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 18

2021-07-22 18:39:52虚空予恩15:26 225
声音简介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夫子说:知道的人不如喜好的人;喜好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这里孔夫子跟我们说了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说的是知之者,知道的人。第二层境界,说的是好之者,喜好的人。第三重境界,就是乐之者,乐在其中的人。

首先知之者,是我知道了这件事情。比如说圣贤文化,我知道了有儒家思想,我知道有孔夫子和他的三千弟子,我知道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在提倡仁、义、礼、智、信,我好像也听说了学校很多孩子们现在都在学习《论语》、《大学》等等,这是属于知道。

再来看好知者,就是喜好这方面的。那对于传统文化,从慢慢的开始接触,通过学,通过习去运用了之后,发现真的可以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喜欢上它了,开始慢慢的觉得这个文化还是有点用的。

再到后面我们就变成了乐之者,就是乐在其中。就像有人问子路孔夫子是一个什么人,然后孔夫子知晓后对子路说:“你就告诉他,我是一个废寝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

意思就是我一到学习的时候,我可以废寝忘食,我可能会忘记吃饭,忘记睡觉,然后快乐的时候都忘记了忧愁,根本就不知道现在自己多大了,都不知道自己老了,所以这就是真正的乐在其中。

我们再来看有的时候生活当中,我们会看到有一些人,比如说他是做老师的,那他做老师他心里想的是我做老师我知道老师这一份职业是受人尊重的,而且我知道它的薪水还不错,还有周末,还有暑假、寒假的假期,然后工作起来也不会很累,这种就是针对于知道教师这个行业。

如果喜爱教师的这个行业的人,心里想的就是我还是挺喜欢孩子们,我觉得孩子们有他们天真可爱的地方,但是我们要明白,有喜欢的一面,就会有不喜欢的一面。

比如说我们喜欢听话、文静,喜欢那种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我们可能就不太喜欢那种调皮捣蛋,那种成绩落后而且又不专心学习的孩子,那有的时候我们看到有些孩子成绩很好,我们很欣慰,但是看到有一些孩子家境不是特别好,还不去读书,我们就会很困扰我们,甚至会焦虑,会痛苦。所以当我们有了喜爱什么的时候,那我们就会有不喜爱什么。

而且好之者他是一会儿喜欢的时候就特别喜欢,但是他不会持之以恒,也就是说我们经常做很多的事情三分钟热度。

比如说我喜欢老师这个行业我去做了,我们是因为喜欢就去做,但是做了三个月、五个月、一年、三年之后我们感到厌倦了,我们感到好像其实带孩子也是蛮累的一件事情,还要操那么多的心,有的时候还要补课,有的时候还要去加班,真的好辛苦,然后我们就会想到,哎呀~我还是坚持做下去吧。

其实我们如果能够上升到更高一层的境界,就是我们说的乐之者,那乐之者他会持之以恒的乐在其中,他不会因为调皮捣蛋的孩子,我会想到,哎呀,好痛苦,好累呀,这个工作现在有点不适合我呀,而是他就觉得老师是可以救人慧命的,看着孩子们一点一滴的成长,他觉得是很美好的。

哪怕看到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心里也会想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就是我们看到每个孩子他是习性不同的,他有这个习性产生出来是很正常的,那正是因为他有这个问题,我做老师我才有体现自己价值的存在,我得想着怎么样才能让他做得更好。

那我们又想到了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每个人的认知习性都是不同的,当我们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哪怕这个孩子他是调皮的,那我们就从他身上其他的地方去发掘他的闪光点,这就是不停的在钻研,乐在其中。

我们经常讲的孔颜之乐,孔夫子和颜回,孔夫子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说颜回贤哉。就是说他是一个很有贤德的人,因为他是乐在其中志于学的,他只需要一碗饭和一碗水,居住在陋巷当中,别人会觉得很堪忧,但是颜回没有觉得怎么样,反而会乐在其中,安贫乐道,这就是我们说的乐之者。

我们再去看孔夫子也是一样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反正就是有饭吃,我吃饱,然后睡觉的时候哪怕没有枕头,我拿个手弯曲着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因为当我们一心志于学的时候,我们会忽略外在一切的所谓的物质的东西。

比如说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好像都不是那么的重要了,因为我们的关注点已然变了。就好像我们的孩子在玩着游戏,我们问他:“你今天想吃什么呀?”他会说:“随便吧,都行”,然后我们问他:“妈妈今天跟你买了这件衣服到了,你看看合不合适?”然后他会说:“待会儿我再试”,就是他对这些吃啊,穿啊都不感兴趣,因为他当时正在玩着游戏。

就好像我们学画画的人,学舞蹈的人,也是一样的,有一些人学舞蹈,他就会每天不停的练习,他也会忽略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包括画画的人,有些人一画画都忘记了时间,啊,怎么天黑了?所以就会忽略外在的一切的环境。


所以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要做一个乐之者,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我们是乐于什么的人。

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比如说像有一些人乐于打麻将,有一些人他乐于工作,有一些人他乐于交朋友,有一些人他乐于旅游,有一些人他乐于读书,有一些人他乐于吵架,或者还有一些人乐于抱怨。

你看有一些人就是一遇到事情他就不停的抱怨,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那是抱怨,然后遇到事情就不停的说呀,然后说到了自己都不知道外界那些人都远离了他,所以乐在什么当中是最重要的。

我们这一辈子说实话特别短暂,所以让自己找一个真正的体现自己价值的东西去乐在其中,去找到乐在其中的感觉,我们才能不停的温故而知新。

我们不需要去坚持的做这件事情,因为坚持本身就是痛苦的,说我再坚持一会儿吧,他是很痛苦,但是我们乐在其中,到了那个时候如果我不去做这件事情,反而我是痛苦的。哎~那我们就会持之以恒,我们就会一直做下去。

所以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对于孩子也是一样的。我们从小培养孩子,他要有一个兴趣爱好,就好像现在很多的孩子觉得读书是为父母而读,那他就是停留在知之者这个角度,他只是知道我读书很好,他只是知道爸爸妈妈让我去读书,但是如果我们引导孩子,让孩子爱上读书,然后再引导孩子投入在其中,乐在其中,那就不一样了。

就好像我们听过有一个很著名的书法家叫王羲之,他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练习书法,有一次他母亲吩咐他的小书童帮他端去馒头,因为在吃饭的时候,他还在练习书法,后面端到书房的时候,因为旁边配了一个专门就着馒头吃的蒜泥,但是因为那个蒜泥跟砚台是摆在一起的。

所以王羲之在边写着字边拿那个馒头去蘸蒜泥的时候,就蘸到了砚台的墨汁往嘴里不停的吃,后面他母亲进来看到的时候哈哈大笑,看到了王羲之酷爱练习书法的这种状态,就哪怕他蘸到的是墨水,他都没有吃出来,完全的忽略了外在一切的这种感受。

其实我们如果能够让自己对于一件事情乐在其中,那我们就能够做好,以及做成一件事情。

我们从古至今,看到很多优秀的,甚至有成就的人,都是对一件事情是乐在其中的,不管我们是唱歌的,还是跳舞的,还是画画的,他都会投入到忘我的那种状态。

所以当我们有了这种忘我的状态的时候,我们找到了其中的美妙的时候,那我们对于这件事情才会长久。

论语·雍也篇的介绍

雍也篇是《论语》中的一个章节。 本篇共包括30章。本篇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论语雍也篇的译文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哉:表示感叹的语气。 堪:能忍受;能承受。 其:指示代词。 论语·雍也篇是《论语》中的一个章节,共包括30章,该篇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扩展资料: 雍也篇是论语中的一个章节。 本篇共包括30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本篇里有数章谈到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此外,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论语.雍也》

智者乐水,仁者还能乐山;智者动,仁者还能静;智者乐,仁者还能寿。也就是说,智者能做到的,仁者都能做到,并且能够做得更好。

论语雍也篇原文及翻译

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啊,可以让他去做一个部门或一个地方的长官。”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仲弓问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个人不错,他办事简约:”仲弓说:“如果态度严肃认真,而办事简约不烦,这样来治理百姓,不也可以吗?如果态度马虎粗疏,办起事来又简约,那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你的话很对。”

论语雍也第六哪里出版

《雍也第六》是《论语》里的第六篇,当然是作为《论语》的一部分出版,怎么会出来这样的问题呢?

论语 雍也第六翻译

【原文】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偿尝至于偃之室也。” 【注释】澹(但)。偃:子游的名。 【译文】子游为武城市长。孔子说:“你在那得到了人才吗?“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一贯走正道,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家里来。”

雍正朋党论原文是什么?

朕惟天尊地卑,而君臣之分定。为人臣者,义当惟知有君。惟知有君,则其情固结不可解,而能与君同好恶,夫是之谓一心一德而上下交'.-----在,22章能找到.

论语雍也告诉我们的道理

《论语雍也篇第六》共包括30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本篇里有数章谈到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此外,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孔子《论语·雍也》 是什么时候的

不清楚提问者的意思.是问是什么时候写的?还是什么时候成书的?

论语雍也第六读了这篇我们学到了什么

雍也篇是《论语》中的一个章节。本篇共包括30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本篇里有数章谈到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此外,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