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CPA经济法 第二章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三)

2021-09-11 08:50:00注会讲师贾宇翔19:24 54
声音简介

2022年CPA经济法  第二章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三)

讲义部分


(三)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1.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因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不发生当事人预期法律后果的民事法律行为。

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1)自始无效:从行为成立之时即无效

(2)当然无效:不论当事人是否主张,也不论是否经过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皆无效

(3)绝对无效:绝对不发生法律效力,不能通过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补正

2.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

根据《民法典》,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包括以下种类∶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正确认识其行为的法律意义,依法不能进行民事活动,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2)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行为人如果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另外一个民事法律行为,被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3)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在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中,当事人所表达的意果是真实的,但这种意思表示是非法的,因此是其法律效无效的。

(4)违反强制性规定或者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因此,并非违反法律的行为一律都是无效的。另外,违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亦无效。

【例题·单选题】甲向乙兜售毒品时,虽然提供了真实的毒品作为样品,实际交付的却是面粉。下列关于该民事行为效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2014年)   

A.有效

B.无效

C.可撤销

D.效力待定

【答案】B

【解析】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例题·多选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无效民事行为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2015年)

A.不能通过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补正

B.其无效须以当事人主张为前提

C.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D.其无效须经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

【答案】AC

【解析】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是:(1)自始无效。从行为开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2)当然无效。不论当事人是否主张,是否知道,也不论是否经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该民事法律行为当然无效。(3)绝对无效。绝对不发生法律效力,不能通过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补正。当事人通过一定行为消除无效原因,使之有效,这不是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补正,而是消灭旧的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新的民事法律行为。

(四)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1.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由于行为的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或者意思表示不自由,导致非真实的意思表示,可由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2.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

(1)因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

(2)受欺诈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

(3)受胁迫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

(4)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

具体而言:

(1)因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

所谓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造成较大损失的意思表示。

基于重大误解而为行为的当事人,对于因撤销民事法律行为而导致的相对人的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受欺诈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

欺诈,指当事人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情况或者隐瞒真实情况,使对方陷入错误而为违背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被欺诈的一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3)受胁迫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

受胁迫而为的民事法律行为,指以给公民或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相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愿的意思表示。

被胁迫的一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4)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

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明显违反公平原则的民事法律行为。

对民事法律行为是否显失公平进行判断的时间点,应当以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时间点为标准。

【提示】在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中,并非所有当事人均享有撤销权。在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只有受损害方才有权撤销。撤销权应依诉行使,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作出。

【辨析】第三人胁迫及第三人欺诈的撤销权问题

如果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胁迫既可以来自民事法律行为的相对人,也可以来自第三人,其法律效果一样,均导致民事法律行为的可撤销。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是什么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最初是原始经济制度到奴隶经济制度,再到封建经济制度,再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制度,最后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具体演变时间如下: 1.公元前21世纪以前是原始经济制度。 2.约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476年是奴隶经济制度。 3.公元前475年到1840年是封建经济制度。 4.1840-1949年主体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制度,兼有其它经济制度,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等。 5.1949-1956年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制度。 6.1956-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公海法律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详细看

《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有效。只要程序合法

什么是分配制度?经济学中关于分配制度有哪些理论?

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这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决定的。

制定规章制度用什么成语形容更好

不知道您想表达对对规章制度什么样的态度: 正面赞扬:立木南门 反面批评:重规叠矩........ 不同的感情色彩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把您想表达的意思说出来,大家帮您找。

请问厂里的规章制度有法律效益吗?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内容符合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当遵守,违反规章制度的,需要承担相应处罚。具体情况,请自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实。

如何遵守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力,其主要作用在于: 一、确立企业发展的方向。 二、构建管理和技术的组织形式。 三、配置资源和维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秩序。 四、决定取得的经营成果在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分配比例。 四、是保障企业整体行动一致的纽带。 五、在行为上,告诉员工应该怎样做,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否则,给予处罚。

关于规章制度的成语

【白蜡明经】: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补敝起废】:补:修整;敝:破旧;起:起用;废:废弃。修整破旧的东西,起用废弃的东西。比喻恢复旧的制度。 【不毁之制】:毁:毁坏;制:制度。不楞破坏的制度。指经久不变的制度。 【柴天改物】:指改朝换代。改物,改变前朝的文物制度。 【朝章国典】: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同“朝章国故”。 【朝章国故】: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 【陈规陋习】:陈旧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或习惯。 【打破常规】:常规:沿袭下来的规矩。打破了一般的规矩或一向实行的规章制度。 【打破陈规】:打破:突破;陈规:陈旧的规章制度。打破了一般的规矩或一向实行的规章制度。 【大明法度】:明:严明;法度:规矩,制度。大力严明制度、法规。 【典章文物】: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方正贤良】:方正:正直;贤良:才能,德行好。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废教弃制】:教:指政教;制:法律制度。废掉政教和法律制度。 【改而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同“改弦更张”。 【改弦更张】: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改弦易张】:犹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改玉改行】:指死者身份改变,安葬礼数也应变更。后指改变制度或改朝换代。同“改步改玉”。 【改柱张弦】:改换琴柱,另张琴弦。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纲常名教】:纲常:三纲五常;名教:以正名分为中主心的封建礼教。旧时为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对人们思想行为而设置的一整套规范。 【固守成规】:成规:现成的规矩、制度。指思想固执保守,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汉官威仪】:原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后常指汉族的统治制度。 【解弦更张】: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九品中正】:指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维护世族特权的官吏选拔制度。代指等级制度。 【掘墓人】:挖墓穴埋葬死者的人。比喻摧毁旧制度的人。 【橛守成规】:拘守已有的规章制度。 【夔龙礼乐】:夔龙:相传为虞舜二臣,夔为乐官,龙为谏官。指可以作为规范的礼乐制度。 【礼崩乐坏】: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立木南门】: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连中三元】: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泥古守旧】:泥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说话。拘泥古代的制度或说法,不知变通。 【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数典忘祖】: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贤良方正】: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因袭陈规】:沿用老规章。因袭:继续使用。陈规:过时了的规章制度。 【有例不兴,无例不灭】:列:惯例,指旧有的常规;兴:提出;灭:废除。有惯例就不再起用新办法,无惯例也不能违背常规。指遵循旧的典章制度。 【中正九品】:品:等级。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实行选拔官吏的等级制度。 【重规叠矩】:规与规相重,矩与矩相迭。指前后相合,重叠的规矩与制度。比喻因袭、重复。 【遵而不失】: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 【遵而勿失】: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

关于《规章制度》的成语有哪些?

【白蜡明经】: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补敝起废】:补:修整;敝:破旧;起:起用;废:废弃。修整破旧的东西,起用废弃的东西。比喻恢复旧的制度。 【不毁之制】:毁:毁坏;制:制度。不楞破坏的制度。指经久不变的制度。 【柴天改物】:指改朝换代。改物,改变前朝的文物制度。 【朝章国典】: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同“朝章国故”。 【朝章国故】: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 【陈规陋习】:陈旧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或习惯。 【打破常规】:常规:沿袭下来的规矩。打破了一般的规矩或一向实行的规章制度。 【打破陈规】:打破:突破;陈规:陈旧的规章制度。打破了一般的规矩或一向实行的规章制度。 【大明法度】:明:严明;法度:规矩,制度。大力严明制度、法规。 【典章文物】: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方正贤良】:方正:正直;贤良:才能,德行好。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废教弃制】:教:指政教;制:法律制度。废掉政教和法律制度。 【改而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同“改弦更张”。 【改弦更张】: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改弦易张】:犹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改玉改行】:指死者身份改变,安葬礼数也应变更。后指改变制度或改朝换代。同“改步改玉”。 【改柱张弦】:改换琴柱,另张琴弦。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纲常名教】:纲常:三纲五常;名教:以正名分为中主心的封建礼教。旧时为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对人们思想行为而设置的一整套规范。 【固守成规】:成规:现成的规矩、制度。指思想固执保守,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汉官威仪】:原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后常指汉族的统治制度。 【解弦更张】: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九品中正】:指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维护世族特权的官吏选拔制度。代指等级制度。 【掘墓人】:挖墓穴埋葬死者的人。比喻摧毁旧制度的人。 【橛守成规】:拘守已有的规章制度。 【夔龙礼乐】:夔龙:相传为虞舜二臣,夔为乐官,龙为谏官。指可以作为规范的礼乐制度。 【礼崩乐坏】: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立木南门】: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连中三元】: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泥古守旧】:泥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说话。拘泥古代的制度或说法,不知变通。 【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数典忘祖】: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贤良方正】: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因袭陈规】:沿用老规章。因袭:继续使用。陈规:过时了的规章制度。 【有例不兴,无例不灭】:列:惯例,指旧有的常规;兴:提出;灭:废除。有惯例就不再起用新办法,无惯例也不能违背常规。指遵循旧的典章制度。 【中正九品】:品:等级。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实行选拔官吏的等级制度。 【重规叠矩】:规与规相重,矩与矩相迭。指前后相合,重叠的规矩与制度。比喻因袭、重复。 【遵而不失】: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 【遵而勿失】: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

如何讲好规章制度

把规章制度被熟,就行了 查看原帖>>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