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读《受戒》(汪曾祺)

2022-09-07 23:01:46汤圆_ye46:05 8
声音简介

汪曾祺《受戒》简介

该小说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 正如作者在小说结尾所言“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受戒》营造了一个充满自由空气宛若梦境的“桃花源”汪曾祺简介,通过描写生活在其中的一对小儿女之间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赞颂了尘世间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揭示了追求个性解放的主题。 小说通过小和尚明海与村姑小英子纯真的初恋故事,把“一花一世界,三藐三菩提”的佛门净地“荸荠庵”与生气盎然的世俗生活联系在一起,让人间的烟火弥漫在寺宇内外。该小说以幽默的语言风格展示了宗教环境中世俗化的一面:和尚们诸多的人生向往与普通人并无二致,“荸荠庵”里没有神秘玄的气氛,也没有枯寂虔诚的膜拜,更没有道貌岸然的清规戒律。庵内的和尚学会一点做法事的基本功就可以混口饭吃,可以攒钱,可以娶妻,可以斗纸牌、搓麻将、吃水烟。而且和尚们吃肉也不避人,过年时还会在大殿上杀猪。在这里,无所谓清规,甚至连这两个字都无人提起。不独是荸荠庵如此,城里的所谓佛门净地善因寺,也与世俗红尘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充满了人间的情趣和生机,比如善因寺住持自己有一个十九岁的老婆;虽然和尚们吃斋时如果发出声音会被监寺惩戒,但其实他并不是真打人,只是做个样子。总之,在这个旧社会的江南水乡,当和尚不过是谋一个“管饭”的地方,在人们心目中与种地、画画、弹棉花等行当并无实质区别,都是平等自由的谋生职业。 作者在这样的背景下,描述了一个温情浓郁的人性世界。佛教中超然出世的生活原则,在作品所营造的特定氛围中,化作了叙述者对宗教人生的善意的嘲讽和戏谑,而积极入世的生活理想,则与作者所提倡的市民意识紧密相联,突出了民间文化中乐观向上的精神底蕴。正是在这种世界中汪曾祺简介,明海与小英子的爱情才变得顺理成章,没有受到任何外界的阻力。 作品表现他们的爱情时,既没有写如火如荼的情感冲突,也没有写悱恻缠绵的爱情纠葛,而是让人物植根于平凡的生活沃土,明海和小英子一起劳动一起嬉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朦胧的爱情。这种清新纯洁的爱情,呈现出人性中健康、美好、天真的一面。

汪曾祺受戒的内容概括

小说讲述了一个叫明海的少年出家并受戒的故事;明海生活在庵赵庄这个偏僻而平凡的村子,他的舅舅让他出家当和尚,但当和尚在庵赵庄只是件普通的事情,和尚们可以喝酒吃肉、谈论女人、唱黄调子,受了戒的明海还答应要娶青梅竹马的小英子为妻;可以说,当和尚只是份差事,而受戒也只是一个幌子;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

汪曾祺的散文有何特点 汪曾祺的小说有何特点

脊绪论殴侗蝗虫伊

《小学生汪曾祺读本》中的汪曾祺是活泼有趣的人吗?

这回重读的汪曾祺,均非其专攻所在,不过是其创作之余事,居然对上面这个连自己也茫然的问题若有所悟,文人气质最浓……

汪曾祺是哪里人

江苏高邮人。。。。最近经常看到有问汪老的问题呢

有关汪曾祺(自己)的小故事

太多了,选一个吧。 1.汪曾祺小时候是个“惯宝宝”,家里人怕他长不大,按当地民俗,认了好几个干妈,还在和尚庙、道土观里都记了名枣汪曾祺的法名叫“海鳖”。1925年,汪曾祺人县立第五小学幼稚园学习。这个幼稚园只有一个女教师,名叫王文英。王文英见汪曾祺小小年纪戴着妈妈的孝,十分心疼他,对汪曾祺,她是老师,也是母亲。56年以后,即1982年,汪曾祺回到故乡,特地去看望王老师,并献诗一首:“小羊儿乖乖,把门儿开开,歌声犹在,耳畔徘徊。念平生美育,从此培栽。我今亦老矣,白髭盈腮。但师恩母爱,岂能忘怀?愿吾师康健,长寿无灾。”诗后还有两行字:“敬呈文英老师,五小幼稚园第一班学生汪曾祺。” 2.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 四十年代的小说有哪些

《复仇》、《绿猫》、《落魄》、《鸡鸭名家》、《小学校的钟声》等。 《汪曾祺全集》的第一卷多为其早期作品。

汪曾祺孩子?

汪朗,江苏高邮人,1951年生于北京,是汪曾祺长子,是散文作家、美食家、资深媒体人。

汪曾祺的名人名言

1、有人说故事像说着自己,有人说着自己像说故事。 ——汪曾祺《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 2、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汪曾祺 《冬天》 3、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 ——汪曾祺《文与画》 4、写小说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说得很有情致(世界上哪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事呢)。 惟悠闲才能精细。 不要着急。 ——汪曾祺《岁朝清供》 5、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汪曾祺《五味》 6、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 ——汪曾祺《一辈古人》 7、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汪曾祺《跑警报》 8、他们俩呢,只是很愿意在一处谈谈坐坐,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 ——汪曾祺 《大淖记事》 9、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汪曾祺《徙》 10、活在世上,你好像随时都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什么可以看一看的事。 ——汪曾祺《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