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参同契 195 魏祖和六祖

2021-07-13 07:00:08南怀瑾大学堂09:38 1917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499 喜点
声音简介

五祖六祖是什么

问的不是太明白

五祖传六祖的故事

传说五祖弘忍大师想将衣钵传给后人,就让一众弟子写一句佛偈。大弟子神秀禅师颇有慧根,他在墙上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管住自己的内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邪魔,不让本心迷失与蒙尘。很明显,这是一种积极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 这句佛偈后来传到了寺庙伙房里。当时在伙房打杂的年轻沙弥--慧能禅师听了这句佛偈,认为神秀没有完全开悟,就在这句佛偈旁边写道:菩斗兆敏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可以看出慧能抱有一种出世的心态,他认为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空的,包括自己的内心。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都不留痕迹。 五祖看到这个佛偈后,心中惊喜,觉得自己找到了继承衣钵的人选,但是又害怕弟子相残。于猜渗是五祖在众人面前假意批评慧能的佛偈一窍不通,又在慧能头上敲了三下。慧能领悟了五祖的意思,于是在半夜三更去五祖的禅房,并在那里继承了五祖的衣钵。后来慧能南下弘扬佛法,创立禅宗的南宗,被称为六祖。而神秀则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从空枝五祖传六祖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体会呢?两位弟子不同的心态决定了彼此不同的修炼方式。神秀的修炼方式注重克制自己的内心来对抗俗世诱惑,而慧能的修炼方式注重唯心净土,追求清心寡欲。就像济公常挂嘴边的那句名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我们作为世俗凡人,很难向佛教大师那般看淡名利、看破红尘。但是,我们不妨也学习下五祖两位弟子的修炼方式。学习神秀时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克制自己的欲望,抵制外界诱惑。学习慧能放空自己的内心,才能做到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五祖和六祖

江西龙虎山一脉的五祖和六祖: 5 张昭成 元顺帝赠清微广教弘德真君 6 张椒 元顺帝赠清微广教弘德真君 佛教中净土宗的五祖和六祖: 净宗五祖——少康大师 净宗六祖——延寿大师 金庸小说《碧血剑》棋仙派温家? 被称为五祖和六祖的,是以下两人。 老五:温方悟 老六:温方禄,

“五祖传六祖,六祖不再传。”是什么意思?

禅宗五祖弘忍传钵后吩咐过六祖慧能,于六祖之后只传法不传衣钵

魏家的祖先是谁?

姓魏的祖宗是魏毕万 魏姓才华杰出 功名显赫光彩 读过《史记》的人,一定会对书中那些姓魏的杰出人物,印象深刻。姓魏的人,在漫长的春秋和魏国时代,一直都是举足轻重的出色人物,而他们,正是后来魏姓人的祖先

《六祖慧能传》和《六祖惠能传奇》哪本写的更好?

最好找一部 某个法师讲的《六祖法宝坛经》。既可以参照原经,也可以看到其中的故事讲述。主要的是有法师的对经的解释可与原文参照。

佛教六祖都是哪六祖?

禅宗衣钵相传凡六世 初祖达摩 二祖慧可 三祖僧璨 四祖道信 五祖弘忍 六祖慧能 ,到六祖那,衣钵就丢了,衣钵的下落至今还是个谜

六祖慧能的“六祖”是什么意思?

六祖意指禅宗第六代祖师,前五代为:达摩祖师、慧可祖师、僧璨祖师、道信祖师、弘忍祖师,此乃五祖血脉图也

六祖成道故事

惠能父亲早亡,家境贫穷以卖柴为生。一次,惠能卖柴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便蒙生学习佛法之念。他去黄梅山拜谒五祖弘忍,由此开始了学佛生涯。   其时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以检验他们的修炼水平。神秀上座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勿】使惹尘埃。”弘忍以为未见本性,未传衣法。   惠能听后亦诵一偈,请人代劳题于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见后,招惠能登堂入室为其宣讲《金刚经》,并传衣钵,定为传人。此时六祖,受命南归。

六祖成道故事

惠能父亲早亡,家境贫穷以卖柴为生。一次,惠能卖柴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便蒙生学习佛法之念。他去黄梅山拜谒五祖弘忍,由此开始了学佛生涯。   其时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以检验他们的修炼水平。神秀上座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勿】使惹尘埃。”弘忍以为未见本性,未传衣法。   惠能听后亦诵一偈,请人代劳题于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见后,招惠能登堂入室为其宣讲《金刚经》,并传衣钵,定为传人。此时六祖,受命南归。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