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中的口述史体验》7

2021-05-24 11:00:02wowo的窝窝07:59 63
声音简介

寻根问祖的意义

寻根问祖的意义参考如下: 寻根问祖的过程也是寻梦之旅,它不仅仅是寻找族谱,寻找族群,先祖,也是寻找民族之梦。其产生的是惟有勤勉才能生存、惟有奋斗才能兴业的省悟,激发的是不忘祖训、振兴民族的内生动力。 寻根问祖既让在外的游子落叶归乡,又让传统文化加以熏陶,还推动了文明的发展。 根在汉语词典里有事物的本源的意思,我们把它理解为追本溯源。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丰富、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在努力找寻古老文化的根源。 寻根问祖,是人的一种本性、一个情结、一份真情。有些人离乡多年,有些人在外地长大,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故乡。而故乡寻根游就是根据这些人的需求应运而生的。 在某个时候会想起故乡那破败荒凉的老屋,充满童趣的院落,还有屹立在村口的柳树,每一个映像都能引起无数的回忆和惆怅。当故乡只会在你脑海里浮现时,就真的懂了什么是乡愁,就彻底明白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有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水有源,树有根,血缘和宗族观念,需要代代传承。家族意识和孝悌观念,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亘古不变的价值观。心中有家才有国,小到家族,大到国家,正是宗族和血缘让人们的认同感、荣誉感凝聚在一起,不断的发展和壮大。

寻根问祖

我建议你到郎岱去问一下当地的老人,或查一下当地的县志。在网上一般不会问到答案的,因为我们上网的大部分是年经人。谢谢!

我是十堰人,寻根问祖

苏三离了洪洞县 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心惨淡 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山西洪洞县才是你老家,不相信吗?掰开你的脚指甲看看,看最小的指头.怎么样,是不是两瓣的指甲盖?这是说大槐树的子孙们根藕断丝连的意思. 而且你写错了,大槐树是山西的,不是陕西. 大槐树下是人类祖先尧 舜 出生地.从这里搬走的人都是原装的,而不是中转的.

寻根 问祖 怎么寻找祖籍地?

寻找山东蒋姓,多年前安徽滁州寻亲没能重逢,现以上辈心愿来寻根问祖!

寻根祭祖有那些方式?祭祖寻根的重要性?

我都用慈恩天下祭祖的,时代进步,观念更要同步,连根是人生首要的大事,马虎不得,我用的慈恩天下注册码是19388,有缘人早点祭祖吧

认祖归宗,寻根问祖?

是的,认祖归宗是一个常见的词语,指的是我们即便离家再远,但是一定要去找到自己的根,也就是自己的家,这样的词语就要到认祖归宗

追根寻祖从何开始

难耶! 山东的王姓多是自山西老槐树迁过来的,这大概要追溯到明洪武时代,自山西大批移民至山东。而后,在山东散枝落叶的都会自立家谱。所以每支家谱不同。我祖籍有一块石碑,是立于康熙二十八年的,而到了康熙二十八年得时候,已经传到第七代了。 在古追究,王氏产生在春秋时代,当时有八个诸侯的后人也就是王子,王孙,最后都以王为姓

昝氏后人寻根问祖

一、姓氏源流 昝(Zǎ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咎(Jiù 音救)姓。昝姓是在商汤时期由咎姓变化来的。咎这个字,上古时是个多义字,后来被专用来指灾祸、灾殃(如咎由自取)。这样,人们认为姓咎不吉利,于是在咎字的摽跀中加一横,便成了昝姓。咎姓起源就是昝姓的起源。咎姓起源很早,商代时有个在朝廷做大司空的官叫咎单,他的家族很昌盛时代姓咎,后后世子孙改为昝姓。又如春秋时晋国大夫舅犯的后人咎氏,后改为昝氏。 2、为他姓改姓昝。如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叱卢氏、昝卢氏,入中原后均改为昝氏。 3、古代蜀地有昝氏。 二、迁徙分布 (缺,参见上)昝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略)。 三、历史名人 咎 单:商汤时期在朝廷做大司空的官,他的家庭很昌盛,世代姓咎,后来其后世子孙改成昝姓,故咎单为昝氏太源支系的始祖。 昝 殷:唐代医学家。撰《产宝》一书,后增辑成《经效产宝》三卷,是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另著有《食医心鉴》三卷,为营养学专著。 昝 商:唐代博士,著有《心鉴》五卷。 昝居润:宋代文士,博州高唐(今高唐县)人,笔记文章做得特别好,为人明白事理而且聪明,又爱帮人,所以出名。在枢密院任小吏时,以谨勉著称。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均受重用。后晋时,昝居润与洛阳留守景延广关系甚密。后汉时,昝居润曾跟随镇守陕州的白文轲做事。后周初,白文轲向太祖郭威推荐昝居润,至后周广顺三年(953年),郭威养子柴荣即位,升昝居润为军器库使,从柴荣征高平(今山西长治)有功,升为客省使,知青州。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昝居润从向珙西征秦凤(今陕甘省交界地区),为行营都监,战事平定后,知秦州(今天水),后历知凤阳、河中府。显德三年(956年),升为客省使,代王朴知开封府。柴荣南征,以居润为副留守;南征还,复命居润判开封府。昝居润和赵匡胤同事柴荣,情感甚洽。显德四年(957年),为宣徽北院使。恭帝即位,加封检校太傅。宋建隆元年(960年),加封检校太尉,遂为宋首任开封知府。到征伐泽潞时,命他赴澶州(今河南省清丰)巡检;师还,暂知镇州(今河北省正定)、澶州,拜义武军节度使。在任数年,以患风痹诏还京师,宋乾德四年(966年)卒。赠太师。 昝如心:明代学者。他性颖悟刚介,读书能悟人所不到之处。年二十九而卒。 昝学易:明朝万历年间举人,是有名的孝子。昝学易本性至孝,他的父亲年老怕冷,为照料80多岁的父亲,几次任官不受。他因恐父亲年老一人睡床不暖,就与父亲同床共枕共被睡了8年,直到父亲去世。最后授他金溪知县,未上任卒。于是,民间于是流传着他至孝感人的故事。

潍县 寻根问祖 打听个地方!

寒亭区高里镇有三官庙村和西王庄村,两个挨得很近; 另外在奎文区健康东街和樱前街之间也有个三官庙村还有个西王尔庄,两个也不远; 在昌乐县也有个三官庙村; 在安丘和诸城各有一个西王庄, 我估计前两个可能性很大,希望对你有帮助

昝氏后人寻根问祖

一、姓氏源流 昝(Zǎ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咎(Jiù 音救)姓。昝姓是在商汤时期由咎姓变化来的。咎这个字,上古时是个多义字,后来被专用来指灾祸、灾殃(如咎由自取)。这样,人们认为姓咎不吉利,于是在咎字的摽跀中加一横,便成了昝姓。咎姓起源就是昝姓的起源。咎姓起源很早,商代时有个在朝廷做大司空的官叫咎单,他的家族很昌盛时代姓咎,后后世子孙改为昝姓。又如春秋时晋国大夫舅犯的后人咎氏,后改为昝氏。 2、为他姓改姓昝。如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叱卢氏、昝卢氏,入中原后均改为昝氏。 3、古代蜀地有昝氏。 二、迁徙分布 (缺,参见上)昝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略)。 三、历史名人 咎 单:商汤时期在朝廷做大司空的官,他的家庭很昌盛,世代姓咎,后来其后世子孙改成昝姓,故咎单为昝氏太源支系的始祖。 昝 殷:唐代医学家。撰《产宝》一书,后增辑成《经效产宝》三卷,是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另著有《食医心鉴》三卷,为营养学专著。 昝 商:唐代博士,著有《心鉴》五卷。 昝居润:宋代文士,博州高唐(今高唐县)人,笔记文章做得特别好,为人明白事理而且聪明,又爱帮人,所以出名。在枢密院任小吏时,以谨勉著称。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均受重用。后晋时,昝居润与洛阳留守景延广关系甚密。后汉时,昝居润曾跟随镇守陕州的白文轲做事。后周初,白文轲向太祖郭威推荐昝居润,至后周广顺三年(953年),郭威养子柴荣即位,升昝居润为军器库使,从柴荣征高平(今山西长治)有功,升为客省使,知青州。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昝居润从向珙西征秦凤(今陕甘省交界地区),为行营都监,战事平定后,知秦州(今天水),后历知凤阳、河中府。显德三年(956年),升为客省使,代王朴知开封府。柴荣南征,以居润为副留守;南征还,复命居润判开封府。昝居润和赵匡胤同事柴荣,情感甚洽。显德四年(957年),为宣徽北院使。恭帝即位,加封检校太傅。宋建隆元年(960年),加封检校太尉,遂为宋首任开封知府。到征伐泽潞时,命他赴澶州(今河南省清丰)巡检;师还,暂知镇州(今河北省正定)、澶州,拜义武军节度使。在任数年,以患风痹诏还京师,宋乾德四年(966年)卒。赠太师。 昝如心:明代学者。他性颖悟刚介,读书能悟人所不到之处。年二十九而卒。 昝学易:明朝万历年间举人,是有名的孝子。昝学易本性至孝,他的父亲年老怕冷,为照料80多岁的父亲,几次任官不受。他因恐父亲年老一人睡床不暖,就与父亲同床共枕共被睡了8年,直到父亲去世。最后授他金溪知县,未上任卒。于是,民间于是流传着他至孝感人的故事。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