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读历史关键

2021-08-02 21:51:19飒伊伊04:51 21
声音简介

一见钟情相见一生的历史人物

我怎么知道呢?

两分钟就可以说完的一则《史记》小故事

  指鹿为马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纸上谈兵   出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军间谍说:“秦军所厌恶忌讳的,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王因此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以为天下没人能抵得过他。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赵奢也难不倒他,可是并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什么缘故,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却把这事说得那么容易。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 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呀”。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让他做将军。”赵王说:“为什么?”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饮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当做朋友看待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东西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赵王说:“您就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接着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如果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能不受株连吗?”赵王答应了。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把原有的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把原来的军吏也撤换了。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军士卒离心。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饥饿,赵括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赵括军队战败,几十万大军于是投降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有一年多,赵国几乎不能保全,全靠楚国、魏国军队来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赵王也由于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终于没有株连她。   赵括因战败而断送40余万将士性命和赵国前途而成为千古笑柄,其事迹成为成语“纸上谈兵”,这个比喻可谓恰如其分。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时期并没有纸张,所以"纸上谈兵"一词应为后人所创,但赵括这个例子比较典型,所以被当做此词的典故来应用.   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 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历史上钟会是个怎样的人

志大才疏 寡恩薄义

史记故事,演讲3分钟

  从前,有两个猎人看见天上有一群大雁飞过,于是张弓搭箭,准备把他们射下来。箭未发,两个人却争论起来,一个说打下来烹了滋味一定不错,一个说还是烤了好吃,两人争执不下,后来找人评论,总算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射下来的大雁,一半烹,一半烤。可是,等他们争论完了,再去射时,大雁早已飞走了。 这个寓言不仅告诉我们应该抓紧时间,说干就干,而且还告诉我们要抓住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个时机在农业是“春播一粒粟,秋收一旦良”,在军事上叫“抓住战机”,在作家称之为“灵感”,在运动员名为“顶峰时期”,在科学家叫“开窍”,在青少年学生则是“良机”因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凡事不能拖,就像我前天上午的作业没有写完,就去玩儿了,当我玩儿的尽兴时妈妈下班回来了,一问我的作业没完成,就质问我上午就干啥了?我低头不语,自知理亏就赶快去写作业。拖到最后还得写,但也没玩儿好,倒不如先干完自己的任务,再玩儿,反倒是快乐的事。

钟姓历史名人

钟敬文、钟惦棐、钟理和、钟长生、钟雯等。 1、钟敬文(钟谭宗),民俗学家、现代散文作家,代表作品有《荔枝小品》《西湖漫话》《海滨的二月》《湖上散记》等。1903年3月20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2002年1月10日去世。 2、钟惦棐,中国文艺评论家、电影美学理论家,被誉为中国电影美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有《陆沉集》《起搏书》《电影的锣鼓》《电影策》等。1919年10月3日出生于四川省江津,1987年3月20日去世。 3、钟理和(笔名江流、里禾;号钟铮、钟坚),作家、小说家,1956年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长篇小说第二奖。代表作品有《夹竹桃》《故乡》《贫贱夫妻》《雨》《笠山农场》《原乡人》等。1915年12月15日出生于台湾省屏东县,1960年8月4日去世。 4、钟长生(钟箫),画家,书画大师。代表作品有《钟长生画选》《钟长生画集》等。1941年出生于浙江省龙泉市。 5、钟雯(雯雯、客家仙子、百灵鸟、百变天后、舞台精灵、围屋蝴蝶),教师、歌手,代表作品有外来媳妇本地郎、隋唐英雄传、天地传奇等。8月29日出生于广东梅州。

钟山有哪些可歌可泣的史实和动人的传说?

有一蛇精,常害人。有一神仙要将钟,鼓山挑走。遇蛇精,与其打斗。不分胜负,只好请观音将它制服。钟山挑不走了,就留下来了。

历史上钟姓的名人

钟子期 春秋时期楚国人。精音律。相传伯牙鼓琴,他能分辨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因被伯牙引为知音。他死后,伯牙在他的墓前弹了一次琴后就不复鼓琴。 钟会 (225-264)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人。三国时魏国谋士、将领,曹魏大臣钟繇的儿子 钟嵘 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曾任参军、记室一类的小官。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诗歌评论专著《诗品》。以五言诗为主,全书将两汉至梁作家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故名为《诗品》。《隋书·经籍志》又称之为《诗评》。

历史上姓钟的名人?

[郑 国] 是战国时的著名水利工程师 , 他为秦国开水渠,灌溉良田四万多顷,使关中沃野千里。历史上记作“郑国渠”。 [郑 吉] 汉代大将军,保卫边疆战功赫赫,封安远侯。 [郑 和] 明朝航海家,原名马三保,民间称他三保太监,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人物。 [郑成功]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收复台湾的名将。 郑板桥:清朝书画家,善画兰竹,秀丽苍劲,亦工书法,所创"板桥体"独具风格,号 称"三绝",是"扬州八怪"之一。 郑成功:明末名将,唐王赐姓朱名成功,授总统使、诏讨大将军,时人称"国姓爷"。 郑光祖:元朝著名剧作家,他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有代表 作《倩女幽魂》。 郑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 字"郑虔三绝"。 郑 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 郑旦即西施,经过训练,送到吴国作内 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历史上姓钟的名人有哪些

历史上姓钟的名人有钟无艳、钟明亮、钟子期、钟会、钟嵘等。 1、钟无艳:又名钟离春、钟无盐,齐宣王之妻,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但很有才华。相传是战国齐国无盐邑之女。 2、钟明亮:生于南宋理宗绍定年间,卒于尺衫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廿七年(1290年),元代中期农民起义领袖。广南东道循州长乐县龙江堡(今广东省五华县转水镇)人,其后裔多迁居紫金、博罗等地,今五华河南岸的铁炉坝(华城镇)钟氏,非其后裔。 3、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集贤村)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 4、钟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市)人。陵斗腔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 5、钟嵘: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销并长葛市)人,魏晋名门“颍川钟氏”之后。齐代官至司徒行参军。入梁,历任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西中郎将晋安王记室。

钟姓历史名人

钟敬文、钟惦棐、钟理和、钟长生、钟雯等。 1、钟敬文(钟谭宗),民俗学家、现代散文作家,代表作品有《荔枝小品》《西湖漫话》《海滨的二月》《湖上散记》等。1903年3月20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2002年1月10日去世。 2、钟惦棐,中国文艺评论家、电影美学理论家,被誉为中国电影美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有《陆沉集》《起搏书》《电影的锣鼓》《电影策》等。1919年10月3日出生于四川省江津,1987年3月20日去世。 3、钟理和(笔名江流、里禾;号钟铮、钟坚),作家、小说家,1956年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长篇小说第二奖。代表作品有《夹竹桃》《故乡》《贫贱夫妻》《雨》《笠山农场》《原乡人》等。1915年12月15日出生于台湾省屏东县,1960年8月4日去世。 4、钟长生(钟箫),画家,书画大师。代表作品有《钟长生画选》《钟长生画集》等。1941年出生于浙江省龙泉市。 5、钟雯(雯雯、客家仙子、百灵鸟、百变天后、舞台精灵、围屋蝴蝶),教师、歌手,代表作品有外来媳妇本地郎、隋唐英雄传、天地传奇等。8月29日出生于广东梅州。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