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姓来源

2021-08-07 19:52:25乡村生态特产05:31 29
声音简介

郝姓的来源

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 郝姓始祖 帝乙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 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 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郝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77位。郝姓是姓氏排行第七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

郝这姓的来源?

郝姓的起源是出自商末的地名。传说远古时代的太昊,相传 郝姓的姓氏图腾 即伏羲氏(又传说他是古代东夷族的首领)。太昊的佐臣郝骨氏,辅助太昊治理部落。到了商朝末期,郝骨氏的裔孙期,被商帝乙封在太原郝乡。于是期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为氏,就是郝氏。此即《新唐书·宰相世系》所记载:“郝氏出自郝省(骨)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封于太原之郝乡,因以为氏。”   除此之外,郝姓中还有一些少数民族血统。据《姓氏考略》记载“乌桓有郝氏,又唐时土蛮有郝、杨、刘三姓。望出太原、京兆”。乌桓也作乌丸,古族名,东胡族的一支,秦末东胡遭匈奴击破后,部分迁乌桓山,因以为名。乌桓族以游牧射猎为生,汉武帝以后归附汉,活动在我国北方。乌桓族中就有一些以郝为姓的人。唐代南方蛮族中也有以郝、刘、杨为姓氏的。可见,除了商朝末期以地名为姓氏的郝氏外,古代北方及西南的少数民族中也有郝姓。

郝姓的起源是什么?

郝姓源出于子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传说殷王乙封儿子子期于郝乡(今山西太原),后世子孙以地名为姓,称为郝氏。另外,历史上鸟桓姓氏之一,唐代南蛮郝、杨、刘三姓之一的郝骨氏改为郝氏,他们的后代都称郝氏。望族居太原郡(今山西太原县)。

郝姓的来源

1、源于姜姓,出自炎帝神农氏又称郝骨氏(又称郝省氏或赫胥氏),属于复姓省文简改为氏。 2、源于子姓,出自殷商第二十七代帝王帝乙之子子期的封地郝乡,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3、源于匈奴族,出自十六国时期胡夏(大夏)武烈帝赫连·勃勃,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4、源于乌桓。为古代乌桓国姓氏。古代乌桓国以太阳为图腾,其都城后来也以赤色为记,即今内蒙赤峰一带。乌桓国后来与其他民族融合,接受汉文化,其人有以图腾颜色起汉姓称赤或赫,有以地为姓称郝,其中赫、郝又多误记误传,混淆起来。 5、源于西南夷,出自唐朝时期西南地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唐朝时期南蛮有郝氏。据史籍《旧唐书·南蛮传》中记载:“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6、源于党项族,出自宋朝时期西夏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史书记载:“西夏人中有郝氏。”

“郝”字的姓氏起源?

郝姓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 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 相传其母因吞玄鸟蛋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 商族后来不断壮大,到契的14代孙汤时,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 据《通志·氏族略》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殷商在第29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有以地为氏,称郝氏。 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在商朝被周朝灭亡之后,在公元前11世纪。 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氏称商氏。 何、赫、赤、霍姓有的出自郝姓。

请问郝姓有什么渊源啊?

郝姓起源参考之一 「郝」源出 : 一 :以邑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商王帝乙时,子期受封於郝乡(山西太原),其后以邑名为氏。 二:少数民族的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王朝南方土蛮有郝,杨,刘三大姓。又汉代乌桓有郝氏。 家族名人 郝隆, 字仕治,晋代人,官荆州刺史桓温的南蛮参军。农历七月七日,人们都在晒衣服,唯有郝隆睡在院中,有人问他为甚麽,他答道:「晒我腹中的书罢了。」 地望分布:山西太原郡,陕西京兆郡。 郝姓起源参考之二 郝姓在大陆是第七十一大姓,但是在台湾郝姓并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之列。郝姓的远祖起源于商代。据史书记载,商汤建立商朝以后,传了数代到帝乙,帝乙封儿子期于郝乡(今山西太原一带),后来,期的子孙便以地名为姓氏,姓郝。因此,郝姓起源于商王朝的王室之姓,子姓。除了上述这一支外,郝姓还有几支出于少数民族之后,据姓氏考略记载,汉魏时期活动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乌桓族中,就有一些以郝为姓的人。唐代时候,南方某地的少数民族有郝,杨,刘三个姓氏。另外,据某些郝姓家谱记载,在我国南方还生活着一些由其他姓氏改姓而来的郝姓氏族,属于郝姓的另外支派。在郝姓的发展过程中,从商朝王室“期”而来的郝姓氏族还发展出了“太原”和“京兆”两大郡望,历史上大多数郝姓名人也都出自太原和京兆,世称太原望,京兆望。通志氏族略云:出于郝胥氏,商帝乙时封子期于太原郡郝乡,因以为氏。

郝姓家谱的姓氏起源

起源 一说郝乡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出自复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为古代乌桓国姓氏。古代乌桓国以太阳为图腾,其都城后来也以赤色为记,即今内蒙赤峰一带。乌桓国后来与其他民族融合,接受汉文化,其人有以图腾颜色起汉姓称赤或赫,有以地为姓称郝,其中赫、郝又多误记误传,混淆起来。 直系初祖 据《史记》记载可推知郝氏的初祖为轩辕氏黄帝,但疑点太多,而经现代研究可推定郝氏初祖为契(xie4)。“子期”父为“帝乙”,“帝乙”先祖为“天乙(汤)”相隔16代,虽经父子、兄弟交替传承王位,但子期的直系祖先清晰可辨,每代都有据可考:28世子期,27世帝乙,26世帝太丁,25世帝武乙,24世帝庚丁,23世帝祖甲,22世帝小乙,21世帝祖丁,20世帝祖乙,19世帝河亶甲,18世帝太戊,17世帝太庚,16世帝太甲,15世太丁(未立而卒),14世天乙(帝汤名履)。 与夏朝并列发展的是先商时期的殷契的世系,“契”,在“尧”时即入朝为官。“舜”时“禹”为司空,“皋陶”为大理,“契”为司徒(相当于后来的“圣人”)……。“契”封于商,其后世孙“相土”被封于商,“冥”官为司空,也受商人祭祀。所以历史对汤的世系的记载也比较详细,从“契”到“汤”历14世曾未间断,“汤”的直系祖先为“契”是确定的,所以郝姓的祖先可追溯到“契”。14世汤,13世主癸,12世主壬,11世报丙 ,10世报乙,9世报丁,8世微(上甲),7世振(王亥),6世冥,5世曹圉(粮圉yǜ),4世昌若 ,3世相土,2世昭明,1世契。据此可知郝姓之直系祖先为“契”,而不能简单的认为初祖是帝乙或子期。至于初祖是否为黄帝或启昆,有侍进一步研究。 初祖世系表 根据以上考证,就我们所知,尚不能认黄帝为郝姓初祖。仅能尊契为郝姓的直系祖先(初祖),以契为1世,汤为14世,期为28世。姓郝的第一人(始祖)应为本世系表的29世或30世。 1世 契(禼) 2世……昭明 3世………相土 4世…………昌若 5世……………曹圉(粮圉yǜ) 6世………………冥 7世…………………振(王亥) 8世……………………微(上甲) 9世 …………………… 报丁 10世 ………………………报乙 11世………………………… 报丙 12世………………………… 主壬 13世…………………………… 主癸 14世……………………………… 天乙(帝汤名履) 15世…………………………………太丁(未立而卒) 16世 ………………………………… 帝太甲 17世………………………………………帝太庚 18世…………………………………………帝太戊 19世……………………………………………帝河亶甲 20世………………………………………………帝祖乙 21世………………………………………………帝祖丁 22世………………………………………………帝小乙 23世…………………………………………………帝祖甲 24世……………………………………………………帝庚丁 25世………………………………………………………帝武乙 26世…………………………………………………………帝太丁(文丁) 27世……………………………………………………………帝乙 28世………………………………………………………………子期

姓氏郝的发源   和那里有郝氏宗祠

你家发源地真麻烦,

姓郝的明星有哪些人

郝蕾、郝邵文

郝怎么介绍自己的姓?

我姓郝,不是好坏的好,是一个赤字,一个耳朵旁的郝。 郝姓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商朝天子帝乙。相传契(又称阏伯)为商的始祖,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火正和司徒,掌管火事和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第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 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 人口分布 郝姓在人群中分布在河北大部、晋鲁、京津、豫陕宁北部、内蒙古中部,郝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7%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2.3%,该地区居住了大约52%的郝姓人群。 在河南南部、陕宁南部、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四川东北角、重庆北部、鄂皖苏大部、内蒙古东部、黑吉辽,郝姓在人群中的频率在0.2%—0.6%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5.6%,该地区居住了大约38.5%的郝姓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