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旅游民俗,享受在路上的每一刻(二)

2022-11-02 22:53:35安然_igm09:57 45
声音简介

10个关于民俗的故事有哪些?

10个关于民俗的故事有如下: 1、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三天哭垮长城。 2、精卫填海:精卫用小石头填海。 3、白蛇传:白水素女是美丽的仙女,玉皇大帝为帮助一个小伙子却让她扮作田螺。 4、牛郎织女:老牛会突然会说话了。 5、白蛇传:喝了雄黄酒后会现出原形。 6、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变成一对蝴蝶。 7、猎人海力布:海力布变成了石头。

什么是旅游民俗

各个民族的习惯罢了

求一本介绍旅游经历的好书,,故事要真实精彩,介绍当地民俗风情 、作者的旅游感想

你看看>, 很好看, 是纪实性的, 女主人公很个性, 她这本书前久炸开了锅, 各个出版社争着出版, 有的还没更新就卖完了, 她本人也因这本书出名, 坐客>, 力荐噢! 哥们儿, 你看看呗!!

青州有何特色旅游特色小吃和民俗文化

青州在远古时为东夷之地,传说大禹治水后,按照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全国划分为青、徐、扬、荆、豫、冀、兖、雍、梁九州,青州是其中之一。中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称“海岱惟青州”。海即渤海,岱即泰山。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并注释说:“盖以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 到了周代,青州为姜尚封地,是为齐国。秦汉时期,在青州设置了广县城,汉武帝时的青州刺史部就设在广县。西晋末年,封建割据,广县城被毁,曹嶷又在青州建广固城。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鲜卑人慕容德在这里定都建立了南燕国。其叔侄称帝10余年,直到东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大将刘裕灭南燕,随之夷平广固,新任青州刺史杨穆之又在南阳河北岸建东阳城。这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第三个青州城,。至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秋,又在南阳河南岸增筑难过,这就是后来的南阳城,亦即第四个青州城。唐以降,此城一直是青州府治所在地。东汉开始佛教传入我国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青州也不例外,到处广建寺院,著名的有七级寺广福寺.兴国寺.南阳寺(唐代改名为龙兴寺)等。唐宋时期的青州版图,是历史上占地面积最大的。永泰元年(765年)平卢淄青兵马节度使李正己(高丽人)以青州为据,先后攻占近邻15个州,其祖孙三代统治山东54年之久,史称李氏父子统治时法令齐一,赋均而轻。宋代青州人才辈出,先由王曾,后有燕肃,还有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北宋名臣来知青州,因此青州有范公亭,三贤祠等名胜存世。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曾在青州居住了十几年,写下了许多词句佳作。明洪武九年(1376年)青州有省治降为府治。清雍正八年(1730年)在青州城北筑旗兵驻防城为省级军事治地,仍保留着我国东方重镇的地位。 青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彪炳史册的历史名人灿若星辰,既有职掌权要的刚直文臣,也有驰骋疆场的威猛武将;既有才思飞扬的文人墨客,也有巧夺天工的巧手巨匠。历代有6人高中状元,13人至宰相。如王曾、刘羽、冯溥、赵秉忠、刑玠、钟羽正、房可壮、燕肃、于钦等等,展现了青州人多姿的风貌。同时,中国历史上闻名遐尔的郦道元、李白、杜甫、李邕、范仲淹、欧阳修、李清照等人士都在青州留下足迹,为青州文化增添了靓丽的风采。 云门山位于青州城南2.5公里处,海拔421米,自古为鲁中名山。主峰大云顶,有洞如门,南北相通,远望如明镜高悬,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谓之“云门”,或称“云门仙境”。  天仙玉女祠是云门山上最古老的建筑,最初是蒙古包式,元朝时改建为道士帽式,为石质无梁建筑,这种石质无梁结构建筑国内仅有三处。东西建阆风亭,向西眺望,驼山及西南大小群峰山峦起伏,尽收眼底。山腰建有“望寿阁”,红墙青瓦,古色古香,巍伟壮观。在云门山的阳坡还有大、小石窟5个,造像272尊,也是寻幽访古的佳境。  在云门山阴,有一处海内外罕见的巨大“寿”字摩崖石刻,人称“云门献寿”,写此字的周全是明代嘉靖年间衡王府的内掌司,善作斗方之字,这是他为衡王祝寿,以“寿比南山”之意而凿的。这个“寿”字,通高7.5米,宽3.7米,单是下部的“寸”字就2.22米高,所以当地有“人无寸高”的戏语,素有“南佛北寿”之说.青州当地有“一拜寿、二拜佛、三拜清官”之言,近年来众多的中外游客都喜欢到云门山参拜大寿字。 驼山位于青州市西南5公里处,“驼岭千寻”为古青州八景之一。山体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因似骆驼而得名。驼山摩崖造像多数为北周、隋唐时期,大小佛像共有638尊。其中大的高7米,小的仅10厘米,刻功精细,造型优美。山顶古建筑雄伟壮观,有昊天宫、玉皇殿、七宝阁等多处景观。 玲珑山位于青州城西南16公里。山中多洞府,名观音、串心、仙宝、通天等,各具特色。最为著名的是北魏青州刺史郑道昭的《白驹谷题名》,每年都吸引国内外众多书法家登临观赏。

感受春节民俗文化征文

民俗中的暖意,春节里的回忆 ——春节、民俗只是承载欢乐的一个符号,但我们不能没有它,因为它包含了太多的回忆,牵动着太多的情感。 提起过年,感觉是暖暖的。暖的感觉让人想起了很多映画,这些映画都与红有关。孩子们穿着红绸面的棉袄,戴着有一圈白毛的帽子,手中提着红红的灯笼;红红的鞭炮用竹杆挑着,长长的,用一根长长的香点着,赶紧捂住耳朵,噼里啪啦……;红红的吊钱儿,四季平安、连年有余,招财进宝;红红的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记得有一次过年,电视里小陶红穿着红红的棉袄,带着几个喜气洋洋的孩子,唱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背景很静,只有她们歌谣的回声,似乎传得很远,又似乎从很远处传来,似乎传回了童年的回忆,又似乎从心底的沉淀中传出。 小的时候听老人们讲过很多关于春节的故事,比如:古时有一怪兽叫"年",每到年根就出来吃人,因此,人们皆熄灭灯火,躲避怪兽。偶有一次,一穿红衣顽童燃竹取暖,适逢"年"来,怪兽见火光红色及听到燃竹之爆响,顿时被吓得逃窜,此后家家燃竹爆响,以求安宁。再比如:传说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向玉皇大帝报告说人间要谋反天庭。玉帝大怒,命他在谋反人家的墙上写下记号。玉帝又命亡灵官在除夕夜下界,凡见到做了记号的人家,就满门抄斩。三尸神于是在每户人家的墙上都做了记号。灶君发现了三尸神的阴谋,急忙找来各家的灶王爷商量对策:从送灶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等亡灵官大年夜奉旨下界察看时,发现家家户户都很干净,没有任何标记,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劳动。玉帝从亡灵官和灶君嘴里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万丈,将三尸神永押于牢。从此,心地善良的灶君受到大家的拥戴,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二十四扫尘也成为民间的习俗。 北方人包饺子是年三十必须的项目,各家小有区别。过去在奶奶家,是从早上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中午吃蒸好的馒头——豆沙的、白糖的,小刺猬,小老鼠。晚饭备好后,下午包饺子,十几个人齐上阵,以我们小辈儿为年轻主力,那阵势还真挺壮观!我哥哥主要负责擀皮儿,每年他几乎都在抱怨我二大爷——也就是他爸爸——面和得太硬,把他累得够呛!包完饺子,差不多吃晚饭,一定要在“春晚”前吃完,这是爷爷的命令!大家挤在一起看春晚,想想,十几个人,60多平米的小偏单。我被弟弟们挤在了角落里,离得远,电视小(当时还是14寸),人都看不清,一出来,我就问:“谁出来了?男的女的?”大家笑了,后来还是二大爷让我到前排去看了。十一点半,弟弟妹妹们就下楼放炮了,我妈和婶儿就开始煮饺子了。放炮回来,大家已经热热乎乎吃着饺子,听钟声了!呵呵,好温馨的回忆! 奶奶年三十是从来不睡的,我每年都要睡,熬不住。初一早上,总会看到干净的家,看到依旧忙碌的奶奶,闻到饺子的香味,听奶奶喊:“快起床,一会儿拜年的就来了!”记得嫁为人妇的前一个除夕,也是在奶奶家过得最后一个春节,奶奶念叨了很多遍,说我明年就不在这里过年了……如今,短短几年,爷爷奶奶都已经乘鹤西去,过年的热闹早已经是回忆里的事了。今年三十,我忽然想到那个空荡荡的小偏单,房子有记忆吗?是否还记得昔日的欢笑?热闹?我哽咽了,眼角有点湿…… 我对着天上的爷爷奶奶说,我在心里跟你们一起过年……过年好! 不行了,要哭……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课文仿写

jdjsdi

一个人的旅途,也是一种享受。是什么意思

一个人的旅途,也是一种享受。是指自由的意思枯滚。旅行是一种享受生活,享受自我的过程。不需要去考虑别人怎么看待的眼光,也不需要刻轿陪意寻找一个或一群是否合适的旅伴,去往随性,一切随心,就好。旅行更是一种释放压力,放飞自我的过程。觉得生活枯燥的时候,出去走走。就像大家常说的,花钱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到别人待腻的地方,到一个新的环境,感受这些风景带给你的美,抚平躁动的心灵,欣赏并且享受旅途上遇到的人和事。旅行会让你视野更宽,迷茫的时候看看外面的世界,感受不同城市的生闭败蠢活节奏,把自己的步伐慢下来,看看别人的生活状态,就会想明白自己究竟要什么。

驴友旅途中最享受的事是什么

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享受征服高山的成就感的,有享受过程的,有享受沿途风景的,还有享受野外烹饪食物的。你可以去8264论坛上看看,那些驴友发的贴子,每个人的侧重点都不一样。

尔雅通识课中的民俗资源与旅游是什么类别的课程?

尔雅他的同时克隆他的民俗资源和旅游,我觉得还是有很多类别的课程的,并且能够更好的方便到我们家来。

享受此刻,心安然自若,什么意思

享受现在时光,心情安宁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