弘为人恢奇多闻①,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②,人臣病不俭节③。 弘为布被,食不重肉④。后母 新注 死,服丧三年。 每朝会议,开陈其端⑤,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⑥。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⑦,辩论有余⑧,习文法吏事⑨,而又缘饰以儒术⑩,上大说之(11)。 二岁中,至左内史。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 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12),汲黯先发之(13),弘推其后(14),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15),至上前(16),皆倍其约以顺上旨(17)。 汲黯庭诘弘曰(18):“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 弘谢曰(19):“夫知臣者以臣的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20)。 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元朔三年(21),张欧免(22),以弘为御史大夫。 是时通西南夷,东置沧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22),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23),愿罢之。 于是天子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24)。发十策,弘不得一。 弘乃谢曰:“山东鄙人(25),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沧海而专奉朔方(26)。”上乃许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27),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 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28)。 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29),侈拟于君(30),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31)。 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 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32),封平津侯。 ①恢奇:雄伟奇异。②称:说。 病:短处、毛病。不广大:指心胸狭小。 ③俭节:即“节俭”。④重肉:两种肉菜。 ⑤开:开始。陈:陈说。 端:头绪。⑥面折庭争:通“面折廷争”,当面驳斥,在朝廷争辩。 ⑦行:行为。敦厚:忠厚。 ⑧辩论:指言辞。⑨习:熟悉。 文法:法律条文。⑩缘饰:装饰。 儒术:儒家思想和治国主张。(11)上:皇帝。 说(yuè,月)同“悦”。下文“天子常说”之“说”同此。 (12)请间(jiàn,涧):请求分别进见皇帝。间,间隔。 (13)先发之:先提出问题。(14)推:推究。 此。

公孙弘的介绍

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京杂记》记载),齐地菑川人(今山东寿光南纪台乡人),为西汉名臣。其少时为吏,牧豕海上,四十而学,谨养后母。汉武帝时期,先后二次被国人推荐,征为博士。十年之中,从待诏金马门擢升为三公之首,封平津侯。先后被任为左内史(左冯翊)、御史大夫、丞相之职。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公孙弘于相位逝世,谥献侯。公孙弘是西汉建立以来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为西汉后来“以丞相褒侯”开创先例。其在职期间,广招贤士,关注民生,并为儒学的推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曾著有《公孙弘》十篇,现已失佚。

汉朝大师孙敬自律的故事

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到深夜,因为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每当自己昏昏欲睡,头垂到一定的时候头发就会被拉得很痛,从而防止自己打瞌睡犯困。

以公孙弘为例,汉武帝用人的原则是什么?

汉武帝的用人原则是用听话的人,这也是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会被采用的原因。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