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南存辉:伯父让我顿悟禅意人生

2022-09-21 16:22:59随心自在_r3b08:55 10
声音简介

《禅修讲座》不讲顿悟,就不是禅宗了吗

不能这么说,渐修是顿悟的基础,没有渐修的积累是达不到顿悟的结果的。惠能大师的顿悟偈子重要,神秀大师的渐修偈子同样重要。

禅宗顿悟如何入门

【顿悟】闻法即悟的意思。 【顿悟】   Dunwu  佛教教义。佛教关于证悟成佛的步骤和方法。与渐悟相对,指无须长期按次第修习,一旦把握住佛教真理,即可突然觉悟而成佛。顿悟之说,在佛教经典中早有记载。《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即有“速疾解脱顿悟涅槃”之语。《菩萨珞璎本业经》卷下“佛母品”也称“听等觉如来说珞璎法藏,是故无渐觉世尊,唯有顿觉如来”。中国佛教不同派别在成佛的步骤、方法上,理论各有差别。安世高所传的小乘禅学,侧重于数息行观的精神修炼,认为达到阿罗汉果位也要累世修行,积累功德,后被看成是主张渐悟的一派;支谶、支谦所传的大乘般若学,侧重于义解,直探实相本体,后来被看成是近于顿悟的一派。东晋时的支道林、道安、慧远、僧肇等把成佛的步骤、方法与所谓菩萨修行的“十住”阶次相联系,认为在“七住”以前是渐悟过程,到了“七住”,对“无生”(实相、真理)法有了坚定的认识,已证得“无生法忍”,虽非究竟,但已可有顿悟。这种顿悟,还承认“一住”至“七住”是渐修过程,是一种渐进的顿悟,被称为“小顿悟”。  顿悟说的创立 顿悟之说由来已久,但真正创立学说的是东晋、南北朝的道生。他认为,在“七住”内没有悟道的可能,必须到“十住”时最后一念“金刚道心”,才有一种犹如金刚般坚固、锋利的能力,顿将一切妄惑(“愚昧无知”)断得干干净净,由此得到正觉(真正的觉悟),即顿悟成佛。相传道生著有《顿悟成佛义》,已佚。在慧达的《肇论疏》中引有道生语:“夫称顿者,明理不可分,悟语照极。以不二之悟,符不分之理,理智恚释,谓之顿悟。”意谓佛理是不可分的整体,故对它的觉悟,亦不能分阶段实现,必须顿悟。他还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见性即可成佛。无须按次第修习。这种顿悟成佛说,在当时佛教中是骇俗之论,反响强烈。先有慧观撰《渐悟论》,主张渐次悟入而成佛,反对道生的顿悟说。后有昙无成作《明渐论》,阐述渐悟的道理,也不同意道生的顿悟见解。南朝名士谢灵运则支持道生的顿悟理论,并有所发挥。他著《与诸道人辩宗论》,与许多对顿悟之说有疑问的法勖、僧维、慧(   )   、法纲、王体元等人问答与辩难。认为渐悟只是一种引导愚昧者的方便说法,只有顿悟才能得到佛教真谛。另有慧睿著《喻疑论》,也赞成道生的顿悟说。道生的顿悟说,由于其弟子道攸、法瑗等人的弘传,影响极大。直至南齐时,荆州隐士刘虬,作《无量义经序》,宣扬“入空必顿”的观点,也主张顿悟成佛。南朝宋文帝和孝武帝对道生也都甚为赞扬,并召请顿悟论者入京宣讲顿悟说。  顿渐相争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对顿悟、渐悟也有了新的理解。到了隋唐时期,顿悟、渐悟之争尤烈。禅宗主张顿悟说,其余各宗大都主张渐修。禅宗内部,又有“南顿北渐”之说。北宗神秀侧重渐修,南宗惠能提倡顿悟。惠能认为,“凡夫”和“佛”,并无多大差别,关键在于“迷”和“悟”。而由迷到悟,又只是“一念”之间。所谓“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后来这种顿悟说还发展成为所谓“棒喝”和“机锋”,用一顿棒打或大喝一声以破除对方的迷执,一下子达到大彻大悟的境地。  影响 禅宗这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顿悟理论,在佛教中影响颇大。而且对中国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宋明理学,也产生很大影响。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所倡导的“一旦豁然贯通”的工夫,就脱胎于禅宗的“一悟即至佛地”的顿悟说。陆九渊提出直接“发明本心”以达到“知”的认识论,也源于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理论。

禅宗顿悟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从挨了耳光,理解了拳头抡过来要捂头。

请问有没有佛教禅师顿悟的例子???拜托...

下面是天目高峰妙禅师自叙自己证道的过程: 此事只要当人的有切心。才有切心,真疑便起,疑来疑去,不疑自疑。从朝至暮,粘头缀尾,打成一片。撼亦不动,趁亦不去。昭昭灵灵,常现在前,此便是得力时也。 更须确其正念,慎无二心。至于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寒热饥渴,悉皆不知。此境界现前,即是到家消息。也巴得构,也撮得着,只待时刻而已,却不得见恁么说。起一念精进心求之,又不得将心待之,又不得纵之弃之。但自坚凝正念,以悟为则。 当此之时,有八万四千魔军,在汝六根门头伺候。一切奇异善恶等事,随汝心现。汝若瞥起毫厘著心,便堕他圈缋,被他作主,受他指挥。口说魔话,身行魔事。般若正因,从兹永绝。菩提种子,不复生芽。但莫起心,如个守尸鬼子,守来守去。疑团子欻然爆地一声。管取惊天动地。 ○某甲十五出家,二十更衣,入净慈,立三年死限学禅。初参断桥和尚,令参“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意分两路,心不归一。后见雪岩和尚,教看“无”字,又令每日上来一转,如人行路,日日要见工程。因见说得有序,后竟不问做处。一入门。便问:“谁与你拖这死尸来?”声未绝,便打出。次后径山归堂。梦中忽忆,“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自此疑情顿发,直得东西不辨,南北不分。 第六日随众阁上讽经。抬头忽睹《五祖演和尚真赞》,末两句云:“百年三万六千朝,返覆原来是这汉。”日前“拖死尸”句子,蓦然打破,直得魂飞胆丧,绝后再苏。何啻放下百二十斤担子。其时正二十四岁,满三年限。 次后被问:“日间浩浩作得主么?”答曰:“作得。”又问:“睡梦中作得主么?”答云:“作得。”又问:“正睡着无梦时,主在何处?”于此无言可对,无理可伸。和尚嘱云:“从今不要你学佛学法,穷古穷今,只饥来吃饭,困来打眠。” 才眠觉来,抖擞精神:“我这一觉,主人公毕竟在甚么处安身立命?”自誓拌一生,做个痴呆汉,定要见这一着子明白。 经及五年,一日睡觉正疑此事,忽同宿道友,推枕子落地作声,蓦然打破疑团,如在网罗中跳出。所有佛祖淆讹公案,古今差别因缘,无不了了。自此安邦定国,天下太平,一念无为,十方坐断。 莲池大师评曰:前示众,做工夫一段,至为切要,学者宜书诸绅。其自叙中所云“饥来吃饭困来打眠”,是发明以后事,莫错会好。

为父母做一顿饭的感悟怎么写?

写作思路及要点:真实详细记录下自己为父母做一顿饭的过程,最后写出自己在这件事上的感悟升华主题。 正文: 哈哈!终于放暑假了!终于可以大玩特玩了!而且早晨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太舒服啦~ 我写完了今天的作业(因为我是把作业分开写,一天写一点)以后,躺在床上突发奇想,突然,我想到了一个念头:为爸爸妈妈做一顿饭!于是我就翻开了“美食大全”这本书。一个醒目的题目进入我的眼帘----“翡翠龙眼”!我看了它的做法之后,就开始做我的“翡翠龙眼”了。 做法第一步:把黄瓜洗净,再把黄瓜切成2~4厘米的黄瓜段。(9个)另一端把黄瓜里面的瓤通开(注意:不要把黄瓜全通开,要把黄瓜通成一个小碗即可) 第二步:把油放进锅里烧开,然后放上瘦肉,把瘦肉烧熟之后再放上酱油(最好是海天酱油,因为好酱油炒出来的肉才能浸透)。再把肉放进黄瓜段里。 第三步:把鸡蛋打浑之后,再把面粉放进鸡蛋里,比例是2:3,用筷子把它们搅均匀之后放进微波炉内高火微2分钟就好了。 最后一步:把鸡蛋饼放在盘子里,在鸡蛋饼上面放上黄瓜,把一个黄瓜上顶上一个荔枝,如果没有荔枝,用龙眼代替也可以。再把黄瓜瓤切碎撒了上面就可以了。 好了,这道美丽的“翡翠龙眼”就OK了,你也可以照上面的指导试试哦! 接着,我又做了“南瓜饭”、“红烧狮子头”、还有“掌上明珠”哦! 做完了,我把这些菜端到饭桌前。让爸爸妈妈品尝。爸爸妈妈吃完后点了点头,然后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高兴极了! 我终于明白了爸爸妈妈的良苦用心啊!

禅悟的意思禅悟的意思是什么

禅悟的词语解释是:谓洞达禅理。 禅悟的词语解释是:谓洞达禅理。注音是:ㄔㄢ_ㄨ_。拼音是:chánwù。结构是:禅(左右结构)悟(左右结构)。 禅悟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谓洞达禅理。引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六:“_庐江孙啸壑_《夜吟》云:‘有灯相对好吟诗,_拟今宵睡更迟;不道兴长油已没,从今打点未乾时。’余爱其末句,颇近_悟,故_之。”清钮_《觚_续编·妙霓》:“迨乎尘劳欲息,_悟已深,预示冥期,遂游_域。”徐自华《巢南来书问何久不作诗口占答之》:“诗心近觉能_悟,傲骨拼教与俗违。” 二、网络解释 禅悟(汉语词语)禅悟,谓洞达禅理。语出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六:“_庐江孙啸壑_《夜吟》云:‘有灯相对好吟诗,准拟今宵睡更迟;不道兴长油已没,从今打点未乾时。’余爱其末句,颇近禅悟,故录之。”清钮_《觚_续编·妙霓》:“迨乎尘劳欲息,禅悟已深,预示冥期,遂游_域。”徐自华《巢南来书问何久不作诗口占答之》:“诗心近觉能禅悟,傲骨拼教与俗违。” 关于禅悟的诗词 《为禅悟剪发偈》 关于禅悟的诗句 明禅悟道通儒明禅悟道通儒谈禅悟生化 关于禅悟的成语 颖悟绝伦豁然开悟禅絮沾泥恍然大悟佛性禅心沉迷不悟豁然大悟禅世雕龙豁然顿悟口头禅 关于禅悟的词语 豁然开悟鬓丝禅榻翻然改悟口头禅豁然大悟颖悟绝伦佛性禅心豁然顿悟沉迷不悟一指禅 关于禅悟的造句 1、当今之世,已不能过一瓶一钵的云水生涯,但抽几天闲,到佛地名山一游,参禅悟道,也算是对结庐心情的一个交代。 2、可是他们能吗?这可不一定,但了解一点历史或许会有所帮助。再了解一点“禅悟”是哪里大概也没什么害处。 3、本文以唐宋诗词中的云水意象为例,论析蕴含于其中的审美特质和禅悟内涵。 4、“你的讲座叫做‘从禅悟到硅谷’,”他解释道。“我知道硅谷在哪里。但禅悟是哪里?”。 5、禅悟是禅宗所说的开悟你从来没听说过这个?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禅悟的详细信息

禅宗的顿悟后是什么境界,禅宗为什么提倡打坐?

就是那个境界! 第二个问题看你想要哪个角度和多少字的答案了。初学者,身定然后心才更容易定,定后更容易生慧。 乘物以游心!!

禅里禅外悟人生的内容简介

佛终生说法,都是为救济众生,弘一大师正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出世入世名垂青史,俗家佛家皆为大家。 本书还配有弘一大师的照片、画像、亲笔手书的格言、佛教造像等,让读者在领悟人生真谛、佛学思想的同时从多侧面、多角度领略一代文化巨人和佛学大师的风采。本书收录有《弘一大师讲演录》、《弘一大师晚情集》以及弘一大师的众多讲演稿,很多内容是第一次整理出版。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反映弘一大师人生境界、佛学思想体系的经典著作。弘一大师平生注重实践,本书内容也要言不烦,其慈悲心怀,溢于言表,堪称启悟世人的经典巨著。

什么是顿悟?为什么会有顿悟?

顿悟与禅宗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是一个不断地"悟"的过程,我们在教学生学习中增长知识,在思考中提高认识,在受教中明白道理……正因为有了"悟",人才能不断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从冲动中找回理智,从混沌中发现觉醒,才能看破是与非,明晰对与错,分清好与坏,辨别美与丑。学校的思想教育对学生启迪心智、启发引导,其实也是一个促进和提高觉悟的过程,但至于是顿悟还是渐悟,这不能一概而论,它因人、因事、因时间而不同,还得视具体情况而定。自己本身不信禅,但我相信两种觉悟的方式。个人认为,我们一线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这两种觉悟,善于运用它们扎实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什么是顿悟?怎么才能顿悟?

1.当一切所学+所会=溶为一起【相互联系为“一=空=并发光=藏生识=空生神(奇)=随心所欲=我原本是佛=到人间旅游,玩完回家(极乐世界)”】 2.要想顿悟……必达空境(也就是“我是宇宙奇点~可生万物~可生一切佛之(三千大千)世界=绝对自由=唯心唯灵=唯精唯诚=物随心转的唯识=唯心(境界)”)。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