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艺术的土壤

2023-10-31 20:25:00校园梅梅13:37 1599
声音简介

植物与土壤 文章

  一.植物与土壤的关系   1. 土壤的生态意义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由于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具有极大的接触面,在土壤和植物之间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彼此强烈影响,因而土壤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土壤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肥沃的土壤同时能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   2. 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对植物的影响   (1)土壤质地和结构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三相系统,其中固体颗粒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约占土壤总重量的85%以上。根据固体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粒分为以下几级:粗砂(直径2.0~0.2mm)、细砂(0.2~0.02mm)、粉砂(0.02~0.002mm)和粘粒(0.002mm以下)。这些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砂土类土壤以粗砂和细砂为主、粉砂和粘粒比重小,土壤粘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性能差,易干旱。粘土类土壤以粉砂和粘粒为主,质地粘重,结构致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孔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湿时粘、干时硬。壤土类土壤质地比较均匀,其中砂粒、粉砂和粘粒所占比重大致相等,既不松又不粘,通气透水性能好,并具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农作土壤。   土壤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和团聚体的数量、大小及其稳定度。它可分为微团粒结构(直径小于0.25mm)、团粒结构(0.25~10mm)和比团粒结构更大的各种结构。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把矿质土粒粘结成0.25~10mm直径的小团块,具有泡水不散的水稳性特点。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它能协调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统一保肥和供肥的矛盾,有利于根系活动及吸取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无结构或结构不良的土壤,土体坚实,通气透水性差,土壤中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受抑制,土壤肥力差,不利于植物根系扎根和生长。土壤质地和结构与土壤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2)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能直接被植物根系所吸收。土壤水分的适量增加有利于各种营养物质溶解和移动,有利于磷酸盐的水解和有机态磷的矿化,这些都能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土壤水分还能调节土壤温度,但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水分过少时,植物会受干旱的威胁及缺养;水分过多会使土壤中空气流通不畅并使营养物质流失,从而降低土壤肥力,或使有机质分解不完全而产生一些对植物有害的还原物质。   (3)土壤空气 土壤中空气成分与大气是不同的,且不如大气中稳定。土壤空气中的含氧量一般只有10~12%,在土壤板结或积水、透气性不良的情况下,可降到10%以下,此时会抑制植物根系的呼吸,从而影响植物的生理功能。土壤空气中CO2含量比大气高几十至几百倍,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在0.1%左右,其中一部分可扩散到近地面的大气中被植物叶子光合作用时吸收,一部分可直接被根系吸收。但在通气不良的土壤中,CO2的浓度常可达10~15%,这不利于植物根系的发育和种子萌发,CO2的进一步增加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破坏根系的呼吸功能,甚至导致植物窒息死亡。土壤通气不良会抑制好气性微生物,减缓有机物的分解活动,使植物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减少;但若过分通气又会使有机物的分解速率太快,使土壤中腐殖质数量减少,不利于养分的长期供应。   (4)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具有季节变化、日变化和垂直变化的特点。一般夏季、白天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冬季、夜间相反。但土壤温度在35~100cm以下无昼夜变化,30m以下无季节变化。土壤温度能直接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实生苗的生长,还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呼吸和吸收能力。大多数作物在10~35℃的范围内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温带植物的根系在冬季因土温太低而停止生长。土温太高也不利于根系或地下贮藏器官的生长。土温太高或太低都能减弱根系的呼吸能力,如向日葵在土温低于10℃和高于25℃时其呼吸作用都会明显减弱。此外,土温对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气体的交换、水分的蒸发、各种盐类的溶解度以及腐殖质的分解都有显著影响,而这些理化性质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关系。   3. 土壤的化学性质对植物的影响   (1)土壤酸碱度 土壤酸碱度是土壤最重要的化学性质,因为它是土壤各种化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它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各种营养元素的转化与释放及有效性、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都有关系。土壤酸碱度常用pH值表示。我国土壤酸碱度可分为5级:pH8.5为强碱性。土壤酸碱度对土壤养分有效性有重要影响,在pH6~7的微酸条件下,土壤养分有效性最高,最有利于植物生长。在酸性土壤中易引起P、K、Ca、Mg等元素的短缺,在强碱性土壤中易引起Fe、B、Cu、Mn、Zn等的短缺。土壤酸碱度还能过影响微生物的活动而影响养分的有效性和植物的生长。酸性土壤一般不利于细菌的活动,真菌则较耐酸碱。pH3.5~8.5是大多数维管束植物的生长范围,但其最适生长范围要比此范围窄得多。pH>3或<9时,大多数维管束植物便不能生存。   (2)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腐殖质和非腐殖质两大类。前者是土壤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时重新合成的多聚体化合物,约占土壤有机质的85~90%,对植物的营养有重要的作用。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3)土壤中的无机元素。植物从土壤中摄取的无机元素中有13种对其正常生长发育都是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N、P、K、S、Ca、Mg、Fe、Mn、Mo、Cl、Cu、Zn、B。植物所需的无机元素主要来自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腐殖质是无机元素的储备源,通过矿化作用缓慢释放可供植物利用的元素。土壤中必须含有植物所必需的各种元素及这些元素的适当比例,才能使植物生长发育良好,因此通过合理施肥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是提高植物产量的重要措施。   二.植物为土壤“解毒”   春天的风吹来了绿色,也偶然间吹来了我做这个课题的想法。在沈阳郊区踏青时,我发现有一片土地草枯叶黄。出于好奇,我采集了一些土壤。经过化验,“元凶”终于现身,是一种重金属——镉。镉对植物生长极为有害,而且可以长时间累积。冥思苦想之后,我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巧妙途径:在废弃的土壤上种植耐受性强的植物,将土壤中的镉“吸”出来,再把植物收割后回收利用,以此改良土壤。   植物能够富集重金属。培养液略显酸性、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如有机磷细菌对植物生长有利,而且浑河水竟也可以改善植物生长情况而使镉的总富集量增加!我完成了这次属于自己的创新性学习,找到了一条通向探究神秘自然、奇妙宫然、科学自然的路!

土壤是什么意思?

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 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土壤里有什么!

土壤的成分有:矿物质,有机质,空气,水分。 有机质包括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及腐殖质。如有机酸和氨基酸,磷酸盐等(主要是保存植物养分。)腐殖质具还有提高土壤黏度,保持土壤湿润作用。 土壤的剖面:从上往下依次为有机质层(枯枝落叶层);淋溶层;淀积层;风化层;基岩层。

什么土壤成语?

肥沃土壤, 贫瘠土壤, 没有太合适的成语与土壤结尾啊。 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幅原辽阔。

自然土壤

自然植被下形成的、未受人为活动干扰与影响的土壤。

什么是土壤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土壤里的物质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固体部分、液体部分和气体部分。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砂粒、土粒和胶粒)。土壤矿物质种类很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 土壤由矿物质和腐殖质组成的固体土粒是土壤的主体,约占土壤体积的50%,固体颗粒间的孔隙由气体和水分占据。 土壤气体中绝大部分是由大气层进入的氧气、氮气等,小部分为土壤内的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土壤中的水分主要由地表进入土中,其中包括许多溶解物质。 土壤中还有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土壤的意思是什么?

土壤就是泥土呗,就是种植蔬菜瓜果的泥土了,但是这种泥土是有营养的了,这也是比较专业的一种叫法了

土壤世界的读后感?

土壤的世界读后感  在我未读土壤的世界之前,我和一般人一样觉得土壤一点都没有用,让我一点都不重视它,觉得它死气沉沉,静伏在我脚下不动,就让我们东踩踩西踩踩。  自从我读了土壤的世界之后,我才明白土壤可是农民伯伯的好“拍档”,也是工人的好朋友,更是小花小草的居住地。 不错,土壤的确是生产的能手,它对于人类生活的贡献非常大。我们的衣、食、住、行和其他生活资料都靠它供应。它给我们生产粮食、棉花、蔬菜、水果、饲料、木才和工业原料。所以说,没有土壤我们就不能生存。 因此,土壤和阳光、空气、水一样都是生命的泉源。我们要很好地去认识土壤,了解它,爱护它。

【我们的土壤妈妈】读后感

我们的土壤妈妈,是“地球工厂的女工”;是“矿 物商店的店员”,是“植物的助产士”,是“动物的保 姆”,是“微生物的培养者”;是地球的“肺”、“胃” 和“肝”;和水有着“深厚的感情”,与太阳有着“亲 密的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拟人、比喻、象征,作者 把关于土壤的科学知识和对土壤的深深热爱,融入到了 热情的诗句中,并将土壤塑造成了一位慈爱、勤奋、无 私的“妈妈”。随着“我们的土壤妈妈”这一句在诗中 的间断反复,我们对土壤的了解、对土壤的尊敬、对土

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

  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