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9 王放×吴琦:野生动物进入城市,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2021-06-17 19:18:10单向空间81:47 33.9万
声音简介

一头野猪在武汉的高速公路上奔跑。

一只东北虎闯入东北的村庄。

三只金钱豹逃出杭州野生动物世界。

一群野生亚洲象自“老家”西双版纳一路北上,迁移近 500 公里,几乎跨越半个云南省。

从去年疫情开始,与动物有关的热点新闻不断出现,引起公众空前的关切。但不得不承认,很多关心都是茫然、混乱、隔着距离且没有着落。在繁杂的信息流中,我们虽有真挚的出发点,却常常浮于事件最浅层的表面,理不清思考的路径,也不知道如何将这份关心转换为实际行动。

动物行为的改变,背后可能是很多跟市场、经济、人们的行为有关的事,一环扣一环。在各类突发事件中,我们关心动物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关心它们改变行为方式的原因,但却缺少引导。

本期节目中,吴琦将对话野生动物研究者王放,聊聊野生动物频频“进入”城市的背后的真实,带领我们思考人类行为如何影响着其他物种的生存,同时在城市规划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议题中,野生动物研究者、爱好者,甚至是普通居民,又该如何参与其中?



|方法论|

01:08 动物来了:野猪奔跑、老虎下山、豹子出逃、野象进城

03:25 从头说起:王放为什么选择研究野生动物

05:38 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的儿时梦想可以成真

07:56 怎么摆脱 peer pressure

10:50 如何度过青年迷茫期

14:46 珍·古道尔、潘文石、吕植、奚志农:师长前辈如何影响自我认知的建立影响自我认知的建立

20:14 如何看待当下公众对野生动物的关注与情绪变化

——感到遗憾:新冠初期,关注的背后是恐惧与不信任

——喜忧参半:突发事件的娱乐化背后或有更多隐患

24:18 动物研究者如何应对当下的变化与挑战——除了发论文,更要发声

28:12 在突发事件的背后,到底什么是真实

34:52 如何评价野象进城事件——不做极端的动物保护者

40:13 城市公民科学家:在城市里也可以探寻人与环境的关系

46:13 野生动物研究与城市管理——举例:如何解决人与貉的冲突

51:02 世界上其他国家/城市的行动

53:53 愿望:从关注到行动,全民参与生态观察

55:01 无学科背景的生物爱好者可以做什么

59:26 人对宠物和对野生动物的情感是相通的吗

1:02:20 在行动:用城市规划打通人与自然的情感隔阂

1:06:19 当下的工作状态:没有自我

1:13:03 吴琦:庆幸还有时间,让最坏的结局再晚一点到来

1:14:27 比无知更可怕的是偏见:承认无知、打破偏见

|听众提问|

1:15:35 吾爱:除了“螺丝在拧紧”这类编辑个人运作的播客,还有很多出版社、杂志社、出版品牌、图书公司都踏足这一领域。您或者您的播客制作团队/嘉宾(甚至是许知远老师),是怎么看待当下越来越多出版类播客诞生的现象的呢?

1:17:56 HD377176m:想问问吴琦老师对话精神这个命题是在新闻访谈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吗?如果是/不是这样,对话精神对于目前时代/日常生活的多元化应用意义是什么?对话类节目内容出版它是先有的线上内容,然后才有的出版物沉淀,那么比起那些读书类播客,先有的出版物,然后再有的线上内容,吴琦老师怎么看这两种形式的差别以及他们发展的市场趋势?

|工具箱|

-谈话中提到的学者&公众人物

珍·古道尔(Dame Jane Goodall),英国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

潘文石,中国动物生态学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大熊猫及野生动物保护中心主任

吕植,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

奚志农,野生动物摄影师,“野性中国”工作室创始人

徐正强,生态学博士,就职于上海动物园动物繁育保护管理科

-谈话中提到的出版物

《大熊猫的故事》,潘文石著,

《末日松茸:资本主义废墟上的生活可能》,[]罗安清著,张晓佳译

《少年科学画报》

《文汇报》

-谈话中提到的纪录片

《追逐珊瑚》(Chasing Coral, 2017),导演:杰夫·奥洛威斯基(Jeff Orlowski

-谈话中提到的机构&项目

北京大学绿色生命协会,19966月成立,北京大学学术科创类社团。

“城市里的公民科学家”,2019年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与王放保护生物学团队联合发起,该项目关注长三角地区貉、刺猬等在城市的野生动物的研究与保护。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SSCCShan Shui Conservation Center),成立于2007年,从事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猫盟CFCAChinese Felid Conservation Alliance),由生态爱好者和科学家组成,是致力于中国野生猫科动物保护的非营利机构。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The Nature Conservancy),成立于1951年,是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的自然环保组织之一。

深圳市观鸟协会,成立于2004年,非营利的民间组织,主要致力于鸟类普查、环境监测、建立深圳野鸟基本资料库等工作。

红树林基金会(MCF,全称为: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成立于2012年,是国内首家由民间发起的地方性环保公募基金会,关注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

生境花园,即“具有生境功能的花园”,为城市生物多样性提供所需资源(如食物、庇护所、水源)和环境条件(温度、雨量、捕食及竞争者),同时,兼及周边生态品质,为城市居民建设就在身边可供观赏、休息和户外休闲活动的花园,该项目已在上海虹旭小区等地试点。

-谈话中提到的部分野生动物

小灵猫、印支虎、白颊长臂猿、绿孔雀、朱鹮、貉

|和主播说说小话|

想问主播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或微博 @五七 留下你对本期话题/本栏目/主播本人的任何想法或问题,请他回答!

|关于「螺丝在拧紧」|

出品人:于威、许知远、张帆

制作人:胡亚萍

后期制作:沈雨潇、冯琛琦

视觉设计:李政坷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邹今、殷佳琦

现在世界上还有野人吗 ? 请告诉我 ,谢谢

可能应该有吧

谁告诉我吴刚的故事

南天门的吴刚和月亮里的嫦娥很要好,但他经常挂著与嫦娥相会,而疏於职守。玉皇大帝知道後,一气之下,就罚吴刚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亮树的大树,如果吴刚不砍光这棵月亮树,便不能重返南天门,亦不能与嫦娥相会。 吴刚砍啊,砍啊,从冬天砍到夏天,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将树砍光,玉帝却派乌鸦来到月亮树旁,"唰"的一声,把吴刚挂在树上的上衣叼去了。吴刚马上放下斧头,去追乌鸦。衣服追回後,吴刚回到树旁一看,只见被砍下的所有枝叶又生到树上去了。从此,每当吴刚快要砍光大树的时候,乌鸦就站在树上哇哇大叫,吴刚只要停下斧头,望它一眼,大树便会重新长出枝叶。 这样,年复一年,吴刚总是砍不光这棵月亮树。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树叶从月亮上掉落地面上。要是谁拾获这片月亮树的叶子,谁就能得到用不完的金银珠宝。

入园前要告诉孩子的话

求大神,告诉我怎么做才能进入游戏?

把虚拟内存设置成内存两倍,就能解决

野山羊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动物也是需要爱护的。假如说我们不爱动物,那么动物也会反抗的。应该爱护动物。

求歌名:电视剧金三角之野狼行动的主题歌 这首歌好听,有人知道的请告诉我啊

长咔叽不簇拥法

《野天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启发: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要退缩。文中的艾丽莎用智慧、勇敢、坚强换来了她哥哥的自由,让我们坚信,在遇到困难时,只有坚持和智慧才能获得成功。 《野天鹅》是丹麦作家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故事,首次发表于1838年,故事讲述了一场善与恶的斗争。 作品主题: 艾丽莎情感单纯、深挚,这让她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是文学史上具有强度精神的人物形象,像基督一样,她的爱从她的牺牲里来,她的天真使她获得无上的力量。 最动人的,是艾丽莎与小哥哥的感情。小哥哥心思婉转,温柔多储,反映了安徒生细腻的情感内心。小哥哥,也就是天鹅中虽年轻的一只,他掉队了。他把头藏在艾丽莎的怀里,她抚摸着他的白色翅膀,他们整天依偎在一起。当哥哥们衔起网子带妹妹一起向天空里飞时,小哥哥飞到妹妹的上空,用他宽阔的翅膀来为她挡住太阳光。

狼子野心告诉什么道理

狼子野心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一、从人的角度 1、凡事要看到事物的本质 2、不能对一事物抱有绝对信任 3、发现情况恶化要立刻采取行动(人立刻将狼杀了,以防后患) 二、从狼的角度 1、为了生存,道德并不重要 2、要有高瞻远瞩(狼没有高瞻远瞩,贸然进攻人,导致杀身之祸) 狼子野心,拼音是láng zǐ yě xīn。狼子:狼崽子。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出自《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成语用法: “狼子野心”在句子中可充当主语、谓语、宾语;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含贬义。 1、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太祖曰:‘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非卿莫能就其性也。’” 2、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臣以为狼子野心,难以恩纳。” 3、唐·房玄龄等《晋书·虞预传》:“然狼子兽心,轻薄易动,羯虏未殄,益使难安。” 4、清·张春帆《宦海》第八回:“哪晓得这班降兵,本来原是游勇出身,狼子野心,哪里肯安安顿顿的守著规矩过日子,便渐渐的放肆起来。”

一只野鸭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人们可以很容易地驯服野鸭,但是要把驯服的鸭子在变成野鸭就很困难了。

狮子和野猪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狮子和野猪》的故事告诉我们: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当利益一致时,原先的敌人也可能转变为朋友。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不要因小失大,如果只看着眼前的利益而行动,容易因此失去更大的利益。 《狮子和野猪》的出处 《狮子和野猪》出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中收录有300多则寓言,到公元前3世纪成书,从成书的实际情况来看,这部作品的作者不应该只有一人,它应该是古代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 其原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内容大多与动物有关,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每则故事都蕴含哲理,或揭露和批判社会矛盾,或抒发对人生的领悟,或总结日常生活经验。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