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上古史-春秋战国/晋厉公和栾书灭三郤

2024-05-04 11:36:14游学中华14:52 3.8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99 喜点
声音简介

西晋和东晋分别是被谁所灭的呢?

东晋被刘裕所灭

栾城县的历史文化

抬花杠 抬花杠栾城县广泛流传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源起历史上对神仙“三仙姑”的祭祀仪式,以舞者肩扛神像“过驾”为主线,是祭祀舞队中的领队舞种,逐渐演变成为群众自娱性的广场艺术,表演时可单驾亦可多驾,杠子在舞者的头、肩、背、臀等部位不断滑动,配以站立、卧、蹲、躺等翻腾动作,舞者需有高超的艺术技巧才能使杠子自由翻转,舞蹈动作粗犷质朴,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西宫大蜡会 西宫大蜡会“西宫大蜡会”是栾城区西宫村声名远扬的传统庙会,每年农历十月十三至十五在西宫村举办。该庙会以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更以独特的“大蜡”祭祀仪式活动为亮点,自元末明初至今数百年来世代传承历久不衰,形成了地域性的传统的综合性的民间文化活动。 太极八卦鼓 太极八卦鼓是栾城区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人将博大精深的《易经》文化,融入到民间鼓乐表演的大胆创新和尝试,在全国尚属首创。其中间的指挥鼓代表太极,暗示万物之源。八个方位上的八面大鼓即为八卦。通过鼓手和旗幡不同方位的变换和颜色标志的调整,特别是,在基本鼓点中,编入1—8个自然鼓点,更增添了它不对称式美感、动感和神秘的韵律感,展示了宇宙中的日月星辰和一年四季的轮回。 碌碡 碌碡是广泛流传于石家庄市栾城区一带的民间自娱性广场艺术,流传年代久远,具体时间不详。“拉碌碡”的主要表演道具“碌碡滚”由木筒制做,长约56厘米,直径约38厘米;“碌碡框”,木制或铁制。碌碡滚前后横框中间各系一条红绸带,前带为拉碌碡者(女彩旦)之拉套,后带为掌鞭人(男老丑)掌舵之用。大鞭:用白麻分三股编成,鞭把木制长36厘米,鞭身长170厘米,鞭梢长50厘米(牛皮制)“拉碌碡”表演中,掌鞭人用。鸟笼:竹篾制做高40厘米,直径35厘米。花篮:竹篾制做,扁担竹制,长150厘米,此实物已由栾城县文化馆采集,收藏及使用者为栾城县西营乡吴家辛庄村。 虎头鞋、布老虎 虎头鞋、布老虎是栾城县一种流传久远的民间手工女红技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虎头鞋是旧时当地幼儿1—3周岁冬令时节穿着的童鞋,既保暖又美观,农村仍有部分人使用。布老虎是幼儿的玩具又可当小憩的枕头,同时也是室内装饰和陈列的民间工艺精品。

南栾村历史上有名人吗

女孩名:每个名字均有出处与解释,取舍请便。 悦爱 喜爱,喜欢。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韩非子 内储说下》:“夫人知我爱新人也,其悦爱之甚于寡人。

历史上的晋国在春秋时期究竟有多厉害?

挺厉害的。历史上,晋国在春秋时期一度称霸,是有名的强国,晋文公也是春秋的霸主之一。

晋国为什么被灭?怎么被灭的?

晋国不是被灭的...是被其四大大夫瓜分了..

郤诜高第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xì shēn gāo dì 成语释义 比喻指科举高中,荣登榜首。 成语出处 晋郤诜举贤良对策试,为天下第一。见《晋书 郤诜传》。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郤诜丹桂

1.东晋时期的著名历史事件有哪些?2.东晋时期的历史名人有哪些?3.东晋时期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1,淝水之战,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2,诗人陶渊明,佛学家道安,文学家谢安,才女谢道韫,名将祖逖“闻鸡起舞”,数旁塌学家祖冲之发现圆周率(比西方早数百年运伏圆),书法家王羲之.3,东晋厅世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辉煌时期,尤其是在书画方面,可以说是一个顶峰,佳作数不胜数,如“兰亭序”.

郤溱中的“溱”怎么读?郤縠中的“縠”怎么读?

溱 qín 縠hú

春秋战国历史上为什么唯独晋国是从内部灭亡的?

当时的晋的却强大。如果能想楚齐一样存在到战国后期,那么肯定能对秦形成影响。但也只能多拖些时间而已,不过又是一个楚而已。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儿的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文公守诺重信,另一方面也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他看出不能和楚军硬碰,退避三舍也是为了避开楚军的锐气。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