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我的书,我的老师

2021-06-16 08:24:46惠智心理萍姐07:48 37
声音简介

拓跋焘和拓跋宏是什么关系?

魏太武帝拓跋焘(408-452年),他是后魏第三任皇帝(423-452年)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为元宏。拓跋宏是拓跋焘孙子的孙子,是曾曾孙。

跋涉的意思

跋涉 跋山涉水: 【解释】:跋山:指翻山越岭。涉水:徒步过河。全部的意思是:翻山越岭/徒步过河,形容旅途的艰苦。 【造句】:在人烟稀少的地方长途跋涉 。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涉山川,蒙犯霜露。” 【用法】:用于人的行为方面。 【近义】:长途跋涉/爬山涉水

跋涉是什么意思?

跋山涉水。形容路程异常艰苦,艰辛。也可以比喻事业方面的艰辛。跋涉《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涉山川,蒙犯霜露。”用于人的行为方面。

跋涉什么意思

【词语】 跋涉 【全拼】: 【báshè】 【释义】: (báshè)形容旅途艰苦:长途~。 【词语】 跋涉长途 【全拼】: 【bá shè chánɡ tú 】 【释义】: 跋涉:登山涉水。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走长路的艰辛。

跋涉是什么意思

爬山涉水。形容路程异常艰苦,也可以比喻事业方面的艰辛。如:他跋涉在科学研究的崎岖道路跋涉 上。 【造句】:在人烟稀少的地方长途跋涉 。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涉山川,蒙犯霜露。” 【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四回:“夫千里劳师,跋涉日久,岂能掩人耳目?””阿袁(即陈忠远)《中国历史博物馆偕观张大千书画回顾展》诗:“关山跋涉楮千幅,瀚海飘零酒一杯。” 【用法】:用于人的行为方面。现代跋涉 【近义词】:奔波 【英语】:跋涉:trudge或trek 跋山涉水

跋前扈后

词 目 跋胡疐尾 发 音 bá hú zhì wěi 释 义 比喻进退两难。 出 处 《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示 例 惟信古太过,而欲为曲突徙薪之谋,故与物多违而每致~之患。 ★宋·李纲《谢复观文殿大学士表》 词 目 跋前踕后 发 音 bá qián jié hòu 释 义 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 出 处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罗邺》:“而跋前踕后,绝域无聊,独奈其命薄何?”一本作“跋前疐后”。 词 目 跋前踬后 发 音 bá qián zhì hòu 释 义 跋:踩;踬: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出 处 《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唐·韩愈《昌黎集·卷十二·近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示 例 无事之时,望影藏匿,~,日不聊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 词 目 跋前疐后 发 音 bá qián zhì hòu 释 义 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 出 处 宋·陈亮《谢罗尚书启》:“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跋前疐后,方进退惟谷以堪惊。” 示 例 其稍畏名义者,则包羞闵默而有~之忧。《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 【疐后跋前】 喻进退两难。语出《诗·豳风·狼跋》:“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孔颖达疏:“狼进前则躐其胡,却退则跲其尾,是进退有难。”

跋扈什么意思?

专横跋扈 跋扈:霸道,不讲理。 飞扬跋扈 跋扈:蛮横。原指意态狂兆胡豪,不爱约衡猜顷束。 豪横跋扈 跋扈:专横暴咐陆戾。

跋山涉水:

跋山涉水 发 音 bá shān shè shuǐ 释 义 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出 处 《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示 例 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年龄,有人~,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魏巍《路标》)

跋山涉水的意思

解释】: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出自】:《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示例】: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年龄,有人~,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 ◎魏巍《路标》 【近义词】:翻山越岭、风尘仆仆 【反义词】:朝发夕至、一路顺风

跋山涉水是什么意思

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改蚂漏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核烂远路的艰苦。 《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物和:“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