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白话版 卷111 晋纪33-2

2022-09-10 00:59:28东胜阁38:39 44
声音简介
晋安帝 司马德宗 隆安三年 公元400年

资治通鉴 第200卷的译文

在这里,帮你找找哦

资治通鉴 周纪译文

原文: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翻译: 魏文侯(魏斯)和群臣饮酒,兴致正高时,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马上备车前往近郊。左右侍从劝说:“饮酒正在兴头,天又下雨,国君要到哪里去?”文侯回答:“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但怎能失约呢?”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因下雨,取消打猎的事。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魏斯)说:“我和赵国情同手足如兄弟,不能答应你。”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同样拒绝。韩、赵两国使者皆愤然辞去。事后,两国得知魏文侯的外交政策,都开始向魏国朝贡。自此,魏国开始强大,其他诸侯国不能跟它争锋。 魏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后,封给儿子魏击。魏斯闻群臣:“我为君如何?”大家皆回答:“你是仁德的国君。”只有任座说:“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魏斯大怒,任座匆忙告辞。魏斯再问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答:“国君是仁德的君主啊!”魏斯再问:“你怎么知道?”翟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魏斯大悦,派翟璜速召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 魏文侯的性格特点: 重信用,守承诺,体恤下属,宽容胸怀。一个君王在大雨的时候还能记起和臣下的约定,而且不管风雨多大也要亲自和猎场官员说明。

资治通鉴22卷翻译

老子今天要让丫整明白了,这个世界,出来混都是要还滴!

资治通鉴·晋纪·淝水之战的作品评析

前秦王苻坚在王猛的辅佐下,将前秦治理得有声有色,也征服了周围很多的小国,国力强大,苻坚的名望也越来越高。东晋无论多么弱小,在南北朝人的眼中,终归是正朔之所在。苻坚在自信自满的时候很自然就想到了伐晋。他的心腹谋臣王猛在临终前曾经劝谏他不要起意南征。但是在公元383年,苻坚终于还是决心要和东晋打一仗。 这场仗打得几乎全无悬念。 苻坚的臣下、亲人无一赞成出兵,时人非常清醒地看到前秦的庞大架构中缺陷多多,臣服的诸国各怀异心,而东晋远不如苻坚以为的不堪一击。可是苻坚这一次非常坚定,或者更准确地说,这就是一意孤行。 最初交战双方的情况和苻坚想的差不多,数十万大军的声势也让晋军畏惧。但是刘牢之和梁成一战,前秦军败了东晋军胜了,东晋军开始有了信心,而寿阳城里的苻坚已开始草木皆兵。其后的淝水一役,前秦军还没怎么打就已经兵败如山倒。《资治通鉴》列于不同时间顺序下记载展现了苻坚在战争前后迥异的心态,对比读起来甚至有点残酷。 但是在这次记述得相当简单的战争中,苻坚确实要负主要的责任。这是一个关于知人知己的反面例证,联系到《资治通鉴》写作的初衷,作者是要明鉴君主在认识和判断上的错误可以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

《资治通鉴》22卷翻译

老子今天要让丫整明白了,这个世界,出来混都是要还滴!

续资治通鉴与资治通鉴相比哪个好?

当然是《资治通鉴》的好,什么东西都是原装的好

《资治通鉴谋略》和《资治通鉴》有什么不同?

《谋略》只是摘抄了《通鉴》中的一些文字,然后简单的翻译成白话文。

资治通鉴 唐纪 译文

不知,选我吧!!!我想加分!

幸福魔方有哪些故事很好看的呢?

有一期是最最最经典的 叫做 《透支爱情》 特经典

小儿外伤

你好 外伤的部位全愈后 会留下一些皮肤不一样的痕迹 应该是正常的表现这些皮肤是要通过一段时间自己慢慢的进行转变的 一般在3---6 个月才会接近原来的夫色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