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胆结石+脾肿大与胃病治疗=血症(上)

2021-11-02 08:50:47紫花伞29:28 9678
声音简介

胆结石的症状及治疗

胆结石的症状

给自家孩治疗脾胃

孩子的情况看,认为是有脾胃虚弱,胃阴虚,阴虚火旺,会出现了经常的排便次数增多,晚上睡觉不踏实,盗汗,做梦多,脸色苍白等,对身体是有一定影响的。需要去医院中医科就诊,如果是有脾胃虚弱,阴虚火旺,需要用健脾养胃,滋阴降火的中药治疗,这样就可以好转的,避免影响身体健康,一般都可以控制疾病的。

胆结石的症状及治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微创里开始最早的手术,很成熟了。手术后出现腹泻或是便秘很少见的,我们一年要 做几百例的,极少出现

胃病的治疗 治胃病有什么偏方吗?

我也有胃病,那要靠养的,最好少吃多餐。别吃硬的饭或太冷的东西

脾胃虚寒症状中医治疗

可用小建中汤

怎么治疗胃病?

治疗胃病最好的方法是进行调养,平时可以吃点思密达、奥美拉唑肠溶片等抗炎,保护胃粘膜的西药或者是吃点越鞠保和丸、人参健脾丸、香砂养胃丸等健脾益气的中成药,平时饮食要清淡,禁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多餐。

胃病要怎么治疗?

平时饮食要清淡、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暴饮暴食、尽量少吃多餐,可以用陈皮泡水饮用或者多喝点粥,保养脾胃的作用,可以多做一些有氧运动。同时可以吃点思密达,奥美拉唑肠片等抗炎、保护胃黏膜的西药,也可以吃点越鞠保和丸或者人参健脾丸、香砂养胃丸等健脾益气的中成药,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效,保护胃部,增强胃的抗病能力。意见建议: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同时也要多吃一些软的容易消化的食物。

治疗各种胃病

“养胃之花”不错

治疗脾胃病,白术要与这些药一起用

小 编 导 读 1.茯苓、白术 【功用】 二药相配,一温健一渗湿,脾得健运,水湿得除。主治脾虚不运,痰饮内停,水湿泛滥,而致头目眩晕,胸膈痞满,食欲不振,或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解析】 茯苓甘平,入心、肺、脾、肾经,甘味入脾,为健脾渗湿之良药,用于脾虚湿盛,痰饮内停,便溏腹泻,水肿,小便不利诸症;并能补脾养心,疗心悸、失眠等。然茯苓有赤白之分,皮神之异用也,白者偏于补中渗湿,赤者偏于清热利湿,皮者利水为优,神者益于安神,《得配本草》谓其:“性上行而下降,通心气以交肾,开腠理,益脾胃,除呕逆,止泄泻,消水肿,利小便,除心下结痛,烦满口干,去胞中积热,腰膝痹痛,及遗精淋浊,遗尿,带下,概可治之。”与白术相伍,属相使为用,《景岳全书》中称之为茯苓汤,治湿热泄泻,或饮食泄泻。若再伍桂枝、甘草则为《伤寒论》之苓桂术甘汤;若与附子、白芍、生姜相伍又成真武汤矣,故以二药配伍的主方颇多,但皆未离健脾渗湿之用。 【用量】 二者各10~15g。 2.白术、生内金 【功用】 二药伍用,一补一消,补消并施,健脾开胃。主治脾胃虚弱,纳呆食少,或纳后不化,脘腹胀满,倦怠乏力,或便溏泄泻等。 【解析】 二药相用,为相使之用。白术甘温,健脾燥湿,固表止汗,和中安胎;内金甘平,生发胃气,消食开胃,化石固摄。白术补脾健运为主,内金长于消导为辅,补中寓动,消中有补,令脾胃健运自如,生化无穷矣。施今墨先生临证习以焦白术与生内金相用。 【用量】 白术9~10g,生内金6~10g。 3.白术、枳实 【功用】 二药相用,一补一泻,一急一缓,补消并用,健脾强胃,消痞散结。主治脾胃虚弱,饮食停滞,脘胀痞满,大便不爽等,以及肝脾肿大或中气不足而致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等症。 【解析】 枳实辛苦微酸,性微寒,入脾、胃经。本品辛散苦降,善于破气滞,消积滞,除痞结,导痰饮,用于气机阻滞,脾失健运,痰湿为患所致疾病,药用有枳实、枳壳之分,壳者为橙之近成熟果壳,实者为未成熟果实,气味功用相同,但作用有缓急之差。《本草求真》云:“实小性酸,下气较壳最迅,故书载有推墙倒壁之功,不以枳壳体大气散,而仅为利肺开胸宽肠之味耳。是以气在胸中,则用枳壳;气在胸下,则用枳实;气滞则用枳壳,气坚则用枳实。”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能兴奋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节律增加,并能兴奋子宫,使子宫收缩,肌张力增强,故对中气下陷之内脏下垂治疗颇佳。其与白术相伍,属相使为用,补中寓通,柔中有刚,相反相成也。最早应用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枳术汤,治水饮停滞于胃,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者。后世张元素制枳术丸,治胃虚湿热,饮食壅滞,心下痞闷等症。其制丸剂时白术用量为枳实一倍,意在以补脾为主,枳实为辅;若用量反之则以消导破积为主,健脾扶正为辅也,可依证虚实多少而配用。施今墨先生临证二者皆以炒用。 【用量】 白术10~15g,枳实5~10g。 4.白术、半夏 【功用】 二药相配,甘苦为用,健脾燥湿,降逆止呕,脾胃并治。主治脾胃虚弱,湿浊中阳,恶心呕吐,纳食不振,舌苔白腻等症。 【解析】 二药相用,属相使之用,共奏健脾和胃,除湿止呕之功。《得配本草》云:“白术得半夏,止吐。”《金幼心鉴》温白丸,治脾虚,米谷不化,呕恶,不进饮食,小儿久泄,即以炒白术、半夏曲、丁香为丸,姜汁糊丸。《诚书》枳实丸,以二药与枳实、楂肉、姜黄、神曲、麦芽、陈皮、木香为伍,治小儿脾虚食积。 【用量】 白术6~10g,半夏5~10g。 5.白术、桂枝、生姜 【功用】 三药相伍,辛甘温健脾阳,除湿蠲饮。主要用于痰饮内聚,胸膈痞闷,心悸呃逆,纳呆便溏,苔白等症,或脾胃虚寒所致胃肠溃疡等。 【解析】 三药辛甘化阳,苦温健脾燥湿,利水蠲饮,属相使之用。《局方》倍术丸,治五饮酒癖,即以三药为用。名医李振华先生制理脾愈疡汤,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即取三者与党参、茯苓、白芍、砂仁、厚朴、甘松、元胡、乌贼骨、大枣、甘草、刘寄奴为伍。 【用量】 白术6~10g,桂枝5~9g,生姜10~20g。 6.白术、陈皮 【功用】 二药相伍,健脾燥湿,理气和胃,化痰止呕。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纳呆;脾肺两虚,痰多食少,胸脘胀满等,如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病。 【解析】 二药相用,属相使之用,务在健脾除湿,行气和胃。宋·王贶《全生指迷方》宽中丸,即二药成方,治脾虚寒客,脘腹胀满。《小儿药证直诀》五味异功散(四君子汤加陈皮),《医学正传》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景岳全书》痛泻要方(白术、陈皮、芍药、防风)等诸方用二药治脾胃(消化)系统疾病,其应用不胜枚举。名医王伯岳先生益气定喘汤治肺虚哮喘,痰多气短,畏风自汗,苔薄白,脉虚大等症,亦用二药与参、芪、茯苓、紫菀、白果、甘草为伍(《中医儿科临床浅解》)。 【用量】 白术6~10g,陈皮6~10g。 7.白术、黄连 【功用】 二药相伍,寒温并用,健脾除湿,苦寒泻火。用于湿热内扰,脾胃不和,胃中嘈杂,反酸食少,如慢性胃炎等。 【解析】 黄连苦寒,入心、肝、胆、胃、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其用有三,一是清泄心、胃、肝、胆经之热毒,治高热、神昏,烦躁不寐,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等症;二是治湿热下痢、黄疸、湿疹等症;三是治热毒疮疡,疔疽痈疖等症。临床一般生用,生用清泻心、大肠之火,姜汁炒制泻胃火,吴茱萸炒清肝胆实火,酒炒清上焦之火。其与白术为伍,属相使之用,共奏清热燥湿,除湿热之功,故《得配本草》云:“白术佐川连去湿火。”《景岳全书》有术连丸,即二药以神曲糊丸,治嘈杂。《医学入门万病衡要》中以两药加橘红,称三圣丸,亦治嘈杂。 【用量】 白术6~10g,黄连3~8g。 所谓“用药如用兵”,不同药物配伍可产生不同的作用,若用得好,效果甚佳。 今言药对应用者,当首推施今墨先生,其临床治病,方药施用,每善于对药。 除了对药经验,施今墨先生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临证经验,想一次看过瘾吗? 施今墨先生医学经验首次集结出版!

脾胃虚有哪些症状?应该如何治疗呢?

脾胃虚弱主要表现为腹泻、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等症状。大便次数明显增多。食欲不振,吃多后腹胀。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治疗的方法可以通过食补的方法,也可以在饮食上多加注意,同时也应该注意护理,配合医生的医嘱去用一些药物。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