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 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简介(下)

2022-09-10 02:12:38读书的瓜娃33:29 75
声音简介
少年学生的任何行为都是同周围环境特别是同家长的道德水平密切联系的。少年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家庭环境的直接反映,是家长的品质在孩子身上留下的痕迹。
作为校长,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三个口号: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到教师中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

答案在以下找,谢谢

苏霍姆林斯基都有哪些教育经典故事及教育语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感到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达到一个高处,显示自己,宣布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绪的力量往往构成教学过程中最微妙最有意义的因素。"

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育儿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进行,有人的地方就要面对育儿的问题,无关身份职业! 每一个人从小到大,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智成熟的人,需要很多人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育儿,貌似又不仅仅只有一方的事情。 苏霍姆林斯基把这些参与到人的教育过程中的力量分为:一家庭,二教师,三集体,四受教育者个人,五书籍,六未料到的一些偶然力量。 家庭教育自然是教育最源头最重要的一环。问题孩子大多都有一个有问题的原生家庭,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教育中母亲的角色最重要,虽不想承认,但不得不说,母亲是孩子成长的永恒力量,不竭的动力,有母爱加持的孩子才有健康的底色。只是许多时候,我们扪心自问:做个母亲,你合格吗? 听到这一问,哪个母亲不委屈不牢骚,十月怀胎苦、哺乳育儿累、辅导作业炸,哪个母亲会承认自己不辛苦?!我不承认,我累我焦虑我惆怅我不甘。我为儿子付出这么多,儿子却不够优秀,他太对不起我们的付出了,他为啥就不如别的孩子天赋异禀、自带光环呢? 这是我太多时候的感慨。 可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引领,让我明白太多地方我没做好,没做对。首先,你要接纳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是什么样的资质,心态平和发自内心的爱他理解他。这一条就很难做到,做父母的一累就容易抱怨,抱怨付出和收获的不平衡。羡慕别人轻松成为学霸妈,其实哪有轻轻松松的成长?!谁不是一路陪伴一路成长。 其次,不要把教师身份带到家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教师有一个毛病,总是把自己的职业身份带到家中。教育孩子时便不仅仅是个母亲,而是教师。教师特点看的细瞅的清管的严,如果父母双方都是父母,孩子难免会觉得压抑。有时我都为自己的火眼金睛点赞,一道闪电般身影,我便知道儿子又偷偷到厨房拿了菠萝啤,儿子特别不理解我是怎么猜出来的;嘴角的方便面渣,便能立马洞察到偷吃方便面了,看得太清就忍不住想说,说的时候老师腔调太明显,严厉管控,连我自己都很讨厌这一点。 所以儿子有时会生发出来骄傲的情绪,爸妈都是老师,多好;有时又特别委屈,觉得我们管的太严。结局是也并没有管控得到,徒生烦恼,不仅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提醒切中问题根基,值得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1918——1970)。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等教育专著。

苏霍姆林斯基

苏联教育家,著作有和教师的谈话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你猪!自己想!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读书的名言

EEDXSS

用两个词语形容一下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什么样的校长

宽容大量的一个好校长

苏霍姆林斯基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全称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也译作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

安娜·伊凡诺夫娜·苏霍姆林斯卡娅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夫人。 1915年她生于俄罗斯,1939年毕业于伏尔加河流域的一个师范学院,修完俄罗斯语言文学系,随后被分配在乌拉尔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学工作。1942年,苏霍姆林斯基在二战战场负伤后,经野战医院治疗复员在乌拉尔,于是两人相识相爱,并于1944年初结婚。婚后不久,安娜·伊凡诺夫娜随丈夫回到刚从德国法西斯魔爪下解放出来的乌克兰基洛夫格勒州,一起从事教育工作。1945年生子谢尔盖,1946年生女奥莉迎。 自1946年起,安娜·伊凡诺夫娜即与丈夫一起开始在著名的帕甫雷什中学从事教育工作,教俄罗斯语言与文学。她以丈夫为榜样,吃住在学校,全力以赴工作,千方百计支持并积极参与丈夫领导的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她始终与丈夫并肩战斗,她不仅是妻子,更是同事和战友。从一定意义上讲,苏霍姆林斯基与帕甫雷什中学能以卓著的研究成果和惊人的教育实绩折服世人,名闻全苏乃至世界,其中实有她的一份贡献。 1970年9月,苏霍姆林斯基因病壮年早逝,她忍着巨大的丧偶悲痛,按照丈夫的遗愿,埋头整理苏氏的遗著、信件及相关资料,她克服各种阻力,四处奔走,筹集资金,使苏氏的著述一一问世。 她至今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