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特辑】菖蒲:芳驱五毒避瘟神

2021-06-11 17:42:30赵中振教授14:42 1.7万
声音简介

  端午话菖蒲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赵中振。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端午节挂艾叶、悬菖蒲、洒雄黄酒、送香包等习俗,意图都是驱毒避瘟。

今年的端午节又到了,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与艾叶一起登场的菖蒲。

以菖蒲为名入药的药材,一直有混乱不清的情况,加之各地用药习惯不同,便成了困扰医生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让我们从最常见的石菖蒲与水菖蒲说起,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区别。 


水菖蒲

菖蒲的菖字是草字头下面一个昌盛的昌。李时珍说:“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曰菖蒲。”

水菖蒲植株比较高,有1米多高,叶片像一柄利剑,又被称为“水剑草”。这把剑,可以驱妖除邪。

端午节在门前悬挂的就是这种水菖蒲。

我们习惯形容长江、黄河时,是汹涌澎湃,气势洪大;形容溪水时,潺潺流水清澈透明;水沟往往给人的印象不太清澈且气味扰人。如果水沟里长着菖蒲,那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转而是一种美丽、清香、卫生的感觉。北京天安门东侧的南河沿有一条菖蒲河,就是因河沟里面长着很多菖蒲而得名,又名外金水河,现在是菖蒲河公园。


石菖蒲

石菖蒲长在哪里呢?顾名思义,石菖蒲生于石上,所以又叫石上菖蒲。

我经常上山,在山涧、溪水旁,可以采集到石菖蒲。

苏轼苏东坡曾称赞石菖蒲:“忍苦寒安淡泊,与清泉白石为伴,不待泥土而生。”

石菖蒲无需泥土也能生长。那么,在光秃秃的石头上能吸收什么营养?其实石菖蒲长得很慢,根茎也小,环节多,但香气特别足。

 

石菖蒲药材


在香港,我带的第一个博士张文军研究的课题就是石菖蒲。为了把石菖蒲栽活、栽好,小张在野外采集时,还把附着有石菖蒲的几公斤重的大石头背回了学校。

在教学楼天台的小药园,我们前后栽了有十几种石菖蒲。我的大师兄邬家林教授还特意把他在峨眉山收集来的样品都支援了过来,用于鲜品取样,做DNA的分析研究。我们的研究进行得很顺利成功。


雅好菖蒲

春秋时期的管仲将“礼义廉耻”作为国之四维。四维是国家的四大支柱。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明代大医家张景岳将人参、附子、熟地、大黄比为“药之四维”。

那么植物中、花中可有四维?

明代名士、书画家、文征明的后人文震亨,曾经称赞:“花有四雅,兰花淡雅,菊花高雅,水仙素雅,菖蒲清雅。”四雅当中的菖蒲后被文人墨客称为“天下第一雅草”。

很多文人都喜欢在书案上摆设一小盆石菖蒲,视为文房雅趣。

说到栽种石菖蒲,除了清雅以外,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石菖蒲好养!栽石菖蒲可以“添水不换水”。即使在同一个盆里泡上几年,水都是清亮的。石菖蒲本身对污水有一种天然的净化能力。


二菖蒲之区别

石菖蒲与水菖蒲是亲兄弟,都是天南星科菖蒲属Acorus植物。

不论是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还是水菖蒲,都有肉质的花序轴,具有佛焰苞。

具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他外观性状和功效。

水菖蒲多生于水边,植株高大,叶直立,像一把宝剑,另一个别名叫泥菖蒲,因为从水中生出来拖泥带水。水中营养足,所以水菖蒲根茎比较粗,环节也比较稀疏,质地松泡,断面海绵状。

石菖蒲长在山涧溪流和石隙缝里,植株比较矮小。叶子弯曲下垂,有点像沿阶草。石菖蒲根茎直径一般小于一厘米,环节又多又密。

石菖蒲还有一个名字叫九节菖蒲,九代表极数虚数,意为节多,不一定就是九节。一寸12节的也可见到,这种是菖蒲中质量是最好的。

要注意的是,不能反过来说九节菖蒲就是石菖蒲。这又为什么呢?在陕西、山西等地药材市场销售的九节菖蒲,指毛茛科的阿尔泰银莲花Anemone altaica Fisch.ex C.A.Mey.的根茎,不是石菖蒲,且有一定毒性,一定不能混淆!


功效不同

临床上石菖蒲主要有两大功效:开窍豁痰和化湿开胃。

水菖蒲也入药,《中国药典》记载药名为藏菖蒲。它的功效类似石菖蒲,香气和效力都比石菖蒲稍弱一些。水菖蒲民间的用途更多,在一些地方的《中草药手册》中有记载,水菖蒲可以治疗痢疾,煮水外用可治疗风疹瘙痒、疥疮。

同时菖蒲还是一种延年益智的良药。《神农本草经》中就提到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用现代的词解释就是它有类似预防阿尔兹海默症的作用。恰恰现代研究表明,菖蒲具有抗抑郁、抗痴呆、抗衰老等作用。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菖蒲的应用前景会更广阔。


端午香包

中医传承至今有很多防疫、抗疫的方法。

药物应用的其中一种方式就是香包,一种芳香疗法。

香包大多是一个小三角布包,里面放些芳香类药材。

我开始认识中药是从1965年上小学开始的。当时经常有乙型脑炎流行。每天老师在学校门口检查学生戴没戴香包,如同现在检查戴没戴口罩一样。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也发现了香包、绣花枕头和熏炉,里面装有芳香的药材,用来辟秽防病。到了唐宋时期又出现了香药匣、香药袋,都装的是一些芳香药材。

香包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体现。

1995年,在东京召开的一次亚洲传统医药会上,日本药学史学会的会长川濑清教授邀请我做了一次《中药与民俗》的专题报告。当时我介绍的就是中药的香包。那次会议上,还有来自印度、印度尼西亚的学者,他们对我讲的香包,也都十分感兴趣。因为在热带地区,用香包防疫更容易就地取材,也容易普及。


东京国际菖蒲节

提到东京召开的学术会议,我想起了曾经住过的东京葛市区。每年6月中旬,端午时节,那里都会举办一个“菖蒲节”。 

届时,女孩子都会穿上夏季清爽漂亮的和服,穿梭在花丛中,看上去就是一幅十分美丽的画卷。“菖蒲节”还有歌舞表演,外国人都会来此看观赏,也是东京的一道风景。

1993年,正赶上“菖蒲节”,我和几位来自国内的访问学者一起去观赏。我专业学药又是当地住户,责无旁贷地当了一回导游。但我眼前看到的所谓的菖蒲与中药的石菖蒲、水菖蒲对不上号,总觉得不对劲。这时候,有一对西洋夫妇擦肩而过。他们不认识“菖蒲节”这3个汉字,只听到他们大声赞叹:Iris, so beautiful!

一句话提醒了我。Iris是鸢尾的英文。原来我们眼前的“菖蒲”是一种鸢尾科Iris属植物,拉丁文学名叫Iris japonica,中文名字叫日本鸢尾。鸢指老鹰的一种,这科属大部分植物的花瓣排列的样子类似老鹰尾巴上的羽毛。

曾有日本学者认为,鸢尾科的一些植物就是中国本草书上记载的一种菖蒲。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人把菖蒲节的汉字用在了鸢尾节上的原因吧。

其实,我国也有把鸢尾科植物叫做“菖蒲”的。被誉为“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 Vaniot Houtt,也是鸢尾科的植物,别名叫十三太保,广东一带春节时的一种年花,一开就是一大串,娇嫩欲滴,节节高升。

其它三种“切花”就是切花月季、香石竹(康乃馨)和非洲菊(扶郎花)。


这里也澄清一个事情。现在网上流传一个故事,传《后汉书》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个叫孟佗的人,想当官,可自己既无才又无德,只手中有些闲钱。就不惜重金买回来了一坛子菖蒲酒,贿赂了汉灵帝时专权的十常侍之一张让。张让接受了贿赂,封孟佗为凉州刺史。

真实历史事件是《后汉书.宦官列传》中的确提到了孟佗贿赂张让得了刺史官位。但是书中没有提及具体拿什么东西贿赂的。同为汉代赵岐的《三辅决录》中有辅助记载,孟佗用“蒲陶酒一斛”贿赂了张让。这里的“蒲陶酒”虽是石菖蒲的“蒲”字,实为葡萄的“葡”的通假字,其实用的是葡萄酒,而不是“菖蒲酒”。可想而知葡萄美酒在当时是稀有珍贵。一坛子菖蒲酒哪能换来一个五品官呀?苏轼也曾在《次韵秦观秀才见赠》中感叹:“将军百战竟不侯,伯郎一斗得凉州。”



端午节,三件宝。包粽子、挂菖蒲艾叶、送香包。

我国古有水菖蒲、石菖蒲两大类菖蒲。端午时节悬挂的主要是体型比较大的水菖蒲的叶子。

中医临床药用的、豁痰开窍功效比较好的是石菖蒲。 

有意思的是,在日本过菖蒲节,赏花赏的既不是石菖蒲,也不是水菖蒲,而是一种鸢尾。

作为中国香文化的一部分,佩戴香包的习俗由来已久。虽说各地各家制品中的中药组方不同,但一定会用到菖蒲。沧桑变幻,菖蒲的香气一直伴随着大家。

今天就聊到这里,谢谢大家!

菖蒲端午节什么关系

挂菖蒲是端午节传统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此风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籍中多有描述。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将菖蒲挂于门户,或将菖蒲与艾叶倚在门边,以此驱疫辟邪。此外,端午节还有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等风俗。 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子,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为什么挂菖蒲的故事完整版?

传说有个穷秀才的妻子,口才好且会吟诗作对。有一年端午节前后,她挖了菖蒲花挂在大门前想要充喜,还作诗一首。等秀才回来后看到诗感觉很惭愧无言面对妻子就反身回走,没走多远看到一头牛且周围没人,便想着偷走卖掉。 2、谁知被牛主人看到报官了。秀才见到知县便交待了家里的情况,知县听后不信一个村妇会作诗,便承诺若是他妻子当场能做出诗就赏他五十两,且可免了坐牢。他妻子来了之后当场就做出让知县满意的诗句,因此两人拿着五十两高兴的回家了。此事传开后人们觉得是端午挂菖蒲才带来的好运,因此被广为流传。

端午门口挂艾草和菖蒲的由来

端午节门口挂艾草和菖蒲的传统源自中国古代的民俗习惯,源自于古代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和对于保护家庭免受邪恶侵害、祈求平安和驱散疫病的愿望。 1、挂艾草的由来 挂艾草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相传,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忠臣和文学家,他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付出了很多努力。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复杂局势,他遭到了流放和排挤。最终,他选择了投江自尽,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无奈之情。 当地的渔民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纷纷划船撒下了糯米和菖蒲叶,吸引鱼虾吃这些东西,而保留了屈原的尸体。人们得知后感到十分痛心,于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将菖蒲叶和糯米制成的艾草捆成束,挂在门口、窗户等地方,以纪念屈原和驱邪避恶。 2、挂菖蒲的由来 挂菖蒲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之一。菖蒲被视为一种草药,被认为有辟邪、驱毒的作用。古代人们相信,在端午节这个恶鬼横行的时刻,挂菖蒲可以辟邪驱鬼,保护家庭平安和健康。菖蒲还具有清香的气味,人们相信挂上菖蒲可以驱走恶臭和疫病,保持空气清新。因此,在端午节,人们会将菖蒲放置在门口、窗户等位置,以期驱散恶气、辟邪,并祈求家庭的平安与健康。 端午节的习俗 1、龙舟竞渡:龙舟竞旦裤渡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人们组成龙舟队,划着装饰华丽的龙舟,在江河湖海中比赛划桨速度和力量。这一习俗起源于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也被视为驱邪和祈福猛巧的象征。 2、食粽子:端午节人们传统上会食用粽子。粽子是用糯米、豆子、肉类等馅料包裹在竹叶或粽叶中蒸煮而成。粽子形状多样,各地口味也有所不同。吃粽子是纪念屈原的传统之一,也象征着辟邪和驱瘟疫的意义。 3、佩戴五彩丝线:在端午节,人们会佩戴五彩丝枝迟键线,将其系在手腕或穿在衣物上,以驱邪避灾,祈求平安和吉祥。

为啥端午节要挂菖蒲和艾草,这是有什么寓意吗?

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主要项目有划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和艾草,喝雄黄酒等,之所以要做这些是因为端午节是正值炎热的时节,也是各种昆虫出没的时期,所以这些东西可以起到驱虫的效果。

菖蒲驱痛效果

菖蒲味辛,苦,性温,能开窍化痰,辟秽杀虫。 能为辟秽开窍,宣气逐痰,解毒,杀虫。治癫狂,惊痫,痰厥昏迷,风寒湿痹,噤口毒痢,外敷痈疽疥癣。开窍,化痰,健胃。用于癫痫、痰热惊厥、胸腹胀闷、慢性支气管炎。 主治痰涎壅闭、神识不清、慢性气管炎;痢疾、肠炎、腹胀腹痛、食欲不振、风寒湿痹,外用敷疮疥。 用量:5~10克。 【其毒性为全株有毒,根茎毒性较大。口服多量时产生强烈的幻视。】

五月五过端午包粽子呀挂菖蒲,是什么歌?

庆端午,是一首儿歌。 家家户户庆端午。

菖蒲是什么意思?

曾经有人告诉我,菖蒲是复活之意。

菖蒲典故?

抱朴子》中有句话,“周文嗜不美之葅,不以易太牢之滋味。”葅(zū),腌菜。周文王特别喜欢吃的这一口叫“菖蒲葅”,就是用菖蒲做成的腌菜。《吕氏春秋》中说,孔子向文王学习,也跟着吃这玩意儿,皱着眉头吃了3年才习惯。你说这东西该有多难吃!

菖蒲是什么意思?

菖蒲也叫做白菖蒲、泥菖蒲等,属于多年生的水生草本植物,叶子呈剑形,长度在90cm~180cm之间,宽度也就在1cm~3cm之间,通身为泛有光泽的绿色,6月~9月开花,花朵为黄绿色。菖蒲生得秀雅而美丽,生长在水边,常用于园林绿化,也可以作为造景或布景所需,运用很广。 菖蒲的种植方法: 一、圃地选择 菖蒲喜水,适合生长在水分充足,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高地洼地都能种植,最好是水稻田,荷花池,鱼池,麦田等容易浇灌的水田。一般都是采用播种后分栽的方式,所以尽量选一些容易耕种的田地为佳。 二、整地 1、深耕:将土地均匀的撒上肥料,每亩5~8吨有机肥,如鸡粪,牛粪等,在翻耕一次,细耙一次,土壤充分细碎肥料和泥土拌的很均匀。 2、作畦:周围挖好垄,在讲土地整平,达到好浇水,好排水的地形。 三、播种 菖蒲种子顶芽能力强,播种深度5~8厘米为宜,播种后漫灌一次。 四、苗期管理 菖蒲会在播种后的10天左右发芽,水中基本不会长杂草,保持水分充足即可,在播种当年也不用施肥,翌年分栽或出售即可。

请问菖蒲的《相思门》最后结果是什么?

汗,书我有,还没看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