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42号王紫玉 2021年10月13日 18:03

2021-10-13 18:31:45文昌王紫玉20:53 10
声音简介
东方天帝伏羲

2020-10-03

                                                                  歪脑袋木头桩3     快乐读书吧,快来读书吧!大家好,又到了跟辛老师读故事的时间了。骄傲的木头桩给自己编了一首歌来赞美自己。可小草们都不喜欢骄傲的木头桩,都不给他鼓掌。后来,又来了一只小麻雀。小麻雀和木头桩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木头装不耐烦地对麻雀们嘘了一声:     “去,去!你们怎么敢站在我脑袋上?知道吗?雕像脑袋是特别庄严的什么什么东西。”麻雀们飞了起来,笑着说:     “什么呀?你摆什么架子!你不就是那个老木头疙瘩吗?”     “呸,去去!”木头桩气得好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从此以后,好长好长时间,大家都不理那个骄傲的木头桩。他就老那么一个人站着,偏着脑袋,也不嫌累得慌。     后来,有一天下午,几个小姑娘跑到草地上玩儿来了。有一个小姑娘发现了木头桩,说: “瞧!那是什么东西?” 木头桩一听,又神气起来了,想:     “他们准是瞧见了我这个雕像。这些小丫头,她们一定没有看见过我这样的雕像,全世界都没有的。我又庄严,又漂亮……”     一个小姑娘说:“我们跳皮筋吧,这儿有个木头桩。”     木头桩很生气,抗议说:“什么木头桩?我是雕像!”     小姑娘们谁也没有听见木头桩那唧唧唧唧的声音。她们拿出了一根长长的皮筋,一头拴在木头桩上,一头拴在一棵核桃树上。     她们跳起皮筋来了,一边跳,一边唱:     小皮球,     香蕉梨,     马莲开花二十一。     她们跳得真好。那些轻巧的腿都像长了翅膀一样,一会儿下,一会儿上,皮筋老想缠住那些腿,可就是缠不住,那些腿都在飞。     木头桩看小姑娘们的游戏看得都发呆了,可是心里还想:“玩够了,下面她们总该唱一唱美丽的雕像吧。”     大家好,小麻雀不喜欢骄傲的木头桩,飞走了。小姑娘们来了,她们利用木头桩栓皮筋,开始跳皮筋了。木头桩多希望小姑娘们能够赞美自己呀,小姑娘们赞美木头桩了吗?我们明天再读。                                                                 歪脑袋木头桩4     快乐读书吧,快来读书吧!大家好,又到了跟辛老师读故事的时间了。小姑娘们没有给木头桩唱赞美的歌就走了。木头桩很失落。后来,来了一群工人,打算在这个地方修儿童公园。木头桩命运如何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没想到小姑娘接着唱的却是:     二五六     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木头桩又生气了。     “她们胡扯些什么呀,真没劲!”     小姑娘们跳了个够,唱了个够,就是没有唱木头桩。     然后她们解下皮筋就回家了。     真怪,小姑娘们走了以后,木头桩有点闷得慌。     他忽然想玩玩,甚至还有点想学跳皮筋。     可是,他的腿在哪儿呢?他一动也不能动,就安慰自己说:“跳皮筋是姑娘们的事,我是了不起的大雕像,才不玩这玩艺儿咧。”     后来,有一天,有一群工人到这个地方来修一个儿童公园。     一会儿工夫,他们就修起了秋千架、滑梯、沙坑、游泳池、小铁道,还有什么飞机呀,宇宙飞船呀,好多好多东西。     最后,工人们在公园的边上发现了老木头桩。     一个大个子工人叔叔说:     “这个木头装真丑,又碍事,咱们还是把他连根刨掉吧。”     木头桩想:“这下我可完蛋了。”     大家说:“对!”     木头桩想喊:“我是雕像!”可是工人们三下两下就把他从地里挖出来了。     大个子工人叔叔说:     “来个起重机,把这根破木头运走吧。”     一个小个子工人叔叔说:         “不,把他留在草地旁边,修理修理可以当一把长椅子使。孩子们玩累了,可以坐在上面休息休息。”     大个子工人叔叔说:     “这个主意好,真棒!”     嘿哟嗬,嘿哟嗬!工人们一起动手了。     一会儿工夫,木头桩就躺在草地边儿上了。     工人们还把木头桩身上的泥土清理干净,修理了一阵,然后就走了。     大家好,通过今天的朗读,我们了解到:来修公园的工人们不顾木头桩的反对,把木头桩挖了出来,把木头装制成了公园的长椅子。木头桩命运如何呢?我们明天再读。

好几年前看的一部校园言情小说,名字想不出来。男主比女主小5岁,他们是在男主13岁,女主18岁的时候

如果世上不再有猫

三国演义第13-18回主要内容

我不知道。?

1又13/42-32/42等于多少?

1又13/42-32/42 =55/42-32/42 =(55-32)/42 =23/42

【2021-03-23】苏东坡育儿

大概是自己为人父母,看书的时候也总会注意到育儿方面。 上文提到苏轼并不怎么要求孩子写诗,若孩子写诗,他也只修改几个虚词的使用。今日读这本书,恰好读到苏轼暮年(48岁)得子,为孩子写的诗。 洗儿 人皆养子忘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子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个孩子是朝云生的。苏轼给取名,有遁世之意。 这让我不由地起前些日子的新闻。一个已经考上国外名校的孩子自杀了。一个无论是相貌、成绩还是性格都是无可挑剔的孩子,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他的爸爸,表示“理解”。和北大学子杀母案类似,一个在所有人眼里出色的孩子,最终在考上大学后却选择了杀母。 自杀或者杀人,都是想要结束一段关系? 亲子关系不是人生苦难的城池营垒,而是苦难的源头? 在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女主李尖尖成绩并不拔尖,数学偏科严重。同样的单亲的家庭,李父以及两个收养的哥哥都能成为尖尖的港湾。而她也并没有被溺爱成一个不求上进、不务正业的人。 所以我常在想。我们生儿育女的初心难道不是希望安康快乐?人生本来不如意“”十之八九,只剩如意的“一二”还不能消停? 苏轼在孩子出生三日后,写下这样的诗句,也是艰难困苦之后的心得。其实,在那个时代,他应该知道读书考取功名意味着什么。不过遭遇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此诗难以掩盖悲愤之情。 苏东坡一生历经磨难,但能保持乐观心境,或许和小时候母亲对他的教育有关。程夫人特别重视历史教育,常挑古往今来人事成败的关键问题来问他。她教苏轼《后汉书》,而苏轼被贬黄周后生活清苦,他也是带着长子苏迈一起手抄《后汉书》。这《后汉书》他抄了三遍…… 或许,苏轼是一个一生都是被童年治愈的人,他同样的方法育儿了吗?书我还没看完……

10-13岁少年中外好书大全?

首先当代畅销书一律不考虑。 我的建议是这么大的孩子就不要再读什么少年读本了,直接读原著,如果能够理解书中真意最好,不行的话读一读日后也会有很大感悟。青少改编本都是大量删减过的仅仅是故事,原著,一定是原著。什么什么精选之类的就不要考虑了。老人与海,白鲸,少年维特的烦恼,等等都可以,安娜卡列宁纳,复活,不过俄国作家的书虽然很好不过不太好读。可以读读莫泊桑这个派系的。如果长篇看不下去可以看短篇小说集,推荐契诃夫,欧亨利,莫泊桑,杰克伦敦。中国的话四大古典名著都可以看了,红楼肯定是看不明白,不过入个门,增强孩子对古典名著的兴趣

求03年到08年的流行歌曲。每年最少10首(20QB回报)

黄昏是必须的

10岁到18岁看的动画片?

适合10到18岁的人看的动画片有:柯南,蜡笔小新,哆啦A梦等

2021-11-10

                          沉淀           水流百步自然净,那是因为水经过沉淀和过滤的结果。酿酒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发酵,最终才能成为好酒。在人生经历过程中,我们回想往事,当时感觉很完美,但让他放一下沉淀一段时间,回过头来再去斟酌,还是感觉有许多纰漏,如果放到现在去做就能够更加完美。所以说沉淀可以让人看得更远,更高,更强。          有幸认识万海东、石建增老师,相聚闲谈,其乐融融。在谈及写作时,万老师说一篇好文章,也需要放一段时间,让他沉淀沉淀,经过一段时间你再回头来阅读,就会发现有不妥之处可以再修改。确实所见略同,文章写出后,我经常反反复复地阅读,总会发现弊病,总会有新的增添或删除,重新调整顺序。让每一处修辞手法的应用都恰到好处,让读者在阅读时去揣测文章的真正内涵。沉淀出金子,沉淀是使人进步的阶梯;沉淀让人吸取经验教训;沉淀让人感悟生活正确的导向;沉淀让人知难而进,蓬勃向上!          一篇好文章要想新颖,作者必须经过反复推敲。唐朝诗人贾岛在写《题李凝幽居》时,其中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这个“敲”和“推”一直犹豫不决,为此贾岛还曾在驴背上做“推敲”的姿势,还惹得好多路人嘲笑 ,他想得入神,还闯人高官韩愈的队伍,说明情况后,两个人洽谈最终定为“敲”,就是一种沉淀的结果。王安石作《泊船瓜洲》时写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时,初作是“春风又到江南岸”,感觉不好,把“绿”改为“过”,改为“入”,改为“满”,反反复复十几次,仍感觉不妥,无奈放下,去观江南美景,看到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 ,麦浪起伏,好一处生机勃勃的美景,突然精神倍增,“绿”字闯入心头 ,一个“绿”,把诗写的出入神化 ,活灵活现。这不都是沉淀出现的奇迹吗?沉淀出智慧,沉淀出效果!         每个人的生活处境不同,在生活中也需要自己沉淀一下,也许就会使生活过得更幸福快乐。特别是年轻人,往往感情用事,血气方刚,脾气暴躁,容易冲动,不计后果,刚愎自用。如果遇事能小心谨慎,三思而后行,从容不迫,泰然处之,哪当然是最好。可惜每一个人在现实中都不会一帆风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做一些不理智的事。冷静一段时间后再来回忆一下当时的实际情况,处理问题就会更加老成持重,理智得体。这就是沉淀的效果!          一位成功的人士,不但需要聪明智慧,更需要不断地学习、沉淀和磨炼。         “韩信”落魄的时候,在一棵树下乘凉,一个小孩子在树上故意往韩信身上撒尿,韩信非但没有生气,还给了小孩子钱财。而另一个人在树下乘凉时,小孩子又往人家身上撒尿,人家拔刀一挥,把小孩子杀了。这就是韩信的威力,欲让其亡,先令其狂。这个故事说明把事情看开,把宽广胸怀打开,容忍别人不能容的事,让时间沉淀一下,看他的结果效应就行。可见沉淀是多么的重要,多么让人深思感悟!         再言“韩信”无所功名成就时,好背一剑,自命不凡,游手好闲,常遭人讥笑嘲讽。当地一个屠夫站在韩信的面前嘲笑他:“韩信,你背有一剑,但你是胆小鬼,你要有能耐就用你身上的剑砍了我,你要是不敢砍我,你就从我的裤裆底下钻过去。”韩信摸了摸剑,真想拔出来,砍了这个屠夫的头,但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当着众人的面在屠夫胯下钻了过去。经过沉淀之后的韩信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终成大事,后称“兵仙”。通过韩信的故事之后,彰显了韩信的非凡气度,能容人所不能忍的事,才成就一番惊天伟业。话说回来,假如韩信一时气盛 ,心血来潮把屠夫杀了,定会杀人偿命 ,哪里还有他的惊天伟业呢?正因为他的容忍和时间沉淀的反思,他的沉淀之后的努力拼搏,才有了他的执着追求。容忍和沉淀是一种煎熬地忍受,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让生活的乐章沉淀一下,拾起来再吸吮精华,生活就会灿烂无比,生活就会充满活力。         听人劝,吃饱饭。所有事都需要沉淀一下,再去斟酌,反反复复之后地升华,才更加有意义,遇到事情要一分为二地去对待。偶有时间和亲朋好友相聚,闲谈阔论,其实也是一种美事,在朋友的谈话中寻找自己的不足,可以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获得意想不到得收获,何尝不是一件美事。沉淀就是我的收获。            沉淀可以使人变得更加成熟,沉淀可以使人不骄不躁,沉淀可以使人大智若愚。沉淀是一种历史的评判,沉淀是一种历史的记忆。我们何不让自己的生活故事也沉淀一下,去追求更加完美的生活乐趣!

2021-02-10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不勤,无以成就事业;不廉,难以凝聚人心。”纵观中国历史,受到人民称赞,青史留名的都是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他们的形象和故事深入人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发展,清正廉洁永远是时代的主流,清官永远是人民心中的父母官。 早在春秋时期,晏婴就以廉洁著称于世,当时有“管奢晏俭"之说,晏婴身为世家子弟,位居高位,却能严于律己,过俭约朴实的生活,吃普通饭菜,住简陋房子,省下来的钱财用于资助寒士。到了清朝,浙江有位朱督学,有次奉命回家监考,家乡人认为他会徇私,纷纷备好厚礼等其到来,而督学到了考场却在其堂上题了-副对联: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皆谅我;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屈。督学以对联明志,让送礼之人愧疚而退。民心如秤砣,称出谁轻谁重,人心像明镜,照出谁廉谁贪。 廉洁是一种高洁品格,它能让人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的抵制各种诱惑,一一个拥有高尚思想品德的官员往往是清正廉洁的,宋人苏东坡写有著名的“三养论",-安分以养福,二宽胃以养气,三省费以养财。即不管是做平民还是做官,都要谨守安分,只有安分做人,才能踏实处世;平时切勿贪吃,受人馈请则会腐蚀个人气节;制止铺张浪费,节省下来的经费用来为民办实事,办急事,将钱用到刀刃上去,这样不仅可以赢得民心,还能遏制腐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只有用平常之心,淡泊之态去面对生活,多一点大公无私之心,少一点浮躁杂念,才能修身养性,提高自身品德,干出一番事业。 廉洁是一种处世态度,祸患常积于忽微,古人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我们应当常怀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摒弃那种"吃点、喝点、花点、玩点是小事”的想法,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勿以恶小而为之,将防微杜渐贯穿于生活工作之中,不让腐败从生活的细微中找到缺口,勿贪小便宜。勤奋工作,扎实为纳税人办事,在生活中勤俭节约,严于律己,克勤克俭,时刻不忘自省,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塑造良好人格魅力。 廉洁勤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廉洁奉公,秉公办事,艰苦奋斗,在思想和行动.上筑起拒绝腐败的钢铁防线,时刻以法律和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明明白白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