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 魏晋南北朝-魏晋之际-竹林七贤-嵇康的失落与反省

2021-09-16 10:17:58浪人秋04:12 69
声音简介

对嵇康这一名人,最深的印象,是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遥远的绝响》,“杀戮他们,则是因为确确实实地害怕他们”,“这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居然还有太阳”,是的,因害怕而杀、太阳照样出,那嵇康在想什么?

魏晋南北朝的魏是指什么?

北朝中的北魏

为什么叫魏晋南北朝而不是魏晋北南朝?

南朝是承晋正统。古代很讲究正统的。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承汉正统(曹丕受禅让,刘禅也投降魏国,所以从哪方面讲,魏国都可以称为正统),汉是承秦正统,秦是承周正统。晋承魏,所以必然南朝在前。

魏晋南北朝哲学的魏晋玄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受当时的政治经济所制约,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在曹魏和西晋时期,出现了杨泉、嵇康、阮籍、裴、欧阳建、何晏、王弼、向秀、郭象等著名哲学家。魏晋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哲学主要是以玄学(见魏晋玄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它是适应门阀士族夺取统治权力和维护身份等级特权的需要而兴起的哲学思潮,它融合儒道,提倡“三玄”(《老子》、《庄子》、《周易》),以老庄解《易》,用道家的自然无为之说来维护儒家传统的纲常名教。其中何晏、王弼一派主张“贵无”,以无为本,以有为末;以自然为本,以名教为末。认为天能化生万有,“凡有皆始于天”;自然可以统御名教,名教本于自然。郭象一派则主张“崇有”,否定万有背后有一个本体“无”,认为有非无生,而是“块然而自生”。但他把一个一个事物神秘化为独立自足的存在,认为“物各自生而无所生”。他还提出名教即自然的观点,为巩固门阀士族统治秩序提供了更有力的理论支柱。裴提出了重视现实的“崇有论”,他认为,万有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有自身就是本体,说“自生而必体有”,万有必须有所资借,而“济有者皆有也”。玄学家中的阮籍、嵇康的宇宙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他们猛烈抨击儒家的礼法名教,针对司马氏集团利用虚伪名教篡夺政权、诛灭异己的政治情况,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口号除玄学之外,还有一些哲学家也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哲学理论,如杨泉提出了“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的朴素唯物主义宇宙观。欧阳建针对言不尽意的不可知论提出了“言尽意论”。

魏晋南北朝为什么要称魏晋

因为他们首先是统一了半壁江山,再者他们的实力最强。

魏晋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是什么典故?

相信对于历史比较了解的人都知道,在魏晋时期,有著名的竹林七贤,当然,他们主要说的是,对于当时有相同文学抱负以及爱国理念的人的一种集合,也被称之为当时的男子天团,那么,具体是有什么样的典故呢?接下来就来具体说一说。 其实,对于著名的竹林七贤来说,其中的七人也都是非常的有文采和抱负,对于文学来说,都有很深的贡献,特别是在三国建安文学达到高潮的时候,他们也通过自己的诗歌和散文来进行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其实,竹林七贤主主要说的就是七个有文采的闲人,他们在竹林里面尽情地喝酒吟诗,同时也不断的表达自己的志向以及爱国抱负。 当然,其实真正的竹林七贤并不是说的就是在竹林里面,而竹林也不是说的就是一个具体的地方,就是指的一群有抱负的人聚集在一起的比较抽象的地名,而在当时的时候也就是说的一些对于国家的抱负和心中的志向,因为受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所以有的言辞并不能够在公众场合进行表达。 而竹林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也是可以很好地展现出其隐秘的特点,而七贤指的就是对于一些比较有理想的贤人的一种统称,也是能够很好的表现出他们对于文学的信仰以及爱国之心不能得到很好的施展的悲愤,内心也是极度的痛苦,才会有了竹林七贤聚居于此饮酒畅谈的典故。

魏晋南北朝男王后的故事?

韩子高打算一路南下回到老家,然而这时候却被出守吴兴的陈蒨看中,他看上了韩子高,于是把他留在了身边作为自己的随从,伺候陈蒨。之后陈蒨是越来越迷恋韩子高的美貌,陈蒨也觉得自己是喜欢上了这个貌若女子的韩子高。韩子高从此便得到了陈蒨的各种款待以及宠爱,后来韩子高不满意自己仅仅是长得好看,于是便开始习武,想要成为一名帅才,为国家效力。陈蒨看后很是激动,于是和陈蒨一起习武。韩子高成长的速度非常之快,和陈蒨一起为国家效力,陈蒨顺利的当上了国家的大司马,韩子高也进了朝廷。 然而这一进朝廷就被皇帝给看上了,这皇帝甚至连身边的妃子都不管了,直接就跑过去亲自迎接韩子高,你自己想想这种排面吧,有几个人能被皇帝给亲自迎接?皇帝将他接到殿堂,不仅是佳礼赏赐,甚至还要给他一个高高在上的职位——皇后,这韩子高听到后真是哭笑不得,不知道是接受还是不接受,但是皇帝的话你能不接受吗。于是第二天韩子高登基,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男皇后。

魏晋南北朝 成语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才高八斗;三顾茅庐 ;如鱼得水 ;.初出茅庐 ;锦囊妙计 ;既生瑜何生亮;望梅止渴等。

推荐几本关于魏晋南北朝的书

传记你可以看下《世说新语》,里边有这些 通俗的东西看下《南北朝演义》,也还可以 在想看正史就去二十四史里边找吧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222年—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这个时期从222年孙权称王到589年隋朝灭南朝陈而统一中国,共369年。可分为三国时期(以曹魏正统,蜀汉与孙吴并立)、西晋时期(与东晋合称晋朝)、东晋与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对立时期,共150年)。另外位于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孙吴时为建业,即今天的南京)的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国家又统称为六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严重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在从魏至隋的三百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词代表作,越多越好,谢谢

曹植的《七步诗》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