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2021-11-15 20:00:00美则美兮08:00 1131
声音简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宋代〕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
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凉爽的一个秋天啊!”

注释
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huan第二声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 明了、明白 2 写成,作成 3 不好,是程度问题,“尽”说明充分认识到愁,“了”和“到”表现不出来。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意思?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以"说愁"贯穿始终,但上下阕的"愁"含义不同,上阕的"愁"指的是(爱上层楼)、(爱上层楼)的(无愁找愁),下阕的"愁"指的是(欲说还休)、(欲说还休)的(忧国伤时之愁).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改写成散文的形式

散文形式 秋天又来了,万物面临着掉凋零的处境,可是我呢…满腔愁苦谁人诉,独自倚壁至天明啊… 曾经那个我在哪呢? 那个我亲历过金人的凶残也无惧,深受沦陷区的人们的苦难中仍英勇抗金斗争今生的鼓舞,从而铸就我这一身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我自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是可以被赶出去的,所以我并不知道什么事可以让我困苦、让我愁的。可是我喜欢登楼赏玩,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长登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 而今我的呢 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 我怀着一腔热情欲捐躯报国,想与皇上和同朝为伍的官员们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可是,得到的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蔑视!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从满腔热情到削职闲居,从“不知愁滋味”却强作愁到“识尽愁滋味”却无话可说,也不能说啊!谁会接触这个政权的中心呢?又有谁能接触这个政权的中心啊?我能做的,就是把我忧民之心,救国之意深藏心底,无言以对啊! 看着眼下渐渐飘零的秋叶,渐起的寒意,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下一首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可以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朗读节奏划分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作者李清照

作者辛弃疾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名句

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名句如下: 1、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2、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诗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