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启示

2021-11-29 22:10:521559076uyxf32:19 3
声音简介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其发生认识论、运算逻辑和儿童心理学体系中提出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的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 相当于婴儿期。这是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本阶段主要特点是:儿童只是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本阶段儿童在认知上的主要成就是:主体和客体分化和因果联系的形成。 2、前运算阶段(2-7岁)。 较之前一阶段其质的飞跃表现在:由于信号功能或象征功能的出现,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可以凭借象征性格式而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这一阶段还可再分为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与直觉思维阶段(4-7岁)这样两个小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和思想有两个特点,一是思维开始具有较大的变易性,出现了可逆性(“运算”概念在皮亚杰理论中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可逆的动作),能解决守恒问题,能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分类和理解逻辑关系。 另一是能对具体事物进行群集运算,包括组合性、逆向性、结合性、同一性、重复性或多余性等戚罩运算。但由于这一阶段的运算仍脱离不了具体事物或形象的支持,所以,其运算还是零散的、孤立的,难以组成完整的系统。 4、形式运算阶段。 亦称命题运算阶段。本阶段的最大特点在于:儿童思维已能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不受具体事物的内容的局限,能把形式与内容分开,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即能运用符号进行命题演算,能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理。在这一阶段里,尽管儿童少年并未意识到某些形式运算结构的存在,但能运用这些结构去解决实际问题。 康德的认识论: 皮亚杰吸收康德漏液的先验范畴理论,改造成为遗传的“图式”,康德的先验范畴论是预成论观点。而皮亚杰认为先天图式在认识发展的过程中仅处在一个返仔物起点的位置,图式主要是在儿童后天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浅析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摘要:皮亚杰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心理和教育理论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学前教育角度出发,阐述了他的观点给教育实践和教学方法带来的启发。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和心理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更有着突出重大的贡献。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几个核心概念 1、智力:一个智慧行为是一个生物体本身在现存条件下能够产生的最适合于其生存条件的行为。 2、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3. 适应: 适应是皮亚杰用于解释儿童图式发展或智力发展的基本过程,在适应的过程中会 产生两种心理即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将新知识和旧有知识类比,并作出关连;而顺化 (accommodating)则是指将旧知识的概念模型改变调适,以容纳新的内容。 4. 运算(Operation)运算是动作,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1/4页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将其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左右)、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感知运动阶段出现思维的萌芽;前运算阶段出现表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具体运算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到形式运算阶段,才出现比较复杂的逻辑思维。对于发展的阶段性,皮亚杰概括了三个特点:1、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他们经历了不变的、恒常的顺序,并且所有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因而阶段具有普遍性,任何一个特定阶段的出现,都不取决于年龄而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2、每一阶段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3、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都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或形成新系统。每阶段结构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它不是无关特性的并列和混合。前面阶段的结构是后面阶段结构的先决条件,并为后者取代。 (三)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皮亚杰在其儿童智力理论中,阐述他独特的智慧结构的观点,并根据结构的不同将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那么究竟在儿童智力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中有哪些影响因素呢,对这一问题传统上归为三个经典因素,即成熟、物质环境和经验、社会环境的传递。皮亚杰充分肯定这些因素在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这些 2/4页 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但他同时提出了第四种因素——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的相互因素,即平衡(又称调节),并指出平衡化和自动调节是智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1、应该按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反映在教育阶段,即要求教育应该按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师在实施教育时,首先应该了解幼儿处于哪个阶段,再由儿童的水平确定教材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由某阶段向另一阶段的顺序是固定的。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现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近些年来,有些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倾向,开始教授一些简单的拼音和加减法,事实上,由于儿童还不具备应有的认知结构,即使教师把超越儿童发展阶段的知识交给了儿童,儿童也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只能造成精力和时间的浪费,得到“事倍功半”的结果。 2、应积极发挥儿童的主动性。皮亚杰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他认为,儿童获得的成就主要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出自儿童的本身,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传统教学中我们把学生当做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单方面进行灌输。事实上,儿童有着自己独特的经验和心理认知结构,家长教师应该“蹲在身子”,充分了解儿童的经验和思考方式,引起儿童额好奇心,激发兴趣,以儿童为中心,充分发挥儿童的积极性。 3、要注意儿童的个别差异。皮亚杰的阶段理论指出,由于各种因素, 3/4页 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题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幼儿具有个别差异。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更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在提供集体教学的同时,也要根据儿童的不同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提出不同的进度要求,使教学个别化。在幼儿园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注重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只有关注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幼儿身心更好地发展。 4、要注重儿童的活动。在皮亚杰看来,要使儿童主动地学习,就必须是儿童通过活动和具体事物进行学习。他认为,动作是连结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书主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知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活动贯穿全程,放手让儿童自己去动手、动脑探索外部世界,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并且要不断地组织儿童的活动,并给他们提供指导,为他们的辛苦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总之,皮亚杰的很多观点都对我们有着很多启示,作为一名未来的幼儿教师,他的理论为我们开启了通向儿童心理的大门,以便能都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教育幼儿。 4/4页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不同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一切,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 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开始学习并能够运用符号对事物进行表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儿童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分为哪几个原则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一)认知的起源: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同时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二)认知的结构:图式、同化、顺应与平衡。 (三)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仅仅是依靠感觉和动作去适应外界环境的。通过摸爬滚打的感觉和动作形式逐渐获得了低级的行为图式。该阶段的孩子具有的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叫做客体永恒性(9~12个月),就是指儿童认为这个东西没有真正的消失。 2、前运算阶段(2~7岁);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认知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首先具有的一个特点叫做万物有灵论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 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此阶段孩子的特点都是与上一个阶段相反的。这个阶段的标志性特征是孩子具有了守恒性,在思维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思维具有了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6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且思维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一)认知的起源: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同时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二)认知的结构:图式、同化、顺应与平衡。 (三)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仅仅是依靠感觉和动作去适应外界环境的。通过摸爬滚打的感觉和动作形式逐渐获得了低级的行为图式。该阶段的孩子具有的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叫做客体永恒性(9~12个月),就是指儿童认为这个东西没有真正的消失。 2、前运算阶段(2~7岁);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认知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首先具有的一个特点叫做万物有灵论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 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此阶段孩子的特点都是与上一个阶段相反的。这个阶段的标志性特征是孩子具有了守恒性,在思维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思维具有了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6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且思维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一)认知的起源: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同时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二)认知的结构:图式、同化、顺应与平衡。 (三)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仅仅是依靠感觉和动作去适应外界环境的。通过摸爬滚打的感觉和动作形式逐渐获得了低级的行为图式。该阶段的孩子具有的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叫做客体永恒性(9~12个月),就是指儿童认为这个东西没有真正的消失。 2、前运算阶段(2~7岁);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认知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首先具有的一个特点叫做万物有灵论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 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此阶段孩子的特点都是与上一个阶段相反的。这个阶段的标志性特征是孩子具有了守恒性,在思维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思维具有了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6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且思维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一)认知的起源: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同时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二)认知的结构:图式、同化、顺应与平衡。 (三)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仅仅是依靠感觉和动作去适应外界环境的。通过摸爬滚打的感觉和动作形式逐渐获得了低级的行为图式。该阶段的孩子具有的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叫做客体永恒性(9~12个月),就是指儿童认为这个东西没有真正的消失。 2、前运算阶段(2~7岁);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认知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首先具有的一个特点叫做万物有灵论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 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此阶段孩子的特点都是与上一个阶段相反的。这个阶段的标志性特征是孩子具有了守恒性,在思维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思维具有了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6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且思维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哪几个阶段

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二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 (2)前运算阶段(二至七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 (3)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 (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至十四五岁),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

皮亚杰人格发展理论的五个阶段

皮亚杰根据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识和对公正的认识的考察和研究,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有序的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皮亚杰认为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思维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考虑都还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招待规则。他们的行动易冲动,感情泛化,行为直接受行动的结果所支配,道德认知不守恒。例如,同样的行动规则,若是出自父母就愿意遵守,若是出自同伴就不遵守。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规则的含义,分不清公正、义务和服从。他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这是比较低级的道德思维阶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单方面地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也就是说,他律的道德感在一些情感反应和作为道德判断所特有的某些显著的结构中表现出来。其基本特征是:一是绝对遵从父母、权威者或年龄较大的人。儿童认为服从权威就是“好”,不听话就是“坏”。二是对规则本身的尊重和顺从,即把人们规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皮亚杰将这一结构称为道德的实在论。 第二,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

接下来播放