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三】冒险,失败; 再冒险,再失败… 成功!

2021-08-04 08:07:02凯恩读书汇14:35 567
声音简介

失败的探险家的故事?

斯科特 英国探险家 1912年1月16日,斯科特一行清晨起程,出发的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的从睡袋中拽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芜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做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的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幻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宾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幸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都不是为了这些理想,可现在全完了...... ……………………………………………………………… 回来的路程危险了十倍,在前往祭奠的途中只要遵循罗盘的指引,而现在他们还必须顺着自己原来的足迹走回去,在这几个星期的行程中必须小心翼翼,绝不能偏离自己的脚印------------------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中、他才会悲壮的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冒险失败事例

仅供参考 希望对你有帮助自不量力 故 事 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分析人士认为自不量力的息国即将被消灭,原因是他不考虑自己的德行,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自以为了不起,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据《左传"隐公十一年》记载,公元前712年,息国曾与郑国发生矛盾。当时的郑国,国富民强,国土比较息国来说也要大出多少,被人称之为春秋小霸。年轻的息侯国君,竟要兴正义之师,出师讨伐郑国,结果不言而喻,大败而归。休养生息多年,元气尚未恢复,他却老之将至。在他烈士暮年,尽管国是荒废,却得此息妫美人,这也是上天对他的一点补偿吧。    他,尽管国小,但乃是一位堂堂国君,却居然使自己的王后遭受调戏之辱,简直是奇耻大辱,此仇不报非君子!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如果息国国君尚在年轻血气方刚之时,必亲征这个蔡国蔡侯的轻浮浪子。蔡国尽管比郑弱许多倍,也依然强于息。从前攻打郑国的殷鉴不远,教训理当吸取。何况多年过去,依然被人嘲弄为有勇行蛮力者,当时不是郑国对周王朝的余威尚有所顾及,怕这个弹丸之地早己归入郑国的版图了。    息国国君拍案而起后,不得不深谋远虑起来。他决定借力打力,借楚国之军,修理这个给他带来耻辱的无礼连襟。思考了半夜,为自己的计谋有些拍案叫绝起来。    只是息国国君从自己的小小角度出发,盘算虽如意,却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失败的而感动人间的探险家故事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6位神奇的探险家,他们的探险行动,也许改变了整个世界! 在今天看来,这些小故事和那些可怕的经历更像一部系列剧(其中的一些,确实被拍成了电影或电视):无论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还是在干旱炎热的沙漠里,这6位无畏的探险家,勇敢地面对一切,最终发现了地球上那些原来没有人知道的地方。 如果你认为他们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有人与狮子搏斗,有人吞下老鼠……那么,如果有胆量的话,你也去探险吧! …… 庞斯·德·利昂:发现“阳光国度” 探险成果:发现佛罗里达 时 间:1513年 …… 曾经有一个传说,有一眼泉水叫做不老泉,第一个尝到不老泉的人,将得到财富、名誉和再次年轻的机会。但问题是,没有人知道这传说中的泉水到底在哪里。 西班牙探险家庞斯·德·利昂从南美洲启航,一直走到土耳其岛和圣·萨瓦多岛,也没有找到。虽然庞斯没有找到不老泉,但是,作为第一个踏上这片土地、并将它命名为“Pascua Florida”(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佛罗里达)的欧洲人,他的确获得了财富和名誉。 马克·波罗:走进中国 探险成果:最早考察中国的欧洲人之一 时 间:始于1271年 在中世纪,当其他小伙伴还沉迷于弹子游戏时,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问他:要不要同他们一起骑马从意大利旅行到中国。现在,让我们看看真正不可思议的事吧:这个热爱冒险的17岁男孩,竟然毫不犹豫答应了! 马可说,在旅行中,他在沙漠里仿佛听到了死神的召唤。但是,当他到达庞大而辉煌的元大都(元朝首都)时,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一切都那么神奇:可以买东西的纸(币)、色彩艳丽的纹身,像神话中独角兽一样的犀牛… 马可把这次旅行写成了一本很受欢迎的书《马可·波罗游记》。后来,就是这本书唤起了另一名意大利青年的冒险精神,他就是:克里斯多福·哥伦布。 佛迪南·麦哲伦:环球旅行   探险成果:进行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时 间:始于1519年 在佛迪南·麦哲伦的时代,人们相信地球是圆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通过环球旅行来证明这个事实。于是,证明地球形状这件事,就成了麦哲伦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怕的暴风雨几乎使他的船队覆没。由于食品短缺,他和他的队员们不得不拿船上的老鼠充饥。3年过去了,只有5艘船胜利到达终点,就是这些船带回了第一批环球航行的勇士们。   大卫·立文斯顿:“闯”入非洲 探险成果:第一次考察了中部非洲 时 间:1841年至1873年 对于苏格兰博士、传教士大卫·立文斯顿来说,穿越非洲的沙漠、雨林和荒山,意味着实现了他自己的梦想。他曾与狮子搏斗并差点失去一条手臂;他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之一,并以英国女王的名字将它命名为“维多利亚”。 他在寻找尼罗河源头的路上失明了。5年后,新闻记者亨利·斯丹在一个小茅屋前找到了立文斯顿博士,并提出了著名的口号:“立文斯顿博士,我想我做!”这句口号,激励了无数后来的探险家。   罗伯特·皮尔瑞:到达北极 探险成果:最早到达北极 时 间:1909年 罗伯特·皮尔瑞和他信赖的伙伴马瑟·汉森(另一个天才探险家),以及其他4名队员一起向北前进。前往北极的途中,他们铲除了15米高的冰峰,忍受着极其寒冷的天气,遭遇过漫无边际的大雾——那大雾仿佛是整个北美大草原燃烧冒出的黑烟。 当他们最终到达北极时,衣衫破烂的皮尔瑞激动万分,他挥舞着妻子亲手缝制的美国国旗,真实地感觉到自己正站在世界的顶端。   罗德·阿蒙森:到达南极   探险成果:最早到达南极   时 间:1911年 在向北极航行的途中,罗德·阿蒙森突然决定前往南极。因为他认为,比起考察已经被开发的土地,成为首先到达南极的人更“酷”。“我将在那里战胜你!”阿蒙森把这个消息传给了他的竞争者——正在前往南极途中的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 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阿蒙森靠狗拖着雪橇在冰雪覆盖的荒原上滑行。事实证明,这简直是绝妙的主意。因为,斯科特选择了小马做交通工具,结果糟透了,马蹄在雪地上不停地打滑。最后,阿蒙森比斯科特早四个星期到达南极。

探险家失败的故事有哪些啊?

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英文名:Robert Falcon Scott)(1868--1912)是一位英国海军上校。他未能实现自己第一个到达南极极点的壮志。他的竞争对手罗阿尔德·阿蒙森抢先一个月到达那里,1912年1月18日,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点。但是,阿蒙森的挪威国旗已经在那里飘扬。他们深感失望,踏上了归途。埃文斯因精神失常死去;奥茨因患严重的冻伤,不愿连累别人,主动要求出去走一圈,在这种环境下,出去只会在零下的寒风中死去,但没人阻止他。剩下的3个人不得不扎营,以躲避恶劣的天气。但恶劣天气没有结束的迹象,终于在3月29日这天,斯科特等3人都死在离开他们的宿营基地几千米处。 美国在南极点的考察站以阿蒙森一斯科特命名。

探险家失败的故事

壮志未酬,英雄魂断罗布泊 1996年5月,余纯顺计划首先征服令人生畏的罗布泊,上海电视台摄制组随他前往。应该说,这一次行动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准备充分。他先随车队走一遍,每隔7千米埋下一些矿泉水和食物。6月11日他与摄制组人员告别,独自一人向地面温度高达70℃的罗布泊纵深地带走去。 罗布泊早在50年代末已经干涸,一路上尽是荒芜不毛的戈壁和盐漠,热气蒸腾。谁料到余纯顺此行竟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他在12或13日突然发病死去。 余纯顺的遗体直至18日才被搜寻的直升飞机发现。人们根据他生前的遗愿就地埋葬,在他墓前竖起一块碑,上书“余纯顺壮士遇难处”8个红字。 他生前常常喜欢引用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一句诗:“天空不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他大无畏的探险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各行各业的人们。

关于探险失败的事例

挪威在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北极探险活动。

没有失败的成功者,只有成功的失败者;没有失败,只有失败者。

没有失败的成功者,只有成功的失败者:应该是说成功者都是经历过失败的,在失败之后又重新爬起来继续前进。而失败者就没有继续爬起来。所以就有了后面的成功的失败者。

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我为什么连个失败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你安于现状 都不去找事情做,怎么会有失败! 还有现在你问出这个问题就表示你现在失败,你问出了这个问题就表示你已经在准备跳出现在的情况!这就是成功的开始

美食大冒险说那个海盗老是失败的一段在哪

第18即  我记的是

失败后成功的故事

在19世纪初期,有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雨中拼命结网,蛛丝一次次被吹断,但蜘蛛一次次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之役打垮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灵顿。威灵顿公爵当年的总参谋部就设在滑铁卢镇上,那是一座两层的小楼,现在是威灵顿纪念馆。这个纪念馆里至今保存着比利时国王关于威灵顿的“授封书”:授予威灵顿滑铁卢亲王一世称号,并将滑铁卢周围1083公顷的森林和土地同时封授。此称号和封地永远有效并可世袭。 遗憾的是,威灵顿虽然获利不小,但却没留下什么威名。对于前来凭吊古战场的各国游客来说,寻找威灵顿将军纪念馆并不难。但奇怪的是,游客中对于这位得胜的将军似乎并不感兴趣,去过他纪念馆的人实在是少得可怜,而且许多人甚至不知道威灵顿为何许人。前来滑铁卢的人只知有拿破仑·波拿巴,不知有威灵顿,这着实是桩耐人寻味的怪事。 在今天的滑铁卢,除了威灵顿公爵住过的这幢作为联军统帅部的纪念馆以外,再也找不到一处关于这位凯旋将军的纪念地、纪念碑或者别的什么纪念物。滑铁卢镇上有许多出售纪念品的小商店,这些纪念品无论是图片还是纪念章几乎都是拿破仑·波拿巴的头像和名字,却很难见到与威灵顿有关的东西。惟一能听到或见到威灵顿名字的地方,是铁狮峰下的滑铁卢战争纪念馆,那里有许多图片、实物以及音像制品,它们向游客再现了这场大战的经过,其中自然要提到交战双方军队的统帅。许多游客就是在这里才第一次得知拿破仑·波拿巴在滑铁卢碰到的对手原来是个英国人,他的名字叫威灵顿。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