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曹雪芹谜团

2021-05-31 15:21:43马瑞芳22:56 21.9万
声音简介

第二讲  曹雪芹谜团


喜马拉雅的听众,大家好,欢迎听马瑞芳品读红楼梦续,后四十回。


我们今天讲伟大作家曹雪芹身上的一些谜团,这对于了解他已经写好的《红楼梦》后三十回丢失,会有所帮助。


如果问听众朋友一个问题,中国最伟大的长篇小说是哪一部,大概率回答,《红楼梦》,《红楼梦》不仅是风靡全世界的中国小说名著,还是教育部规定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内容。我在喜马拉雅品读《红楼梦》收到听众很多回馈,有一位听众说,听品读《红楼梦》的结果是,高考多拿了十几分,我特别高兴。而《红楼梦》这样一部赫赫有名的经典著作,作者曹雪芹的生平资料却相当缺少,研究者往往是从他的朋友敦诚敦敏张宜泉等人对他的记载,把曹雪芹的身世、性格跟《红楼梦》创作联系起来,做出自认为站得住的介绍。比如,2020年出版的《马瑞芳评注红楼梦》对曹雪芹的生平这样介绍: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或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他的祖上曾是明朝辽宁的小官,在努尔哈赤掠地时沦为奴隶,后跟随多尔衮入关,隶属满洲正白旗,是内务府包衣(皇帝家奴)。曾祖曹玺曾任江宁织造,曹玺之妻做过康熙保姆,受封为一品夫人;祖父曹寅是康熙的亲信,曹寅、曹颙、曹父子三人都做过江宁织造,为皇宫提供纺织品,并向皇帝递密札报告江南吏治民情。康熙南巡,曹寅四次接驾,造成巨大亏空。雍正五年(1727年)曹家被抄家后,一败涂地。曹雪芹十三岁时与祖母等迁回北京,靠皇帝发还的崇文门外蒜市口十七间半房度日。曹雪芹“无材补天”,不能为皇室效力,家境越来越贫困,在举家食粥的日子,不断回味钟鸣鼎食的昔日繁华,最终写成《红楼梦》。


这是我对曹雪芹生平的介绍,听众朋友如果看其他红学家的曹雪芹生平简介,对他生卒年的介绍可能和我的不完全一样,因为,曹雪芹生前身后谜团太多,成了红学界几百年间争论不休的话题。比如:


曹雪芹是谁的儿子?他的父亲是曹寅的嫡子曹顒还是曹寅弟弟曹宣之子曹頫?


曹雪芹哪一年出生?他是出生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还是雍正二年(1724)?


曹雪芹哪一年去世?他是乾隆二十七年(1763)除夕还是乾隆二十八年(1764)除夕甚至更晚?他活了不到四十岁还是不到五十岁?


曹雪芹的《红楼梦》到底写完没有,如果写完了,后边几十回怎么又丢了?


曹雪芹的祖父能基本确定,是康熙皇帝的宠臣曹寅,曹寅做过江宁织造,康熙南巡时四次接驾。但我说曹雪芹的祖父只能是基本确定,因为仍然有争论:曹雪芹是曹寅名正言顺的正枝嫡孙,也就是曹寅独子曹顒的儿子,还是康熙皇帝把曹宣的儿子曹頫调给曹寅承嗣后生的儿子?


我喜欢看西方侦探小说,西方侦探小说经常出现的杀人案往往都牵涉到财产继承,而财产继承必须查清人物之间的血缘关系。柯南·道尔创造的福尔摩斯和阿加莎·克里斯蒂创造的波洛都擅长抽丝剥茧查清杀人案关键人物的血脉,比如福尔摩斯最著名的探案《巴斯克维尔猎犬》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波洛圣诞节探案》都是通过查清人物的血缘关系揭开杀人案谜底。不过想解开曹雪芹到底是曹顒还是曹頫的儿子这个谜,即便叫福尔摩斯和波洛联手,也难以成功。关键的关键,是能定案的证据太少。现代红学家,不管多有名气,不管研究多少年,只能根据某些史料做出推测,都不能成为定论。


曹雪芹生于哪一年、是谁的儿子,在红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是曹寅嫡子曹顒的遗腹子,曹天佑也是他的名字,持这一观点的专家认为,曹雪芹能写出《红楼梦》,因为他经历了曹家江宁织造府从繁华到沦落的过程,康熙和雍正政权交替给曹氏家族的打击,直接构成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历史契机。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专家是冯其庸先生。


另一种观点认为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1724),他不是曹天佑,他是给曹寅承嗣的曹頫的儿子,曹雪芹能写出《红楼梦》,是因为曹家在雍正抄家后有过“中兴”。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专家是周汝昌先生。


我跟这二位大专家的观点都不相同。


我认为,曹雪芹是曹顒之子,“曹天佑”也是他的名字,可能性不大。为什么?曹颙之子是遗腹子,也就是曹颙去世几个月后,他的妻子生的儿子,曹雪芹却有个弟弟名叫“棠村”、棠村曾给曹雪芹的早期作品《风月宝鉴》做序。当爹的都死了,从哪儿再来个弟弟?而曹颙可能有个遗腹子是向皇帝汇报过的,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江宁织造曹頫代母陈情槢》(这个折子是过继到曹寅名下的曹頫代曹寅遗孀向康熙皇帝陈情写的折子):“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孕已及七月,恐长途劳顿,未得北上奔丧,将来倘幸而生男,则奴才之兄嗣有在矣。”曹顒这个遗腹子出生于康熙五十四年六月间,取名“天佑”,“天佑”的寓意是无父何怙、靠天保佑。曹氏宗谱对曹天佑有记载,他担任过州同。州同是地方各州的副职。明朝称州同知,清改称州同,区别于各府之同知,从六品。州同和州判分掌督粮、捕盗、海防、水利诸事。在曹雪芹所有朋友对他的称呼中,曹雪芹既没有“天佑”这个名字,也没人提到过他担任过州同或任何官职。中国古代的人如果有官职,往往被朋友用任职地相称,比如柳宗元叫柳柳州。而曹雪芹的朋友从来没有这样称呼过他。


曹家雍正后的“中兴”也没有可靠历史依据,跟曹雪芹有过交往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明确地说:《红楼梦》以曹家在江南的生活为素材。《红楼梦》写的是雍正年间曹家在北京的中兴不太可能。而且,曹家在雍正皇帝抄家之后又中兴,没有一个字的历史记载。


通过分析各种历史资料,我的判断是:曹雪芹是曹頫的儿子,生于1715年,曹寅死后,他的嫡子曹顒继任江宁织造,曹顒死后,康熙皇帝下令由曹寅弟弟曹宣之子曹頫承嗣曹寅继续担任江宁织造,生活在江宁织造府的曹雪芹少年时代亲身感受了曹家繁华,十三岁时曹家被雍正皇帝抄家,移居北京。曹雪芹的生活经历了从钟鸣鼎食到绳床瓦灶的大跌宕,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他才写出《红楼梦》。


二十一世纪初我在复旦大学讲座时,用小说家的思维形象地提出一个说法:中国古代小说有个香魂,这个香魂在崇祯十三年(1640)飘飘鹞鹞来到齐鲁这片灾难深重的黄土地,附着在穷书生蒲松龄身上,矗起了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艺术高峰,康熙五十四年(1715),蒲松龄在聊斋倚窗危坐而卒,中国古代小说的香魂又飘飘鹞鹞来到钟鸣鼎食的江宁织造府,附着在贵族少爷曹雪芹身上,矗起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


后来有外国专家问我: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曹雪芹是蒲松龄再世为人?我回答:我还不敢做那么强的想象,但是不管中国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的艺术高峰,它的作者,都跟中国古代小说优秀传统一脉相承,都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这是毫无疑义的。


曹雪芹到底死于哪一年?红学家连篇累牍写了很多文章。


有的专家认为,曹雪芹去世是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3)除夕;


有的专家认为,曹雪芹去世是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4)除夕;


有的专家认为,曹雪芹去世是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岁首。


照普通读者看来,不管乾隆二十七年、二十八年、二十九年,不过一年之差或一年零几个月之差,但红学界为此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这也是我在红学界发现的有趣现象:红学家对话题的关注程度和它的重要性往往不成比例。


至于曹雪芹最后是埋在北京的西山,还是埋在张家湾,更是红学界热门而敏感的争论话题。我普经亲自经历过红学会的这场大讨论,还在散文里记载邓云芗等红学家笑嘻嘻地反驳冯其庸先生主张曹雪芹埋在张家湾的观点,特别叫真的冯其庸先生情绪激愤地再反驳。这些事,我们且不管它。


关于曹雪芹的身世,我认为非常明确的一点是:曹寅对《红楼梦》横空出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红楼梦》是大师之作,是曹雪芹个人艺术天才的卓越发挥和集中体现,这一点无可置疑。法国著名小说家法郎士说过:一切作品都是作家的自传。曹雪芹是把曹氏家族史,通过想象性拓展,表现为虚实相形、生动精彩、诗意盎然的戏剧化小说。但是如果没有曹寅家族另外三人----曹寅、脂砚斋、畸笏----《红楼梦》或者没有产生的土壤,或者以另外一种文学形式出现,比如说继“南洪北孔”的《长生殿》《桃花扇》之后又创作一部出色传奇,却不可能写成小说《红楼梦》,而小说《红楼梦》成为长篇小说中的莎士比亚。对于脂砚斋、畸笏起的作用,我们下次再讨论,我们先简单看看曹寅对《红楼梦》起的作用:


最主要的是:康熙南巡导致《红楼梦》小说的产生:


曹寅嫡母是康熙皇帝的保姆。曹寅青年时代做过皇帝侍卫(供职銮仪卫);曾任江宁织造二十年,是皇帝亲信。曹寅四次接待康熙皇帝南巡,是造成曹家大量亏空的主要原因。是曹家前盛后衰、大起大落的关键。而这种前后盛衰的强烈对比,造成曹雪芹人生梦幻感,促成他创作《红楼梦》。


“树倒猢狲散”几乎可算《红楼梦》主题概括,而这是曹寅的名言。有红学家认为,“树倒猢狲散”是指曹寅之死,曹家猢狲散。其实不然。曹家的荣华富贵始终建立在曹家和皇帝的关系上。树,指的是和曹氏家族关系密切、堪称强硬后台的康熙皇帝,“猢狲”指曹家和他的亲家李家这些臣子。康熙皇帝死后,曹家在雍正五年底,抄家败落。曹雪芹把“树倒猢狲散”这句话写进书里,是把曹家的家庭伤心曲暗藏在《红楼梦》交响乐里了。


曹寅的戏剧活动对《红楼梦》的内容和构思方式产生重要影响。曾任苏州织造的曹寅对昆曲非常熟习,他有自备家庭戏班,还从事戏曲编剧。现存曹寅创作的剧本有《北红拂记》《表忠记》《续琵琶》《太平乐事》。《长生殿》的作者洪昇是曹寅的座上客,曾经给曹寅创作的《太平乐事》写序。曹雪芹耳濡目染曹家的戏剧活动,使得他能对戏剧信手拈来,对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塑造起到重要作用。曹雪芹甚至借贾母闲谈直接将他祖父曹寅的作品和一些戏剧名作相提并论。第五十四回贾母说:“他爷爷有一班小戏,偏有个弹琴的凑了来,即如《西厢记》的《听琴》,《玉簪记》的《琴挑》,《续琵琵》的《胡笳十八拍》,竟成了真的了。”


曹雪芹能够创作出百科全书式的小说还得益于祖父藏书。曹寅是著名藏书家,藏有很多珍贵钞本。这批藏书,在曹頫被抄家时好像没有被抄走,雍正六年继任江宁织造隋赫德曾给皇帝奏槢,报告曹家抄家的清单中未提这批珍贵的藏书。有一项文献显示,曹寅的藏书,后来移交给他的外甥富察昌龄。其中一些书在乾隆中叶流至外间,被人收买。估计,不管曹雪芹在抄家前住南京时,还是抄家后住到北京,他都有机会看到祖父丰富的藏书而且从中汲取营养。曹寅藏书中有很多说部(小说和杂录),比如有《侍儿小名录拾遗》《补侍儿小名录》《续补侍儿小名录》,都是专门收集丫鬟如何命名的书。据考证,曹家抄家时,家中共有大小男女百余人,丫鬟不超过五十人,曹雪芹笔下丫鬟名字,别出心裁,精彩而有蕴味,她们不可能直接从曹家丫鬟借用,可能是曹雪芹参考祖父的书侍儿名录等书创造。曹寅的藏书中,明史、医学、花谱、园艺、游戏,甚至外国语词汇书都有,反映在《红楼梦》中就是举凡医学、建筑、园艺、游戏等无所不知,无所不精。


曹寅的影响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重要先决条件。而另外两个人脂砚斋和畸笏对《红楼梦》的早期传播起到重要作用,我们下次再讲。

红楼梦曹雪芹八十回写到哪里(曹雪芹第八十回内容是什么)

1、?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写到哪儿了第八十回讲的是什么故事。 2、?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写到哪儿了第八十回讲的是什么事情。 3、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回写了啥。 4、红楼梦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写的后二十回是谁写的。 1.曹雪芹是写完红楼梦的,从脂砚斋的批语中就能看出,曹雪芹是写完了并且,脂砚斋作为批书人也是看过的,原红楼梦大概在108回左右,但是因为红楼梦80回后,牵扯到政治因素,因此被人毁去了的,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红楼梦,只有前80回是曹雪芹写的,后40回是一个叫高鹗的人续写的,真正看红楼的人,是不承认高鹗续写的红楼,因为高鹗大肆篡改了曹雪芹的原旨原意。 2. 红楼梦其实就是借宝黛的爱情,还有一大群可亲可叹的女子的命运,来抒发作者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亟待改善的宏远,红楼梦蕴含了非常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不要只是以一本爱情小说来讲红楼,要是红楼只是爱情小说,也担不起大英百科上那句,红楼梦的价值等於一整个欧洲。

曹雪芹,哪里人?

能叫. 就相当于只是户口转到了别的地方.根是在辽阳的. 这是祖辈们传下来的习惯,我们现在的理解方式就是在哪里长大算哪里人.只是概念的区分罢了.

曹雪芹是哪里人?

曹雪芹啊?/咱家里人啊,哈哈

曹雪芹的故事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以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自传,不能把《红楼梦》作为曹雪芹的自传看待。

曹雪芹写了什么故事?

  曹雪芹出生在南京,少年时代过著「绵衣纨袴」、「饫甘餍肥」的富贵生活。在他十三岁时,即曹家被抄的次年,全家迁回北京,家道急遽衰落。从此,曹雪芹过著「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顿生活。关於《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以及曹雪芹的中、晚年生活,由於文献资料极少,很多问题无法确知,只能存疑。从曹雪芹的好友张宜泉、敦敏、敦诚等人的零星记载中,我们仅知道曹雪芹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嗜酒狷狂,对黑暗社会抱傲岸的态度。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部巨著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但全书尚未完稿,他就因爱子夭折悲伤过度而一病不起,「泪尽而逝」,终年还不到五十岁。   青年时代的曹雪芹才华出众,能诗能文,绘画也很有名气。有人请他到皇宫书院里当画师,收入丰厚。但曹雪芹穷而有志,宁肯过苦日子,也不愿去侍候达官贵人。后来他在一所贵族子弟学校任职。在这里他结识了敦诚、敦敏兄弟,成了终生的好友。晚年,曹雪芹在城里也没有立足之地了,便搬到香山卧佛寺附近的一个山村里居住,过著十分贫困的生活。敦诚、敦敏的诗里说他和妻子、儿子一家三口常常喝粥。曹雪芹爱喝酒,却没钱买,於是便赊酒喝,待卖了画再还钱。中国古代的文学家中,生活清贫的也不少见,但苦到曹雪芹这步田地的,实在不多。但是,在这样艰辛的条件下,曹雪芹讲过,「并不足妨我襟怀」,仍然坚持写作《红楼梦》。大约乾隆二十八年(公元一七六三年)的秋天,他的儿子因得痘疹死了。曹雪芹十分哀伤。不久,他自己也贫病交加,无钱医治,竟在除夕这一天,当别人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时候,他却悄然离开了人世。然而,他以「字字看来皆是雪,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精神,创作的鸿篇巨著《红楼梦》,为他矗立了历史的丰碑。

曹雪芹的故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芹圃,号芹溪,梦阮,清代著名小说家,祖籍辽阳。曹雪芹是内务府汉军旗人,出身“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 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从康熙二年至雍正五年,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亲曹顒、叔父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六十多年。织造专为宫廷采办丝织品和各种日用品,官阶虽不高,但却是肥缺,一般而言非皇帝亲信万不能充任。但“忽喇喇似大厦倾”,在先后几次宦海风波中(其中最后一次甚至查不出原因),曹家衰落,曹雪芹饱尝人世间的辛酸。

曹雪芹的身世?

和贾宝玉差不多

曹雪芹的故事。

青年时代的曹雪芹才华出众,能诗能文,绘画也很有名气。有人请他到皇宫书院里当画师,收入丰厚。但曹雪芹穷而有志,宁肯过苦日子,也不愿去侍候达官贵人。后来他在一所贵族子弟学校任职。在这里他结识了敦诚、敦敏兄弟,成了终生的好友。晚年,曹雪芹在城里也没有立足之地了,便搬到香山卧佛寺附近的一个山村里居住,过著十分贫困的生活。敦诚、敦敏的诗里说他和妻子、儿子一家三口常常喝粥。曹雪芹爱喝酒,却没钱买,於是便赊酒喝,待卖了画再还钱。中国古代的文学家中,生活清贫的也不少见,但苦到曹雪芹这步田地的,实在不多。但是,在这样艰辛的条件下,曹雪芹讲过,「并不足妨我襟怀」,仍然坚持写作《红楼梦》。大约乾隆二十八年(公元一七六三年)的秋天,他的儿子因得痘疹死了。曹雪芹十分哀伤。不久,他自己也贫病交加,无钱医治,竟在除夕这一天,当别人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时候,他却悄然离开了人世。然而,他以「字字看来皆是雪,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精神,创作的鸿篇巨著《红楼梦》,为他矗立了历史的丰碑。

曹雪芹的人生故事

首先他们家以前也是有钱有势的,后来因为各方面原因就倒了,然后他就结合自己经历,写了这本红楼梦

曹雪芹的名人简介有哪些?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溪、芹圃,祖籍丰润(今属河北),后徙居辽阳。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他原本出身望族,后来由于在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中失利而家道中落,迁居北京,中年以后居于北京西山,从事著述,晚年因贫病交加病逝。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它把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这部小说通过对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暴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黑暗及其不可克服的矛盾,从而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为大观园内青春、爱情和生命遭到戕害的一大批女性谱写了一曲悲歌。作品结构严谨、规模宏大、语言传神、内容丰富,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红楼梦》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关于它的研究,形成了“红学”。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