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打正着,幽默不断

2021-09-18 22:00:30YD工作室03:02 54
声音简介

歪打正着,幽默不断
有这样一段对话。
某人有一次在宴席上问鲁迅:“先生,你为什么鼻子塌?”
鲁迅笑着回答他说:“碰壁碰的。”
鲁迅的回答,既有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自己生活坎坷经历的嘲讽,这样丰富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内容与“塌鼻梁”这样一个看似负面的自然生理特征结合在一起,便产生了无法言喻的幽默感。
对事情进行似是而非,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的解释,能表达调侃之情,产生幽默之趣。这种方法被称为“歪解法”。下面请看歪解运用的几则实例。甲:咸鸭蛋为什么是咸的?乙:咸鸭蛋是咸鸭子生的!甲: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乙:因为地上有猫。甲:你的狗生跳蚤吗?乙:不,它只生小狗。甲:简述母乳喂养的好处。乙:便于携带。
以上由于歪解而产生的幽默,要么得力于幽默者的“别解”,要么得力于幽默者的“奇诡”,均令人哑然失笑,过耳不忘。
运用歪解法,由于可以放开想象的翅膀,对事物进行随心所欲的解释,所以,很多聪明之士常常用它解决难题。
若干年前,美国一位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一天,他忽然有了主意,便给总统送来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地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书不错。”
出版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欢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便被抢购一空。
不久,这位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又送一本给总统。总统上过一次当,想奚落他,就说:“这书糟透了。”
出版商闻之,脑子一转,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售罄。
第三次,出版商再次将一本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便不作任何答复。
出版商却又想出新的广告语:“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这回书又被抢购一空。
最终的结局是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却大发横财。
在歪解幽默的运用上,不能不单独提一笔的是,美国人安·比尔斯著的《魔鬼辞典》,这部西方最负盛名的讽刺、幽默、调侃反语辞典,是集“歪解法”之大成的经典之作。仔细地看《魔鬼辞典》词条的解释,貌似歪理,而许多时候都是在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一种真实。
这也提醒我们,在看待“歪解法”炮制的幽默时,不要以为全是歪得无谱,应注意歪打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